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爱军
岷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较为深厚。这一带是汉、回、藏、羌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县内每个乡村集镇都沉淀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尤其是婚嫁习俗,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岷县传统婚嫁习俗,在城乡之间以其礼俗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习俗的变迁,一些不合时宜的繁文褥节虽有演变,但其基本程式却无根本性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里古老纯朴的民俗风情。岷县婚嫁习俗它往往纯朴而感性,神圣而热烈,它通常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得以确定和完成。
一.岷县婚嫁习俗的婚前程式
1.说媒。
岷县传统婚姻自由恋爱的属少数,全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娃娃亲在农村普遍存在,父母在孩子长到十四五岁时,就托媒人给娃娃订了亲(男孩叫“占媳妇儿”,女孩叫“寻主儿”)。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娃娃亲越来越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寻找心上人,如果男子有喜欢的女子,便直接或委婉地告知父母。这时男子家便央一个能说会道且与女子家关系熟悉的人做媒,媒人在双方透话中知悉女方家同意时,便由男方家即时准备点心等礼品,由媒人领男子去女方家,名曰“要媳妇儿”。若是女方家将礼物收下,逢双日的第三四天内带礼品再去姑娘家,若女方家一致同意时,这桩亲事就基本奠定了基础。
2.探身世。
如果女方家一致同意这门亲事后,往往会通过亲戚朋友从侧面了解对方家庭的根本情况,一般会往上推祖、父、平三辈人,了解其门风(是否有偷盗作恶行为、为人出世情况)、光景(主要指钱、粮等物质状况)、八字(生辰情况等)。其实这是对男方家综合背景的一个全面深入调查,根据这些客观等条件分析其是否合适,然后拿定注意。
3.看屋里。
如果男女双方感觉各方面条件都合适,就选个好日子女方家前去男方家,此过程叫“看屋里”,其实质是女方对男方家庭情况的一次实地的评估考察。女方去的人也不能随便,一般为女子与其母亲(有的领其姑、姨、嫂或一块长大的闺密陪同),以便合理参谋。男方家也有一个重要的议程,家中要设酒备宴,邀请直系亲属来家中作陪。席间男方长辈要给“未来的儿媳妇儿”和陪客发红包。若女方家高兴接纳,能来家里看屋里,就已经说明这桩婚事一定程度上订了下来,即将步入正规化轨道。
4.订亲。
订亲又叫“磕头”、“喝酒”、“提亲”等。经媒人说合,双方家长同意即可远吉日举行订亲仪式。由媒人陪同男子及其父辈带着四色礼(点心、茶叶、冰糖、红枣)、烟酒、马蹄形礼馍、钱物等来女方家。届时,女方家在上席(家中用来祭奠神灵、先祖的地方)点香燃大红蜡,其意是告知先祖家中女子要出嫁了。到女家后先由媒人参拜女家祖宗,后由男子父亲参拜,其后新女婿参拜女方祖宗并拜见岳父岳母,礼毕后女方家酒席款待男方宾客。
席间男女双方长辈互相给对方子女赠“喜钱”,女方家在上席里摆开男方家带来的礼物,这一节称为“亮礼”。中途媒人根据提前与双方家长分别议定的钱物而宣布“彩礼”及订亲衣服,并由男子父亲把钱物交予媒人,后媒人在交予女子家长。
5.买衣服
订亲后从某种民间和道德意义上已确定了这桩婚事,男女双方可以公开出双入对,开始置办婚礼用品,并向双方长辈买赠新衣服以表敬意,向对方赠新衣以表爱慕。男子一般要带女子去城里买衣服,事先男家要央媒人到女方家商定所要的嫁妆,一般要绸缎、布料、衣服、金银首饰等,现在更有富裕之家要车要房等!
6.认门儿。
认门儿也叫“送大礼”等,事先男家央媒人到女方家寻问认几家亲戚(这次主要去女家及其叔伯家)。男女双方家选定吉日,男方家备礼馍、四色礼和所买的衣服等先去女子家,后去女子叔伯家拜访,各家设宴招待,此过程叫“认门儿”,其实质是深化和扩大与女家亲人间的关系,之后双方建立亲戚关系开始走动。
7.看婚日。
看婚日或称“送信贴”、“打婚书”等。认门儿完毕之后男方开商议结婚大事。事先男方家央媒人去女家向其母亲问女子的出生年月日,然后由男家请阴阳先生看婚日。阴阳先生根据新婚男女的生辰八字等推算婚礼当天的避忌生相、吉日吉时、上下车、坐床的方向等,并将其用毛笔写在红纸上,之后将“婚书”送往女方家祭祖后放在上席。
从订亲到举行婚礼的这段时间里,如过节逢令(像元宵节、五月十七“花儿会”等),男方家要做礼馍、备点心等礼品,由其男子母亲去女方家追节送礼并邀请“未来的儿媳妇儿”去家里过节。婚日确定后,男女双方家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婚事,女方家要给女子准备嫁妆和陪坊(主要指家具)。结婚前日由女方家设酒备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俗称过“上马筵席”)。当日,由男子的父亲和媒人前去女家“告彩”(其意是寻问女家送亲的人数,以便男家做好充分的准备)。至此,婚前的前奏和礼俗完毕结束。
二.岷县的婚嫁仪式
1.接亲。
男子接亲称“接新媳妇儿”或“过宴席”,接亲事先要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择卜吉日。吉日将至,男方家要整理收拾屋内院落,通知亲朋好友。临近二三日要接长辈,请总管”(执掌整个婚事的人)、请“干盘”(邀请众邻来家中接受总管吩咐,充当“服务员”的角色)、聘厨师、贴喜联等,忙里忙外。
现在接亲一般都是小轿车,很有气场。过去在岷县接亲基本是牛马车,车上临时搭建彩色车棚,外遮花彩单子、门帘。接亲的牛马装扮的特别艳丽,拉车的犏牛角挂上红缨穗子,额上装扮红花,中间镶嵌小圆镜,耳朵上扎耳穗,拨劲上及车上挂大小不一的“钢铃”,场面颇为喜庆美观。接亲前去的一般为三至五人,包括媒人、新女婿(有些地方则不去)、陪客(年龄在三四十岁且属相合宜的妇人)、背箱人等。
女家称女孩出嫁为“过门”或“打发女子”。当日夜间要备香设案,将双方置备的衣服、首饰等一并装入“陪坊”中,另外长辈及亲朋要装入钱币,俗称“妆箱”。接亲人到女家后,先要焚香祭祖,新女婿要向女方长辈行磕头礼。女家备席招待接亲人员,到吉时由接亲的陪客给新媳妇儿做新发髻,实质是象征性地梳两下,俗称“上头”。
“上头”礼毕后便可启程,新娘要揣婚书、戴盖头和迎亲人一道出发,新娘一般由利相的兄长(有的是新郎)抱入接亲的车内,并由两至四名儿童坐车内陪同,俗称“把轿娃”,与新娘同车起行。在鞭炮声中新娘起程,女家长辈及亲人好友随行其后,俗称“送亲”。有些地方新娘出门时,将一把筷子扔于院内,或将一碗水跟门泼出,意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以后就属于男方家的人了。接亲队伍若遇“山神”、“泉神”等地方要绕道而行,以免“冲婚”以后不吉利。
新娘承坐的婚车到达男家门口时,富裕点的男家要红毯铺地,根据婚书的规定要求,婚车要调对吉利的方位,“总管”给“把轿娃”以红包,玩皮的“把轿娃”一次两次讨要红包只至肯放新娘下车。在鞭炮声中由陪客相扶到屋里与新郎同拜天地、祖宗(现在很多地方已不举行该仪式),礼毕遂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后房内燃花烛,不能熄灭,称为“长命灯”。由新郎或陪客去除盖头,让其面壁而坐。
2.上席。
当女家送亲队伍到男家时放炮迎接,同时总管吆喝“干盘”们在门前笑迎尊客,招呼入席。岷县传统宴席主要分“干菜席”和“鸡肘席”两种。酒席进行不久,新娘的弟弟给新郎交嫁妆上的钥匙,新郎在总管的陪同下手持掌盘(里面垫红纸,上面放喜钱),俗称“赎钥匙”。酒席进行中间要向宾客敬酒,一般在媒人的陪同下先由男子的父亲,后由新郎新娘轮番进行,相互称呼认识、寒暄问好。礼毕后宾客辞走时总管会喊:“干盘”们拉马送亲戚,这可能由旧时的习俗遗留的吧,现在只是象征性的喊下,表示送亲的娘家人已经离行了。
婚礼宴席的招待一般在当日进行完毕,如果宾客少进行一场酒席招待,如果宾客较多一般上午招待女家亲人,下午招待男方家亲朋好友及众邻。宴席到了结束阶段,新郎家的众邻及好友要“戏耍”新郎的父母、姑、哥等亲属,给他们用墨汁画脸、戴钢铃、穿奇服、蹦跳戏耍,并索要一定的喜钱来给大伙买东西,从而增加了婚礼的喜庆氛围。
3.闹洞房
婚礼完毕前来贺喜的宾客走后,结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郎新娘。旧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洞房”。闹洞房看似简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时之今日仍流行不缀。
旧时在岷县部分地方有“听房”的习俗,这源于民间的驱邪避灾。“听房”一般为同辈好事者,在新婚夫妇尚未成眠时,潜伏于洞房外,窃听小两口私语。当地人认为人不听则鬼听,就有了“听房”的习俗。若无人听时就立扫帚以来吓鬼,另外新郎请众友在洞房嘻戏说笑,用笑声来驱震邪鬼,“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反应了新婚夫妇对幸福安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闹洞房“闹”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地有异有同,总结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为文雅的方式进行,往往是讲述恋爱经历,用红毛线系一苹果让新郎新娘同吃,以逗乐取笑。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新娘任性,以后的日子不景气。
4.铺床。
铺床亦称“安房”,晚上等前来贺喜的人走后,便由陪客、新娘的姐姐或嫂子到洞房给新夫妇铺床。其方式为抛撒核桃和红枣,口念吉词:“一把核桃一把枣,养下阿娃满炕跑……”,最后“扫炕”,边扫边以言相嘻,其意就是祈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
5.回门。
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夫妇由其婆母领上前去女子娘家拜见岳父岳母,娘家进行招待,新娘在娘家住几日或即回婆家,俗称“回门”。之后新娘便正式开始在婆家生活,肩负起一个普通妇人所履行的职责。至此,一场圆满的婚姻就结束和完成!
三.对岷县婚嫁习俗的初步认识于思考
1.具有对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意义。
岷县具有神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平常百姓的日居起食中,最让大家盼望的喜庆日子是娶亲。在花炮四起的热闹声中,一个新的家诞生,这里孕育着生命,延续着希望。在婚嫁过程中男方或女方家(俗称“东家”)邀请众邻到家里“吃宴席”,而众邻里乐意为东家“当干盘”帮忙服务,这之间双方加强了往来,深化了友情,增强了邻里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婚嫁的全过程中,媒人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贯穿始终,可以说是男女双方建立“新亲戚”关系的开拓者。媒人的尽心尽力和有始有终使东家积淀了深厚的恩情,从某种程度上各种角色的配合和交织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2.在婚嫁过程中女子成为婚俗的主角。
岷县婚嫁习俗讲究多、规成杂,所以一般人马虎不得,尤其男方对女方家更是丝毫不能怠慢,生怕这桩婚事因细节而“泡汤”。这无疑将女子放在一个推崇的地位。从“磕头”等习俗中遇事先要祭奠女子的先祖,这是对女子精神层面的肯定。婚前过节逢令男方都要向女家赠送财礼并邀请去家中欢聚,这充分反应了男方家对“新媳妇儿”的一种爱惜和推宠,给女子家传递男方家大气、良好的家庭气息,给女子一种值得信赖和放心的安全感。另外女子的推宠体现在女方家,出嫁当天娘家的“绊娘”和“把轿娃”,这两个温暖的角色是娘家对女子的无限挽留。
三.婚嫁习俗过程中体现出信仰的多重性。
岷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长期以来深受古羌和秦文化等的多重影响。大多数汉族即信佛教、道教、阴阳等,又呈现对自然、祖宗、地方神灵的崇拜。从“合吉日”到“看婚日”都要请阴阳先生选吉日,这体现了对阴阳风水的信仰。“闹洞房”原有的“听房”习俗其实质是为防止鬼怪进入,通过大声的喧闹来驱邪避灾,这又体现了对道教的一种信仰。
4.沉重的“彩礼”成为爱情甜蜜的负担。
纳彩礼是传统婚俗的礼仪之一,一般是根据男方家的实际情况以自愿为原则。从感情方面来说,女方家将女子含莘如苦地养育成人,通过借助火币来表达男婚女嫁中某种难以言传的情感,以此来安慰各自心理的平衡。据笔者了解,彩礼演变时至今日,有些地方的动辄三五万元,多则七八万元,娶媳妇真的成了“买媳妇”。一桩普通婚事下来男方家要花十万左右,甚至会更多。巨额彩礼让一般的新婚家庭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身负重债,不得不去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故意不切实际地抬高彩礼数额,影响婚姻的正常进行,因无法承受巨额彩礼而导致婚事破解的悲剧不在少数。在某种程度上实质是干涉和阻碍了孩子的婚姻自由,影响了家庭的富裕安康和推进小康生活的社会步伐,值得我们去思考!
四.小结。
岷县婚嫁习俗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是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和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折射出长期以来岷州儿女追求幸福的文化心理。于是,岷县婚嫁习俗中的所有繁文褥节都有了某种神圣的意义。其中,在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生命滋味品尝的同时。时至今日昂贵的高价彩礼值得我们去重新去认识和思考,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觉悟。婚嫁彩礼应该本着对儿女婚姻幸福负责的态度,从符合对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出发,这才具有更加现实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