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5日,是韶山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天。中午,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通知:下午5点主席毛泽东乘车回到韶山。
顿时,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充满了喜悦的气氛。
毛泽东刚进招待所,毛继生迎了上来,激动地同毛泽东握手说:54年的时候,我代表家乡人去看望您,您说一定会回家乡。我们日夜盼望,如今真把您盼回来了。
毛泽东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握住毛继生的手说:一别韶山32年,今晚我要请乡亲们吃饭。
毛泽东的亲戚、韶山的烈属、老党员和老自卫队员等40多人,都被请了过来。
当晚,餐厅里灯火通明。7张大桌子被客人们团团围住,桌上是简单朴实的菜肴,餐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1959年,毛泽东在韶山
毛泽东端着斟满酒的杯子,笑着说:我跟乡亲们答应过,一定要回韶山,今天我回来了,请各位乡亲父老、兄弟朋友吃便餐。
众人举杯,毛泽东又风趣地说:各位父老乡亲都在场,只可惜干娘没有来。
在坐之人不解,有的小声嘀咕说:主席还有个干娘?
毛泽东指着下面一位双目近乎失明的老人说:这事恐怕只有我泽连老弟晓得。
老人端起酒杯,笑答道:毛主席说的干娘,就是韶峰北面的一块人形石头。
众人听完都笑了,气氛又欢快了许多。
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就是毛泽东的九弟毛泽连。毛泽东小的时候,给他算八字的先生说他命大,不好带,因此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就拉着他,到后山上认一块石头当干娘。
这事旁人不知,只有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知道。
毛泽连
毛泽东在韶山考察了两日。27日下午3点,群众站在招待所外,依依不舍地欢送着主席。
临别之际,毛泽东一再嘱托毛泽连多加保重。还告诉毛泽连5岁的女儿毛小青,将来要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
毛泽连视力不好,在朦胧的泪眼中向主席告别。主席向乡亲们挥手示意,临别时不忘多看两眼毛泽连一家。
因为毛泽连是主席最挂念的堂弟。
毛泽连,1913年出生在离毛泽东旧居上屋场不足两里的东茅塘。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与毛泽连的祖父毛恩农是亲兄弟。毛泽连是毛泽东"未出五服"的堂弟,在毛家"泽"字辈兄弟10人中,毛泽东排行第三,毛泽连排行第九。
那一年,毛泽东年满二十岁,刚刚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1910年时,毛泽东曾在东茅塘的私塾读过书,但那时毛泽连并未出生。
毛泽连的父亲毛尉生,常年患有肺病,不能干体力活。母亲陈氏患有眼疾,体弱多病,一家人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姐姐毛泽建经常被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接到家中照顾。毛家"泽"字辈,只有毛泽建一个女孩儿。文七妹将毛泽建视如己出。
毛泽建
毛泽东于1915年回韶山看望过叔叔一家,那时毛泽连两岁,已经会跑动了。见到毛泽东后一点也不陌生,热情地一把抱住毛泽东的小腿,让毛泽东很是喜爱这个聪明活泼的堂弟。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病逝,毛泽东再一次回到韶山。他看到堂弟毛泽连已经长大,就给他讲了一些历史故事。毛泽东年轻时的侃侃而谈让毛泽连很是敬佩。
文七妹的离开,对于毛泽东来说是失去了母亲,对于毛泽连一家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个依靠。也就在同一年,毛泽连的父亲毛尉生也离去了。
毛泽连一家是毛家中最贫穷的。因为从小吃不饱饭,毛泽连的个子虽然很高,但是异常瘦弱。
1921年,毛泽连的姐姐毛泽建来到长沙读书,投身革命事业。毛泽东就让弟媳王淑兰把自家的田地给毛泽连家耕种,把房子也给他们住,并嘱托她要经常给毛泽连家送一些腊肉熏鱼等食物。
毛泽连家的生活这才算有所起色。那时不到10岁的毛泽连明白:姐姐和三哥是出去干大事了,自己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
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建立韶山党支部时,12岁的毛泽连也参与到其中,加入了儿童团,成为了毛泽东身边一名小小的通讯员。每当毛泽东开会时,他就站在外面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就第一时间汇报给毛泽东。
当湖南军阀赵恒惕得知毛泽东回韶山的消息后,派湘潭县长赵怀哲带着枪兵队来抓捕毛泽东。敌人刚到上屋场就被毛泽连认了出来,他大声咳嗽向屋内示警。毛泽东知道事情不妙,立刻转移到山林中,躲避了追捕。
那段时间杨开慧也被敌人通缉。一天早上,毛泽连挑着扁担沿小道前行,扁担上面挂着两个箩筐。前面箩筐里是毛岸英,后面箩筐里是毛岸青。杨开慧裹着土布印花头巾跟在后面。
杨开慧和毛泽连当时的情形,就像小叔子送嫂子回娘家一样。一位敌排长与他们擦肩而过,没有注意到二人。敌人根本没想到,要抓捕之人就这样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在韶山开展运动的那段时间,多亏毛泽连的帮助,毛泽东和杨开慧才多次化险为夷。这也让毛泽东更加喜爱这个年纪轻轻又勇敢聪明的堂弟。毛泽东心里暗暗决定:以后要尽可能的帮助贫苦的堂弟一家。
毛泽东与杨开慧
那个动乱的年代,又哪有什么心想事成的事儿?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又一次回到家乡,毛泽连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毛泽东临离开时,毛泽连帮忙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一直送到村外。眼望着三哥渐行渐远的身影,毛泽连久久不忍离开。毛泽东和毛泽连都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22年。
毛泽东离开后,毛泽连也投身韶山农民协会。一晚天下大雨,毛泽连正在毛震公祠开会。突然有人来报:白匪来了。毛泽连在雨夜中连忙撤走。在仓皇撤退时,毛泽连一不小心脚底打滑,狠狠地摔倒在地。一旁的柴蔸直戳进他的左眼。他忍着钻心般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
因为只做了简单的包扎,没有及时消炎,没过几天,左眼就开始红肿,甚至还化了脓。可家中实在没钱看病,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情恶化,直到左眼完全失明。
1929年,毛泽连的姐姐毛泽建遇害,特务们来到韶山抄毛泽连的家。多亏乡亲们通风报信,毛泽连才幸免于难。他白天在偏僻的田地里给地主种田,晚上就睡在山洞中。除了做苦力就是逃命,没有半分安稳日子。
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与毛泽连(前排右一)及乡亲们合影
而就在此时,因为左眼的殃及,毛泽连的右眼也开始红肿,看东西开始越来越模糊,这样无疑加重了他干活和逃命的负担。
因为没钱看病,右眼的病症也只能任由它恶化下去。20岁的时候,毛泽连右眼也近乎失明,只能透进一点点微弱的光。
在此期间,毛泽连曾向韶山地下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组织照顾到他有眼疾,没有批准。因为这件事毛泽连抱憾不已。在那个蹉跎的时光中,面对姐姐的就义,面对自己的逃亡生活。他考虑的不是个人的病症和安危,而是要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1937年11月,日军飞机疯狂地在长沙小吴门一带轰炸,毛泽东弟弟、烈士毛泽覃的岳母周陈轩一家就住在那里。因为战火波及,毛泽连把他们从长沙接到了毛泽东的旧居。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几乎什么都看不见的毛泽连,照顾着堂兄毛泽覃一家老老小小。
面对着头顶盘旋的飞机和不知何时就会扔来的炮弹,毛泽连和当时众多的劳苦大众一样,盼望着穷人的日子能早点到头,也想念着此时不知身在何处的三哥毛泽东。
而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又何尝不挂念着家人?每逢家乡人到来,毛泽东就问长问短打听家里消息,问得最多的还是家中最困难的毛泽连。
1949年8月,在毛泽连热切的期盼中,湖南终于解放了,他热情地迎接着人民解放军的到来。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泪水止不住地从他已经略显苍老的脸颊上流了下来。
22年没见三哥了,毛泽连向解放军同志表示:想去看望三哥,想要去看开国大典。
毛泽东与毛泽连合影
因为毛泽连视力不好,毛泽东的堂表弟李祝华陪同他一起去了北京。见到毛主席后,久别重逢的兄弟三人都分外高兴。吃饭时,毛泽东看到毛泽连夹菜十分吃力,询问之下,才得知毛泽连双目近乎失明,主席的泪水直在眼中打转。
毛泽连还向毛主席说了,当年因为眼疾没能入党一事,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遗憾。毛泽东安慰他说:只要思想入党就行了。
毛泽连又向毛泽东打探了毛泽华、毛泽民和毛泽青的下落。主席告诉他:毛泽华、毛泽民都已经牺牲了。毛泽青在延安分手后,也一直没有见到。毛泽东顿了一下接着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国家和人民都牺牲了,我们毛家人也应该这样。
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李祝华和毛泽东谈到了毛泽连家的困难情况,想请求主席施以援手。毛泽东坚决地说:泽连家的困难我知道,我是国家主席,要解决多数人的困难,不能只考虑泽连一家。
在李祝华为毛泽连向毛泽东提出工作请求时,毛泽东又说:你们都是农民,回家安心种田,多打粮食,多支援国家,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主席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内心格外关心毛泽连。为了给毛泽连治好眼疾,毛泽东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部分钱,带他去医院就诊。因为公务繁忙,毛泽东反复叮嘱毛岸英照看好叔叔。毛泽连做完手术后,毛岸英一直侍候在左右,端茶倒水,无微不至。时值寒冬,毛岸英又从微薄的稿费中掏出一部分钱,给叔叔买了一件大衣和一双新鞋。
毛岸英
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该做的手术也做了,但医生无奈地告诉毛泽连,他的眼疾已经有20年了,根本无法治愈。
虽然心有遗憾,但毛泽连也事先做好了心理准备。
11月28日,毛泽连准备回乡,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给他做了两套新衣服,还送给他一个旧皮箱,并告诉他:现在刚解放,买不起新皮箱。这件旧皮箱,至今陈列在韶山纪念馆中。
毛泽东还嘱托毛泽连:再去长沙湘雅医院看看能不能治好眼病,如果那儿也治不好的话,就不要对其他医院抱什么希望了。
毛泽东拿出自己的钱,托警卫班同志给二人买车票。那时候哪有什么车票预售,当日票当日卖。因为从北京回乡的人太多,警卫同志、毛泽连和李祝华三人排了整整三天,才买到两张回湖南韶山的票。
1950年春,湖南湘潭遇干旱,农民们无水种地,田地龟裂。这对本来就不富有的毛泽连一家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毛泽连给主席的来信,牵动到了主席的内心。在收到毛泽连来信的当晚,毛泽东一夜未合眼,第2天吩咐毛岸英回韶山去了解情况,并嘱托他务必先去看望九叔一家,在他家的吃住一律从简,不能有任何特殊。
幸得毛岸英回来不久,湘潭就下了一场及时雨,毛泽连家的田地终于见到了甘霖。
毛泽东对家人的感情是深厚的,但也同样对他们有着严格的要求。
家乡的人要来京,必须事先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如果未经主席许可,来的亲戚,一律不接待。
毛泽连1949年来京之前,就在武汉滞留了一段时间。是在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后,毛泽连和李祝华才准许来到北京。
1952年,毛泽连母亲病逝。他写信告诉了主席这一消息。接到来信后,主席久久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
毛主席的六叔毛尉生,50岁英年早逝了。毛泽连一家人,一直靠着毛主席的六婶拉扯着。想当初在韶山发动农民运动时,多亏六婶的细心照料。六婶唯一的姑娘,也是毛家"泽"字辈唯一的女子——毛泽建,成为了毛家的第1位烈士。这怎么能让主席不悲痛?
毛泽连在给母亲抬灵柩时,不慎摔伤了脚。因此想来北京治疗一下,再顺便看一看他的双眼有没有希望治好了。主席给他的回信中婉言拒绝了:
你脚病未痊愈,不便行走,在家自养为宜,不要来京。湘潭的医院治不好你的眼疾,北京也不见得能治好。现在人民政府决定精简节约,反对浪费。故不要来京。
那一年,北方地区都动员起来,能省则省地支援抗美援朝前线。全国的经济还很困难,主席没有给毛泽连开这个先例。
毛泽连女儿毛小青
虽然信中拒绝了毛泽连,但毛泽东少不了对堂弟的牵挂。毛泽东就从稿费中掏出300元,汇给了毛泽连。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毛泽东每年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200 、300块钱,汇给毛泽连当作生活的补助费。
毛泽连的儿子毛岸平、女儿毛小青的读书费用,无不是毛主席资助的。
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重病在身,但是还不忘挂念着湖南韶山乡间的堂弟。
一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被叫到榻前,听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有件事要请你帮我做了。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一定要常去看看。
李敏遵照父亲的嘱托,每次回韶山一定要去看望叔叔一家,延续着主席对自己亲人的关切。
毛泽连儿子毛岸平(左一)与李讷、王景清夫妇在韶山滴水洞
1995年9月29日,毛泽东最后一个堂弟毛泽连逝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一直以贫穷为伴,没有过一天的富裕生活。一生守着一方砖墙,几亩田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韶山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3年,在毛泽东百岁诞辰之际,有记者去湖南乡间采访过毛泽连。
让记者惊讶的是,在已经富裕起来的韶山,毛泽连一家人还住在土砖房内,房顶的青色瓦早就褪色了。
家里种着地,院子里养着几只猪和鸡。毛泽连的妻子张玉莲患有半生不随,卧病在床多年。
斑驳的沙发,残破的土墙。屋里唯一显眼的就是被老两口擦得锃亮的毛主席画像。记者黄恩智在访谈录里说:我坐在主席曾经坐过的长凳上,望着一贫如洗的旧屋子,真难想象,眼前这个双目失明,浑身上下都是补丁的老头,就是毛泽东的堂弟。
1995年2月,拍摄于毛泽东故居前,中间之人是毛泽连
在毛泽连家主席画像的右侧,有6张毛家烈士的照片。其中一张就是毛泽连姐姐毛泽建的照片。晚年毛泽连经常用颤抖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姐姐的照片。
"姐姐牺牲时,才24岁啊!"
姐姐毛泽建,是毛泽连一生最思念的亲人。
韶山,是一处涌现出无数革命先辈的圣地。韶山西南面那座高耸入云的韶峰,恰似一面擎天的旌旗,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进程中的崭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