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金扫把的查询,命犯金扫把星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2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实习生 张瑶

悼念袁隆平的人从全国各地赶来。

5月24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向摆着袁隆平遗像的明阳厅蜿蜒前进。人群中,大家神情肃穆哀伤,戴口罩,捧鲜花,有序入场,“只为鞠一躬,送最后一程”。还有人带来了稻穗。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一名学生写给袁隆平院士的话。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怕赶不及,一名青年没有吃早餐,一口气跑了20余公里赶来。在等待的队伍里,他突然晕倒,被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扶起。经医护人员救助后,他的情况慢慢好转。青年有些沉默,仅说袁隆平对他有特殊的意义,“昨天也来过了”。

一名“95后”从陕西榆林赶过来,坐了17个小时火车,“袁老是我在课本里记住的人,可惜他生前我没见过他,所以我一定要来见他最后一面。”在网上看到花已经卖完了,他就从家里带了一束花过来。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学生写给袁隆平院士的话。

46岁的姜欣是一名电力工人,黑龙江鹤岗人。他坐火车、转高铁,再坐飞机,花了十几个小时,“跨域大半个中国就为了看他最后一眼”。

送别自5月22日下午就已开始。当袁隆平的遗体离开湘雅医院时,闻讯赶来的群众夹道送别,齐喊“一路走好”。袁隆平遗体送至明阳山殡仪馆后,前来悼念者24小时人流不绝。有花店提供免费的鲜花,有人送免费的口罩,有司机免费接送前去送别的人。

没法赶来长沙的外地人,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送别。在殡仪馆门口及明阳厅,摆满了外地网友下单寄来的鲜花。

一时之间,长沙城内的鲜花成了“紧俏货”。23日午夜,一位外卖小哥说,他一天往殡仪馆送花四五十次,全是外地人在下单,“要把每一份心意送到”。24日,长沙多家提供网上订花服务的商家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鲜花已经售罄,一天卖了几百单。

一些网友还通过向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捐款,以表达哀思。澎湃新闻查询发现,最近两天,免费午餐在各平台获得的捐款数都翻了好几倍。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大量学生、青年用自己的方式为袁隆平送别。这些“90后”“00后”,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依然被这位老人打动。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5月24日凌晨时分,一位高三学生前来献花、鞠躬。

他让大家吃饱了饭

在小学课堂上,从大人口中,在报纸、电视上,大家认识了袁隆平。问前来送别的人,对袁隆平什么印象?许多人的回答相似:他让大家吃饱了饭。

24日凌晨时分,一位女士赶来明阳山殡仪馆,准备进去为袁隆平献花。这位女士姓杨,年纪不大。“我是湖南湘潭农村的,吃过苦。”她说,白天在上班,抽不开身,很小就知道了袁隆平的故事。

生活在湖南浏阳的唐蔚奇今年91岁,和袁隆平是同龄人。得知袁隆平逝世后,爱好写诗词的他写了一首词,其中一句是“田埂道上留身影,改革途中失技人”。

“公公昨天写的,交待我一定要送到。”24日,唐蔚奇的儿媳张女士一早从湖南浏阳赶来,一到长沙就把公公写的悼词打印出来。张女士说,公公 “是普通农民,早年挨过饿,对袁隆平的感情很深”。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除了在网上下单寄鲜花,不少网友向免费午餐公益项目捐款,以表达哀思。

多位前来送别的长沙本地居民说,袁隆平在长沙工作、生活多年,大家对他的感情很深。通过报纸,通过口耳相传,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故事家喻户晓。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出生,家庭殷实。他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年幼的袁隆平跟随父母在武汉、赣州、重庆、南京等地生活、读书,基本上一两年就得换一个地方。1949年,因从小对田园之美、农艺之乐有浓厚兴趣,不顾父母的反对,袁隆平毅然学农,跳进了“农门”。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湖南,前往怀化安江农校任教。最开始,袁隆平教俄语,后又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据袁隆平讲述,上世纪60年代,看到有两人骨瘦如柴,饿死在路边,他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便决定研究水稻。

后面的故事,大家已如数家珍。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近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据谢长江所写的《袁隆平传》记载,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1978年2月,他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10月,他出席湖南省科学大会,获集体和个人发明奖,后又晋升为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5月24日上午,前往殡仪馆送别袁隆平院士的人群中,有很多学生和年轻人。

稻田里的守望者

出名后,袁隆平也有自己的苦恼,各种头衔接踵而来,单是各种会议通知,让他难以招架。

《袁隆平传》写道,袁隆平清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有生之年的精力,全部放在事业上。对于众多兼职,能辞去的,他坚决辞去,“唯一不能超脱的,就只有杂交水稻的研究事业”。

袁隆平的一位邻居告诉澎湃新闻,他住的地方离袁家只有几十米,有时会见到袁隆平,互相之间会打个招呼。他的最大感受是,“(袁隆平)虽然很出名,但跟普通人一样,很低调”。

低调,朴实,像个农民……这是袁隆平生前留给世人最直观的印象。

2020年7月,纪录片《时代我》(第一集)呈现了袁隆平简朴生活的一面。在他家中,还用着老旧的家电、家具。他的孙女透露,有一次去香港,进店想买一块手表,发现手表很贵,爷爷就直接出来了,给奶奶剥了一块山楂片吃。

和袁隆平接触过的人透露,生前,袁隆平对吃、穿都不讲究,开的也是最便宜的车。据新华网2007年报道,袁隆平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有一次他与妻子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可以坐头等舱,但他从来都是买经济舱的票。

袁隆平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却很大方,一直乐于尽全力帮助他人。他带的一名博士生,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庭困难。一次,这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袁隆平从自己的工资里给学生寄了2000元。他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几乎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1981年,袁隆平获得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有10万元奖金,自己只留下了5000元,其它都分给同事、同行了。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在水稻研究上,袁隆平是“拼命三郎”,没有想过退休。

最近几年,虽年事已高,袁隆平多次强调说,自己还有两个梦: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希望高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籽粒花生米那么大;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水稻田有一亿六千万公顷,如果有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增产粮食一亿六千万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2019年10月,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他而言,退休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能工作就行,做研究的最怕痴呆。

在晚年,袁隆平仍心系稻田,并坚持下田。2019年9月,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他接受采访时说,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

为方便研究,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只要在长沙,袁隆平每天都要看上好几遍。他的秘书杨耀松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哪天不让袁老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这块田,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

据新华社报道,袁隆平每年都会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2020年12月,袁老已满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和往年一样前往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因为腿脚不便,袁老不能经常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隆平,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在病危之际,他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

八字金扫把的查询

生前,袁隆平院士被网友调侃为“90后”梗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有网友总结了他的一些可爱特点。

“乘风破浪的爷爷”

在网络上,袁隆平颇受欢迎,并被网友们调侃为“90后”梗王。

第三方平台监控数据显示,2017年7月至逝世前,袁隆平在全网上了近200次热搜。

在逝世前的这些热搜中,除水稻研究屡创突破、获得嘉奖表彰等外,不乏一些鲜活、有趣的小事。

袁隆平多次因飚英语而上热搜。如2017年7月,87岁的袁隆平院士向世界介绍超级杂交水稻,全程用英文讲了20分钟,“袁氏英语”赢得全场掌声!开场,他谦虚地说“I speak poor English”。2019年6月,他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用英文致辞:“我很高兴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来培育杂交水稻,以解决、克服他们粮食短缺的问题。”2020年9月19日,全国科普日,袁隆平、屠呦呦等十几位科学家为青少年送上了寄语。袁隆平分享8字成功经验: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解释时,他秀了一句英语“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袁隆平的英文好,被认为和母亲有一定关系。他的母亲华静出生于扬州富商家庭,受到良好教育,曾当过英语教师。袁隆平在《妈妈,稻子熟了》一文中写道,“没有您(指母亲)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

袁隆平有至情至性的一面,大学时代,他被同学们认为“自由散漫”。他曾这样形容自己: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弹性。进入90岁,他自称是“90后”。袁隆平擅长游泳,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曾考上过空军飞行员,还会拉小提琴、骑马等,圈粉无数,被称为“乘风破浪的爷爷袁隆平”。

袁隆平的这一面,拉近了他与年轻人的距离。2019年10月,袁隆平身份证损坏,长沙民警贴心地到他家里办理身份证。在采集指纹时,袁隆平跟民警“炫耀”,“我有十个‘螺’”(手指螺纹),这一举动也逗乐了众多网友。2020年5月,袁隆平收养了一只猫咪,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这只猫咪叫“袁花花”,经常陪袁隆平听汇报。袁隆平逝世后,网友叹息,猫咪袁花花再也无法陪袁老听汇报了。

袁隆平逝世后,一位网友在相关新闻评论道:他笑称自己是“90后”,爱好自由特长散漫,背九九乘法表笑称自己没痴呆,退休不存在,看到白天鹅学着嘎嘎叫;他打麻将,游泳,他真的就该和他的小猫守着那片稻田。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