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孙长江说,他原本应该叫孙长河,长江这个名字是他从哥哥手里“抢”来的。
他生于1978年,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不少都是上了小学才有可以登堂入室的大名。他和年龄相仿的哥哥同期入学,办手续的老师看到“长江”、“长河”两个名字一起出现在名单里,于是就问哪个是他。他一直想要长江这个名字,于是抢在哥哥前头,大声宣布,“我的名字叫长江。”
孙长江与长江的一世牵连,不仅是名字。儿时他生活在江北小城安徽枞阳,虽在长江流域,但仅靠近支流,离长江主干相距较远,所以他的童年梦想就是去看看真正的长江。
直到高一,他辍学外出打工,坐着大巴车去长江南岸,路过铜陵长江大桥,才第一次见到长江,“那种壮阔让我心潮澎湃,让我无比羡慕生活在铜陵的人。”
多年后,孙长江终于成为了一名新铜陵人。为了重新回归校园,他成为美术专业艺术生,考取淮南师范学院,毕业后通过招考成为了铜陵市第七中学的美术老师。后来他在长江边买了房,娶妻生子,近两年还在江畔创办起了铜陵第一家民营美术馆。
他工作与生活所在的铜陵滨江大道,也从最初的散乱堤岸变身为铜陵的地标景观带,有壮阔的江岸,有美妙的湖景,有整洁的步道,还有郁郁葱葱的绿植花木。最让他引以为傲的,还有紧邻江水而建的那个由废弃码头改造而成的市民阅读书屋。
他时常回想起无数次乘江轮往返芜湖与铜陵学画时的1999年,船近江岸时,心怀茫然,他总觉得,他的名字叫长江,但自己却从未真正属于过这条大江。
如今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拥有这一江水。
临江而居,清晨伴着江上日出作画,午后听着江涛喝茶品书,夜晚伴着汽笛声入眠。
孙长江终于实现了向往的生活。
每天来长江边看一看、散散步,已经是孙长江的习惯。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为长江买房
临江而不能亲水,曾经是我很大的苦恼。当初选择在铜陵映湖山庄居住,完全是因为售楼小姐的一句话。她说住在这里,向西,不到几百米就是长江。
临水而栖择江而居,这就是我最向往的诗意生活。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在此买房成家。
售楼小姐说的没错,从小区出发,向西五六百米的距离,穿过滨江大道就能走上江堤,长江就在眼前。
但却很少有人踏上堤岸,仅滨江大道上川流不息的大货车就能让人望而却步,再看江岸杂草丛生,大大小小的码头旁捞砂船的机器彻夜轰鸣,停靠岸边的渔船上也锅碗瓢盆叮当响,岸堤崎岖不平,所以很少有人去散步。我偶尔去江边,也不是欣赏风景,而是和那些以船为家的渔民聊天。
老王的渔船就停靠在长江西路尽头的江岸边。那一带是渔民的集结地,也是他们流动的家,常年聚集着几十条渔船在岸边停歇。老王家的船就在其中,老俩口常年以打渔为生,禁渔期就停靠在这里。他告诉我,停靠此地是为了生活方便,上岸就能去县里的菜市场买菜,一些鱼贩来收鱼也便捷。白天还好,晚上很麻烦,黑灯瞎火的睡得早。
那些年,很少有人去江边散步玩耍,偶尔有人像我一样走到滨江大道匆匆看看江景就离开,江堤荒芜,码头上的扬沙船尘土飞扬,夕阳下更显萧条。
于是很多市民都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要是能够修缮江堤,特别是紧挨天井湖南湖这段江堤,就能形成一整片的旅游观光景点,供广大市民和游客欣赏。铜陵市民论坛上,还有许多网友一直在呼吁要修缮江堤,打造成沿江的景观带。
我和老王聊天的时候也说,这么好的自然条件,要是沿江发展,整治小码头和捞沙船,将沿江岸打造成绿色长廊,做成景观,那是铜陵难得的城市生态美景。老王憨憨笑,说那样我们就没有安身地了。
经过打造,铜陵滨江大道的长江江畔绿意盎然。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滨江生态公园
终于有一天,我在市民论坛上闲逛时,发现规划部门的发帖,是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的规划图,面向社会征集意见。
效果图上,从金山西路路口至笠帽山北麓都在规划区域,抛石护岸,植草砖护坡,宽敞的滨江大道,还设计了许多景点。许多小码头没了,杂乱无章的江岸都是一码的绿。网友纷纷留言说,铜陵又会出现新的景观。
我在一个周末的黄昏漫步到江边告诉老王这个信息,有点担心他的集结点,说整治后你们是不是就不能停靠了?老王仍旧是憨憨笑,说那他们就南下,江边修好后,还可以划船过来欣赏美景。
但我看得出老王淡淡的忧伤。
2012年11月26日,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偶尔再去江岸,看见整段滨江大道沿江一侧都砌了高高的隔离墙,有大量的工程运料车进进出出,一幅繁忙景象。那些渔民停靠的集结点也在围墙里面,他们肯定早已经离开了,也许很难再见老王的身影。
2014年5月28日,滨江生态公园破茧而出。近看有水榭亭台,绿道广场;远看则是浩渺长江,水天一色。昔日破旧的荒芜的江堤不见了,曾经灰暗的尘土飞扬的小码头变成了观景台,改造成了市民书屋。清脆的鸟叫声替代了机器的轰鸣和渔船上锅碗瓢盆的杂乱曲,绿色调一下子铺天盖地的充满每个人的视线,铜陵小城所有人的目光全聚焦在了这里。
滨江生态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滨江大道,西侧临江面,东接天井湖,南起金山西路路口,北至笠帽山北麓,全长3.2公里,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一座开放式公园。园内建设内容有抛石护岸、植草砖护坡等涉水工程,建成绿道32公里,临江步道14公里。
建设的不易,我们从报纸上的数据就能体会到:公园建设过程中共征迁码头10个、房屋5200平方米、土地310亩,清理江砂堆场1.17公里、40余万立方米;护岸专项工程共完成水下抛石5.3万立方米,毛石粗排0.5万立方米;涉水工程共完成埋石混凝土脚槽7500立方米、植草砖生态护坡3.3万平方米;景观工程共完成外运种植土35万立方米、园林绿化30余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5000余棵……
由旧码头改造成的阅读书屋,是很多市民闲暇时最喜欢的去处,窗外就是长江。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在美景中上岸
我特意在一个黄昏步行去江边欣赏期盼已久的美景。依旧从长江西路直达滨江大道,江岸是绿色的;树木,花丛,健康步道,体闲座椅,都在绿的海洋里。长江像一条多姿的彩带围绕着这片绿,水天一色,轮船成了流动的风景不时闯入画中,夕阳下的滨江生态公园安静而端庄。站在广场前边的观江平台上,凭栏远眺,长江风景尽收眼中。
我小心地踏入橙黄色的健康步道,置身绿海,真的临江亲水了,那就迈开脚步吧,去欣赏黄昏下诗意般江岸。步道边每隔一段路都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您已步行xx米,消耗能量xx千卡”的字样。
沿着滨江大道前行,就是江风渔火景点,这里绿柳垂岸、江水奔流,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往前走,东邻天井湖,这里的长江像一片银屏,被称之为“银屏水阔”。抵达县南湖路的人口对面是金滩夕照景点,这里广场层次顺江逐梯而下,外围是成片的高大乔木,树阵广场的两边植了15棵碗口粗的银杏树,靠近江边的是青灰色的沥青路面、红面白边的塑胶跑道、挺拔的树木、清幽的竹林、翠绿的草坪、洁净的桌椅,让人看完一眼就被这里的美景征服。
位于笠帽山脚下的景点叫“古渡春秋”。据悉,以前洲圩与陆地靠渡口乘船过往,原码头本身上通九江、汉口,下通南京、上海,甚至更远,此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渡江解放江南战役的遗址。
到了轮渡口往回走,在首创水务二水厂的取水口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滨江生态公园改造时,将二水厂的建筑进行了国化使之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此段岸线,也是观赏老洲的最佳视角,标上示“水天绿洲”景点。
往前鹊江花月景点处,此景位于白云路尽头,与老洲江对望。放眼望去,对岸的老洲林木葱翠,喜鹊翔集。记得报纸介绍,此景种植了公园内最贵的一棵树木紫薇,紫薇附近种植了数棵樱花。
一直走到金山西路路口,都是绿树成荫,蜿蜒的步道,休息座椅,整洁而又错落有致。
前些时日,我竟然在滨江生态园巧遇老王。
我惊喜地问,你不是南下了吗?他笑嘻嘻地告诉我,他就住在不远处的地方。原来政府安置的棚户区改造新房就在那里。按照政策,他分到了一套安置房。
我们边走边聊天,他说没事就来江边走走,现在这儿多漂亮,草坪、树木、自行车道,让人不忍心踩上去。
码头书屋里,市民们正在阅读。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他又说,想起几年前的渔民生活,那是一种靠在岸边却着不了岸的辛酸,那种漂泊的生活终身难忘。现在好了,着陆了,晚上终于能睡安稳了。
我一直笑着,为他的上岸而高兴。他已经和许许多多市民一样,喜欢晚饭后去江边走走,置身安静而又开阔的江岸,呼吸新鲜的空气,江风拂面,用美景慰藉一天的劳作。
他不知道的是,就是在这个岸边,一个叫李白的诗人曾在此登陆,随之而来的,还有苏轼、黄庭坚等古代名人。
但他知道的是,现在的江边景色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