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警世恒言》里说:“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孝不如无。”
现实生活中,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够孝顺,大有作为。即便是那些口口声声说“养老不指望谁”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改口。
老人可以走动,能够生活自理,那么只要口袋里有钱,就好说。但是自己走不动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了,就不得不求助别人。
有一些人,住在养老院里,看似不要麻烦儿女,事实上也要儿女在背后周旋,支付费用,保管父母的财产。那些在医院里的老人,即便遇到了善良的护士和医生,仍旧要儿女插手。
每一个人都会有“求助儿女”的那一天,到时候,就会知道儿子和女儿,难免会有差别。
02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照顾走不动的父母,是有难度的。
我的外婆,活了九十多岁。她过了九十岁之后,生活就不能自理了。加上外公过世得早,也没有留下很多的财产,外婆的生活起居,全仰仗儿女。
外婆生了七个儿女,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为了外婆的事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儿子、儿媳、女婿、女儿,都在现场。
我的母亲说:“当初,我外嫁到隔壁乡,也没有要一分钱嫁妆,也没有分到一亩三分地、半间房子,后来,父母把存款拿出来,我是一分钱都没有看到......”
母亲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阿姨的响应。同时,我的三舅舅,也站出来,认为外嫁女,不应该给父母养老。大家心知肚明,三舅舅二十多岁,就给别人家当上门女婿,和外嫁女类似。
吵吵闹闹几个小时,小舅舅站出来说:“这样吧,外嫁的女儿,上门的女婿,每个月出两百块钱,剩下的事情,我们承担。”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女儿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不能参与娘家的分红、分房分地,从她结婚那一天开始,似乎和娘家就“撇清关系”了。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
作为女儿,总会有这样的认为——没有拿到娘家的财产,父母对自己也不厚道,凭什么要拼尽全力给父母养老?
也有一些女儿,读了很多书,从父母家拿走了很多钱,但是她们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主人翁”,仍旧以“外嫁女”自居,以此来躲避赡养父母的任务。
只要是有“儿子”的家庭,女儿就可能被当成“外人”,这样的传统思想,需要改正,但是一时半会,还难以改正彻底。
03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在大家庭里,儿子才是父母的依靠。
很多家庭,从儿子出生那一天开始,就把他当成“传后人”来培养,在教育、财产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倾斜。
平时买新衣服、新书包,儿子会得到格外的关照,花钱多一些,父母不会有任何怨言。
我的小舅舅,他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出嫁的时候,小舅舅说:“彩礼钱,一定要二十万。”
大家问:“凭什么?”
小舅舅说:“因为儿子以后娶媳妇,也要花二十万彩礼。我这样做,就是一进一出,不亏不赚。”
一句话,让大家哭笑不得,但是也不好拼命去反驳。
去年,小舅舅在柑橘园里劳作,摔了一跤,在医院躺了半个月。
女儿到医院走了一转,送了一个五百块钱的红包,就离开了。儿子和儿媳,轮流去医院送饭,颇有怨言,但是又不好意思发怒。
从现实来看,女儿变成了普通的亲戚,儿子就是真正的“家人”。
总有一些父母,想办法从女儿手里拿钱,然后转手就给了儿子;把家庭财产,全部给儿子,铁了心要儿子管养老。
虽然,父母对儿子的好,路人皆知,但是儿子要一直照顾走不动的父母,他的内心也是很烦躁的。并且,媳妇不一定会同意这么做。
另外,有一部分父母,对女儿特别好,对儿子不好,但是他们仍旧指望儿子来养老。因为儿子养老,是祖辈们定下的不成文的“规矩”。
儿子靠不靠得住,丢在一边不说,现实中,很多父母是一直往上靠。
04
“你的财产给了谁,就找谁养老”,这句话,给父母敲响了警钟,也指引了方向。
作为父母,应该醒一醒,努力把儿子和女儿的区别,降低到最小。关键是,要戒掉“差别心”。
首先,父母在培养儿女的时候,不能有差别心。努力让儿女们,多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成年的儿女,创业致富,有管护家庭的能力。
然后,儿子要放弃差别心,别以为妹妹、姐姐就是“储钱罐、摇钱树”。当父母对女儿很好的时候,不要嫉妒,而是点赞。
再后,女儿要放弃“外嫁女”的传统思想,做好“主人”,不能把父母的事情,置身事外。即便父母对你不是特别好,也应该想一想,自己读书、吃饭,花费也不少。
最后,女婿、儿媳要摆正心态,把夫妻双方的父母,都当成自家人,而不是撇清关系,分清内外。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家人相处,是最深的缘分,矛盾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快乐却是难能可贵的。
每个人都会变老,都有走不动的那一天,将心比心,自己到了那一步,看着儿女们吵吵闹闹,内心是什么感受?
处理家庭关系,应该有大的格局,别看今天你有多威风,要看来日家庭有多富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