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八字中的金锁,八字看锁子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2

《红楼梦》的主线之一就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二玉的爱情悲剧在于无果,二宝的婚姻悲剧在于无爱。究其根本,三人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爱情不得自由、婚姻不得自主的封建婚姻制度,就是我们熟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悲剧具体展开的过程中,在“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的对峙中,不得不说到宝钗项圈上的金锁所产生的作用。但是,首先我们要辨清楚金锁的来历,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牵前扯后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就宝玉的婚姻而言,有话语权的主要有三人:贾母、贾政、王夫人

贾政作为宝玉的父亲,对此是有决定权的。但是,前八十回中作者并没有写贾政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贾政不大过问家事;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优秀的长子贾珠早婚早亡所带来的心理阴影,贾珠“十四岁进学(考中秀才),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所以,潜意识里贾政就不打算让宝玉早婚,甚至连给宝玉安排婚前的通房丫头也是慎而又慎,到第七十回,宝玉已经十八岁了,贾政还说“年龄还小,怕耽误读书,过一两年再说吧”。

贾母是宝玉的祖母,本来不应插手宝玉的婚事。但是,由于贾母对此事有自己的打算,基于贾母在荣宁两府至高无上的家族地位,她在庇护宝黛恋情、抵制“金玉良姻”之事上发挥了实实在在的重要影响力。

王夫人生有二子一女,长子贾珠早亡,女儿元春进了后宫,身边只有嫡亲的宝玉,在“母凭子贵”的时代,宝玉无疑是她后半生的指望。所以,王夫人所关心的唯有二事:宝玉的读书科举和婚姻。

在宝玉的婚事上,主要是贾母和王夫人二人的博弈

有一种论调认为贾母虽然疼爱黛玉,但是还是支持金玉良姻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后四十回中围绕“掉包计”贾母的表现而得出的。

后四十回中的相关描写可以说严重歪曲了贾母形象,尤其是对于宝黛恋情的态度,与前八十回中多处情节所透露出的态度是完全相反的。

我这样说是不是胡乱揣测呢?

当然不是,我们先来做个最简单的推理:

怎么查八字中的金锁,八字看锁子

王夫人是支持外甥女宝钗的;贾政还没考虑这事,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的贾府第一人、贾府的政治靠山、宫中的贵妃、王夫人的亲女儿——元春都通过端午节赐礼的方式示意了对宝钗的支持,为什么迟至八十回宝玉宝钗居然连个婚都没订呢?

要知道,到了八十回,宝钗已经20岁了,是那个时代的大龄未婚女青年了啊!

(二十二回宝钗15岁;二十五回宝玉13岁,说明宝钗大宝玉两岁,大黛玉三岁;四十五回黛玉15岁,则宝钗18岁;五十三回除夕元宵,之后宝钗19岁;七十回又是一年春天,宝钗20岁)

(明清法律规定:女性的适婚年龄为15~20岁。事实上这也是对当时女性婚龄真实情形的反映。)

而且,宝钗还时时刻刻戴着金锁,行走在贾府中啊!去贾母、王夫人处请安、去宝玉房中闲话、办螃蟹宴、作海棠诗……

要命的是,金锁上还刻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金锁常有,而八个字不常有啊!

这金锁和八个字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等于是关于宝钗婚姻的“天意”“神谕”,好巧不巧的,还与通灵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是“一对儿”!

任是瞎子也明白了吧!

贾母、王夫人可都是深信神佛的,贾府不但有家庙,大观园里都得弄个栊翠庵!

可是,送金锁和尚的佛口纶音这一次在荣国府好像不怎么好使……宝钗都熬到20岁了,婚姻似乎还遥遥无期呢。

不但如此,荣国府里还总是吹着另一股风!

凤姐打趣黛玉,“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贾琏的小厮兴儿给尤二姐八卦,“宝玉的婚事,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一则都还小,林姑娘又多病。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一开口,再无不准的。”

瞧瞧,不但贾母“肚子里的蛔虫”凤姐来造势,连个不能进二门的小厮都门清!

宝钗心里苦啊!

很显然,有个强大的阻力在搅风搅水!

你猜,这人是谁呢?

贾母抵制“金玉良姻”的原因之一就是:压根儿不信金锁和八个字是和尚送的!

很多糊涂读者还在坚信金锁和八个字是和尚送的,你白想想,如果是真的,笃信神佛的贾母为什么不赶快奉行呢,不怕神佛降罪吗?

不但充耳不闻,对金玉之说从不正面表态,反而明里暗里不断打压。

(十七回修建大观园时让薛姨妈搬出梨香院,二十二回替宝钗过十五岁生日,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四十九回打听宝琴生辰八字的虚晃一枪,五十三回元宵夜讥讽“佳人”等,都是针对宝钗的,以后细分析哦)

不愧是久经世故,洞悉人心的老太太,智商情商杠杠滴!比现在很多读者可清醒多了。

不得不佩服这位贵族老太太的隐忍功夫,那真是心里MMP,脸上笑嘻嘻啊!只能借贾赦要纳鸳鸯为妾的机会骂王夫人几句!

(贾母心说,我有啥办法,我能怎么办!明示暗示人家都装傻充楞,儿媳妇又不能得罪!谁让人家是宝玉的娘!谁让人家女儿是贵妃!谁让自己年龄老迈护不了黛玉几年了,以后还指望儿媳妇能善待黛玉呢!)

既然薛家言之凿凿金锁和八个字是和尚送的,那老太太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吧,“和尚说了,宝玉命中不该早娶”。

老太太其实在说:宝钗啊,你容言徳工的,人人称颂,哪里没有良人在等你啊?何必苦等宝玉呢?何必跟我苦命的黛玉争啊?

宝钗心里说:“老太太,我不委屈么?可我能怎么办?作为妈妈的乖乖女,我不全力配合能行吗?其实,我也看不上宝玉啊!就知道在内帷厮混!可我妈认定了宝玉衔玉而生,将来必是前程万里的。再说了,放眼京城,宝玉是我家唯一能够着的高枝儿了啊!不信您看傅秋芳,都23了,一个豪门也没攀上呀!”嘤嘤嘤,哭一夜……

掰扯掰扯金锁的来历有啥幺蛾子

先把关于金锁的三处文字呈上分析一下:

一、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宝钗主动提及通灵玉并要鉴赏一番,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注意,为什么念两遍呢?提示莺儿接话呗!莺儿会意:“我听这两句话,倒像是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钗:“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戴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注意,宝钗没说和尚,是个人,给的只有八个字,是自己家让人刻在金锁上的。

莺儿急了,姑娘你会说话吗!关键信息都漏了!哪能是个人,一个普通人的话谁能当回事啊!必须得是和尚,癞头和尚!

“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当机立断打断了莺儿的话。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莺儿没来得及说出的下一句话是什么——须得有玉的才可正配。

宝钗为何打断莺儿的话?

宝钗心说:“过火了哈!知道循序渐进不?一次把话说透真的好吗?好歹我也是立着娴雅、端方人设的好吧,能不能给我留点脸面,咱矜持点行不?”

为什么宝钗的关注点一直在两句吉利话儿上呢?

上文我就说过了:金锁常有,而八个字不常有啊!

金锁太平凡常见了,只要有钱谁都能拥有。但是,錾刻上与通灵玉上的话对仗得天衣无缝的八个字不就凸显出这片金锁的神异了!

退一步来说,就算我们相信这主仆二人说的话都是真的,确实有个癞头和尚送来了两句话,但是她俩的话里也透露出同样的意思:只给了话,金锁是自己的,都有“錾”这道工序。

为什么一定要錾在“金器”上呢?宝玉的是通灵玉,薛家总不能也弄块玉吧?

银器、铜器、锡器呢?不贵气!金配玉才像话嘛。

二、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作者以全知叙述视角写道:

怎么查八字中的金锁,八字看锁子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咱先不掰扯宝钗有没有“远”着宝玉,唉,作者也是,你这样昧着良心说假话心不会痛吗?(宝钗找宝玉的次数好像有点太多呢)

上面这段话有三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1.薛姨妈说这话的“往日”,究竟是什么时候呢?

有些读者认为是第三十回,宝玉以宝钗比杨妃“体丰怯热”引起她大怒那个时候,似乎宝钗“待选”失利,进宫无门,又被宝玉的话刺了心窝子才如此失态。

这个理解是不对的,因为宝钗“待选”的结果不会如此之晚,而是进京之后很快就有了结果。因为什么呢?薛家的门第家世导致宝钗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来看宝钗入京的原因: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细审文意可知,宝钗待选的不是妃嫔,而是后者:公主、郡主的伴读宫女(作者特意备了这么个特殊的岗位,就是为了让宝钗落选,煞费苦心了啊),不然的话作者没必要写后半句。

既然是伴读宫女,当然要从书香世家的女儿中选择,而薛家只是皇商而已。

古代是“四民”社会——士农工商,薛家虽是皇商,仍然是“商”,而绝非“士”。注意,薛家不是贵族(有爵位、封地才是贵族),连“世宦”都不是,其先祖虽做过“紫薇舍人”,但至迟到宝钗父亲这一代,薛家已经没有有官职的男性了,已经彻底弃儒从商了。顶多因为之前的家世、与金陵王家的姻亲关系和皇商的身份算是“名家之女”。

因为宝钗待选的岗位比较特殊,陪伴高贵的皇室女儿读书,所以,在“亲名达部”即报名之后的第一轮海选中就因皇商之女的身份铩羽而归了。

所以,“往日”大约就在第八回薛宝钗初识通灵玉的前后一段时间。

2.薛姨妈宣传金玉良姻的主攻对象是“王夫人等”

承上可见,薛姨妈在入住荣国府之后不久,在宝钗待选失利以后,很快就开始造势了,对王夫人及其他人毫不遮掩地鼓吹“金玉”之言,就差直接说出“让宝钗嫁给宝玉吧”这句话了。

而且,薛姨妈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主攻对象是王夫人。像宝钗那样把主攻宣扬对象定为宝玉——当时才12岁左右的半大小子——有什么用呢?难道宝玉还能决定自己的婚事?

可主攻王夫人就不一样了,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说话方便;宝钗作为外甥女亲近讨好姨妈王夫人也便宜;王夫人长期吃斋念佛更容易接受和尚送金锁的说法;最重要的是,王夫人作为家长之一,对宝玉的婚事有话语权啊。

3.金锁和八个字终于合为一体了。

在宝钗和莺儿口中,金锁是金锁,是薛家的;八个字是八个字,是癞头和尚送的,须錾在金器上。

和尚送的只能是其中之一,否则,又送金锁,又送吉利话,还得薛家自己錾上,也显得癞头和尚太没神通了吧!

薛姨妈毕竟比宝钗(当时大约14岁)和莺儿这两个少女老练得多,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漏洞,于是就变成了只说金锁——金锁是个和尚给的——不是我家自己买的或者打造的,至于那下联般的“神谕”么,自然是金锁出现的时候本来就錾在上面的,金锁和吉利话本来就是一体的哟。

毕竟,通灵玉随着宝玉从娘胎里甫一落地,上面就是刻好了字的呀。

与通灵玉的来历相比,金锁不是从娘胎里出来的,而是后来和尚送的,已是落了下乘;再一分为二,简直不要太平凡!

所以,金锁必须变成和尚送的,八个字必须是本来就刻在金锁上的。

第三十四回“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因为宝玉挨打,薛姨妈母女怀疑是薛蟠惹出来的风波,引起三人口舌,薛蟠情急之下说到:

从先妈和我说你有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另外,三十五回中,薛蟠为了弥补自己说错了话讨好宝钗,曾说宝钗的金项圈是不是“该炸一炸去了?”

可知,关于金玉配的事情薛蟠也是以前听薛姨妈说的。假如说“金玉良姻”是薛姨妈炮制的谎言,那么,由于薛姨妈深知儿子的智商和行事风格,在策划此事时,并没有让素有“薛大傻子”之称的儿子参与其中。

薛蟠提出金锁要不要炸一炸,(炸是一种恢复金属光亮色泽的工艺)也反映出一个事实:薛姨妈口中和尚送的金锁居然并非神物,而是经常需要保养的凡品!

这金锁的来历迷离恍惚,还真是十分可疑呢!

金锁是薛家的,吉利话是薛家仿造的,“金玉良姻”完全是薛姨妈编造的谎言

这样说,小说里有证据吗?

好像是没有……

但是,有一种方法叫做“逻辑推理”哦。

我们只需追究金锁到底是何时出现的就能逼近真相。

金锁的出现时间有且只有两种可能:

一、薛家进京之前二、薛家住进荣国府之后

先排除第二种可能。

假设金锁出现在薛姨妈带着儿女住进梨香院之后。

虽然梨香院是位于荣国府东北角的一个小院落,旁边还有一门通街,但是,如果这时候有一癞头和尚来送刻着八字吉言的金锁,怎么就那么巧?除了薛姨妈母女和莺儿知道,居然静悄悄地没惊动其他人?这可能吗?

通街的这个门其实就是荣国府的后门,关于后门的日常情形,第六回中作者借刘姥姥的视角告知了读者:

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玩耍物件的,闹哄哄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

好不热闹!简直是一个小型市场。因为后门里面,就是沿着荣国府北墙这一带是下人的住处,这些小孩子应该就是荣国府的所谓“家生子”——仆人的孩子。而后门外面这个小型市场,就是应荣国府仆人的生活需求而出现的。

而且,就荣国府正门和角门的情形来看,后门也应该有看门人。

那么,癞头和尚是怎么避过这些好奇顽皮的小孩子和荣国府看门人,消无声息地进入后门,再进入梨香院,把金锁送给薛家的呢?

再说了,给宝钗送金锁是好事啊,和尚犯得着偷偷摸摸的吗?

如果我是薛姨妈,就算梨香院里没有荣国府的人,我也得制造点动静引来荣国府的人做个证见啊!呵呵

综上,可以很合理地把第二个时间点排除了。

现在,就剩一种可能:早在进京之前,甚至是宝钗小时候,和尚就把金锁送来了。

毕竟,这是和尚的惯用模式——总是在女娃儿还小的时候就出现了:

第一回中,甄英莲才三岁,一僧一道就来度化她;

第三回中,黛玉也回忆才三岁时有个癞头和尚来化她出家。

也许,苏州、扬州、金陵相去不远,癞头和尚又在宝钗三岁时来送金锁了?

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啊!

哦,想起来了!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俩啊,虽然不能微信视频或打电话,通信总是可以的吧?

不要忘了薛家在京城既有几处生意又有几处房产,免不了薛父(宝钗十岁左右才去世)、管事、伙计等经常往返于京城和金陵两地。

王夫人生了衔玉之儿,大大的吉兆,难道亲朋之间不该奔走相告?就算王夫人低调不说,娘家王家其他人也对薛姨妈从来黑白不提?

所以,关于通灵玉,关于玉上的吉利话,薛姨妈早就应该知道啊!

宝钗比宝玉大两岁,就在小表弟刚一岁时,宝钗收到了一份来自癞头和尚的吉祥物——刻着八个字吉利话的金锁,并且专门嘱咐这关系到宝钗的婚事——必须嫁给那个有玉的!

这不是糊涂话吗!有玉的男子也太多了吧!上至九五至尊,下至地主家的傻儿子,谁还没块玉?

可见,光有玉还不行,玉上还得有能配对的吉利话啊,比如,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对“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薛姨妈一个激灵想起来了,这不是应在荣国府我的小外甥宝玉身上了吗?

这是天赐良缘啊!

考虑到古代什么指腹为婚、娃娃亲、童养媳神马的奇葩婚姻,薛姨妈得第一时间通知姐姐王夫人这神奇的缘分!

还要等到宝钗待选失败以后才说?还要等到住进荣国府再说?

薛姨妈等得了,薛姨父也等不了啊!

要知道,薛父对宝钗可是寄予厚望的,那个时代,父母对女儿的厚望能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嫁个能够有利于家族的好人家啊。

现在,天赐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藉此搭上荣国府这条姻缘线,京城的生意除了王家这个靠山,又多了一个更大的保护伞啊!

可是,一直到薛姨妈母子三人住进梨香院,薛家硬是憋住不说,不得不佩服薛家人真的太稳重了!

怎么滴?薛姨妈和薛姨父对与荣国府联姻还看不上?神佛的话也不准备听从?还想着与有传国玉玺的黄桑结成“正配”?

你们夫妻俩还真敢想!黄桑的正配可是皇后啊,一介皇商而已,这不疯了嘛?

上文分析过了,以宝钗皇商之女的身份,别说皇后、妃嫔,连个公主、郡主的伴读宫女也选不上啊,虽然宝姐姐真的博学多才……

那么,怎么解释这一切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根本没有癞头和尚送金锁这回事啊!

所以,终极追问来了!金锁是打哪儿来的?

嗯,负责任地说吧,金锁是薛家进京之前不久刚打造的,至于八字吉言,考虑到宝姐姐也是自七八岁上,《西厢》《琵琶》《元人百种》无所不读的(第四十二回),仿八字吉言这么机密的事,难道不是宝姐姐亲自操刀?你是想质疑宝姐姐的才华还是怀疑她的动机?

肯定有读者反对,不可能!宝钗进京明明是来待选才人、赞善这类伴读宫女的,就算不是待选皇后、妃嫔,可是选到公主、郡主身边,以宝钗的才貌双全、八面玲珑,说不定哪天就有奇遇呢!

想得挺美,可皇室总得给你一个进宫门的机会啊!上文分析过了,两个字:没门!

其实,薛姨妈生活在那个时代,出身于金陵王家,难道连这都不懂?

肯定懂啊!所以,所谓待选,只不过是薛姨妈带宝钗进荣国府的由头罢了,明知道是选不上的!

不信,你看薛姨妈怎么对王夫人说的:“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刚来到就特意说明这些,这像是打算住个仨月俩月的口气吗?

有人还会反驳,打算长住很正常啊,孤儿寡母的,王子腾不在京城,生意需要权势庇护,儿子需要姨父贾政帮着管教,难道一定为了谋什么“金玉良姻”,京城的贵族公子多了,难道非得嫁给宝玉?

是的,公子虽然多,要娶宝钗的一个也没有,宝钗在荣国府住到20岁,可有一个贵族公子来议亲的吗?

23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傅秋芳就是宝钗的影射。

你看,关于金锁的真相就是这样套路又无趣,只能骗骗王夫人和一些粗心的读者;反正贾母和宝玉是不信的,我也是不信的。

啰啰嗦嗦写这么多,有什么用吗?

当然,只有辨清楚金锁和吉言的来历,我们才能明白薛姨妈是何等的老谋深算、宝钗是何等的心机深沉。

这不但关系到我们如何评价薛姨妈和宝钗这两个文学形象,也关系到我们对《红楼梦》文法、笔法等艺术手法的认识,往更高的层次上说,还关系到这部小说崇真斥假的思想主旨。当然,作者对兼具才情与美貌的宝钗是怀有悲悯惋惜之情的,是家族利益、孝道和对封建社会官方价值观的奉行不悖,促使她走上了这条害人害己的不归路。宝钗最终被弃,不仅是她个人的婚姻悲剧,还是整个文化、制度在新旧思想的冲突中所必然制造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