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 郑也夫
四存中学
北京八中
今年北京八中刚刚度过它的百年校庆。百年自然包括了它的前身。怀着对母校的情结,笔者悉心打捞了那段复杂却饶有趣味的历史。或可帮助大家理解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
1949年北京八中在整合两所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一所是北平市立八中,它是在1947年合并了北平临时中学(校址菜市口扬州会馆)和北平初级商业职业学校(校址梁家园)的基础上成立的。合并后教学在梁家园,宿舍在扬州会馆。这所学校历史短。
另一所北平私立四存中学,则一言难尽。学校的名称“四存”源自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习斋。颜氏的教育思想是“力学致用,习事见理”。他在代表作《四存编》中提出:存性、存学、存治、存人,意在明察人性、治学、治世、伦理。民国第二任总统徐世昌为弘扬颜氏学说,发起成立了“四存学会”,并以学会为后盾,建立了几所学校:1921年建于府右街的北平四存中学,1922年建于北平大佛寺的四存小学,1922年建于颜习斋故里河北博野县北洋村的四村小学。
徐世昌邀请齐树凯筹划建立北平四存中学。齐树凯(1869-1953)24岁中举,以后短期留学日本。办四存中学前已在国内办学十多年。四存中学很快成为北平最好的中学之一。
同时期的博野县四存学校更引人注目。徐世昌拨款2800元,颜氏家族拿出15亩地,建立了四村小学。以后徐每年拨款800元。博野人张荫悟(1891-1949)成为博野县四存小学的第二推手。张荫梧是保定军校第5期(1917-1918)学员。以后追随阎锡山。1929年6月他担任北平市长。不长的任期中留下了良好的廉政记录。他早就是四存学会会员。从1929年起兼任四存小学校长,这期间一直资助四存小学。1930年蒋冯阎大战,阎锡山兵败,年底张荫梧退出市长职务。1931年返回乡里,亲理四存校务。学校从小学发展为中学。或许是因为没有大都市学校的考学追求,博野的四存学校更忠实地实践颜习斋的教育哲学:课堂教育与堂外教育和社会实践并重,后者包括军训、武术、农学、医道、簿记,等等。学校还坚持给周边农民办班。几年下来名声鹊起,参观者络绎不绝。梁漱溟、杨秀峰都曾来到这里。四存学校深入周边社会,由乡到县,最终将博野搞成了模范县。张荫悟一度担任县长。抗战爆发后,学校被毁。张荫悟与很多学生走上抗日道路。张组织民军,在河北与八路军不断冲突,被毛泽东称为“磨擦专家”。
这期间北平四存中学的情况是:1937年届67岁的齐树凯校长痛感无力与日本人周旋,请社会威望更高的齐振林接任校长职务。齐振林(1872-1947)1894年中举,旋即遭遇中日甲午战争。故不愿做官,而去办学。并有心投笔从戎。1904年入保定武备学堂。日后从军,一路升迁。1917年任陆军军学司司长。翌年四存学会成立。齐振林任会长,长达二十多年。1925年任陆军部次长,少将军衔,并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26年辞职。1937年65岁时出任四存中学校长。齐振林在日本占领期间坚守民族气节。但胜利后鲜有日占区的校长能保持原职务。1947年去世。
抗战胜利后,张荫悟重回故里,收拾四存学校。1946年赴北平,被委以华北剿总上将参事。并以学校董事长的身份进入北平四存中学,接任校长职务。1948年保定解放,博野县四存学校的一些师生逃到北平投奔张荫梧。张组织起一个800多人的冬令营。张氏反共的决心超过傅作义。他利用其华北地下游击策动委员会长的职务,将冬令营的学生武装起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后,张荫梧将游击策动委员会解散。鉴于张荫梧的教育家兼社会名流的声誉,1949年2月15日当局到府右街四存中学以邀请谈话的方式逮捕。摧毁这一团伙被称为入主北平后的第一要案。正式的说法是张荫梧5月27日在医院中死于贲门癌。而据我的中学老师、当时大佛寺四存小学的学生说:她的大字教师对同学们说张绝食身亡。这符合他长期浸染的颜习斋的“豪杰人格”。逮捕张荫梧团伙后,从四存中学搜查出不少武器,为此办了展览。据此四存中学被定性为反动学校,与北平另外四所反动学校一同解散。
1949年春季,朱学以北平军管会代表的身份进驻四存中学。七月,被取缔的四存中学师生与北平市立第八中学合并,校址设在府右街原四存中学。合并后新挂出的牌子是北京市第八中学。因为取缔和更名,存在了28年的四存中学已经被后人彻底遗忘。
北平时代的中学分为三类:数量最大的是私立中学,其次是官办中学,还有10所教会中学。因私立四存中学缘起于徐世昌总统,校舍师资都颇具优势。
四存的校舍完工于20年代初期。校园包括四栋(也有说五栋)二层楼房。其中两栋(也有说后又增建了第三栋)为教学楼,一栋(南楼)为教师宿舍楼,一栋学生宿舍楼(北斋)。学生宿舍还包括三排平房,即东南西斋。学校还设有一个容纳四、五百人的礼堂、图书馆、物理、化学实验室、音乐教室、篮排球场和田径跑道,还有医务室、饭厅、浴室。这样的校园在当时的北平是一流的。
1905年废除科举。1915年兴起了白话文运动。而1921年开办的四存中学,在全盘容纳了数理化等新课程的同时,语文课坚持文言教学,从来不讲白话文。初中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高中学习礼记、诗经、易经和颜李之学。每周一次文言体作文。语文教材是教师从当时出版的《活页国文》中挑选。若以文化保守主义或多元文化的眼光看,诺大的北平有一所坚持文言的中学没什么不好,这也正是四存最突出的特征。与此同时,四存中学保持高度独立的办校方针,不执行市教育局的政令,不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不允许学生参加校外的游行。
评价消亡了70年的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是难乎其难的事情。老校长齐树楷之子齐昌鼎(四存中学1927年毕业生)回忆:秦德纯任市长时举办全市中学生成绩比赛,四存中学连续五年一直领先。此说不严谨,因为秦市长在市长任上才一年半(1935年11月-1937年7月)。更多四存人津津乐道的是,1936年全市国文会考中四存包揽了前六名,此有张学良颁发奖杯为证(至今保存在北京八中)。但四存人张德会回忆:1942年全市国文会考他得了第六名,是当年四存参赛的最好成绩。笔者采访到的四存百岁老人康奉的说法比较客观:当时四存的全面教学在北平中学应该能排进前十名,而四存学生文言文的水准肯定全市第一。笔者请教过几位四存老人:你们没接受过白话文语文教育,日后使用白话文如何。他们共同的回答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语文水平比同龄人只高不低。
四存中学校园的位置与中南海只一墙之隔。从其南楼二层面南的教室可以看到中南海的卐字廊。1912年至1928年,中南海先后成为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办公地。而1928年中华民国迁都南京,中南海成为公园。从此诺大的昔日皇家园林成了四存中学的后花园。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与中共领导班子进住香山双清别墅。时任北京市长的叶剑英在几个月内将中南海收拾利索,动员毛泽东入住。毛泽东以不入住皇家故地为由拒绝。叶剑英与周恩来等人,以其他能安置下中央机关的场地没有围墙、不好保卫来劝说。6月15日全国政协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厅召开。毛会后首次在中南海紫云轩过夜。9月21日全国政协开幕前夕,毛泽东正式入住中南海菊香书屋。立刻其他主要中央领导和机构也进入中南海。
围墙与保卫的便利,是其成为中共中央办公地的主要考量。因此旁边这所可以俯瞰中南海的中学的存在,就变得极为敏感。
四存1951年的毕业生赵崇明回忆:“1949年的冬天,校长朱学在支部会上说,中南海的警卫部门和学校联系说有人向他们那边扔剩馒头。学校立即对食堂加强管理。我们几个学生党员轮流值夜看守。”当年在此读书的张连元老师证实了“轮班值夜”之说。于此可见这所老校与新政权中枢所在地的矛盾已经表面化。八中的搬迁势所难免,而这一决策应该是在1949年与1950年之交完成的。
两位亲历从府右街搬到按院胡同的当年八中的学生回忆搬迁的时间。一位说是1951年3月9日,并且说搬入后同学们开始绿化校园,后者佐证了那是春天的事情。另一位说是1950年夏天,说当时穿的是短袖衣服,似乎不该是3月份的事情。两者记忆的共同点是:桌椅都是同学们从府右街搬到按院胡同的;搬迁时教室可以上课了,但宿舍楼没有完工,大家都是上下铺睡在礼堂中。二位的记忆说明,第一搬迁的紧迫性,已经等不到校园全部竣工;第二新校舍的建设是神速的。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从设计、拆迁到施工,一个与原四存中学酷肖的新校园在西城区按院胡同落成。同为两个教学楼,两个宿舍楼,三、四个院落,一个大礼堂,同为操场与教学区比邻。新校园的蓝图完全是照搬四存校园。可以想象,迅速复制一个校园的目的是,在保证中南海安全的同时不给社会留下扰民的印象。两个校园的差别是,后者教室稍多一些,因为学生增加了;后者楼房的质量低一些,既是资金所限,也是因为一个不讲究校园美学的时代来了。
责任编辑:黄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