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八字中破祖失土是什么意思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1898年的七月,是一个压抑而屈辱的七月。日本的太阳旗在威海卫降下,中国的黄龙旗升起,不过一天黄龙旗又降下,升起了英国的米字旗。一位年轻的海军军官目睹这“国帜三易”的屈辱场面,为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他国强租而气愤填膺。他深感“国弱被人欺”,怒而退役,毅然走上从教救国之路,后成就南开传奇。

他,就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图 | 张伯苓

少年才高,志在报国

1876年,天津的一位秀才家中传来了婴儿啼哭声。张秀才喜获麟儿,给孩子取名为张伯苓。所谓虎父无犬子,张秀才期盼儿子张伯苓能寒窗苦读成为高官达贵,或者和他一样成为秀才塾师。但张伯苓却是爱好习武,希望能成为一名英武的军人乃至统帅。在他心里,始终藏着一个以身报国的志向。他觉得按照晚清时的传统教育方法死读书并不能实现理想,若是自己能成为军人,就可以保家卫国。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十五岁的张伯苓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校——北洋水师学堂。在那里,他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学习近代科学知识,练习海军技能,次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等待毕业后能进入军队为国效力。

1894年,张伯苓等来了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的机会。他满怀热情地前往军队,却被现实的残酷重击而返。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张伯苓被迫回家待命。闲居在家的张伯苓气愤而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国家辛苦培养多年的海军舰队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自己埋头苦学本领多年,现在却毫无用武之地?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图 | 北洋水师服役时期的张伯苓

这样的郁闷与不解在他后来眼睁睁看着“国帜三易”时,彻底爆发。

1897年,张伯苓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被任命为“同济舰”的实习军官。因甲午海战的大败,清廷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而在1898年,清廷派大臣去山东办理移交威海卫手续,张伯苓随舰前往。他亲眼目睹黄龙旗被降下,而英国的米字旗却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升起,屈辱之火在张伯苓的心中熊熊燃烧。

张伯苓后来自己回忆道,“目睹国帜三易,悲愤填胸,深受刺激,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及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即肇始于此时。”

“国弱被人欺”的现实让张伯苓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明白单靠自己、单靠几个武夫根本无力挽救国家被欺辱的局面,只有着力于教育、从下一代开始培养新人才,才能改变积弱的现实、让中国真正的强大起来。

二十二岁的张伯苓从海军离职,人生轨道就此改变,而不变的,是他爱国报国的志向。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力克艰阻,创办南开

离开海军后,张伯苓回到家乡天津做起了私塾教师,恰遇曾担任翰林院编修、提倡新式教育的严修,二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二人商量好,决定由严修提供资金、张伯苓担任学监,联手预备开办一所私立学堂。

1907年,天津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上建起了一座学校。张伯苓和好友严修站立于校门前,为它取名为“南开中学”。就此,张伯苓的教育救国之路,正式开启。

他开风气之先,以新式教育培养人才,让学生能学习新事物,创造新事物。

他坚持为公而培,希望南开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图 | 张伯苓与严修志同道合

在张伯苓的办学教育下,南开中学越办越大,各地学子包括美国、南洋的华侨子弟都慕名而来,到1917年学生已满千人。南开中学的成功给了张伯苓很大的鼓励,他随后提出:“普通教育仅为国民教育之初步,创办高等学校乃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1918年,张伯苓与严修、范静生赴美学习,考察美国各地私立大学的组织和实施,并于同年12月归国筹备开办南开大学。

然而在当时,社会动乱,很多学校纷纷关闭,有钱的豪绅更不愿意冒险投资建设新学校。张伯苓四处“化缘”、寻求资金资助,吃了不少的“闭门羹”。不少的人暗笑他傻气,在背后嚼舌根,“政府的学校都要关门了,不知道这位张伯苓有什么本事,却要在这时候办个私立大学?”

“南开南开,越难咱越开。”这是张伯苓在那段经费紧张时期里常说的话。面对质疑与困难,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傻”干、“傻”坚持。他始终认为——最后的世界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后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最核心的就是大学。他一定要办南开大学。

终于,在获得徐世昌、黎元洪等人及一些天津士绅的帮助后,南开大学于1919年正式开学。此后数年,张伯苓更开设了南开小学、南开女中等学校,创办了一套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在当时,这被称作民办教育不可复制的一个奇迹。人们更是将张伯苓与北大蔡元培、清华梅贻琦合称为民国时期三大传奇校长。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南开大学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蕴含了张伯苓超前的教育思想。张伯苓的名字注定与南开大学紧紧相连。

他提出,要“为公”做到“最能”,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这样具有家国情怀、历史穿透感的校训是张伯苓一生爱国救国志向的寄托,更是他对于下一代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义。在这样的教育下,南开培养出了不少爱国人才,如后来的总理周恩来、著名剧作家曹禺、历史学家蒋廷黻、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陈省身等。

他还提出南开教育要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用教育主张。南开创办伊始便针对中国现状,在文法科之外设立了理科和商科,后来又添加了矿科,志在培养实用人才。张伯苓多次强调:“诸生功课已毕业,此后应思如何为国为公,方不愧为南开学生。”正因为南开有这样的实用教育主张,南开毕业的学生分布于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岗位中,被社会各界所重视。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图 | 1926年,南开女中落成典礼

他更提出了“强我种族,体育为先”的主张,在南开开设体育课,提倡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与当时死读书的旧式教育相比,张伯苓提出的体育教育可谓是非常超前的教育方法。但这样的新教育方法也招来了不少守旧之人的谩骂,他们指控张伯苓是“误人子弟”,对此张伯苓一概不听,坦坦荡荡地继续走自己的教育救国之路。

张伯苓不仅在自己的大学中倡导体育锻炼,更在社会上呼吁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他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最早参与远东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建和组织工作,最早提倡奥林匹克教育列入课本,最早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最早促成中国奥运健儿参赛。他坚信,“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而在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际主席罗格感慨发言:“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中国,是张伯苓热爱的祖国。

南开,是张伯苓爱国的寄托。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中国不亡,吾辈在!”这是40岁的张伯苓在东北基督教青年会上演讲的开场誓言。他老了,但他的心、他的思想没有老去,而且还越来越年轻。因为他的心、他的思想已由他而始, 传给了每一个南开的年轻学生。

张学良回忆称自己也是张伯苓的学生,“我就是从这时开始醒悟过来的”,是张伯苓的热血演讲点燃了自己的斗志。

不只是张学良,无数的年轻人在看过张伯苓演讲内容后都深感振奋,燃起希望。

1927年,张伯苓结束东北考察之行,回到南开后说:“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他清晰地洞察到日本的狼子野心,于是迅速在南开大学成立东北研究会,集中调查日本侵略东北的形势,研究应对日本侵略问题。日本人得知后,非常仇视南开,公开宣称南开为排日根据地。

1932年,日寇侵略上海,驻地军奋起抗击,南开自发组织募款队,张伯苓带头捐款500元慰劳抗日官兵。

1934年,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召开。当时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已沦陷,无法参赛,改由平津地区的东北运动员代表参赛,东北代表队以白衣黑裤“丧服”入场,震撼全场,国人热泪盈眶。而看台上的南开中学学生手持两面写着“勿忘国耻”、“收复失土”八字的大旗,齐声高唱:“众青年,精神焕发,时时不忘山河碎,北方健儿齐努力,收复失地靠自己”,让出席开幕式的日寇司令灰头土脸地退席。

事后日寇向张伯苓问责,但张伯苓力挺爱国学生的爱国行为,“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爱国活动,这是学生们的自由,外国人无权干涉。”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1935年,日寇将天津指挥部和兵营设在南开大学、南开中学之间的海光寺。俨然成威胁之势,但张伯苓却在同年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抛出“抗日三问”,坚定抗日立场。

张伯苓问:“你是中国人吗?”

师生答:“是!”

张伯苓再问:“你爱中国吗?”

师生再答:“爱!”

张伯苓又问:“你愿意中国好吗?”

师生又回:“愿意!”

三问三答之后,南开师生皆热血沸腾,再次坚定爱国救亡之心。

日寇将张伯苓及南开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一度曾将大炮开进南开大学校内威慑师生,更专门成立一个行动科密切监视张伯苓,派特务抓人。后来日寇侵略脚步加快,国内局势愈发紧张,但南开师生却始终冲在爱国救亡运动的最前线,张伯苓更是多次公开支持南开学生游行、进行爱国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炮声在天津炸响。

日寇第一炮炮击河北省政府,第二炮便炮击南开大学。

张伯苓几十年的心血瞬间在炮火中变成废墟。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图 | 张伯苓在西南联大

沉重的打击接踵而来。

在南开被炸后不久,张伯苓收到电报,获悉其四子张锡祜于抗日行动中牺牲。

国难、校难、家难一个个迎头而来,所有人都以为张伯苓要崩溃了。

但张伯苓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是南开的校长,他必须继续带领南开师生渡过难关。

张伯苓强撑着、迅速走出低谷,接受采访:“敌人此次炸毁南开,被毁者为南开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勉!”

其后张伯苓决定在重庆重开南开中学,而大学部则随其他高校迁往昆明,联合举办西南联大。

战火纷飞中,张伯苓和南开中学以顽强的姿态挺立于公众面前,给予广大师生及社会有志青年极大的鼓励和信心,更多的人选择继续坚持爱国救亡运动。

抗战结束后,张伯苓所做出的贡献为国人赞叹,得到了世界学界的普遍认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还授予了他名誉博士学位。

但随着名气的递增,麻烦也随之而来。

1948年6月,张伯苓被迫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不久后辞职,退隐重庆。解放战争时,张伯苓收到周恩来写的信,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苓将私立重庆南开中学、小学、幼儿园捐给了国家,非常希望自己能再为国家教育建设出力,但当时人们批评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他没有机会重回南开继续自己的教育。

然而张伯苓在看到新中国的改变与发展后,非常为祖国而高兴。晚年张伯苓说道,“今日虽是退休了,但对于国家民族之大事又岂能淡然置之”,将个人委屈置之不理,在去世前立下遗嘱拥护新中国。

1951年2月23日,七十五岁的张伯苓在天津病逝。

八字破祖失土什么意思

图 | 张伯苓逝世时群众送葬的场面

他的学生,著名剧作家曹禺评价道,“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伯苓!”

教育救国这条道路,张伯苓走了大半生,他走得无怨无悔,走得精彩成功,走出了一个传奇。

1989年10月16日,张伯苓的骨灰迁葬南开大学,置于自己的铜像之下。如他遗言所托,他将永远看着南开的存在与发展。由生至死,他都牵挂着南开,不忘自己的教育救国理想。

就像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都是爱国的,进步的”,张伯苓一直都是从前那个立志报国的少年。

世事纷变,赤子之心不改。

他是教育家,更是一个热血报国的大丈夫。

文 | 晚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