八字流时查询,八字流月运势查询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2

每当出现阳性病例或者疑似阳性病例时,他们即刻出发,对病例进行流调,查询14天轨迹,要求4小时内写出精准的流调报告;根据病例轨迹,详细进行风险点位排查,判定风险人群,排查到B再到C,查找感染源,对风险地进行管控消杀,支援区县采样流调……公众看到的每一个病例的轨迹公布,背后都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而一个病例的背后,又涉及了多少交通工具、消费场所、多少密集接触者和可能暴露风险人员,都是几何倍数的增长,每个环节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

在经历与多轮疫情的“战斗”之后,目前市级流调队已经扩展成为一支由疾控人员及各医院抽调人员组成的300人的强大队伍,轮流值班,24小时随叫随到,随时出发,这里没有上班下班,没有白天黑夜,更没有国庆元旦和春节种种假期。

疫情严峻,三个梯队全部上阵

冒着风险,经常深夜接到命令

39岁的刘萍是西安市疾控中心监测科的副科长,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市级流调队第三梯队副队长,同时,她还是一个11岁孩子的妈妈,当然,按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里的每一个流调队员,在家庭的角色中都谈不上称职,至少每过一个月,他们就要完全隔离两周进入流调队驻地工作,完全顾不上家人。

刘萍还记得,第一天入驻流调队办公室的日子,是2020年1月25日,那是武汉疫情爆发之时。从那时到现在马上两年了。这两年,一个月在疾控中心上班,两周在流调队驻地隔离上班,随时待命。12月17日,本来是刘萍所在第三梯队“出关”的日子,但因为最近西安本土疫情形势严峻,流调任务十分繁重,所有的三个梯队全部上阵。

为了摸清传染源,打断一切“密切接触”传播的链条,流调队员不得不冒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或疑似患者亲密接触。因此,流调队员就必须按照防护规定进行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橡胶手套、帽子、护目镜、鞋套、胶靴……将他们严严实实的紧裹。防护服不透气,即使正值寒冬,一次流调也会让他们全身湿透,胸闷难耐。加之流调命令常常发出在深夜,流调队员凌晨出现生理疲劳,身穿隔离服又使呼吸不畅,每说一句话都气喘吁吁,每记录一行都显得异常艰难。

最难的是流调对象的不理解

需反复开导挖出真实情况

在流调队员看来,最艰难的还不是他们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而是一些流调对象的不理解、不配合、不开口,或者说东指西,提供一些假信息。有的以“个人隐私”为由,不愿意提供“密切接触者”,需要耐心、反复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挖出不愿说出的真实情况;有的情绪消沉,烦躁不安,这些都需要流调队员做大量的情绪安抚工作。

12月9日凌晨30分,流调队接到了本轮本土疫情的首例患者——灞桥区隔离酒店向某的流调命令,53岁的流调队员张雅娟和组员们立刻出发,在酒店进行了几乎一整夜的流调,随后又紧急赶写出了流调报告。

“多数人的配合度都比较好,我们也会进行一些安慰和心理帮助。”张雅娟说,有的病例确诊之后情绪崩溃,流调时会忍不住哭泣,还有的人要求不要告诉家人和朋友,害怕家人担心,而密密麻麻的流调报告背后,更是看到了人们生活的不易。

如何工作?

每一个字都必须实事求是

需筛查成千上万条信息

“流调要详细、精准,官宣在公众面前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实事求是,不允许任何错误。”刘萍说,出一份严谨的流调报告是非常有压力的,大家也深知责任重大。

对于阳性病例的流调过程,以前主要靠流调人员询问,病例回忆。轨迹要求无缝衔接,几点出门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什么地方见了谁,待了多久,周围人员情况、通风情况等等,事无巨细,比查户口还细致。力求通过详细的轨迹排查风险点和风险人群,尽早进行摸排管控,扼杀疫情的传播。如果是生活轨迹比较简单的人,相对就比较快,但如果碰上了活动频繁的病例,工作量就十分巨大,波及的人群、场所也不计其数。

八字流时查询,八字流月运势查询

随着疫情防控精准化的提升,目前流调已经运用了公安、工信部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相关部门会传来病例的手机基站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可能是几秒钟一条,这样多日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就是几千条甚至上万条,还有病例的支付记录等等,这些都需要逐一查实对证,流调队员需要火眼金睛,花费大力气在其中慢慢查找有价值的线索,这是个力气活,同时也需要经验和智慧。

“每个流调队员都很辛苦,但这是我们的工作,相信所有的市民都希望疫情阴霾早日消散,因此,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如果真的碰到流调人员的询问,请支持配合工作,务必不要隐瞒行程。相信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市级流调队第三梯队队长谢龙表示。 华商报记者 李琳/文 陈团结/图

特写

流调队员说——

需要一万个耐心加细心

后半夜出发

清晨交报告是日常

“常有朋友电话问我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干什么呢?说流调人家却不明白,流调是什么,接触病人吗?有风险吗?”西安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科长、市级流调队员李骏说。

她解释说,流行病学调查用专业话说,就是“为了掌握病例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判定,防范疫情的蔓延和传播。”这其中包括个案调查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流调需要接触病人,从头到脚穿戴二级防护,而流调报告更有责任风险,不敢有丝毫马虎。

时限性

流调报告要尽快尽早,目前要求尽快4小时出报告,这就意味着要第一时间出发完成现场流调,现场结束后不论早晚抓紧时间把报告写出来。虽然理论上可以在白天完成调查和报告,但实际上往往是不在后半夜出发、清晨交报告就算是运气好了,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所以连续的昼夜颠倒不断地考验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

严谨性

每一个字都要经过认真的询问和记录,避免因为方言口音,或者病人没有表述清楚,可能出现的姓名、发病时住址、身份证、电话、出现症状时间、地点记录错误。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所有行动轨迹必须是无缝衔接,而且是合情合理的,遇到有不愿意透露生活细节,或记忆缺失,就更考验流调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常识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采用启发、心理压力疏解,法律宣传,环境调查等各种方法,实在不行的情况下还需要求助于警察。现在国际输入病例增多,多种语言的翻译也来帮忙。隔离病房、发热门诊、社区、酒店的集中隔离点、机场的信息中心……都是流调的场所,纸质记录、影像和视频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如果没有第一时间确定发病地址,就可能影响快速落实属地化的管理责任;发病时间不准确,则可能影响传染源的查找和密切接触者的确定;轨迹地点错误,将影响下一步密切接触者的摸排……总之要一万个耐心加细心。

专业性

流调过程是在专业基础上的一种逻辑思辨,流调报告要结合时下本地的疫情防控策略、方案规范书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到第七版、防控方案更新到第六版,还有指南等其它相关技术文件,这就意味着必须认真学习近20个文件,还要实时了解全球疫情局势,本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最新的研究进展,经典流调案例分析。既不能缩小密切接触者的确定,也不能随意的扩大范围,以免给防控造成隐患,或者给生活带来不便。

协作性

一份流调报告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除了完成病例调查,小组成员还要调查其他知情人做缺漏信息的补充,初次报告交给审核组,再审核文字表述是否清楚准确,有没有细节信息的疏漏,所谓战友就是“你不归来交报告,我等你也不敢睡觉。”复杂的报告,更需要社会多方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大家在一起讨论推理,争取把来龙去脉搞清楚,一般得写个十几页。

完整性

传染病防控找到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最重要的。一个没有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流调报告是遗憾的,甚至一个短时间内所谓的破案也不能代表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最终报告要再进入信息组,进行信息汇总上报,同时提取关键信息,继续查找有无其他病例关联。跨省跨地区的要发协查函,根据调查进展及时补充和订正相关信息,直到最终用尽各种方法,追溯到可查信息的尽头。通过流调得出结论,完善防疫机制,加强防控措施,人员防护、消毒的指导意见更为关键。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战斗在疫情一线的他们

辛苦得让人心疼

76岁老人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帮忙维持秩序,驻地单位志愿者体验了一天才知道防疫人员多辛苦,餐馆暂停营业35岁的餐馆后厨报名防疫管控,小区里的志愿者熬通宵,社区主任每晚睡办公室……

疫情中总少不了这些忙碌的身影,冬日的寒风中有他们坚守的身影,而他们的辛苦让人们心疼,大家都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正常的生活早日到来。

志愿者老刘

76岁想继续发光发热 检测点帮助老年人群

这已是老刘第三年在这里当志愿者,采访时,他不愿意说自己的名字,只说:“这都是应该做的事。”

12月17日下午,在陕西省图书馆前,西安市碑林区长安路街道办夏家庄社区核酸检测免费取样点,76岁的老刘在排队的市民旁边维护秩序,提醒大家保持一米距离。

老刘穿着志愿者红马甲,他说:“我来这个核酸检测点第三天了,只要这里设点,我每天都愿意来。退休了也要发光发热,为社会做点事。”

老刘说,自己就住在附近的体教公寓,来当志愿者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来做核酸检测的老年人,“很多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来了现场后一下子不知道是什么流程,我就给大家教一教,都是老年人,我们沟通起来也容易。这两天一般帮忙到晚上八九点。”

夏家庄社区主任姜女士说,社区都知道老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一有需要帮忙的事,大家都会想到老刘,在这个检测点上,老刘维护秩序也是非常负责任,不怕冷不怕苦,耐心地与大家沟通。

志愿者陈女士

第一次体验“大白” 才知有多辛苦

35岁的陈女士是陕西省体育场附近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12月17日,她也在夏家庄社区核酸检测免费取样点当志愿者,这是她第一次当防疫志愿者。

现场,华商报记者看到,她在核酸检测的第一个环节,提醒市民扫码测温,并且是每隔几分钟放人,前面的市民快检测完了,再放下一批人进去。她一丝不苟,核验每一位排队市民的一码通识别码,并查看每一位市民的体温。

她穿着防护服,带着面罩,“第一次体验‘大白’的工作,才能知道防疫人员的工作多辛苦,一早穿上防护服,没有喝水的时间,也不敢喝,因为没法上卫生间。”陈女士说,“工作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是不断的重复,而且责任重大,让我很有使命感,有一种守护市民健康的感觉。看到一个个市民做完核酸检测,我觉得自己也为疫情防控尽了一份力。”

与陈女士一起来当志愿者的,还有她的两位同事,她们三人形成一组,负责这个核酸检测点的第一环节。

夏家庄社区主任

忙里忙外 晚上睡办公室

姜女士是夏家庄社区的社区主任,12月17日,她在夏家庄社区核酸检测免费取样点忙里忙外,负责协调现场的各类工作,现场秩序、防疫物资、人员安排等。

“我住在陕历博西边的文娱巷,15号,听说那个区域要封控了,社区工作不能耽误,我就马上回家取了点东西,拿到办公室,这几天晚上就在办公室凑合。”姜女士说,“今天是设置这个核酸监测点的第三天,同时,社区还有其他防疫工作,大家全员上阵,因为晚上也要为市民做核酸检测,所以我们晚上能睡觉的时间很少。”

姜女士说,公婆最近生病,自己也无暇去照顾,同事们与她一样,有小孩的妈妈都是把孩子放给老人看管。

在现场其中一个帐篷里,夏家庄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给核酸检测用的试管贴标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张苗苗是夏家庄社区的工作人员,“我孩子4岁了,这几天奶奶看护,我回家的时间很短暂,接触孩子之前先洗澡消毒。”张苗苗说,为了防寒,大家都在防护服里再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今晚通宵检测,大家一定要保持战斗力。”

志愿者袁先生

护目镜总起雾 隔一会儿就需要擦一下

12月15日晚,西安市曲江新区连夜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袁先生是海德堡PARK小区的业主,他加入了小区核酸检测的志愿者队伍。17日,回忆起那一晚一上午,他都颇为感慨。

“晚上8点多开始,帮助防疫人员维护秩序,穿上了防护服,戴上了护目镜,天气冷,护目镜容易起雾,一起雾就看不到前方,隔一会儿就需要拿卫生纸擦一擦护目镜。”12月17日,袁先生说,“到了晚上11点、12点,来做核酸检测的业主比较多,大家排着长队,我负责维护秩序,提醒大家排好队,保持间隔1米距离。”

一直忙到凌晨4点半,检测的人少了,袁先生回家休息了不到3个小时,没时间吃早饭,早晨7点,再次到达小区核酸检测点。

他的任务调整为在儿童检测区域进行信息核验,帮助另一位志愿者录入小孩的信息,“一直到上午11点47分,全体防疫人员为最后一位业主做完了核酸检测。”袁先生说,“经过一夜一上午的奋战,体会到大家在疫情面前齐心协力,不眠不休,我很感动。”

袁先生说,这次志愿者工作,体验到了紧急时刻奋战的精神,对自己也是一次教育,“能做防疫志愿者,我感到很光荣。”

管控区值守小周

“不辛苦 就是执勤冷得很”

35岁的小周是云南景洪人,家中独子的他2016年就来到西安打工,在小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内一家餐馆后厨上班。此轮疫情小寨赛格暂停营业,工作的餐厅也随之闭店。

因疫情防控,长安路以东、翠华路以西、二环南路以南、小寨东路以北区域进行封控管理,看到招募疫情管控人员,小周就报名参加,成了200多名负责管控区域值守人员中的一名。

八字流时查询,八字流月运势查询

“一天两班倒,早上9点到晚上9点。”小周说,白班还好,执夜班的就太辛苦了。“昨天做了核酸,一切正常。”自己工作的餐馆闭店,还没结婚一个人在西安,他也没地方去。小周觉得疫情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老板为了安慰大家给每个人发了米面油,所有的同事们都只能回家等待赛格重新营业。

小周表示,在西安打工一年到头也就能挣几万元钱,但是家里两位老人都身体不好,也存不住多少钱。“最害怕别人提家里,心里不好受。”小周说,因为家境不好,30多岁也一直没找到媳妇。

“执勤不辛苦,就是太冷了。”一个班两顿餐,都有人给他们送到执勤岗位。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执勤二环南路一线的管控人员,小寨路街道调来一辆移动公共厕所,缓解大家无处方便的尴尬。“天气太冷,直接喝矿泉水感觉更冷了。”小周说,喝上热水成了大家执勤时最大的希望。

八九月的时候,赛格也曾停业十多天,那时候他去打些零工,这一次疫情比上次更严重,投身疫情防控小周觉得更有意义。疫情总会回去,总会回归正常生活,小周对着镜头说“加油,西安”。

美尚社区主任李女士

全部工作人员已连轴转了几天

“这次疫情到来,我们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完整了准备工作,立刻开展全员核酸检测。”12月17日,小寨路街道美尚社区主任、43岁的李女士说。

美尚社区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对面,辖11个小区约6800多户,11个小区正好对应11名社区工作人员,每人包抓一个小区。社区工作辛苦,除了一名副主任,其他10人都是女性,本轮疫情11名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一线。

“把自己保护好,离别人一米距离,戴好口罩……”在核酸检测的现场,李依阳要不断提醒排队核酸检测的居民,连续三天应急核酸检测,已经检测了5000多人。据了解,美尚社区12月15日下午街道小寨路街道指令,立刻开始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因为有之前组织核酸检测的经验,这次不到一小时就做好了准备。李依阳说,15日到现在没有好好睡过觉,昨天又从晚上12点忙到今早7点,她发现自己的脸已经肿了。虽说为了疫情防控,所有工作人员分早8点到下午3点,下午3点到晚上12点两个班,但实际上从15日开始,所有工作人员是24小时待岗。

“这两三天真的就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了。”美尚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也说,今天不用虽不用再组织核酸检测,但是其他工作还要继续,联系密接者、协助转运等,还要对协调各小区的居家隔离人员工作。华商报记者发现,临近中午,工作人员依旧在电话核查信息,吃饭也是在社区里凑合一顿,社区俨然成了另外一个家。

社区的忙碌,街道办也看在眼里,12月17日,华商报记者在交大一附院采访中正好遇到了小寨路街道副主任带队的疫情指挥部安保专班组,从15日下午开始,街道班不少人是忙得几天不合眼,“说起一线疫情防控,社区的工作人员忙碌也一样最辛苦。”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黎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