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城关男方将结婚称为讨老婆或归亲,其婚俗基本上保留了中原民族的古风,极尽慎重、郑重、隆重,有如下特点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起主宰作用,同时讲究“门当户对
2.同族同姓不联婚,以后有的同姓在五代以后可联婚。
3.婚礼务求隆重排场,家妆尽可能丰厚。
4.对宗族兴盛和传宗接代的观念特别強烈。
其婚嫁程序出自周朝古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等六礼。
1、纳采
即为说媒,又叫男方向女方送礼求亲。男孩长大成人后,父母托人做媒,寻访适当人家的未婚女孩。媒人受托后,不遗余力为之,当有适合对象时就冯三す不烂之舌为之作伐,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情况、男子年岭、相貌品德等,如女方家长同意,便邀几位爱亲朋到男方家了解家庭情况及观看郎貌,若无疑议,回家后即会开出“庚帖”请媒人送交男方。
2、问名
这是男方“纳采”礼节过后,采取的下一个步骤,是向女家问清女子情况。其内容是媒人去问女方的情况,包括问清女子是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等。
然后将女方的帖放在祖宗排位前,在三天内诸事顺意,男方就要男子的生辰八字这送到的字先生那,亦称“排生日”,若无明显相中,使可议婚。旧时人们的阴阳观念极重,崇尚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又有相冲之说,一事不合就要告吹。
3、纳吉
是男方ト得吉兆后,向女家报喜,送礼,定下婚姻。
4、纳征
亦称纳币,即纳聘之意。双方婚事议定后,女方开出商讨“礼帖”(即彩礼),聘金多少,猪肉、鸡、鱼酒糖、饼多少,男方可讨价还价,经媒人协调议定后式开出“礼帖”,选择吉日郑重其事送往男家男方择日由男方长輩及媒人,带上部份聘金、红包、二斤猪肉,若干糖果、布料、鞋林、戒指耳环、绸衫褲、双鞋双袜、胭脂花粉、喜炮花烛等,送至女方,女方则宴请女婿亲朋,並回礼给女婿绸褲绸带,礼帽新鞋,这送果子,又叫订婚。
5、请期
请期又叫“送日子”,是男方选定完婚吉日,请求女家同意。结婚的日子是由男方选定,由媒人通知女方,如沒意见,男方则在迎亲前四、五天,把备好的凤冠红巾、大红级绣金线花宮衣、黒缎织花的霞披、绿缎织花的宫裙、缎面绣花的红鞋、龙头手镯、八宝耳环及猪肉、鸡、鸭、鱼、糖果、酒及花烛喜炮、聘金聘礼等“赏脑”连同写好新郎出生年、月、日、时辰庚帖,由媒人送至女家,叫“送庚”,女家叫“回庚”,新嫁娘也在此日试新衣,是晚,女方宴媒申谢。婚期前一日,女方将嫁妆送往男家,男家点妆后回帖致谢並便席宴客,日“看嫁妆”。
6、迎亲
迎亲是由夫媚“亲”至女家迎”接新娘过门,又叫“归亲”。基本选在晚上时辰由算命先生选择,一般出嫁前一天,迎亲后一天,(即迎亲队伍在头天晚12时前出发,第二天返回)。男方雇请花轿,打着灯笼凉伞,铜锣长号,全堂鼓手,按新娘入门时间提前去接亲,接亲人数逢单,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声阵阵,喜娘跟隨,从大街招摇过市直达女家。
此时女家已关门闭户漆黒一片,接亲队伍耐心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数十分钟后,感动了女家,将大门打开一条缝,素要腊烛火柴点亮全家灯光,但大门还未全开,屋里人还索要诸如开门包”、“点火包”、“権头包”、“养育包“提水包”、“洗澡包”、“心机理包”等不一而足十多个红包,有的还嫌少,要”高昇”,在满足他们要求后,才满意地打开大门,让接亲人进去。
新娘出嫁前夕,要请一位子孙多,命好,健康的女亲戚为新娘提水洗澡,梳妆打扮,入箱。
尔后,喜娘扶新娘刭大厅,在烛光中穿上红缎绣衣,母亲为女儿就上凤冠红巾,胸前上铜镜(据说可避邪)和一个小红布袋,内装一个银洋十ニ个古钱(表示吉祥)绣衣前后腰部各缝上两个古铜钱,然后端上白米饭,为新娘喂饭。
兄弟姐妹按顺序,人人吃一口(这叫吃“分田庄饭”)后,拜辞父母,祖父母,手提一粮米袋,内装红蛋一对、花生、水東若干,再由輩份高的叔伯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背或抱至花轿边的米篩上,脚不能踩上自家的土地,上轿后还要将新娘梳妆用过的洗脸水,从轿后泼回自家门口,这叫“长流水”,意味着两家好合长存。
女子出嫁由兄弟姐妹等送之,一般男女各二人,称之为男高宾、女高宾,婿家待高宾之礼甚重。一路上,吹吹打打,锣鼓喧天,鞭炮不停,在路边如有小弄小巷,须由二人撑开红毯将弄口挡佳,据说是挡凶繁及“四眼人”,如果遇到对面也有花轿过来,则立即绕道或尽量抬高花轿並用红毯遮住,快速通过。
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来到男家大门口,在震耳的鞭炮声中停轿,此时轿门不能开,要待一时,据说是要磨炼新娘子的耐心,把新娘子的性格憋得更孝顺,将来更会为人处世。轿门必须由送嫁小孩来开,此时男方父母暂时迴避,当喜娘扶新娘出轿时,新郎则站立在门槛上撒五色米及彩纸花(其用意在避“三煞”,因青牛、乌鸡、青羊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交付插着金花笔锭檀香的红绿表里小书(俗称必定书香)新娘接后,跨过小火盆(意为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火红),踩着米筛进入新房,新娘兄弟也依俗礼毕,退出男家。
7、拜堂
次日(也有当日的),男家一客家风情二厅堂佈置得富丽堂皇,大红字正中高掛,红烛高照,红毯铺地,喜炮竟放,由家长领着一对新人,对天地郑重地行三跪九叩礼,随即又由家长领着向祖先神郑重行礼,家长並与新郎新娘讲,现在你们成家立业了,这个家由你们传承下去,使之发扬光大(这叫带香,使一对新人的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然后父母及祖父母坐在正位。
由司仪主持婚礼,其顺序一般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由新郎母亲带领一对新人拜见在场亲朋,各人都有预备好的见面礼相赠,並祝新郎新娘白头皆老、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詞,受礼完,送新娘入洞房。
须臾,二位德高望重、福寿双全的长者,一人捧着装有花烛、鸡、杯的盘,一人提酒壶,来到洞房,新娘新郎并列床前,听候安排,交换着吃交杯酒,此时洞房內红烛高照,房外鼓乐齐鸣,笑声震耳,一派隆重而热烈的喜庆景象,此仪式叫合卺。
是日晚,亲友群集“闹房”,饮酒猜拳,強令新人做各种花样,藉以取笑联欢。尽管闹房有不文明举动,但他们受一种旧观念的支配,认为闹得越狂就越吉祥,但“叠罗汉”等坏习俗在解放后则去除,其余习俗一直传承至今,但文明多了。
8、婚后
三朝遍宴贺客,晚间女方专请新婿,送嫁亲友作陪,男方亲友购鞭炮到女家燃放,名日“接姐丈”,女方则赠送红包,对方要求高升,女方则加倍相送,但事后分文不差奉还四朝女儿回娘家,名日“回门”,在宴客中,女儿坐首席,以示女离娘家,开始回来做客。
第五日新娘初次入厨煎米茶宴亲朋邻里。第六日新娘又返母家,名曰“洗手”,母家煎米茶相待。结婚满月时,娘家送女儿绿衣、苧线、剪刀、钻子藤盘等女红用具。两家各选日期,备丰宴请亲家,此后就常来常往了。
宁化客家的婚俗,过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还要掐算生辰八字。现在的青年男女绝大多数是自由恋爱的,但在结婚的过程中,还是有些旧的程序是必不可少的。纳采问名、纳吉订婚、择日等,主要还是父母做出决定。
所以,现在的基本情况是,年轻人尽管是用新的方式方法谈他们的恋爱,而父母亲等长辈还是会按照传统的婚俗礼仪来安排年青人的婚事。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民俗在和时代的互动中与时俱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