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担当的八字双关句子 责任与担当的好词好句好段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今年高考语文难吗?你有没有被作文题目整懵?语文高考试卷都有什么特点?

责任与担当的八字双关句子

来听一听郑州市第十一中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宋向红对语文高考试卷的分析。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

作文命题立意分布如下: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全国乙卷“理想与青年发展”,全国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全国新高考Ⅱ卷漫画作文“写‘人’与做人”,浙江卷“多角度看待得与失”,上海卷“时间的沉淀”,天津卷“纪念日”,北京卷“论生逢其时”或“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从整体立意来看,2021年高考作文依托学科特点与考查方向,紧扣时代主题、核心素养,把握价值取向、精神引领,多方取材,巧妙设题,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培根铸魂,不忘育人初心”的培养目标在融合中实现,在浸润中达成,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和不懈追求。

从考查方式上看,2021年高考作文力求通过一种平稳、平和、平实、平衡、平视的方式,把考查重点放在考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上,回归教材,回归生活,教考衔接自然,使考生能学以致用,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正常发挥,达到服务选拔的目的。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百年巨变”无疑是今年的热点之一,它反映主旋律,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且关联的角度很多,比如:四个自信、国家富强、民族尊严、国际关系、抗击疫情、不忘初心、青年担当、历史选择、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家国情怀、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小康社会……命题者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分析、认知能力,更是希望考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感受、去领悟,所以命题者会设置一系列的情境任务,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个人发展与时代的关联,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对成长的意义。所以今年高考作文的考查更加注重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时代素养、社会责任意识等等。

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材料以第一人称“我们”引领学生把过的节日、唱的歌曲、读的作品、景仰的革命烈士等红色文化基因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从而深入思考自己的成长发展与传承红色文化的关系,从而引导他们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摆脱“冷气”,拒绝“躺平”,渴望“积极有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发有为”。这样就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之中。

北京卷作文“论生逢其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广大考生思考“生逢其时”的青年们的责任与担当,思考应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响应时代召唤,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的时代篇章。

天津卷作文“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不忘历史,体味岁月的厚重;“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牢记使命,激扬奋斗精神。2021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充满变数的一年,站在辛丑牛年的起点上,那就把“牛”当作精神图腾,扎稳脚下的土地,不辜负了时代,也不挥霍了韶华;又适逢建党百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提醒广大青年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以文化人,厚植家国情怀

高中语文教育必须把价值观的锻造、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修身、理想是我们常说的话题,今年命题者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人人有话可说。2021年高考作文在选材和设计上古今融通,既承载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开拓未来。从而引导考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品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生命活力,实现了“以文化人”的目标。

如全国乙卷作文以“弓矢的”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才学识(义)的关系,强调了“识”(义)的重要性。引用语出杨雄的《法言·学行》,他认为:“弓”是基础,只有具备深厚的修为才能成为一张有力量的“弓”;“矢”具有方向性,端正自己的出发点,才是一枝直指目标的利箭;“的”是目标,将“义”作为正确的目标,才能达到“取义”的目的。这部书是扬雄模仿《论语》而作,是作为人们的行事准则而提出的评判之言。

试题材料首先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比喻论证,任务驱动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在文中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高度,思考自身的责任与使命;“自身发展”则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发展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融互通,也很好地践行了“以文化人”的精神追求。

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人”字喻“学做人”,既蕴含着道家藏而不露、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不为人先等为人之道,也包含了儒家的逆流而上、直面困难、勇于担当、沉稳大气、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任务要求意在引导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

今年的高考作文,更重视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学生的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对话,在陶冶学生的情操中激发写作热情。这些作文命题,告诉我们中学的语文教育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铸造民族文化精神、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方面担当历史重任。

理性思辨,提升思维品质

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在对人格完美的追求上。语文教学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独立思考,冷静处事,理性表达个人诉求,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反思的能力,心存美好,积极有为,鄙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新高考I卷作文“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辨”,注重对考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区分。

材料前半部分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报效祖国。但材料的后半部分则强调“强弱之辨”:“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则分明启发考生:某些强者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滥用其强,终将失道寡助,由强变弱;而弱者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坚定自信,积极进取,就会得道多助,反败为胜。鉴古知今,联系当今的国际局势,真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兵无常势,我们顺势而为、因时而变,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机遇,逐渐由弱变强,不战而胜。材料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新高考Ⅱ卷漫画作文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道家的为人之道,又包括着儒家的处世之道。材料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从传统文化角度体悟漫画寓意,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从传统思想到理性思辨,进行鉴别取舍,从而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上海卷作文“时间的沉淀”,蕴含丰富,意思是“时间让很多没有价值的东西消失了,也让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留了下来”。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沉淀”引导考生沉淀内心,凝聚力量,汲取智慧,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青年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有价值的人生,怎样追求才能无怨无悔。

全面发展,加强品德修养

今年高考作文延续了近几年高考“双核心”立意的导向,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

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可为”什么,怎样才能“有为”。

体育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新高考I卷作文对体育素材的选取,重在帮助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领健体励志风尚,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

美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考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新高考Ⅱ卷漫画作文突出美育导向,充分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作文借“学写字”喻“学做人”,巧妙地把中国传统书法之美与做人融为一体,极富想象力,一撇一捺写尽人生,一藏一露尽显智慧。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涵养浩然正气,升华人生境界。

北京卷作文“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含义丰富,开放度很高。立足于“真正的成熟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更应该是心灵的丰盈,思想的成熟,理性的思辨,素养的提升。命题体现了考生对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思考。

浙江作文“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提供看待“得与失”的多维视角,引导考生在多重、多种关系中进行理性思辨,正确看待得失荣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精彩人生赋能。

总之,2021年高考作文立足“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科学设计作文立意。基本的理念是年轻人生逢其时,大有可为,应奋发有为,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理性思辨,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要积极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正确看待得失,自强不息,培养浩然之气,厚植家国情怀,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赓续时代薪火,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个人简介:

宋向红,郑州市第十一中语文学科高级教师。从教26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育系统德能双优模范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获省市级教科研论文一等奖,多个省级重要课题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