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0岁的装修工林志宽告诉家人自己过得很好、得到很多帮助的时候,他们并不相信他的话,“谁会关心一个建筑工呢?”
林志宽是2月28日左右进驻位于上海梅陇镇虹景苑小区的一户施工现场的,自那以后,他就没离开过这片工地。在这期间,当地政府发了几波菜,其余则依靠邻居的帮助。封控期间“足不出户”的他们隔三岔五委托志愿者为他送去蔬菜和肉蛋,并贡献出家里的被子和褥垫。
直到央视报道了他在过去一个多月间的经历后,林志宽的女儿才终于相信了父亲之前所说的。她说父亲能遇到这么热心的邻居,实在是他的幸运。 而在邻居们看来,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林志宽的心中装着大爱。他中途其实有过一次离开的机会,那是在他被困10天左右时,小区曾短暂开放过两个小时。但他选择留下——因为核酸报告还没有拿到。 “万一我感染了,出去以后传给别人,那得害多少人?”那天,他在小区大门口站了一会儿,心中斗争了一番。最后走进小超市里,拎了一袋大米和一大包干腐竹,回去了。
小区被封的这天,
他的工程已经结束了
虹景苑小区地处梅陇镇,后者是此次上海疫情的重灾区之一。作为一个有100多个楼栋,常住人口达到7000人的混合小区,先后已有40栋楼出现确诊病例。
3月12日上午8点,虹景苑第一次实施封控管理。这天早上7点多,住在林志宽装修这户单元楼上的宇北(化名)女士听到楼下有敲敲打打的声音。“我下去提醒他,周末8点前照规定是不能开工的。顺便又提了句,‘我们8点要封小区了,师傅你还不出去吗?’他当时很惊讶,没人和他说过。”
按原计划,已经完成地砖和墙砖铺置工作的他这天本来就要离开的。他已在收拾随身物品,打算晚点就走。听到宇北的提醒后,他赶紧下楼,这时已经来不及了,小区被封了。他也不和门卫争辩,就默默地回来了。
此时其实有下一家在等着他进场,那是在九亭的一家住户,但他不得不被困在了原地。以他的日薪算,每困一天就损失三、四百。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按照惯例他在每次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都会备足一段时间的食物,因此又撑了好几天。
大约过了一周,宇北突然听到楼下似乎有动静传来。“我不知道他其实一直没出去,又去敲门的时候看到他还在,我吓了一跳。”在过去这个礼拜里,小区居民一共做了三次核酸。“我问他,‘师傅,你核酸做了吗?’他说,做过的。我其实有些将信将疑,因为做核酸的时候也没见过他,而且建筑工人平时接触的人多,我当时觉得他是潜在的隐患。”
尽管如此,她还是询问了师傅的情况。得知他的物资已差不多消耗完时,宇北告诉他,“你别急,既然你没走,我们后面都会帮你的。”她回家以后收拾了些蔬菜,翻出一直备着的香肠和腊肉,“他那里没有冰箱,鲜肉不好保存。”
那些天上海突然降温,她又在家里找了旧枕头和被子给林志宽送去。进屋以后发现他只有一张薄床垫,她于是另搬去一张厚一点的床垫。
前几天,宇北的先生在央视播放的林师傅新闻片段里看到了自己的枕头,立刻惊呼“哎呀,我的旧枕头上央视了呀!” 核酸报告没拿到不能走, 万一感染了得害多少人呀?
宇北后来从居委会处得知,此前三次核酸检测,林师傅一次不落地都参加了。“我当时心里就觉得好内疚,为什么会怀疑人家呢?”她想到自己和同楼的其他志愿者每次提醒林师傅的时候,他总是乐呵呵地应道“我做了的,我做了的”,便觉得心里更难过了。
宇北在小区做过志愿者,因此她知道此前的核酸检测中,其实小区并未真正做到应检尽检。“有些人就是不肯好好配合,但另一些人却每次排除一切困难到场。我们小区里还有一名独居老爷爷,一个人拄着拐杖慢慢地下楼来到小广场,哪怕要走上半个多小时,也坚持趟趟来。林师傅也是,我后来听说他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还要刷身份证。这样两者一对比,对自己的触动非常大。”
大约在林志宽被困10天左右,小区里有一次短暂的开放,大约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居民们可以外出购物,放风。照理说,林师傅当时完全可以离开,但他决定留下。因为他还未收到前一次核酸报告的结果,“万一我感染了,出去以后传给别人怎么办?得害多少人呀?”他说,“我是个60岁的人了,我懂得分辨事情的重要性。”
他当时就是站在小区大门口进行的思想斗争,最后坚定地走进小超市买了一袋米和一大袋干腐竹。他承认,当时确实没有想到后来一封闭就是这么久。“但也没有什么后不后悔的,核酸报告没出来,一切都不好说。所以你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不会出去。 ”
楼里邻居渐渐都听说了林志宽的事,有一户专做食品销售的邻居,家里有很多冰柜,里面存放了大量冷冻食品,他们主动给林师傅送去了不少菜。还有人把家中多余的酒精和喷壶给他,让他做好消杀。隔上三、四天,他就会收到邻居们的爱心“投喂”。
大约在四月初,政府向小区发放了第一批救济物资。其中有一块6斤的猪肉,林师傅房间里没有冰箱,肉怎么办呢?大家都很为他感到着急。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显然也不能代为储存。没想到林师傅当晚就把肉腌了,做成了咸肉。大家于是感叹,“这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林志宽也没腌过咸肉,但他在老家的时候先是看祖母、后来又见过爸妈腌肉,就那么学会了。“其实还应该再放点花椒什么的,但现在一样也没有啊。”第二天他对门的邻居说,这个肉好香啊。
“我真不好意思,从来没腌过。其实我真的不会烧,应该请人吃几块,但这个真不好意思(拿出手)的。”
在上海打工30年, 没有一家东家对他是不好的
大家把林志宽拉到了楼道群里,他不会打字,平时总是发语音。林师傅是江苏盐城东台人,他抱歉地表示自己口音很重,让大家担待着点。
上海疫情日益严峻了,邻居们生怕他一个人,又不太会用手机,导致消息滞后,因此在群里总是提醒他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做核酸的时候要屏住呼吸,他说自己知道,因为有气溶胶;提醒他把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等堵住,他说自己早已用塑料胶布贴起来了。轮到林师傅提醒大家了,“衣服尽量不要晒在外面啊!”邻居们听了直拍脑袋,怎么之前竟然没想到!
知道林师傅也不懂团购,楼里的志愿者敏欣隔三岔五便问问他需要什么。林志宽对吃的喝的也不讲究,就是晚饭时候喜欢咪点白酒。白酒无所谓什么牌子,超市里10元一小瓶的那种也很好。“干活的人要什么牌子,有什么酒就喝什么酒。”前天,敏欣又给他买来四小瓶白酒,林师傅一叠声地表示感谢。
即使在疫情前,他也总是独自一人在工地现场,“白天赶进度,晚上闲下来一个人喝个二两、三两左右,炒个白菜,搞点腐竹、花生米过酒。隔两、三天到外面菜市场搞点鱼肉蛋,就这样。”
逍遥是逍遥的,孤独也是孤独的。所以买了台小收音机,平时听听新闻,主要就为听个人声,就像有人陪在自己身边说话。“实在没事干,就打给我老婆视频,看看小孩。”
林志宽来上海30年了,他的家人如今都已搬到连云港。他有一双儿女,老伴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等林师傅将来退休了,就回去和他们同住。房子是贷款买的,平时房贷也由他和儿子一起分担。
在上海,一名像林师傅这样的成熟泥工一个月约摸可以赚上万把块,他自己留一点儿零用,省下的都给儿子和女儿。他承认,给儿子的部分还是要多点,没办法,他们当地是这样的文化,女儿也能理解。儿子女儿对他都很孝顺,平日里十分留心关切,看他衣服穿旧便及时给买新的。
每次去工地,林志宽都会在行李里备一双皮鞋,皮鞋被他擦得很干净。他工作的时候穿工作鞋,出门就换上皮鞋。哪怕去个超市,也会记得换鞋。他说,自己既然在上海,就要稍稍关注自己的外表,“不能吓坏别人。”
林师傅和新老上海人打了30年交道,他说自己喜欢这座城市的人们。“我觉得上海人挺好,是真的。我在上海做了那么多人家,没有一家对我是不好的。”他说,自己对东家当然也好。
“人都是这样的,我对你好,你也对我好。干活要将心比心,我帮东家干活,就相当于帮自己家里干一样。你有这样的心态,还怕活干不好嘛,还怕东家不高兴嘛。”
早些年,活干好了,东家一开心就给个红包。现在不给红包了,但他们会请吃饭喝酒,林师傅也挺高兴。
这个月算是彻底废了,但是他完全不担心将来出去以后会找不到活干。
“上海这里永远有人在买新房子,搞装修,市场是很好的。你的活儿干得漂亮,老板怎么会不安排活给你呢,没有一个老板不喜欢手艺好的人。”
林志宽在上海打工的这30年是波澜不惊、甚至多少有些乏味的30年,“除了工作,就是睡觉。”他这样总结。但经历过2022年的这个春天,他的人生发生了一些改变,他终于有了值得被自己反复讲述的一段经历。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