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如何通过八字查官运,最有官运的八字特征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2

宗祿(宗禄),◆宗室所領俸祿。○[明][張煌言]《答閩南縉紳公書》:“今不幸[延平]殿下薨逝,大喪未畢,繁費難支,即軍儲尚恐不給,何暇言及宗祿。”○[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明]宗室科舉,始于[天啟]辛酉年,允大冢宰[李日宣]之請也,蓋欲借此以減宗祿云。”

逐祿(逐禄),◆追逐俸給。謂為官。○[宋][陸游]《上虞丞相書》:“某行年四十有八,家世[山陰],以貧悴逐祿於[夔]。”○[宋][陸游]《十五日》詩:“逐祿豈能無聚散,明年誰復伴衰翁?”

重祿(重禄),◆1.厚俸,高薪。○《管子‧立政》:“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禮記‧中庸》:“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朱熹]集注:“謂待之誠而養之厚。”○《史記‧李斯列傳》:“[斯],[上蔡]閭巷布衣也。上幸擢為丞相,封為通侯,子孫皆至尊位重祿者,故將以存亡安危屬臣也。”◆2.古代借指重臣、大臣。○《國語‧越語下》:“[吳王]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姑蘇]。”○[韋昭]注引[賈侍中]曰:“重祿,大臣也。”

致祿(致禄),◆1.給予俸祿。○《墨子‧耕柱》:“﹝[高石子]﹞見[子墨子]曰:‘[衛君]以夫子之故,致祿甚厚,設我於卿。’”◆2.歸還爵祿。即辭官。○《國語‧魯語下》:“[子冶]歸,致祿而不出。”○[韋昭]注:“致,歸也。歸祿,還采邑也。”

張祿(张禄),◆[戰國][魏][范雎]的化名。○《史記‧穰侯列傳》:“於是[魏]人[范雎]自謂[張祿先生],譏[穰侯]之伐[齊],乃越[三晉]以攻[齊]也,以此時奸說[秦昭王]。”○[晉][左思]《魏都賦》:“四海齊鋒,一口所敵,[張儀][張祿],亦足云也。”○[唐][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詩:“他日見[張祿],綈袍懷舊恩。”○[柳亞子]《玉嬌曲為鈍根賦》:“痛哭當年識[賈生],變名此日同[張祿]。”

責祿(责禄),◆求取俸祿。○[宋][葉適]《參議宋公墓志銘》:“稱事以責祿,祿雖獲,役也。”

餘祿(余禄),◆富餘的俸祿;餘財。○[漢][劉向]《新序‧義勇》:“仁者無餘愛,忠臣無餘祿。”○[漢][楊惲]《報孫會宗書》:“[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

有祿(有禄),◆1.謂生,生存。○《書‧君奭》:“[武王]惟茲四人尚迪有祿。”○[周秉鈞]易解:“有祿,謂生也;古稱死為無祿,故知生為有祿矣。”◆2.指有祿位的人。○[漢][袁康]《越絕書‧請糴內傳》:“[吳王]率其有祿與賢良遯而去。”

逸祿(逸禄),◆優厚的俸祿。○[晉][支遁]《釋迦文佛像贊序》:“諒天爵以不加為貴,誡逸祿以靡須為足。”

衣祿食祿(衣禄食禄),◆指吃穿的福分。○[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一摺:“上聖可憐見,但與我些小衣祿食祿,我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冷笑道:‘……雖然活了二十五歲,人家沒見的也見了,沒吃的也吃了,衣祿食祿也算全了,所有世上有的也都有了。’”

衣祿(衣禄),◆1.猶俸祿。○《前漢書平話續集》卷中:“吾受[信]衣祿,豈不知恩?”◆2.衣食福分。○《恨海》第八回:“只要我母女永遠相守,女兒情願捐了一生的衣祿,換將過來。”○[沈從文]《大小阮》:“他心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衣祿,說不准簿籍上自己名分下還有五十壇燒酒待注銷,喝夠了才會倒下完事。”

要祿(要禄),◆求取利祿。○[晉][陸雲]《逸民賦》:“彼貪夫之死權兮,固遺生以要祿。”

陽祿(阳禄),◆1.館名。○[漢][上林苑]中嬪妃所居之館。○《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婕妤》:“歷年歲而悼懼兮,閔蕃華之不滋。痛[陽祿]與[柘館]兮,仍襁褓而離災。”○[顏師古]注:“[服虔]曰:‘二館名也,生子此館,皆失之也。’二觀並在[上林]中。”◆2.指人的壽命。○《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兒不幸陽祿先盡,受罪極重,非齋醮可解。”○[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七‧僧三世報》:“吾年十八,陽祿終矣,故再投君家為君之子。”

懸祿(悬禄),◆預先公布俸給的數額。○[漢][劉向]《說苑‧復恩》:“君懸祿以待之,臣竭力以報之。”

相祿(相禄),◆謂享有福祿的面相。○《太平廣記》卷一四一引《續异記‧蕭士義》:“汝極無相祿;汝家尋當破敗,當奈此何!”

顯祿(显禄),◆貴顯的爵祿。○[漢][劉歆]《遂初賦》:“昔遂初之顯祿兮,遭閶闔之開通。”○[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若能翻然大舉,建立元勳,以應顯祿,福之上也。”

閒祿(闲禄),◆清閑官職的俸祿。○[宋][米芾]《山光寺》詩:“三十年間成底事,空叨閒祿是浮榮。”

下祿(下禄),◆謂祿之少者。○[漢][揚雄]《太玄‧數》:“九人:一為下人,二為平人,三為進人,四為下祿,五為中祿,六為上祿,七為失志,八為疾瘀,九為極。”○[范望]注:“下祿謂士大夫至公侯。”

五斗祿(五斗禄),◆指微薄的官俸。○[唐][孟浩然]《京還贈張維》詩:“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詳“五斗米”。

無任之祿(无任之禄),◆謂不做事或不會做事但得到祿位。○《孔叢子‧陳士義》:“[子順]相[魏],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資治通鑒‧周赧王五十六年》:“[子順]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胡三省]注:“無任之祿,謂不任事而食祿者。”

無祿(无禄),◆1.猶不幸。○《詩‧小雅‧正月》:“憂心惸惸,念我無祿。”○[朱熹]集傳:“無祿,猶言不幸爾。”○《左傳‧成公十三年》:“無祿,[獻公]即世。”○[楊伯峻]注:“無祿,今言不幸。”○[宋][孫奕]《履齋示兒編‧總說‧字訓辨》:“不幸之謂無祿。○《詩》曰:‘念我無祿。’”◆2.猶不祿。古代稱士之死。亦泛指死亡。○《爾雅‧釋詁下》:“崩、薨、無祿、卒……死也。”○[郝懿行]義疏:“《公羊‧隱三年》注;‘不祿,無祿也。’……無祿,猶言無福,亦謂遭死喪也。”◆3.沒有俸祿。○《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有寵於[薳子]者八人,皆無祿而多馬。”○[唐][杜甫]《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之四:“事主非無祿,浮生即有涯。”○[楊倫]箋注:“非無祿,謂前曾授官。”◆4.指沒有祿命,沒有祿食的運數。○[漢][王充]《論衡‧偶會》:“無祿之人,商而無盈,農而無播。”

無功受祿(無功受禄、无功受禄),◆1.沒有功勞而得到俸祿。語出《詩‧魏風‧伐檀序》:“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只怕無功受祿,反受其殃。”◆2.泛指不出力而接受報酬。○[丰子愷]《緣緣堂隨筆‧憶兒時》:“我也無功受祿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與軟糕。”○[蕭軍]《五月的礦山》第九章:“這是大家給你買的啊!我們不能‘無功受祿’。”亦作“無功而祿”。○《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朗]引軍還”[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而佞倖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無德而榮,無功而祿。”◆补证条目■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后亦泛指不出力而接受报酬。○《水浒传》第二八回:“前日又蒙救了一頓大棒,今又蒙每日好酒好食相待,甚是不當。又没半點兒差遣,正是無功受禄,寢食不安。”

無功而祿(无功而禄),◆見“無功受祿”。

微祿(微禄),◆菲薄的俸祿。○[唐][高適]《平臺夜遇李景參有別》詩:“家貧羨爾有微祿,欲往從之何所之?”[宋][陸游]《秋夜》詩:“生計依微祿,年光墮遠游。”○[明][高叔嗣]《答谷司仆見問》詩:“幸自返中園,非關逃微祿。”

王祿(王禄),◆1.帝王的福祚。○《左傳‧莊公四年》:“[鄧曼]歎曰:‘王祿盡矣。’”◆2.君王給官吏的俸祿。○[元][揭傒斯]《送陳文學序》:“吾守王官,居王邑,食王祿而行吾之道,夫何不可之有?”

外祿(外禄),◆地方官的俸祿。借指地方官。○《魏書‧閹官傳‧抱嶷》:“[嶷]老疾,請乞外祿,乃以為鎮西將軍、[涇州]刺史,特加光祿大夫。”○《南史‧恩倖傳‧呂文顯》:“送故迎新,吏人疲於道路。四方守宰餉遺,一年咸數百萬。舍人[茹法亮]於眾中語人曰:‘何須覓外祿,此一戶內年辦百萬。’蓋約言之也。”

田祿(田禄),◆1.[先秦]卿大夫的俸給來自采地或公田,故稱田祿。○《禮記‧曲禮下》:“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孫希旦]集解“田祿者,大夫、士各有采地,無采地者,其祿亦皆出於公田之所入。”○《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蒯得]被[先克]以軍事奪其田祿,中懷怨望。”◆2.泛指俸祿。○《宋書‧良吏傳‧阮長之》:“時郡縣田祿,以芒種為斷。此前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後人,此後去官者,則一年秩祿皆入前人。”○《宋史‧顏復傳》:“[復]因上五議,欲專其祠饗,優其田祿。”

天祿辟邪(天禄辟邪),◆傳說中兩種獸名。○[漢]人雕石為像,置於墓前。○[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後漢天祿辟邪字》:“右[漢]天祿辟邪四字,在[宗資]墓前石獸膊上……墓前有二石獸,刻其膊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明][清]三品官墓碑,碑首刻天祿辟邪。參見“天鹿”。

天祿閣(天禄阁),◆[漢]宮中藏書閣名。○[漢高祖]時創建,在[未央宮]內。○《三輔黃圖‧未央宮》:“[天祿閣],藏典籍之所。○《漢宮殿疏》云:‘[天祿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祕書,處賢才也。’”[成帝]、[哀帝]及[王莽]時,[劉向]、[劉歆]、[揚雄]等曾先後校書於此。

天祿大夫(天禄大夫),◆指酒。○[宋][陶穀]《清异錄‧酒漿》:“[王世充]僭號,謂群臣曰:‘朕萬機繁壅,所以輔朕和氣者,惟酒功耳,宜封天祿大夫,永賴醇德。’”

天祿(天禄),◆1.天賜的福祿。○《書‧大禹謨》:“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後常指帝位。○《後漢書‧桓帝紀贊》:“[桓]自宗支,越躋天祿。”○《周書‧宣帝紀》:“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期,不謀已至。”○[唐][張說]《鄴都引》:“君不見[魏武]草創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2.俸祿。○《孟子‧萬章下》:“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元][湯式]《醉高歌帶繡鞋紅‧送大本之任》曲:“老母親賸飧天祿,新夫人穩坐香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功勳等臣世食天祿,其後來歸從者,每軍每家設一人為伍卒。”◆3.傳說中獸名。○[漢]代多以石雕其形以為飾。○《後漢書‧靈帝紀》:“復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鍾四,及天祿、蝦蟆。”○[李賢]注:“天祿,獸也……今[鄧州][南陽縣]北有[宗資]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漢]有[天祿閣],亦因獸以立名。”○[宋][沈括]《夢溪筆談‧异事》:“[至和]中,[交趾]獻麟,如牛而大,通身皆大鱗,首有一角。考之記傳,與麟不類,當時有謂之山犀者,然犀不言有鱗……今以予觀之,殆天祿也。”◆4.[漢]代閣名。後亦通稱皇家藏書之所。○[唐][楊炯]《渾天賦》:“[馮唐]入於郎署也,兩君而未識;[揚雄]在於[天祿]也,三代而不遷。”○[明]徐渭《芸閣校書篇》詩:“他年在[天祿],羞與俗人同。”○[清][嚴有禧]《漱華隨筆‧采訪遺方》:“不拘抄本刻本,隨時進呈,以廣[石渠天祿]之儲。”◆5.酒的代稱。語出《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宋][蘇軾]《桂酒頌》序:“[東坡先生]曰:酒,天祿也。其成壞美惡,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豈非天哉!”

算祿(算禄),◆壽數和祿位。○[前蜀][杜光庭]《莫庭乂本命醮詞》:“凶咎潛銷,福善昭集,克延算祿,永錫利貞。”

死祿(死禄),◆死於利祿。○《孔叢子‧抗志》:“鰥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

司祿(司禄),◆1.官名。◆2.星名。文昌宮第六星。○《周禮‧春官‧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祿。”○[鄭玄]注:“司祿,文昌第六星。”○《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六曰司祿。”○[司馬貞]索隱引《春秋元命包》曰:“司祿賞功進士。”◆3.星名。下台司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祿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賞、食料、官爵。”◆5.神名。掌司人間祿籍。○《新唐書‧禮樂志二》:“四時祭[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我非仙非鬼,[文昌][司祿]之神也。”○[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七章第四節:“密宗的做法,和道教有相同的地方……道教的[司命]、[司祿]之神及[泰山府君],也見於[密宗]經文。”

受祿(受禄),◆1.接受福祉。○《詩‧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於天。”○[鄭玄]箋:“安民官人,皆得其宜,以受福祿於天。”◆2.接受俸祿。○《禮記‧表記》:“是故君有責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其受祿不誣,其受罪益寡。”○《史記‧循吏列傳》:“臣居官為長,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宋][秦觀]《謝及第啟》:“技莫能效,初如不戰而屈人;名宦亟成,更類無功而受祿。”◆3.授予俸祿。○[漢][張衡]《應間》:“度德拜爵,量績受祿。”

世祿(世禄),◆古代有世祿之制,貴族世代享有爵祿。○《書‧畢命》:“世祿之家,鮮克由禮。”○[孔]傳:“世有祿位。”○[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一:“[沆]之子孫皆榮顯,至今世祿不絕。”○《紅樓夢》第二回:“雖係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一望即知是個世祿之家;而且正在發揚的時候。”

食祿(食禄),◆1.享受俸祿。○《史記‧循吏列傳》:“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宋][司馬光]《范景仁傳》:“[景仁]時年六十三,因上言:‘即不用臣言,臣無顏復居位食祿。’”[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三:“奴隸可以賞賜,其意如後人之食祿。”◆2.迷信者稱人一生中注定應享之食。○[宋][周密]《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復扣平生食祿,遂於袖中出大帙示之。”○[清][梁章鉅]《退庵隨筆‧躬行》:“有官祿者減官祿,無官祿者減食祿。”○《紅樓夢》第一○一回:“我也不久了!雖然活了二十五歲,人家沒見的也見了,沒吃的也吃了,衣祿食祿也算全了。”

生祿(生禄),◆1.祿邑。○《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孔穎達]疏:“人以祿生,故謂之生祿。”◆2.指壽數。○《紅樓夢》第九八回:“或生祿未終,自行夭折。”◆补义条目■指阴间负责人寿数的部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趙判官〕復令昭往一司曰生禄,檢其修短。”

上祿(上禄),◆1.上卿的采邑。○《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公與[免餘]邑六十,辭曰:‘唯卿備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祿,亂也。’”◆2.優厚的爵祿。○《後漢書‧蔡茂傳》:“極而有禾,人臣之上祿也。”◆3.指宗廟。○[漢][揚雄]《太玄‧數》:“九人:一為下人,二為平人,三為進人,四為下祿,五為中祿,六為上祿,七為失志,八為疾瘀,九為極。”○[范望]注:“六為陰位,而尊者莫過宗廟,故上祿為宗廟,天子所不敢先也。”

榮祿(荣禄),◆謂功名利祿。○《列子‧楊朱》:“欲以說辭亂我之心,榮祿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憐哉?”[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宋][王安石]《乞改三經義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里,坐竊榮祿,免於事累。”○[清][方文]《偕槁木師至沈崑銅莊》詩之三:“世態爭榮祿,吾徒甘寂寥。”

讓祿(让禄),◆把利祿讓給別人。○《莊子‧天運》:“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成玄英]疏:“夫是富非貧,貪於貨賄者,豈能讓人財祿!”[唐][柳宗元]《哀溺文》:“不讓祿以辭富兮,又旁窺而詭求。”

全祿(全禄),◆1.謂國君擁有俸祿而不給予臣下。○《管子‧侈靡》:“毋全祿貧國而用不足,毋全賞好德惡亡使常。”○[尹知章]注:“欲全其祿,不以與下,則賢去而人散,故國逾貧而逾不足也。”◆2.舊時指按其官職而給予全部薪俸。○《舊唐書‧盧從願傳》:“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書,聽致仕,給全祿終身。”

求祿(求禄),◆求取俸祿。○《南齊書‧樂志》:“《伎錄》云:‘求祿求祿,清白不濁。清白尚可,貪汙殺我!’”[唐][皇甫冉]《送田濟之揚州赴選》詩:“家貧不自給,求祿為荒年。”○[唐][元稹]《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感君求祿意,求祿殊眾人。上以奉顏色,餘以及親賓。”

棄祿(弃禄),◆捨棄俸祿。人死的婉詞。○《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生又問:‘平章棄祿數年,今有誰在?生事若何?’”

納祿(纳禄),◆歸還俸祿。謂辭官。○《國語‧魯語上》:“若罪也,則請納祿與車服而違署。”○[韋昭]注:“納,歸也;祿,田邑也。”○[宋][陸游]《跋<盤澗圖>》:“時予納祿已三年,居[會稽][山陰]之[三山]。”○[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高逸》:“﹝[朱昂]﹞晚年以工部侍郎乞骸骨……內侍傳詔各賦詩餞行。凡四十八篇,獨[李翰][長維]詩最奇絕,云:‘清朝納祿猶強健,白首還家正太平。’”

命祿(命禄),◆祿食運數。星相家指人與生俱來的富貴貧賤、生死壽夭的運數。○[三國][魏][曹操]《上言破袁紹》:“大將軍[鄴侯][袁紹]前與[冀州]牧[韓馥],立故大司馬[劉虞],刻作金璽,遣故[任]長[畢瑜]詣[虞],為說命祿之數。”○[唐][高彥休]《唐闕史‧崔尚書雪冤獄》:“冤楚相縈,殆將溘盡,命祿未絕,[洛]尹更任,則銜血齎冤。”參見“命運”。◆补证条目■禄食运数。星相家指人与生俱来的富贵贫贱、生死寿夭的运数。○《太平经·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大神言:‘是天稟人命禄相當,直非大神意所施爲,見善薦之,是神福也,何所報謝乎?’”

美祿(美禄),◆1.《漢書‧食貨志下》:“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後因以“美祿”指酒。○[唐][元稹]《謝賜設狀》:“陛下載分美祿,特降珍羞。空懷滿腹之慚,未有沃心之便。”○[元][馬致遠]《清江引‧野興》曲:“天之美祿誰不喜,偏只說[劉伶]醉。”◆2.高官厚祿。○《南史‧孔奐傳》:“太守身居美祿,何為不能辦此。”

梅祿(梅禄),◆突厥語的譯音。亦譯作“梅錄”、“梅落”。古代[回紇]官爵名。○《舊唐書‧柳公綽傳》:“是歲,北虜遣梅祿將軍[李暢]以馬萬匹來市,託云入貢。”○《新唐書‧回鶻傳上》:“會酋長[突董]、[翳密施]、大小梅錄等還國,裝橐係道,留[振武]三月,供擬珍豐,費不貲。”○[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契丹]在[回紇]統治時期,氏族、部落長曾采用過‘達干’、‘梅落’等[回紇]稱號。”

祿直(禄直),◆即祿俸。○《漢書‧龔勝傳》:“[勝]稱疾不應徵。○[莽]復遣使者奉璽書、太子師友祭酒印綬,安車駟馬,迎[勝],即拜,秩上卿,先賜兩月祿直以辦裝。”

祿澤(禄泽),◆俸祿和恩惠。○[明][李東陽]《明故監察御史張君墓志銘》:“至有冒名匿罪以干祿澤,君率同官極論之,詔黜其尤者若干人。”

祿運(禄运),◆1.食祿的命運;官運。○《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臣海濱孤微,罷農無伍,祿運幸厚。”◆2.泛指命運。○[三國][魏][曹植]《神龜賦》:“嗟祿運之屯蹇,終遇獲於江濱。”

祿隱(禄隐),◆猶朝隱。謂在官食祿不勤政事,清高而自隱。○[漢][揚雄]《法言‧淵騫》:“或問:‘[柳下惠]非朝隱者與?’曰:‘君子謂之不恭。古者高餓顯,下祿隱。’”[李軌]注:“[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君子不由也。’然則餓顯不獨高,祿隱未為下。今發高下之談,蓋有厲乎素飧也。”○[宋][王安石]《祿隱》:“由是而言之,餓顯之高,祿隱之下,皆跡矣,豈足以求聖賢哉?”

祿養(禄养),◆以官俸養親。古人認為官俸本為養親之資。○[漢][焦贛]《易林‧革之觀》:“飛不遠去,法為罔待,祿養未富。”○《魏書‧辛雄傳》:“﹝[辛雄]﹞又為《祿養論》,稱[仲尼]陳五孝,自天子至庶人無致仕之文……以為宜聽祿養,不約其年。”○[唐][司空圖]《盧公神道碑》:“祿養之榮,孝敬之美,一時罕及也。”○[明][高明]《琵琶記‧風木餘恨》:“你今日榮歸故里,光耀祖宗,雖是他生前不能享你的祿養,死後亦得沾你的恩典。”○[清][唐孫華]《暮春雜詩》之五:“至今虛祿養,早計失躬耕。”

祿星(禄星),◆民間舊俗謂人世間的福、祿、壽為上天神仙分掌。祿星,指職掌人間官位俸祿之神。○[明][李東陽]《三星圖歌壽致仕馬太守》:“祿星高冠盛華裾,浮雲為馭鸞為車。”○《白雪遺音‧南詞‧祿》:“雲消華月滿仙臺,祿星懷內捧嬰孩。”

祿相(禄相),◆有祿的相貌。舊時相術認為人的形體、氣色等與人的貴賤、貧富、夭壽等有關。○[漢][王符]《潛夫論‧相列》:“夫骨法為祿相表,氣色為吉凶候。”○《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

祿位(禄位),◆俸給與爵次。泛指官位俸祿。○《周禮‧天官‧大宰》:“四曰祿位,以馭其士。”○[鄭玄]注:“祿,若今之月奉也;位,爵次也。”○《國語‧晉語八》:“﹝[范宣子]﹞賴三子之功而饗祿位。”○[唐][李頎]《別梁鍠》詩:“雖云四十無祿位,曾與大軍掌書記。”○[宋][劉克莊]《賀新郎‧二鶴》詞:“但願主君高飛去,莫愛乘軒祿位。”○[清][陳天華]《警世鐘》:“﹝[曾國藩]﹞無非怕招[滿]政府的忌諱,所以閉口不說,保全自己的祿位。”

祿圖(禄图),◆上古人名,相傳為[顓頊]師。○《韓詩外傳》卷五:“[黃帝]學乎[大填],[顓頊]學乎[祿圖],[帝嚳]學乎[赤松子]。”按,祿,《漢書‧古今人表》作“綠”,《荀子‧大略》作“錄”。

祿田(禄田),◆古代國家按官品分給官吏以充俸祿的田地。○《宋書‧順帝紀》:“丁卯,原除元年以逋調;復郡縣祿田。”○[清][龔自珍]《農宗》:“凡農之仕為品官大夫者,則有祿田。”

祿算(禄算),◆宿命論者所謂人生注定的福祿氣數。○[前蜀][杜光庭]《盧蔚大夫助中元齋詞》:“疾恙痊愈,祿筭增延,仰薦先靈,旁沾眷屬。”○[宋][郭彖]《睽車志》卷一:“[賁]曰:‘太夫人無苦,三日當愈。祿算尚永。’”[宋][沈□]《鬼董》卷四:“僧曰:‘[陳某]祿算皆未盡,又嘗倡率曝經會簿,有善業,姑遣還何如?’”

祿數(禄数),◆猶祿算。○[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祿數》:“某顯者多為不道,夫人每以果報勸諫之,殊不聽信。適有方士,能知人祿數,詣之。”

祿使(禄使),◆給俸祿供使用。○[宋][陸游]《上二府論事札子》:“按[邢珪]生于[涿][易],非祖宗涵養之心;仕于偽界,非國家祿使之吏。”

祿食(禄食),◆1.俸祿。○《漢書‧食貨志上》:“稅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祿食庶事之費。”○[明][李東陽]《文林郎謝公墓志銘》:“公自奉數儉,雖被封錫,祿食僅僅,益自節縮為義舉。”◆2.食祿。指供職官府享有俸祿。○《後漢書‧朱暉傳》:“祿食之家,不與百姓爭利。”○[唐][韓愈]《順宗實錄四》:“[萬福]自始從軍至卒,祿食七十年,未嘗病一日,典九郡皆有惠愛。”◆3.指食祿者。○[清][方文]《雲間五子‧徐闇公孚遠》詩:“祿食逾千億,誰是英雄人?”

祿賞(禄赏),◆俸給和獎賞。○《管子‧權修》:“祿賞加于無功,則民輕其祿賞。”○[三國][魏][曹操]《論吏士行能令》:“未聞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晉書‧賈充傳》:“有太傅、車騎以下,皆加祿賞。”

祿入(禄入),◆俸祿收入。○[宋][曾鞏]《開府儀同三司制》:“朕順于舊典,考正官儀,惟是首于文階,是用制其祿入。”

祿親(禄亲),◆以俸祿養親。○[唐][黃滔]《綿上碑》:“祿親者眾,名親者鮮。”

祿錢(禄钱),◆用作官俸的錢幣。○《南史‧袁彖傳》:“[彖]到郡,坐過用祿錢,免官付[東冶]。”

祿氣(禄气),◆食祿之氣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一:“﹝[王旦]﹞及將捐館,遺命剃髮以僧服歛……人皆謂其寒薄,獨一善相者目之曰:‘公名位俱極,但祿氣不豐耳。’”

祿命(禄命),◆1.祿食命運。古代宿命論者謂人生的盛衰,禍福、壽夭、貴賤等均由天定。○《史記‧日者列傳》:“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漢][王充]《論衡‧解除》:“案天下人民夭壽貴賤皆有祿命。”○[三國][魏][曹丕]《上留田行》:“祿命懸在蒼天。”○[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楔子:“夫主京師祿命終,子母孤孀途路窮。”○[清][王逋]《蚓庵瑣語》:“﹝星士[方進]﹞蓋必別有異術,假祿命以神其說耳。”◆2.指推算祿食命運。○[金][元好問]《續夷堅志‧王先生前知》:“[閻]即學祿命,年五十,果喪明,而藝亦精。”○[元][謝應芳]《辨惑論》:“祿命之書雖或臆中,何足信哉!”[明][宋濂]《祿命辨》:“近世大儒於祿命家無不嗜談而樂道之者。”

祿馬(禄马),◆猶祿命。古代相術術語。意謂人生祿食命運,隨乘天馬運行,均有定數。○《李虛中命書》卷中:“祿馬氣聚,刑備貴全。”○《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卷上:“崇為寶也,奇為貴也。”○[宋][徐子平]注:“三奇祿馬則貴命也。更看祿馬所乘輕重言之。”○[明]《殺狗記‧喬人算帳》:“前日你每阿嫂有病,教我去求籤。那道人說,大象不妨,祿馬不倒。”○《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楊生]﹞因為能與人抽簡祿馬,[川中]起他一個混名叫做[楊抽馬]。”○《冷眼觀》第二四回:“如今又多了一重午火,便成為祿馬歸槽。”

祿祿(禄禄),◆平凡貌。○《莊子‧漁父》:“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於俗,故不足。”○[王先謙]集解:“案祿祿,猶錄錄也。○《漢書‧蕭曹贊》作‘錄錄’。○[顏]注: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

祿令(禄令),◆古代國家頌布祿俸的律令。○[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下:“宰臣[魏杞]等奏:‘豈有加封而反無請俸?’上曰:‘祿令如此,朕不欲破例。’”

祿料(禄料),◆猶料錢。○[唐][宋]間官吏除歲祿、月俸外的一種食料津貼。多折錢發給。○[清]代也沿用。○《通典‧職官十七》“外官則以公廨田收及息錢等常食”原注:“謂內外員外官同正員者,祿料、賜會、會料一事以上並同正員。其不同正員者,祿賜食料亦同正員,餘各給半。”○[唐][白居易]《詠所樂》:“官優有祿料,職散無羈縻。”○[清][袁枚]《隨園隨筆‧無羊之月》:“算命之書,以寅午戌三月為無羊之月。以[宋]制,官員于此三月例減祿料。”○[清][曹寅]《雨寒書院小酌》詩:“行臺祿料支不前,園官菜把勞擔送。”參見“料錢”。

祿利(禄利),◆爵祿之利;利祿。○《漢書‧儒林傳贊》:“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顏師古]注:“言為經學者則受爵祿而獲其利,所以益勤。”○[晉][葛洪]《抱樸子‧行品》:“識多藏之厚亡,臨祿利而如遺者,廉人也。”○[唐][顧非熊]《送皇甫司錄赴黔南幕》詩:“[黔]南從事客,祿利先來饒。”○[清][劉大櫆]《焚書辨》:“論者謂[漢]以祿利誘進天下之士,故求經而經亡。”

祿力(禄力),◆猶俸給。○《南齊書‧武帝紀》:“諸大夫年秩隆重,祿力殊薄,豈所謂下車惟舊,趨橋敬老。可增俸,詳給見役。”○《北齊書‧魏收傳》:“﹝[天保]﹞四年,除[魏]尹,故優以祿力,專在史閣,不知郡事。”○《北史‧崔寬傳》:“時官無祿力,唯取給於人,[寬]善撫納,招致禮遺,大有取受,而與之者無恨。”

祿里(禄里),◆複姓。也作“甪里”。○《通志‧氏族序》:“隱逸之人高傲林藪,居於‘祿里’者呼之為[祿里氏],居於‘綺里’者呼之為[綺里氏],所以為美也。”○《通志‧氏族三》:“[祿里氏]:即[甪里]也。以甪音祿,故亦作祿。”

祿爵(禄爵),◆俸給和爵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鄭玄]注:“祿,所以受食;爵,秩次也。”○《國語‧晉語九》:“[穆子]召之曰:‘[鼓]有君矣,爾心事君,吾定而祿爵。’”○《墨子‧耕柱》:“今[衛]君無道,而貪其祿爵。”○《史記‧秦本紀》:“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

祿籍(禄籍),◆1.舊時謂天上或冥府記錄人福、祿、壽的簿冊。○[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巴丘縣]有巫師[舒禮],[晉永昌]元年,病死,土地神將送詣[太山]……府君問主者:‘[禮]壽命應盡?為頓奪其命?’校祿籍,餘算八年。”○[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臣稽首,叫九閽,開聾啟瞶;宣命司,檢祿籍,何故差池。”○[清][袁枚]《新齊諧‧常熟程生》:“﹝神判曰:﹞汝命兩榜,且有祿籍,今盡削去。”◆2.為官食祿的簿籍。○《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懷公]恐[重耳]在外為變,乃出令:‘凡[晉]臣從[重耳]出亡者,因親及親,限三個月內俱要喚回。如期回者,仍復舊職,既往不咎。若過期不至,祿籍除名,丹書注死。’”

祿鬼(禄鬼),◆對着力追求官位俸祿者的蔑稱。○《紅樓夢》第三六回:“﹝[寶玉]﹞只說:‘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子,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祿奉(禄奉),◆見“祿俸”。

祿兒(禄儿),◆[唐玄宗]時宮內對[安祿山]的戲稱。○[唐][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雪埋妃子貌,刃斷[祿兒]腸。”○[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實二》:“[豫章]《中興碑》詩:‘[明皇]不作包荒計,顛倒四海由[祿兒]。’按,《祿山事跡》云:‘正月二十日,[祿山]生日,賜物甚多。後三日,召[祿山]入內,[貴妃]以錦繡繃縛[祿山],令內人以綵輿舁之,宮中歡呼動地。○[明皇]使人問之,報云:[貴妃]與[祿山]作三日洗兒。○[明皇]就觀之,大悅。因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物,極歡而罷。自是宮中皆呼[祿山]為[祿兒],不禁其出入。’”[宋][楊萬里]《浯溪賦》:“雖微[祿兒],[唐]獨不霣厥緒哉?”

祿賜(禄赐),◆祿賞。○《漢書‧貢禹傳》:“祿賜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三國志‧魏志‧華歆傳》:“[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隋書‧食貨志》:“由是內外率職,府帑充實,百官祿賜及賞功臣,皆出於豐厚焉。”○《新唐書‧百官志一》:“吏部郎中,掌文官階品、朝集、祿賜,給其告身。”○[宋][歐陽修]《亳州乞致仕第四表》:“再念臣早從壯歲,粗學文辭,久冒榮階,常豐祿賜。”

祿次(禄次),◆猶祿位。○《左傳‧哀公十六年》:“余嘉乃成世,復爾祿次。”○[宋][王安石]《熊本轉著作佐郎》:“往踐祿次,蓋將有補于時。”

祿臣(禄臣),◆1.享受祿俸的官吏。○《韓非子‧喻老》:“[楚]邦之法,祿臣再世而收地,唯[孫叔敖]獨在。”◆2.光祿勛的別稱。○[漢][揚雄]《光祿勛箴》:“德人立朝,議士充庭,祿臣司光,敢告執經。”

祿班(禄班),◆猶祿位。○《後漢書‧仲長統傳》:“今田無常主,民無常居,吏食日稟,祿班未定。”

利祿(利禄),◆1.財利榮祿。○《禮記‧坊記》:“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則民不偝。”○[孔穎達]疏:“謂財利榮祿之事。”○[宋][柳永]《鳳歸雲》詞:“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紅樓夢》第五六回:“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窮[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陳毅]《湖海詩社開徵引》詩:“一生營營者,個人利祿累。”◆2.貪圖爵祿。○《禮記‧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鄭玄]注:“違,猶去也。利祿,言為貪祿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貪祿。”

吏祿(吏禄),◆1.官吏的俸祿。○《史記‧平準書》:“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漢書‧王莽傳中》:“﹝[天鳳]三年﹞五月,[莽]下吏祿制度……僚祿一歲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輔而為萬斛云。”◆2.指吏祿制度。○[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二》:“天下吏人,素無常祿,惟以受賕為生,往往致富者,[熙寧]三年,始制天下吏祿,而設重法以絕請託之弊。”◆3.官吏的祿位。○[唐][韓愈]《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去民畝而就吏祿,由是進而纍為卿相者,常常有之。”

惠州如何通过八字查官运,最有官运的八字特征

爵祿(爵禄),◆1.官爵和俸祿。○《周禮‧夏官‧司士》:“凡邦國,三歲則稽士任而進退其爵祿。”○《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為丞相,聚收[漢]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與居,為治家室,賜其財物爵祿田宅,爵或至[關內侯],奉以二千石,所不當得,欲以有為。”○[唐][柳宗元]《代柳公綽謝上任表》:“臣聞古之制爵祿者,爵以居有德,祿以養有功。”○[元]《奉寄翰林鄧侍講》詩:“世間爵祿不易致,何獨去就如飄風。”○[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九:“它一面到處緝拿革命分子,一面卻專為歸國的留[日]學生開特科考試,企圖用爵祿來引誘他們。”◆2.指授予爵位、官職和俸祿。○[唐][韓愈]《鄠人對》:“乃旌表門閭,爵祿其子孫。”○[宋][秦觀]《論議下》:“然後官而爵祿之。”

就祿(就禄),◆領受俸祿。指出仕任職。○[宋][葉適]《除淮東總領謝表》:“國其選擇而使能,臣姑冒昧而就祿。”○[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朱善]﹞[洪武]初,以郡邑薦至京,製作稱旨,召官翰林,令以家屬赴京就祿。”

進祿加官(进禄加官),◆謂進升官位增加俸祿。○《全元散曲‧青玉案》:“萬載標名[麒麟閣],封妻蔭子,進祿加官。”

金祿(金禄),◆謂尚金德的王朝所享的福祚。五行家認為各個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德。○[南朝][宋明帝]《皇業頌》:“衰數隨金祿,登曆昌水命。”

解祿(解禄),◆停止俸祿。○《三國志‧魏志‧夏侯尚傳》“[豐]不知而往,即殺之”[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豐]在臺省,常多託疾,時臺制,疾滿百日當解祿,[豐]疾未滿數十日,輒暫起,已復臥,如是數歲。”

家祿(家禄),◆世襲的爵位俸祿。○《後漢書‧劉般傳贊》:“[居巢]好讀,遂承家祿。”

加官進祿(加官进禄),◆晉升官位,增加俸祿。○《金史‧后妃傳下‧章宗元妃李氏》:“其飛有四,所應有異……向裏飛則加官進祿。”○《紅樓夢》第四回:“門子忙向前請安,笑問:‘老爺一向加官進祿,八九年來,就忘了我了?’”

寄祿官(寄禄官),◆官階名。○[宋]制,官分階官和職事官,如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是階官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職事官名。階官有名銜而無職事,只作為銓敘、升遷的依據,稱為寄祿官。○[元豐]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書、侍郎等為職事官,而以舊時所置散官為寄祿官。凡職事官,自尚書至給舍諫議,其職俸以寄祿官高下分行、守、試三等,以祿令為准。如[蘇軾]以工部屯田員外郎知[湖州],罷官後又以朝奉郎知[惠州],知[湖州]、[惠州]為職事,而員外郎、朝奉郎為其寄祿。○[宋][陸游]《尚書王公墓志銘》:“寄祿官,自承事郎積遷至正奉大夫。”○[元][黃溍]《日損齋筆記‧辯史》:“[宋]制,必寄祿官高於所任之職事,乃為行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九》、《宋史‧職官志十一》。

寄祿格(寄禄格),◆[宋]代關於寄祿官官銜及其食祿品秩的規定。○[宋][元豐]三年,雜取[唐]及[宋]初舊制,改革官制。用舊時所置的散官為寄祿官,如改使相為開府儀同三司,改吏部尚書為金紫光祿大夫等。從開府儀同三司到將仕郎,定為二十四階,每一階的食祿都有規定,作為升降增損的依據。○[崇寧]二年,又換選人七階。○[大觀]初,增宜奉、正奉、中奉、直奉等階。○[政和]末,又改從政、修職、迪功,共三十七階。見《文獻通考‧職官十八》、《宋史‧職官志九》。參見“寄祿官”。

寄祿(寄禄),◆寄祿官。○[宋][陸游]《吏部郎中蘇君墓志銘》:“以[紹熙]三年五月某甲子,遇疾捐館舍,享年六十有四,寄祿至朝請大夫。”

吉祿(吉禄),◆吉祥幸福。○《左傳‧哀公九年》:“若[帝乙]之元子歸妹而有吉祿,我安得吉焉?”[唐][邵真]《義井記》:“彼豐福吉祿,繁榮重慶。”○[宋][王安石]《詔允觀文殿學士富弼乞赴汝州避災養疾》:“勉綏吉祿,毋恤後艱。”

及祿(及禄),◆《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後以“及祿”指得官。○[宋][梅堯臣]《送信安張從事吉甫兼及白使君》詩:“憐君能及祿,過我苦言歸。”

回祿(回禄),◆傳說中的火神。○《左傳‧昭公十八年》:“郊人助祝史除於國北,禳火於[玄冥],[回祿]。”○[杜預]注:“[回祿],火神。”○《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其亡也,[回祿]信於[耹隧]。”後用以指火災。○《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元瓘]幼聰敏,長於撫馭,臨戎十五年,決事神速,為軍民所附,然奢僭營造,甚於其父,故有回祿之災焉。”○《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劉]道老太爺年紀大了,一身的病,家累又重得很,自遭‘回祿’之後,家產一無所有。”○[廖仲愷]《致蔣介石函》:“兄作戰計劃原稿,乃遭回祿,此弟所引為至憾者。”一說,指[吳回][陸終]。參見“回陸”。

懷祿(怀禄),◆留戀爵祿。○《晏子春秋‧問上一》:“盡忠不豫交,不用不懷祿,[晏子]可謂廉矣。”○[漢][楊惲]《報孫會宗書》:“位在列卿,爵為通侯……懷祿貪勢,不能自退。”○[宋][王安石]《戴不勝》詩:“懷祿詎有恥,知命乃無憂。”

胡祿(胡禄),◆亦作“胡鹿”。亦作“胡簏”。◆藏矢的器具。○[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酒食》:“[貞元]中,有一將軍家出飯食,每說物無不堪喫,惟在火候,善均五味。嘗取敗障泥、胡祿修理食之,其味極佳。”祿,一本作“鹿”,《太平廣記》卷二三四引作“盝”。○[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異魚。東海漁人言近獲魚長五六尺,腸胃成胡鹿刀槊之狀,或號秦皇魚。”

後祿(后禄),◆1.日後的福祿。○《詩‧小雅‧楚茨》:“樂具入奏,以綏後祿。”○[鄭玄]箋:“以安後日之福祿。”○《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大難不死,必有後祿。”◆2.謂後奉幣帛。○《禮記‧坊記》:“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鄭玄]注:“禮之先辭而後幣帛。”○[孔穎達]疏:“先相見是先事,而後幣帛是後祿。”

厚祿(厚禄),◆1.優厚的俸祿。○《墨子‧尚賢中》:“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宋書‧王僧達傳》:“如使臣享厚祿,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於世者,固所不能安也。”○[唐][杜甫]《狂夫》詩:“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淒涼。”○[清][蔣士銓]《臨川夢‧哱叛》:“合得上厚祿高官,都只為積祖承恩相挈帶。”◆2.指食祿豐厚之士卒。○《呂氏春秋‧簡選》:“驅市人而戰之,可以勝人之厚祿教卒。”○[陳奇猷]校釋:“古者士亦食祿,厚祿即指厚祿之士。”

鶴祿(鹤禄),◆猶鶴俸。○[宋][宋祁]《仲微相過把酒有感》詩:“鹿車君偃蹇,鶴祿我裴回。”

貴祿(贵禄),◆1.看重祿位。○《禮記‧曾子問》“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漢][鄭玄]注:“貴祿重宗也。上牲,大夫少牢。”○[孔穎達]疏:“用大夫之牲,是貴祿也;宗廟在宗子之家,是重宗也。”◆2.高的祿位。○[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生有軒冕、服位、貴祿、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絞衾、壙襲之度。雖有賢才美體,無其爵不敢服其服,雖有富家多貲,無其祿不敢用其財。”◆3.使居貴位、食厚祿。○[唐][權德輿]《貞元十九年禮部策問進士五道第一問》:“今雖以文、以經貴祿學者,而詞綺靡於景物,寖失古風。”

官祿(官禄),◆官位和俸祿。○[漢][劉向]《列女傳‧楚老萊妻》:“可食以酒肉者,可隨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隨以鈇鉞。今先生食人酒肉,授(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宋][宋祁]《宋景文公筆記‧庭戒諸兒》:“今華吾體者衣冠也,榮吾私者官祿也。”○[清][吳敏樹]《為守齋五叔父暨張叔母五旬雙慶之序》:“凡人之所以為祖宗光、為父母榮、為鄉里生氣色者,豈直以其科名與其官祿之崇寵而已哉?”

穀祿(谷禄),◆猶俸祿。古代以穀量計俸祿的高下。○《管子‧立政》:“修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壙壟之度。”○《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荀子‧王霸》:“心好利,而穀祿莫厚焉。”

貢祿(贡禄),◆貢賦和俸祿。○《荀子‧正論》:“爵列尊,貢祿厚,形勢勝,上為天子諸侯,下為卿相士大夫,是榮之從外至者也,夫是之謂埶榮。”○[楊倞]注:“貢謂所受貢賦,謂天子諸侯也;祿謂受君之祿,卿相士大夫也。”

功名利祿(功名利禄),◆名利地位。○[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祿得不到保障,所以他們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鋌而走險。”

公祿(公禄),◆猶俸祿。○《南史‧顧覬之傳》:“其家人絕滅者,[憲之]出公祿使紀綱營護之。”

高位重祿(高位重禄),◆見“高位厚祿”。

高位厚祿(高位厚禄),◆高貴的官位,優厚的俸祿。○《隸釋‧漢玄儒先生婁壽碑》:“郡縣禮請,終不回顧;高位厚祿,固不動心。”○[宋][蘇舜欽]《答韓持國書》:“何必高位厚祿,役人以自奉養,然後為樂。”亦作“高位重祿”。○[宋][蘇軾]《策略五》:“聖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禮而務至誠,黜虛名而求實效,不愛高位重祿以致山林之士。”

高爵重祿(高爵重禄),◆謂爵位高,俸祿厚。○《管子‧君臣下》:“夫臣人者,受君高爵重祿,治大官。倍其官,遺其事,穆君之色,從其欲,阿而勝之:此臣人之大罪也。”○[宋][王安石]《乞免使相充觀察使第四札子》:“人臣自度其智力足以勝任而塞責,故受其高爵重祿而無愧。”○《隋唐演義》第一回:“[晉王]乃[隋]親王,高爵重祿,有甚不安逸,卻要做此事?”亦作“高爵厚祿”。○《舊唐書‧外戚傳序》:“蓋恃宮掖之寵,接宴私之歡,高爵厚祿驕其內,聲色服玩惑於外,莫知師友之訓,不達危亡之道。”○[宋][陳亮]《論開誠之道》:“人主而有矜天下之心,則雖高爵厚祿日陳於前,而雄偉英豪之士有窮餓而死者,義有所不屑於此也。”○[清][林昌彝]《亭檻詞》:“高爵厚祿居不忝,腰懸金印稱公侯。”

高爵厚祿(高爵厚禄),◆見“高爵重祿”。

高官重祿(高官重禄),◆見“高官厚祿”。

高官厚祿(高官厚禄),◆高的官位,優厚的俸祿。○《孔叢子‧公儀》:“今徒以高官厚祿鉤餌君子,無信用之意。”○《魏書‧韓子熙傳》:“而令凶徒姦黨,迭相樹置,高官厚祿,任情自取。”○[郭沫若]《屈原》第一幕:“那種的高官厚祿,那種的苟且偷生,是比死還要可怕。”亦作“高官重祿”。○[金][丘處機]《滿庭芳‧述懷》詞:“任使高官重祿,金魚袋、肥馬輕裘。”○[明][李贄]《又與焦弱侯書》:“今之患得患失,志於高官重祿,好田宅,美風水,以為子孫蔭者,皆其託名於[林汝寧],以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

幹祿(幹祿),◆[南北朝]時勛貴、官吏對被役使的“幹”收取免役絹作為一種額外俸給,稱“幹祿”。○《北史‧恩幸傳‧齊諸宦者》:“猶以[波斯]狗為儀同、郡君,分其幹祿。”○《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七年》:“舊蒼頭[劉桃枝]等皆開府封王,其餘宦官、[胡]兒、歌舞人、見鬼人、官奴婢等濫得富貴者,殆將萬數……乃至狗、馬及鷹亦有儀同、郡君之號,有鬥雞,號開府,皆食其幹祿。”○[胡三省]注:“幹出所部之人,一幹輸絹十八匹,幹身放之。”

干祿(干禄),◆1.求福。○《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干祿豈弟。”◆2.求祿位;求仕進。○《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漢][王充]《論衡‧自紀》:“不鬻智以干祿,不辭爵以吊名。”○《梁書‧明山賓傳》:“兄[仲璋]嬰痼疾,家道屢空,[山賓]乃行干祿。”○《金史‧隱逸傳序》:“後世干祿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與歎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鮮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書痴》:“非為干祿,實信書中真有金粟。”○[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雖兜牟深隱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祿之色,固灼然觀於外矣!”

富祿(富禄),◆謂使富貴或使俸祿優厚。○《管子‧版法》:“慶勉敦敬以顯之,富祿有功以勸之。”○[尹知章]注:“人之有功,則富貴以勸之。”

福祿(福禄),◆1.幸福與爵祿。○《詩‧大雅‧鳧鷖》:“公尸燕飲,福祿來成。”○《後漢書‧馬武傳》:“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唐][白居易]《論親友》詩:“煩鬧榮華猶且過,優閑福祿更難銷。”○[劉大白]《布穀》詩:“農夫忙碌,田主福祿。”◆2.獸名。即斑馬。形狀像騾,身有條紋。原產[非洲]。○《明史‧外國傳七‧忽魯謨斯》:“[忽魯謨斯],西洋大國也……所貢有獅子、麒麟、駝雞、福祿、靈羊。”◆补义条目■总称世间出世之福利功德。○《普曜经·佛至摩竭国品》:“時諸王悉不見佛,今獨王見,宿福禄厚故乃爾耳。”

奉祿(奉禄),◆1.俸祿。官吏的薪水。奉,通“俸”。○《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南史‧循吏傳‧范述曾》:“[述曾]生平所得奉祿,皆以分施,及老遂壁立無資。”○[清][張惠言]《封文林郎惲君墓志銘》:“[敬]為吏廉,奉祿不足以豐養。”◆2.持祿。○《韓非子‧有度》:“小臣奉祿養交,不以官為事。”

豐祿(丰禄),◆指優厚的俸祿。○《荀子‧議兵》:“是高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晉][傅玄]《傅子‧戒言》:“豐祿厚賞,使天下希而慕之。”○[元][柳貫]《元故清河郡侯張公墓碑銘》序:“君能一折首降氣,則美爵豐祿可指取也。”○[明][劉崧]《大明滕國公顧時神道碑》:“崇勳豐祿,券鐵以誓。”

封祿(封禄),◆古代受封爵者所得之俸祿。○《戰國策‧楚策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漢][焦贛]《易林‧觀之恒》:“春草榮華,長女宜夫,受福多年,世有封祿。”

發祿(发禄),◆發跡,騰達。○[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一摺:“嫌這攀蟾折桂做官遲,為那筆尖上發祿晚。”○[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摺:“但行處兩行朱衣列馬前,算個文章士,發祿是何年?”

斷祿(断禄),◆停發俸祿。○《北史‧高閭傳》:“[淮南王][他]奏求依舊斷祿,[閭]表以為若不班祿,則貪者肆其姦情,清者不能自保。詔從[閭]議。”

獨祿(独禄),◆見“獨漉”。

斗祿(斗禄),◆微薄的俸祿。○[宋][歐陽修]《送鄭革先輩賜第南歸》詩:“試問塵埃勤斗祿,何如琴酒老雲巖。”○[宋][曾鞏]《雜詩》之三:“[孔][孟]非其稱,斗祿應未取。”○[元][張宇]《送田茂卿赴都》詩:“黃卷可能無斗祿,青雲自是有天梯。”

底祿(底禄),◆謂獲得俸祿或官位。○《左傳‧昭公元年》:“底祿以德,德鈞以年,年同以尊。”○[孔穎達]疏:“致祿以德之大小為差也。”底,一本作“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於是[王褒]之倫,底祿待詔。”

盜祿(盗禄),◆竊取祿位。亦指竊取祿位之人。○《魏書‧高祖紀下》:“主者彈劾不肖,明黜盜祿。”

待祿(待禄),◆持祿,守祿。待,通“持”。○《墨子‧七患》:“仕者待祿,游者憂反。”○[孫詒讓]間詁:“《群書治要》引‘待’作‘持’。”○《孔子家語‧六本》:“[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大祿(大禄),◆厚祿。○《國語‧魯語上》:“[苦成氏]有三亡:少德而多寵,位下而欲上政,無大功而欲大祿,皆怨府也。”○《禮記‧表記》:“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鄭玄]注:“言臣受祿各用其德也。”

寸祿(寸禄),◆微薄的俸祿。○[晉][左思]《詠史》詩之八:“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唐][李頎]《贈別張兵曹》詩:“一身輕寸祿,萬物任虛舟。”

辭祿(辞禄),◆辭去爵祿。○《漢書‧張安世傳》:“[安世]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辭祿。”○《三國志‧魏志‧田疇傳》:“有司劾[疇]狷介違道,苟立小節,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違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世子以[疇]同於[子文]辭祿,[申胥]逃賞,宜勿奪以優其節。”○[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夫[魯連]之智,辭祿而不返;[接輿]之賢,行歌而忘歸。”○《續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張珪]歸[保定]上冢,以病辭祿,不允。”

出祿(出禄),◆發給俸祿。○《呂氏春秋‧孟夏》:“命太尉贊傑俊,遂賢良,舉長大。行爵出祿,必當其位。”○[遼]《劉承嗣墓志銘》:“嗣聖皇帝都城大禮,聖澤無私,崇德報功,行爵出祿。”

持祿養交(持禄养交),◆謂結交權貴以保持祿位。○《管子‧明法》:“大臣務相貴而不任國,小臣持祿養交,不以官為事,故官失其能。”○《荀子‧臣道》:“不恤君之榮辱,不恤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祿養交而已耳。”○《清史稿‧世祖紀二》:“乃部院諸臣因仍前弊,持祿養交。朕親行黜陟,與天下見之。”

持祿(持禄),◆保持祿位。猶言尸位素餐。○《晏子春秋‧問下十三》:“士者持祿,遊者養交,身之所以危也。”○[漢][劉向]《說苑‧反質》:“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宋][秦觀]《李固論》:“其大臣如[張禹]、[孔光]輩皆持祿取容,偷為一切之計。”○[清][吳偉業]《臨江參軍》詩:“所恨持祿流,垂頭氣默塞。”

長生祿位(长生禄位),◆即長生牌位。○《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人看時,一張供桌,香爐、燭臺,供着箇金字牌位,上寫道:‘賜進士出身,[廣東]提學御史,今升國子監司業[周大老爺]長生祿位’。”參見“長生牌位”。

財祿(财禄),◆謂發財做官。○[老舍]《四世同堂》九:“[大赤包]對丈夫的財祿是絕對樂觀的。這並不是她信任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不祿(不禄),◆1.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鄭玄]注:“不祿,不終其祿。”◆2.諸侯、大夫亡故,訃文上的謙稱。○《禮記‧雜記上》:“君訃於他國之君,曰寡君不祿……大夫訃於同國,適者曰某不祿。”○《國語‧晉語二》:“重之以寡君之不祿,喪亂並臻。”○[韋昭]注:“禮,君死,赴於他國曰:‘寡君不祿。’謙也。”○[朱執信]《論社會革命當與政治革命並行》:“自[南都]淪喪,[唐][桂]二王先後不祿。”◆3.夭折之稱。○《禮記‧曲禮下》:“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明][王錂]《春蕪記‧賜婚》:“寒門屢受國厚恩,但恨夫君不祿,未能圖報涓埃。”

避祿(避禄),◆猶辭官。○[三國][魏][嵇康]《六言‧老萊妻賢名》:“不願夫子相[荊],相將避祿隱耕。”○[宋][張耒]《王子開朝散早年以疾病謝事還江陰求詩為別》之三:“避祿免危疾,棄鉛得黃金。”

薄祿(薄禄),◆1.菲薄的俸祿。○[唐][杜甫]《客堂》詩:“上公有記者,累奏資薄祿。”○[宋][曾鞏]《游鹿門不果》詩:“念昔在郡日,苦為塵網嬰。低心就薄祿,實負山水情。”○[宋][秦觀]《次韻范純夫戲答李方叔饋筍兼簡鄧慎思》:“薄祿養親甘旨少,滿包時賴故人供。”◆2.福薄,福分少。○《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惠州如何通过八字查官运,最有官运的八字特征

邦祿(邦禄),◆國家的利祿。○[唐][皮日休]《六箴‧目箴》:“勿視邦祿,視于人紀。”

班祿(班禄),◆1.分等制定俸祿。○《管子‧權修》:“察能授官,班祿賜予,使民之機也。”○[漢][揚雄]《百官箴‧司空箴》:“昔在季葉,班祿遺賢。”○《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置官班祿,行之尚矣,自中原喪亂,茲制中絕。”○[清][唐甄]《潛書‧制祿》:“古者班祿,亦起于農夫食人之數……至于[漢],以穀班祿而以石差。”◆2.班位和俸祿。○《楚辭‧天問》:“何往營班祿,不但還來?”[游國恩]纂義引[曹耀湘]曰:“班,位也;祿,食也。”○[漢][王符]《潛夫論‧班祿》:“班祿頗而《頎甫》刺,行人乏而《綿蠻》諷。”○《宋書‧袁淑傳》:“則宜拔過寵貴之上,褒升戚舊之右,別其旂章,榮其班祿。”

百祿兒(百禄儿),◆出生滿百日的小孩。○《英烈傳》第五回:“一日兩,兩日三,早已是滿月兒,百祿兒,拿週兒。”參見“百晬”。

百祿(百禄),◆1.猶多福。○《詩‧小雅‧天保》:“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隋書‧音樂志中》:“降斯百祿,惟響惟應。”○[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序:“自佐邑從軍,連牧二郡,不以寒暑而易其心,宜乎荷百祿,號良二千石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頒行詔書》:“速即丟魔鬼,歸親爺,方可受天百祿也。”參見“百福”。2.小兒出生滿百日舉行的賀宴。○《再生緣》第二十回:“媳婦們俱坐罷,今日孫兒百祿,友戚齊臨,可謂合歡矣!”參見“百晬”。

安祿(安禄),◆安享俸祿。○[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二》:“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據小曆所算躔度謄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備員安祿而已。”

半禄,◆一半俸禄。唐五品以上官员致仕后可享受半禄。○唐白居易《达哉乐天行》:“達哉達哉白樂天,分司東都十三年。七旬纔滿冠已挂,半禄未及車先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