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八字 二十八字诗史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今日清明。偶然浏览诗文页面时发现有文友对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清明》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颇为精彩。这位文友指出,《清明》一诗有三处可疑的地方。一是对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杜牧产生质疑,二是对这首诗中的杏花村在何处争论不休,三是对诗中第2句里的“欲断魂”该做怎样的理解产生了争执。

杜牧八字

  这三处有争议的地方也引起了白马君的兴趣。

  关于第1个问题——《清明》一诗到底是不是杜牧的作品。白马君以为我们不能只从这首诗的出处来证明它不是杜牧所写,我们应该主要从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来看它是否与杜牧的七绝风格相附和。

  因为《清明》这首诗最早被发现于南宋文学家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所编写的《千家诗》。谢叠山所编写的这本《千家诗》和清朝蘅塘退士所编写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是经过他在唐宋诸多诗家里精心挑选的易学易诵的名家名篇的合集,属于启蒙教育的读物。《千家诗》从南宋开始到清朝乃至现在,历经800多年,影响力非同凡响,历代学堂里的学子莫不诵读此书,比《唐诗三百首》的名气大得多。其中所载《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杜牧,可信度是很高的。

杜牧八字

  但在《唐诗三百首》里没有收录杜牧这首清明诗,而在杜牧的外甥裴延翰为杜牧编写的《樊川文集》并没有这首诗。我们知道杜牧的许多诗稿在他临去世之前都被他一把火粉烧了,因为他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才能,而这些诗文对于他施展济世之才以实现政治抱负是毫无用处的,所以感慨之余也给后世之人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其诗作留存下来的只有十之二三。杜牧逝世之后,他的外甥裴延翰才编成了《樊川文集》。因此,《清明》一诗作为杜牧的《樊川文集》之外的遗珠也是极有可能的。

杜牧八字

  接着我们来看看杜牧七绝的诗风和《清明》这一首诗的风格特点。

  当代著名诗词评论家周笃文先生称杜牧的诗风“俊迈、拗峭”。

  俊迈,包含了清秀与豪迈。这两字用于概括杜牧的很多诗篇是比较精准的。比如他的《泊秦淮》、《赤壁》、《山行》、《寄扬州韩绰判官》、《江南春绝句》等等名作,包括今天所谈的这首《清明》诗也同样有此特点。这首诗在整体上勾勒出了一幅包含了濛濛春雨、泱泱行人、纳纳牧童、盈盈雪杏在内的清丽画面。这里的行人可指踏青途中的作者一人,也可以指三五结伴成群的游人。郊游御寒,欲得酒浆,一经牧童指点,游人顿时精神一抖,饮酒的豪兴陡起。这首诗妙就妙在结句之处可谓别开生面,而并非文友所说的“意志消沉,毫无生气”。

杜牧八字

  再说说杜牧的拗峭诗风。这一点评语出自明朝文学家杨慎,就是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杜牧之》一篇中写道:“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於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宋朝的人已知晓杜牧诗风艳丽中见豪迈,但绝不流于平淡无骨,特别是在律诗(包含绝句)里,诗意与字句可谓跌宕起伏。由此,诗人把他对朝政的见解融于其中,针砭时弊,以寄其济世救国的情怀。清朝诗评家赵翼也认同杨升庵的这一观点。

  杜牧的这类代表作品有《题乌江亭》、《题桃花夫人庙》、《题宣州开原市水阁》、《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等。而杜牧的《清明》诗写作是按踏青游行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一开始读我们感觉不到什么味道,只觉如明朝诗评家谢榛在其专著《四溟诗话》里对杜牧的七绝《清明》所评的“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此君评杜牧《清明》只有“宛然入画”比较妥帖,说它“气格不高”则大为不妥。

杜牧八字

  南宋严羽说过,诗者吟诵性情也。杜牧《清明》诗也一样。它通篇尽在摹景,诗中惟一露骨的抒情只在“欲断瑰”三字上。而这三字只是全篇情感的冰山一角,可以说在抒情上《清明》做到了含蓄蕴藉。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牧《清明》这首诗做到了。

杜牧八字

  从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来看,碰上这小雨纷纷的天气是令游人扫兴乃至败兴沮丧的。为何?春景虽好,因下雨不能饱览大好春光,岂不令人颓然无奈以至着恼?首句实写春雨,也诱发了有游人们出场的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并且首句里的春雨纷纷还诱发了另一种春寒料峭的低温天气,以至行人有饮酒御寒的念头:借问酒家何处有。荒野茫茫,何人可指点行人哪里有酒肆可去呢。除了在雨中吃草的牛和牧童,再无他人可寻。于是,行人非常客气地向牧童求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无言,只是以手指向远处开满杏花的村子,示意其间有酒肆。游人自然是喜出望外。经牧童一指点,游人精神焕发,兴头来矣,欲断魂的颓废之气顿然全无。

杜牧八字

  牧童的无声指点。在全诗中起到了一种望梅止渴、拨云见日的奇效,引领全篇,意境顿时升华。从前三句的自然平淡,到第4句的情绪高涨,突兀而起。这同样体现了杜牧诗风的拗峭之处。当然,按照律诗起、承、转、合的经典写法,杜牧这一首《清明》也是如此布局的。单论该诗的特点,还是符合杜牧风格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清明》诗的作者就是杜牧。

  至于说杜牧《清明》犯复,以诗中的二三字为题,这是不太妥当的说法。以诗中二字为题目就算重复了?这样的诗多了去。我们可以从杜甫、李白、李商隐等名家的很多作品找到这样的例子,如《江村》、《八阵图》、《江汉》、《嫦娥》、《锦瑟》、《瑶池》等等诗篇。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成是写诗取题的一种惯例,是题旨与诗文相符的一种作法,而不是犯重复。

杜牧八字

  关于第2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欲断魂”诗意的理解。上文已经说过“欲断魂”这是人的精神、情绪特别低落乃至沮丧。断魂,是在着力强调那种低落情绪的极致,这和古诗词里常见的形容离别愁绪的“断肠”二字的形象效果是一样的。唐朝时清明节的前两天又叫做寒食节,家家不能生火做热饭吃。从皇宫里到普通百姓家里,清明时节可以看成是比较重要的可以举家团聚或效游或娱乐的节日。为什么当时的清明节又可以叫做秋千节?其间游娱意义即在此处。因为春雨纷纷不能尽兴游玩,就成了扫人兴致的节日了。因此,“欲断魂”三字并没有太多的歧义纷争。至于一些杜撰说游人们想喝断魂酒,这是令人捧腹贻笑的。

杜牧八字

  关于第3个问题——杏花村在哪里。稍微有些。文学常识,特别是关于古典诗词方面的,我们知道其中的一些数字、名词是不可较真的。它们有大多数都是为了增加诗意感或理想的幻化而进行的艺术化虚指。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伯虎的《桃花诗》,谁知道桃花源、桃花庵在哪里呢?杜牧《清明》诗里的杏花村也同样是一个虚指的意象,如果要执意考究,那就大大地降低这首诗的意境了。试想,如果杜牧把它换成“桃花村”、“李花村”、“海棠村”呢?我们是不是就要按图索骥呢?

杜牧八字

  总体来看。诗词评论家周汝昌曾以“意境优美,兴味隐跃”评论杜牧的《清明》。白马君觉得老先生这八字评论杜牧《清明》诗是很精当的。同时也很符合杜牧的一贯诗风。况且目前为止,在所有的清明时节遣兴咏怀的古诗里,还没有其它的篇章能胜出杜牧这首诗的意境。

  各位文友怎么看杜牧《清明》诗的三处存疑?欢迎交流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