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老早就解决了。
某地某个局就是这种情况。局领导班子调整后,一下子来了两位局长。正局长叫付明成,副局长叫郑建林。刚开始大家叫着叫着感觉挺别扭的,经常是脸红到脖根叫声局长尽快说事,管它正与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办公室主任偷摸着给各科室下达了个非正式文件,限大家三天之内拿出最好的称谓,上交给他。被选中者,奖励一年不用扫地。这可是个“好奖品”。
于是乎,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三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好方案。
最后有位秘书说出来一个好点子:分别叫成局,林局。
开例会时,同事们早早就坐在会议室里等。办公室主任站在门边迎接两位局长。先来的是副的。“林局!副局长先是一愣,过了一秒钟就想进去了,开心地拍了拍办公室主任的肩膀,就走到主席台入坐了。正局长大迈八字步朝会议室走过来。“成局!”“嗯?程局?啥时候我改姓程了?”
“成局!是这样的,说得是成功的局长!”
“哦!哦!知道了!知道了!用心良苦啊!”说着正局长拍了拍主任的手臂,也向主席台走去。
网友二:一、两人不在一起时
因为官本位思想,潜意识里副职多想去掉“副”字而扶正,而且多一字麻烦而拗口,故通常可以省去“副”字,直呼(介绍)为“局长”,副职高兴,且不会引起混淆。
二、两人在一起时
既要区分清楚,不能产生歧义,又要照顾面子、情绪,所以,有时要严肃对待,有时又要模糊处理。分“称呼”与“介绍”两种情况。
1.称呼。本单位内部,彼此熟悉,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A.普遍可把傅局长直呼为“局长”,前面不加姓氏;把郑副局长呼为“郑局长”,前面加上姓氏。这样,既简单明了,又符合“愈简明愈重要”的用语习惯,皆大欢喜。
B.年龄长于局长、副局长,或与其相仿,可在模糊职务之前冠以名字,即“名字+模糊职务”予以区分。副局长也是局长,模糊称呼职务有时难免有拍马之嫌,但符合国情与用语习惯。
C.年龄小于局长、副局长,可取名字的单字,冠于模糊职务之前,即“名字之单字+模糊职务”。
网友三:都叫局长不行么?
你一个员工还想给大领导分个正副级,你是不是觉得工作太清闲了。
不过说个有趣的吧。
原来去一个公司,他们称大老板叫庆总
我还挺纳闷,还有人姓庆!后来认识了这个庆总,发现原来叫张庆,就问为啥不叫张总。
他说他们有个副总姓章。张章分不清,由于他是空降的,老章是元老了。
于是为了区分二人,就叫庆总了....老章还是章总不变。
网友四:其实这也不是啥出奇事儿,两个正副局长,我们都叫他局长不就完事了吗?不至于惹出笑话来。
要说真正的笑话,我们单位那一班子领导的姓氏更是热闹,朱科长,郎主任,扬科长,侯科长,牛主任,熊科长,马会计最后又来了个姓苟的厂长,望着这一群领导班的,大家想起来就想笑
咱们言归正传,还有说那两个正付局长。
那个正局长他姓付,那个副局长他还姓郑,正局长,副局长还真给弄颠倒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尴尬的,他们二人只不过是心照不宣,而唯一难为的就是那些拍马屁的人,生怕叫错了职务而受到责难。
我们按职务大小就叫他大局长,二局长不就完事了吗?
中国的姓氏还真是千奇百怪,往往因为姓氏的问题,还真就把职务弄颠倒了,其实这也没什么,好赖的能让人接受。
某妇联机关一天来了一个退休的老头,当保洁员,领导给大家介绍,这是新来的保洁员,姓龚,老龚,以后你们就叫他老龚吧!
这还叫那些个妇女们怎么接受呢?
网友五:姓付和姓郑的在一个单位同时任领导职位的情况不是很多,因为姓付的本身就很少,所以这种情况是小概率的。
即使有,也不会出现特别难称呼的问题,姓付的正职也不会被误认为副职,姓郑的副职也不会被认为是正职,一是两人都清楚自己的职务,单位同事也分得清楚,不会乱的。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会说得更清楚一些。
现实中,所接触的直接称呼领导职务的主要是部队和党派机关,会把副字带出来,如张副团长、张副主委,若郑姓的在这样的单位任副职,副字会被带出来,如郑副连长。而在一般的行政机关,副字一般不会带出来。
我在单位是副主任,同事称呼为郑主任,只有已退休而关系又特别近的个别老领导可以开玩笑说:郑副主任,或姓郑的副主任,或郑主任什么时候都是正的,能开这样玩笑的人是个别的。单位同事则称呼为郑主任或主任,偶尔也会带上名+主任,但不会直呼名字。
班子成员开会或聚在一起时,副职之间相互称呼为某主任,或直接称呼名,副职称呼正职一般不称呼名,只称呼为某主任或主任,正职称呼副职则更灵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