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怎样能查出脑梗

频道:免费 日期: 浏览:2

#清风计划##青云计划##我的养生日记#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医生,作者时常会被亲朋好友咨询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帮忙看健康体检报告。常常会被一条条拍照或是截图的微信信息所“轰炸”。我想对于每个医生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种情况。

随着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定期健康体检的普及,当您拿到体检报告的时候,不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面对着几个箭头或是报告单上的“异常”,心里总是会“犯嘀咕”:“某某指标高了/低了有事吗?”、“彩超提示的颈动脉斑块是啥意思?”体检报告上说我超重?我觉得还好呀?他们是怎么算出来我超重的?”、“体检报告上建议我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啥样的膳食算合理?多大量的运动算‘适度’?”。

还有一些亲朋更为直接,知道我是神经科医生,就问:“你帮我看看,我容不容易得脑血栓或脑溢血?”。对类似于以上的问题,却是很普遍,对于疾病预防来讲,也确实很重要,值得科普一下。所以作者今天就站在一名神经内科医生的角度,为您详细解读一下体检报告上的“异常”。进一步分析一下可以从哪些指标看出容易得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的端倪。并结合目前国内最新、最权威的专家意见为您提供合理化的预防意见。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血压

血压升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有明显的血压越高,脑血管病潜在风险越大的趋势。研究证实,排除其他因素后,收缩压(“高压”)每升高 10mmHg,脑血管病的相对发病危险增加 49%;舒张压(低压)每升高 5 mmHg,脑血管病相对发病危险增加 46%。

其实很多人也都多多少少了解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对于脑血管,它也是冠心病,某些肾病、眼部问题的致病因素。不过,如何控制血压?是不是把降压药物吃上去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很多人认为的“降压药不能随便吃!吃上去了就停不下来了!”这些想法肯定是不对的。

血压高,吃上降压药就行了?

打个吃饭的比方。您饿了,需要吃饭,是不是无论吃什么,吃多少,只要吃了就行了?显然不是,吃得少了不顶饱。吃得多了撑坏人。不仅要吃饭,还得荤素搭配,有汤有水才健康。说回高血压,降压药吃上去不算完,得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且保持平稳才可以。什么是“合理范围”?

一般的高血压病人。即没有其他慢性病的人群。应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病人。建议可进一步控制血压,最好能把血压控制在120-130/<80mmHg。老年人。对于年龄在65岁-75岁的老人,建议血压最好控制在120-130/<80mmHg。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人还有其他的慢性疾病且很多人会存在“高压高,低压低(压差大)”的问题,对于这类老人,特别是低压(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建议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把高压(收缩压)控制在130-140mmHg即可。

【备注】按照以往的高血压控制标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一般情况下建议控制到<140/90 mmHg,就在2017年,美国人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血压的强化控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有益。所以修改了血压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

血压升高。收缩压为120-129mmHg且舒张压<80mmHg。(我国专家意见,将平 120-139 /80-89mmHg 定为正常高值血压,主要根据我国大规模临床研究的数据确定。这个血压水平人群,10 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110 /75mmHg 的人群增加 1 倍以上;。且血压 120-129 /80-84mmHg 和 130-139 /85-89mmHg 的中年人群,10 年后分别有 45% 和 64% 成为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1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30-139mmHg或舒张压为80-8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对于血压在130-140/80-90mmHg的没有其他疾病的人群,血压要不要控制到<130/80 mmHg,目前还有争议,作者的建议是,这部分属于临界高血压人群这是事实,注意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定期测量血压是必须的,至于要不要用药治疗,可以根据生活调整后的情况具体判断。

30-45分钟,5-15mmHg。有研究证实:坚持规律运动,如每天慢跑3公里或骑自行车45分钟,能够使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在4周内降低5-15mmHg。

关于饮食调节、体育锻炼的详细科普介绍。点击以下蓝字部分即可查阅:

1.怕得心梗脑梗不敢吃荤菜,刻意不吃盐?医生说,注意这些照吃不误!

2.适度体育锻炼可以减少心梗脑梗发生率,医生解读怎么做到“适度”。

发现了高血压就必须吃药吗?

目前的观点认为:早期或轻度高血压病人(血压<160/100mmHg)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 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血压≥160/100mmHg)以上高血压病人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高血压,大众的认识中存在很多误区,以下几种是较为常见的情况:

“高血压不能随便吃药,吃上药就停不下来了!”

这种想法在很多人的认识里根深蒂固。认为降压药会产生“依赖”,不能随便吃,吃上去就停不下来了。还是拿吃饭来打比方,饿了吃饭这是自然规律,一日三餐这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您能说:“饭不能吃,吃了饭容易依赖”吗?说到底还是大家把因果关系弄反了,是因为对于很多高血压病人来说,高血压是慢性病,是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的,病人如果不服药,血压就一直高下去,把要吃上,控制平稳且按上文所说的那样“达标”就和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当然,还有一部分高血压病人是由于某些疾病所导致,如甲亢、肾上腺疾病等等,把这些疾病解决了或控制好了,血压也很有可能会恢复正常。

“某次测量血压较高就是高血压?”

高血压绝不是某一次血压测量就能判定的,比如一个人外伤、疲劳、情绪激动等身体或情绪受到打击的时候,血压肯定是相对高的,不能以这时的血压来判断自己是否血压高。目前认为,至少3次测量血压升高且这3次测量时间每次之间至少间隔1周才能诊断高血压。所以在偶尔一次的体检中发现血压升高,不必太担心,但也不要不当回事,要在此后的2-3周内再反复的测量血压以明确。因为血压受到情绪的影响很大,越紧张血压越高,目前认为相对最为准确的血压测量方式就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也就是通过佩戴一种可移动的电子血压设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反复测量病人24小时内的血压,既能反应病人一天当中的血压情况,又能获得病人生活状态下的血压平均水平。

“吃了一段降压药,血压不高了,以为高血压治好了就把药停了。”

医生们在临床工作中就常常遇到一些病人:测量血压非常高。问有高血压病吗?回答说“有,以前也吃过药,后来一量血压不高了,以为高血压治好了,就停了!”

高血压不是伤风感冒,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是个慢性病。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是很难治愈的。您吃着降压药,血压不高,那是药物起的作用。再次拿吃饭打比方:您吃饱了,当然就不饿了,那您吃饱一顿,下一顿饭还吃不?

所以说,高血压病人减药或停药一定要慎重,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发现血压较低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药物的使用。

“谁谁谁吃了哪哪的‘偏方’把高血压给治好了!”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一些病人会给医生说,他/她认识的谁谁谁在哪里哪里吃了某某药物或进行了某某治疗后,把高血压给治好了。

这里面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①这个人的血压是偶尔高了一次还是真正被医生诊断的高血压?如上文所说,不能以一次的血压来诊断高血压病。

②这个人的高血压是不是由于其他什么原因导致的,在治疗前后有没有去治疗其他疾病?

③这个人发现了高血压以后,除了吃了某某药之外,是否还进行了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调整作息时间等其他干预?

④这个人说的话到底可不可信?

总之,对于血压升高,大家需要重视,但也无需过于紧张,按照医生给出的建议进行控制,将血压达标且平稳后,会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血糖

血糖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倍以上,且约 20%的糖尿病病人最终将死于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我们在健康体检过程中,血糖也是必查项目,但往往仅查了“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往往不会进行检查。

医学上认定的糖尿病的标准是:

①空腹血糖(FPG)≥7.0mmol/L(体检中都会查空腹血糖)。

②糖化血红蛋白(A1C)≥6.5%(部分人的体检中会有此项检查)。

③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健康体检中一般没有此项检查,即在5分钟内一次性口服浓糖水(含有75克葡萄糖)后2小时查血糖)

哪些情况下是“临界高血糖”:

①空腹血糖异常(IFG)。即空腹血糖处于5.6-6.9mmol/L

②糖耐量受损(IGT)。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0mmol/L。

③糖化血红蛋白(A1C) 6.0%-6.4%。

【备注】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中糖类结合的产物。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数值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与抽血时间、空腹与否即药物使用等因素无关。由于人类的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人过去2-3个月(测量前8-12周相关性更大)内的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病人,目前认为,将糖化血红蛋白(A1C)控制在7%以下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发现了血糖高就必须吃药吗?

目前的观点认为:糖尿病人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能达标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且某一次的血糖也无法诊断糖尿病,需要至少2次不同时间的血糖检测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或者某次检测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才可明确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非得在尿里面查出血糖才能诊断吗?”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无论中西方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种疾病的存在,如我国古医书中所说的“消渴症”就是对糖尿病的描述。早期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人们往往通过在尿液中查及葡萄糖来判断糖尿病,所以在疾病名称上就有了个“尿”字,这让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必须在尿里查及糖才能诊断。

其实,很多糖尿病病人,特别是在早期,尿液中并没有葡萄糖,相反,有些正常人在某次食用了大量糖份后也会在尿液里查及葡萄糖。道理很简单,因为肾脏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当血液中的糖分高于它的处理能力的时候,尿液里就会出现葡萄糖。

“打胰岛素控制血糖副作用更大?”

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很大,且很多人对胰岛素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打胰岛素就意味病情严重了”、“胰岛素副作用太大”或是“使用胰岛素会依赖,用上就撤不了”。其实,胰岛素本身是人体内正常产生的一种激素,糖尿病人正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不正常或身体对于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出现的血糖异常。所以,使用胰岛素不会依赖,更不会使病情加重。而早期强化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在治疗中停止使用胰岛素,还可能达到停掉其他降糖药而保证自身血糖依然稳定的效果。并且到了糖尿病的后期,口服的降糖药物已不再那么敏感有效,胰岛素的使用就更加必要了。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打个比方,古代社会,100个奴工干一项工程,慢慢的累死了10个,为了保证工程效率,派来一个监工(降糖药物),拿个小皮鞭抽一抽,工程进度不至于减缓;再累死10个,再加派一个监工(降糖药物加量),小皮鞭猛抽一通,也还能行;再死,再加监工,加上晚上不让睡觉连轴转……直到死得还剩10个。这个时候,无论再如何压榨工人,工程都无法如期完成!到了这个地步,需要的是生力军而不是小皮鞭,也就是外源性的胰岛素。如此还可以让胰岛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对于胰岛是有保护作用的。

至于大家关心的“降糖药吃上就停不下来了”、“血糖正常了就可以把降糖药物停用了?”等相关问题,与高血压是一个道理,详见上文。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血脂

血脂异常与脑血管病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明显相关性。曾有一项囊括30多万人的大型临床研究发现,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的发生率可增加 25%。另有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升高1mmol/L,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减 少 47% 。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每升高 1mol/L,脑梗塞等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5%。

至于血脂包括哪几项?如何看懂血脂化验单?什么样的血脂需要干预?调脂药物有哪些?什么时候该吃调脂药?调脂药有哪些,副作用大吗?等相关内容,作者以往的头条科普均有详述。如感兴趣,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相关科普内容可直接点击蓝字部分查看:

常说的血脂包括哪几项,血脂多少算正常,什么人应当定期查血脂?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心电图

心电图是健康体检的必查项目,大家也知道,“心脑是一家”,心脑疾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脏方面的心房纤颤(房颤)、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等)、冠心病等,均可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

目前认为与脑血管病关系最大的心脏疾病就是心房颤动。这个问题,心电图就可以发现。

国外研究发现:心房颤动可以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4~5 倍。我国涵盖14个省市共3万人的调查资料显示,心房颤动的全人群发病率为 0.77%,男性略高于女性。心房颤动病人脑血管病发生率达12.1%。明显高于没有房颤疾病人群的2.3%。

所以,当体检发现心电图提示有异常,特别是心房颤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心内科进一步诊治,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医生的医嘱定期检查必要时服药预防。

颈部血管彩超

颈部血管彩超这一检查在健康体检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特别是中老年的体检套餐中,大多数会有这个检查项目。

如果彩超提示“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毛糙”等问题,表明您已存在了动脉硬化的问题。而脑梗塞、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恰恰是动脉硬化。

关于颈动脉斑块,作者以往的头条科普曾有详细介绍:

相关科普内容可直接点击蓝字部分查看:

体检查出的“颈动脉斑块”是什么?必须吃药/手术?

体重

研究证实:肥胖者脑梗塞等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升高。 无论男女,脑卒中与腹部体脂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特别是伴发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的肥胖病人更是如此。

可以通过计算体质指数(BMI)来确定是否超重。具体算法:体重(单位为kg)除以身高(单位为m)的平方。

超重。BMI为25-29.9kg/m2时。

肥胖。BMI≥30kg/m2时。

严重肥胖。BMI≥40kg/m2时。或在存在共存疾病的情况下≥35kg/m2时,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除了以上健康体检中所查及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大家需要知道并引起重视。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高同型半胱氨酸

大量研究结果均支持同型半胱氨酸血浆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存在联系,可使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2-3倍。

对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但它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是时机存在的。HCY是一种氨基酸(甲硫氨酸)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升高可以加速了动脉硬化进程,还会影响脂肪、糖和蛋白质的正常代谢。甚至部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就和它有关系,即H-型高血压,这里的“H”指的就是HCY中的“H”,这部分高血压病人,通过降低血中的HCY有望能减量甚至摆脱降压药物的使用。

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人。控制其水平并不困难,改变饮食习惯,注意食物的荤素搭配和均衡,并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B12(或甲钴胺)。一般情况下,HCY的水平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吸烟/饮酒

吸烟是脑梗塞等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部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很多研究显示:酒精摄入和脑血管病风险呈一种"J"形关系。即轻、中度饮酒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过量饮酒则会使脑血管病的风险升高。这一现象主要见于脑梗塞等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对于脑出血等出血性脑卒中。酒精摄入量与发病率呈线性关系。即随着饮酒量的升高,发病率直线上升。

什么样的饮酒属于“适度”?

研究认为:男性每天较适宜的饮酒量为高度白酒不超过1两,即酒精含量<25 克,啤酒不超过 640毫升,红酒不超过150ml。女性酒精量需减半。这样可能会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轻-中度的饮酒会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 水平,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相关等因素相关。

不过,根据另外一些高等级研究证据,酒精摄入不存在“安全剂量”,特别是如果当您的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7mmol/L,任何剂量的饮酒都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作者对饮酒的看法是,少量饮酒只是“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但仍存在很大的其他风险,而带来的好处完全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来替代,所以,喝酒的人注意控制剂量,不喝酒的人完全没有必要通过饮酒来预防疾病。

对于吸烟,包括二手烟。是“零容忍”,吸烟对于心脑血管的危害是明确且严重的。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避孕药物和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

口服避孕药与脑血管病风险之间的联系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但对于高龄或伴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者,避孕药会使脑血管病的风险大幅增高。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很多爱美中年女性希望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来保持年轻外貌)可增高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所以,医生不推荐年龄>35 岁,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或既往血栓性疾病病史等危险因素的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药。不推荐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睡眠呼吸紊乱

有研究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且与睡眠呼吸暂停严重性相关,其可以是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2-3倍。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这个疾病,作者曾写过专门的科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作者的头条科普中查看。

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除上述这些危险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种族、遗传等,相较于上诉危险因素是很难干预的,被称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对于此,作者以往的科普中也有详细介绍。不过,即使是这些难以干预的危险因素,我们仍可以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予以部分抵消它们的影响。如果您还有关于健康体检的其他问题,可以留言。作者会争取在更新的科普中为您解答。再次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认为我的科普对您有所帮助,请点赞和关注,如有疑问也可以留言,共同讨论。脑梗在八字中如何查出

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5,30(17):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9.01.002.

3.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Expert Committee report on the role of the A1C assay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9; 3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