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正确读音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从印度和唐朝汉地传入西藏,与本土的苯教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吉祥圣域——藏传佛教绘画与造像艺术展” 于4月26日开幕,将首都博物馆收藏的26件造像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的38件唐卡并置展出,呈现唐卡与造像艺术之美。由于疫情影响,目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并未对外开放,“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精选刊发展览中的精品。其中包括知名作家、文物学者沈从文先生捐赠的唐卡降龙文殊与吉祥天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批十七至二十世纪的唐卡精品,包括反映本尊题材的大威德金刚,充满图像志含义的吉祥天母,黑唐技法的财宝天王,以及沈从文先生所捐的降龙文殊等。首都博物馆为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近两万件古代金铜造像,此批精美的造像既体现出北京地区佛教发展的特色,又展示了我国汉藏两系佛教艺术演变的全貌,深受广大佛教艺术研究者及爱好者的推崇。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展览现场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展厅现场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展厅现场

第一单元:唐卡的绘制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绘制过程复杂而精微,所用颜料均来自金、银、珊瑚、玛瑙、青金石、孔雀石、松石、朱砂等珍贵的金属或矿物材料。在绘制前,画师需完成问卜、择吉、焚香、沐浴、更衣、诵经等准备工序,之后在备好的画布上依次进行起稿、着色、勾线、开脸等步骤。熟练的画师绘制一幅精美的唐卡,也往往需费时数月乃至数年。因画材精良且完全使用矿物颜料,唐卡可保持数百年而不变色。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唐卡画具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研磨颜料的工具组合

唐卡的绘制流程

绷布:白棉布经过绷平、涂胶、阴干、打磨几个步骤,使画布的表面平滑细腻,便于着色。

起稿: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规则,将要绘制造像的尺寸、比例、位置做相应的安排。

着色:将研磨好的珍贵颜料依据草稿进行着色,此步骤需遵循严格的设色顺序要求。

勾线:用细笔勾描出人物的肌肉、衣饰,背景的山石、树木、云彩等。

开脸:是指画出主尊的五官,也是绘制整幅唐卡的关键步骤。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唐卡的绘制流程

第二单元:祖师与上师

在藏传佛教体系中,祖师是某一教派的初创者,如格鲁派奉宗喀巴为祖师;宁玛派奉莲花生为祖师。上师是在修行和弘法中具有杰出成就的大师。上师是祖师佛法的传承者。祖师与上师的地位尊贵而独特,描绘祖师、上师的唐卡也因此而尊贵。唐卡中出现的祖师形象,并不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往往还追溯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在这类唐卡或造像中,祖师通常居中心位置,形象高大,周围眷属的配置规格等同于佛陀,以彰显祖师地位之崇高。

班禅喇嘛源流——阿跋迦罗,清代,布面设色 纵67厘米 横42厘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是印度大成者之一的阿跋迦罗,头戴红色僧帽,身披袈裟,右手结说法印,为众人说法,其身有巨蟒缠绕。上界左边为那若空行母,右边为印度大成就者;主尊下方为大黑天化身的宝帐怙主,画面左下角绘制坠入地狱而受罚的罪者等。此件唐卡与1770年六世班禅进贡清廷的一套班禅源流唐卡之中的《阿跋迦罗》风格与构图几乎一致。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班禅像,清代,铜鎏金,通高13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此像头戴桃形尖顶黄帽,两侧护耳垂于双肩。面形方正,丰额广颐,表情沉静。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并持一莲茎,花茎沿手臂升至肩部;左手于脐前结禅定印并托一宝瓶。身着无袖背心,外穿袈裟。结跏趺坐于单层卡垫式坐具上。

班禅,是班禅额尔德尼的简称,藏传佛教格鲁派中重要的宗教领袖之一。班是梵语“班智达”(意为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意为大)的简称,“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藏传佛教认为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此尊应为某世班禅喇嘛之像。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宗喀巴传记故事,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身着格鲁派僧衣,头戴黄色僧帽,左手托经书,右手施拔济众生印,结单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主尊四周绘有叙事性的说法故事,描述了此位上师的生平传记,其中有说法、辩经、供养、灌顶等场景。画面上方、主尊左右分别有红色身护法及妙音菩萨 ,主尊下方有秘修阎摩法王。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班禅喇嘛源流——萨迦班智达,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萨迦班智达(1182-1251 年)是萨迦派的第四代祖师,全名萨班·贡嘎坚赞,西藏著名学者,精通大五明学。曾经说服卫藏归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政权分裂的政治格局。图中的萨迦班智达为年轻相,头戴红色法帽,身着杏黄袈裟,做辩经状。画面上方有其修行的本尊文殊菩萨和上师扎巴坚赞,萨迦班智达身后的背景中有僧众朝拜供养弥勒佛的场景,左下方有与萨迦派修法关系非常密切的四面大黑天,右下方裸身跪坐在兽皮之上的听法人是被其降服的外道。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米拉日巴像,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米拉日巴(1040-1123 年)为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的大成就者和第二代祖师,俗名“米拉日巴·脱巴噶”,法名“协巴多杰”。先习宁玛派的教法,入上师玛尔巴门下修法,后独自潜入深山,在山洞中闭关数十年,只袭一身白衫修习佛法,最终悟道成佛。米拉日巴与弟子日琼巴和塔布拉杰形成了噶举派中之修行派,将佛法以唱歌方式传教,其著作《道歌集》,对后世藏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图中的米拉日巴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覆耳做“听道歌”状,主尊周边绘其修行的雪山,上方有三位上师像,中尊者为玛尔巴大师。主尊下方是猎户及山中众生灵听法的场景。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宗喀巴五示现之一,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宗喀巴,头戴黄色法帽,身着杏黄色袈裟,双手在胸前结转法轮印,双脚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绚丽的背光以花果装饰,主尊手拈的两朵莲花中分别生出宝剑和经书,象征智慧和学识。主尊下方的莲池生出一株彩莲,之中有佛钵、香果、法轮等,岸边辅以各色摩尼宝珠为供养。主尊座两边有两位弟子,分别是克珠杰和贾曹杰,世称主尊为宗喀巴大师,左右分立两弟子的范式为“师徒三尊”。环绕其外的是模仿千佛结构且重复的宗喀巴小像,下方有六臂大黑天护法、财宝天王以及托着曼扎盘的供养人和托举各色供养的弟子等。

第三单元:秘密佛与般若佛

藏传佛教有显、密二教之分,二者均为佛教修行的法门。显宗主张按照佛经公开弘扬佛法,密教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师徒相传的修习之法。

秘密佛指密教信仰体系里的佛,狭义的秘密佛指表现佛说秘密法的形象,也称本初佛(大持金刚、金刚萨埵、普贤如来等),广义的秘密佛可理解为修持观想法时具有佛理体的本尊。每个教派对于本尊各有侧重,宁玛派以马头金刚为本尊;噶举派崇尚上乐金刚;而格鲁派则以大威德金刚、上乐金刚和密集金刚作为最重要的三大本尊。

般若佛指显教中的佛尊,如释迦牟尼佛、三十五佛、贤劫千佛、药师七佛等。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大威德金刚,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大威德金刚,又称大威德怖畏金刚,亦称威罗瓦金刚,无上瑜伽部的五大本尊之一,即文殊菩萨为了调伏诸天鬼神和众生所现的忿怒相。主尊蓝色双身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主面为牛头,头顶有两面,最上一面为文殊菩萨本相,左右各三面颜色不同,均为怒目獠牙狰狞之相。两前主臂抱着明妃罗浪杂娃,左手托嘎巴拉血碗,右手持金刚钺刀,其余诸臂手中持各种法器,最上两手持象皮。上方中尊或为宗喀巴大师,左右分别为章嘉国师及黄文殊菩萨;下方分别绘有外修阎魔兄妹、六臂大黑天及吉祥天母一众护法神。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大威德金刚像,清代,铜鎏金,通高1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大威德金刚像呈九面三十四臂(八臂缺失)十六足,主面呈牛首貌、火焰发,戴骷髅冠、人首项链。主臂两手分别持钺刀和嘎巴拉碗、抱明妃,其余诸手各持法器。展左立姿(台座已失)。大威德金刚是藏密五大本尊之一,是格鲁派主修的本尊神,九头中最顶上一头就是文殊面,象征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化身。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西方三圣像,清代,铜鎏金,通高28.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此组像正中为阿弥陀佛站像,其形象为螺发高髻、顶有肉髻,身披袈裟,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与愿印。观音菩萨像立于阿弥陀佛像左侧,左手持宝瓶、右手结说法印。大势至菩萨像立于阿弥陀佛像右侧,左手结说法印、右手结禅定印。三像各立于一仰莲上。莲花升起于一须弥座中,须弥座顶面饰有水波纹,周边饰有栏杆,其象征着《阿弥陀经》所载的“七宝池”和“八功德水”。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释迦牟尼佛像,清代,铜鎏金,通高24.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台座上,螺发,身着袒右袈裟,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情态端庄。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过去七佛之拘那含佛——金寂佛,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拘那含佛为过去七佛中的第五佛,也称拘那含牟尼佛,意为金色仙、金色能人,也称金寂佛。《长阿含经》记载,此佛生于清净城时,人寿三万岁。主尊左手结说法印,右手施触地印,双脚结跏趺坐于五色莲台之上。背光之外以繁花为装饰,周围有施不同手印的千佛。佛陀形象勾勒线条流畅,采用描金,其上又加金线勾勒的手法 ,属于唐卡技法中的一种——“金唐”。

第四单元:菩萨

菩萨梵文是Bodhisattva,其原意是求觉悟者,也是智慧与慈悲的结合。其中,智慧指对佛的果位或涅槃的追求,慈悲是指他对众生的普救。菩萨要经历漫长的修行和无数的劫才能达到佛的果位。在佛教体系中菩萨的作用是帮助众生脱离苦海,所以会化现为各种形象来到世间传法。如八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金刚手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和除盖障菩萨)在《造像量度经续补》中曾有记载:“八大适子等,已成正觉,而由其往昔愿力,感化应身菩萨相者。”八大菩萨虽已臻佛境,但因担负着救度众生的重要职责,所以化现为菩萨相,守护人间 。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千手观世音菩萨,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千手观世音菩萨,又称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千臂观世音菩萨。以千眼观照世间,千手护持众生,从而体现大慈大悲之心。主尊从上至下共有十一面,最前一面呈慈悲相,双手合掌抱一摩尼宝珠施礼敬印。头戴嵌宝五叶金佛冠,身披黄金璎珞,佩项圈、耳饰、 臂钏、手镯等,手中持不同的法器,立于莲台之上。上界中尊为宗喀巴大师,左右分别为大威德金刚和净眼观音像。下界左右分绘尊胜佛母和六臂大黑天。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千手观世音菩萨,清代,铜鎏金,通高24.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菩萨像共十一面,头部自下至上共分五层,下三层各三面,第四、五层各一面。第一至四层均为菩萨面,第五层为佛面。佩饰项链、璎珞、臂钏。披帛绕身翻卷垂于身体两侧。下身着长裙,裙摆飘逸。赤足立于仰莲座上。菩萨主尊八臂、其身后有呈扇形分布的千手背光。千手表示护持一切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一切众生,象征大慈大悲法力无边,故又称大悲观音。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降龙文殊,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沈从文先生捐赠

主尊为降龙文殊,又称“纳噶日恰”,有镇慑龙(蛇)族与地祇诸害的职能。降龙文殊身藏蓝色,一面十八臂,左边九臂持蛇,右边九臂持金刚钺刀,腰部以下为蛇身, 蛇尾伸向海底。三目圆睁怒视,阔口獠牙,呈忿怒状。主尊头戴五叶嵌宝金冠,耳饰、项圈、璎珞、臂钏、手环等刻画精美。蓬发上扬,中有九蛇。上界正中有金刚持佛,下界的海水中横浮一位龙女 ,左手施拔济众生印,右手握摩尼宝珠,水中有象征五知五觉的供品。

第五单元:女尊

大乘佛教在密教化过程中,从印度教中吸纳了大量的女性神祇,由此形成了女尊。其主要有三类:佛母、明妃和空行母。佛母也称女菩萨,是指由男身的佛菩萨化现为女身的形象;明妃是指密教中双身修行中的女尊,一般情况下没有单身供奉;空行母在藏传佛教中担任着沟通密修者与本尊的信使角色,同时拥有很多变化身。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白度母,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白度母亦称白救度佛母,因面有三眼同时双手双脚各有一眼,故又称七眼佛母。白度母头戴宝冠,身着天衣,左手拈花并施与愿印,右手拈花于胸前。身色通体洁白,颈挂宝珠璎珞,双脚结跏趺坐。上界分别为宗喀巴上师、无量光佛和马头金刚双身像。藏传佛教中常将白度母、阿弥陀佛和尊胜度母合称“长寿三尊”。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绿度母,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绿度母亦称绿救度佛母,是为藏传佛教信奉的女神。主尊现少女相,通身绿色,左手于胸前结三宝印,右手施与愿印,双手各拈一只盛开的乌巴拉花(蓝莲花),右腿舒展踏于莲花台之上。头戴金色五佛宝冠,身佩各色嵌宝璎珞,着五彩天衣,下身系重裙,形象华美。上界中尊者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绘有阿底峡上师和玛尔巴上师,其下分绘四臂观音和不动明王 。主尊胁侍分别为财源天母和独髻母。主尊莲花台下有供案呈五欲供,下界从左至右分别为:妙音佛母、白度母、无量寿佛、尊胜佛母(以上三位即长寿三尊)和摩利支天。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大白伞盖佛母,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白伞盖佛母属于藏传佛教中密宗的佛母,传说可以降服妖魔。《大白伞盖经》说,此佛母有大威力,放大光明,能以佛之净德覆盖一切,以白净大慈悲遍覆法界。主尊千面千手,主面呈忿怒相,两主臂,左持一大白伞盖,右持法轮,千面分白、黄、绿、红、蓝五种颜色,千手各执法器。头戴嵌宝佛冠,周身佩各色嵌宝璎珞,下身着华美的重裙,千足之下踏各种妖魔猛兽等灾害。上界有结不同法印的释迦牟尼佛,周匝有二十二度母围绕,下界有三位大黑天,称为“具善三兄弟”。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那若空行母,清代,布面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古印度大成就者之一的那若巴传承的专属空行母,在藏传佛教中代表智慧与力量。那若空行母裸形通体红色,一面三目,左手高举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刚钺刀。左肩扛有一根梃杖,其顶端有金刚杵和鲜人头、半干人头和骷髅头各一,头戴五骷髅冠,项挂一串黄金璎珞和一串长及脚踝的人骨璎珞,双腿呈右展式站立,双足各踩一妖魔。上界中尊为印度大成就者,左右分别是持颅钵喜金刚和上乐金刚,下界从左至右分别是智行佛母、尸陀林主和大天(即湿婆)。画面整体富有装饰意味,犹以背光等采用云纹和蝠纹,颇有汉地织锦的风格。

第六单元:护法

护法是藏传佛教体系中地位较低的一类神祇,他们通常化现出令人怖畏的形象,其目的是为了震慑和降服世间的妖魔邪祟,使得佛法广布无碍,所以得名——护法。唐卡中护法神的形象多元而复杂,有来源于古印度的神祇;也有来源于藏区本土的山神、战神。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财宝天王,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主尊为财宝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的身相之一),圆睁二目,身披菩萨装。左手持吐宝鼠,其口中吐出各色摩尼宝珠聚于座前,右手结三宝印并握胜幢。左舒势坐于雪狮之上。财宝天王头戴宝冠,佩嵌宝璎珞,耳饰、臂钏、手环、脚环等,佩饰刻绘精美,背光之外以繁花和茂叶做装饰。上界为一众格鲁派上师像,主尊周匝和下界分别为从神八马主护法,主尊正下方为北方多闻天的另一种化身形象。此幅唐卡为“黑唐”,整体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生动,绘画技法高超。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咒和手印教念视

吉祥天母,清代,布面设色,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沈从文先生捐赠

主尊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藏语称“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中一尊非常重要的护法神。其通体藏蓝色,一面三目,呲牙卷舌呈忿怒相,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拿着与阿修罗作战的武器金刚棒,骑在骡子上。头戴五骷髅冠,蓬发上扬,其上有雀翎伞盖为装饰,一耳环为蛇,另一耳环为白狮,周身披人骨璎珞,着黑袍。座下有一张倒挂人皮,象征被降服的异教徒。腰间有拘鬼牌,骡子上挂病种(瘟疫)口袋和骰子,驰涉于血海之中。主尊周匝以彩色线条表现火焰和云气颇有装饰意味。下界左为其牵骡子的摩羯面女,右为紧随其后的狮面佛母。

展览将展至2020年10月25日。受疫情影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还未对外开放。

(本文综合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责任编辑:陆林汉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