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前几日同事拍了一张新闻照片:断桥,从北山路桥头往白堤深处望去,四个人。
久违的湖山空蒙。
但是此刻杭州人的心情,恐怕有点复杂。
郑阳 摄
我们很想为努力克制住情绪的人们,鼓鼓劲儿。
2021年11月30日,经历了一场特殊的疫情旅行后(专题链接),钱江晚报联合长三角地区四大晚报,发起了“寻宋江南”之旅——在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江南地区,构建出一个系列的宋韵打卡线路。
当传统的旅游观光不便展开时,我们决定以合适的方式继续带大家打卡——文字,镜头,数字化展示,或许可以放大更多隐秘而丰沛的细节;这些故事里,蕴藏着一条条“未知之旅”。
今天想先讲一个番外,雷峰塔的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千多年前,西湖白堤对岸的雷峰塔里,安置了八万四千卷《宝箧(qiè)印陀罗尼经》。那是当时吴越国国王对国家子民祛病消灾的美好祝愿。
写稿的时候,我在听欧阳菲菲的《爱的路上我和你》,因此同时享受到了一种难得的轻快感。
希望接下去的讲述,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甲方乙方
今天研究古代佛塔的人,分“甲方”“乙方”。
甲方,研究当年造塔的业主——他们决定了塔的建筑功能;乙方,研究工匠们的工作;今人通过塔的建筑风格,能够判断出古塔的年代。
为“寻宋江南”设计“塔线”(链接)的考古专家魏祝挺,研究了吴越国时期江南地区的三百多座佛塔,归纳出了甲方的需求。
“吴越国以佛教为国教,建塔的唯一目的,就是供养佛舍利。”所以当时甲方建塔通常提三个要求:
楼阁式砖塔,七层,八角——为佛祖提供最高规格的生活空间。
上海龙华塔,是中国江南典型的八角塔。图为德国摄影师贝恩德·梅尔彻斯于1913年拍摄的龙华塔底层及上面三层。图片来源:澎湃
明清时期西方人来中国,在南方见到满地高耸入云的八角塔,耳朵里常听见老百姓讲“ba go ta(八角塔),ba go ta”的。于是洋人按音索塔,发明了一个英语单词“Pagoda” [pə'ɡəʊdə]。
这个塔词,现在不指埃菲尔铁塔,也不是乌尔姆教堂这种哥特式石塔,专属中国的八角塔。
雷峰塔,就曾是这样一座登峰造极的Pagoda。
雷峰塔没有列入寻宋地图的“塔线”中,因为现存的雷峰塔是2013年重建的新塔。但是这座始建于972年(吴越国纳土归宋前六年)的佛塔,代表了典型的江南style,同时也引领了宋代的建塔风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十三层→七层
最初是吴越国皇宫里的太监宫女,想要为得到的一枚佛舍利,建造供养塔。
公元971年,他们拿下了杭州西关门外(今雷峰塔所在位置)的一块风水宝地,雄心勃勃准备营建一座十三层塔——
十三层,比前面讲的吴越国甲方所通行的最高要求还要高。对,他们准备把塔造到天上去,直接连接佛国。
然而造着造着,太监宫女无奈“事力未充”:我们能力有限,没能把塔造到十三层天,佛祖请原谅我们。
2021年12月14日,我在浙江省博物馆里看到雷峰塔出土的部分文物,只从塔基底下地宫的埋藏,就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虔诚的信众,后来只能抱歉“能力有限”了——
地宫里他们供养了鎏金银阿育王塔,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玉善财童子立像,“千秋万岁”铭鎏金银盒,鎏金银饰件,如意云纹鎏金银腰带,玛瑙扁坠,卷草形玛瑙饰件,玉龟,琉璃串饰,银臂钏,玉钱……
太费钱了。太监宫女财力有限。
2000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银阿育王塔考古学者由972年烧制的砖块,判断出最初的业主于这一年开始埋雷峰塔的地宫。出土文物表明,地宫中的物品,也应该是属于太监宫女们。
2000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唐五代
2000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供养品:如意云纹鎏金银腰带 五代吴越国
2000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供养品:“千秋万岁”铭鎏金银垫 五代吴越国
彼时雷峰塔最终造到了七层。
有一个疑问:今天杭州的雷峰塔怎么只剩五层了?
不得不查看雷峰塔命途多舛的档案: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被方腊起义军烧毁,全塔木檐以及顶上两层倾覆。
南宋孝乾道七年(1171)-庆元五年(1199),僧人智友发愿修塔,经过二十多年的大规模整治,修葺一新,塔身缩至五层。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入侵,再次烧毁雷峰塔的外檐木构,此后近四百年,雷峰塔仅存五层砖身。
1924年,雷峰塔整座砖塔倒塌。
2003年,杭州政府重建雷峰塔,保存了五层塔建制。
2000年杭州雷峰塔遗址出土的《庆元修创记残碑》 南宋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僧人智友发愿修塔,经过二十多年的大规模整治,修葺一新。
这是雷峰塔为什么看起来粗壮的原因:原来塔身层层向上的收分比例(塔身层层向上逐渐收拢),可能是按照十三层设计的。
现在的塔只有最初设计的5/13,所以它后来看起来,显胖。
84000块藏经砖
但是,几层,胖过,都不影响那座雷峰塔风华绝代。
就在第五层开始,它迎来了巅峰。那是975年,吴越国王钱俶(原名钱弘俶,948-978年在位,960年后为避宋讳“弘”字,改单名为“俶”)加入了这项民间工程。
2000年,雷峰塔遗址出土了一批空心塔砖。
这是国王供养在塔中的藏经砖,长37、宽18、厚6厘米的砖块侧面有孔——佛经卷轴就置于这直径2.5厘米的砖孔内,深入砖身12厘米。
乙亥岁(975)时,吴越国王钱俶将84000块藏经砖舍入了塔中。
2000年杭州雷峰塔遗址出土的藏经砖,长37、宽18、厚6厘米。当代考古挖掘并没有找到八万四千块这么大数量的藏经砖,专家推测:可能在原塔的六、七层里有更多的藏经砖。但是在南宋时,雷峰塔的上两层已经倾覆。
佛经置于直径2.5厘米的砖孔内,深入砖身12厘米。乙亥岁(975)刻本《宝箧印陀罗尼经》被藏入其中后,外端再以黄泥封护,巧妙地营造了一个密封的保存环境。
国王为什么要把经卷放到塔砖里去?
这些经叫《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一种“陀罗尼”,咒语的意思。
陀罗尼传自天竺,在中国唐、五代、宋时期都非常流行,相比古代佛教中大多是求来生的系统,陀罗尼是具备现世利益的咒语——相当于今天,我们希望菩萨保佑家人平安,考试通关,水逆绕行……都是此生甚至此刻的迫切愿望。
雷峰塔藏84000卷《宝箧印陀罗尼经》,由吴越国王钱俶供养。钱俶舍在宝塔里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全名《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该经传自天竺,由唐代高僧不空三藏翻译,德宗贞元年间(785-805)编入大藏。该经宣称,如书写此经并供养塔中,可获佛护念,兼具禳(ráng)祸祈福,趋吉避凶、祛病消灾诸多功能。
陀罗尼有很多种类型,钱俶舍在宝塔里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功能是消灾避祸;尤其对于祛除疾病,避免瘟疫,具有强大的加持功能。看其中这一段:
塔及形像所在之处,一切如来神力所护。其处不为寒风、雷雹、霹雳所害,又复不为毒蛇、毒蛊、毒兽所伤;不为恶星、怪鸟、鹦鹉、鸲鹆(qú yù)、蛊鼠、狼蛾、蜂虿(chài)之所伤害;亦无药叉、罗刹部、多舍遮、癫痫之怖;亦不为一切寒热诸病,疬瘘(lì lòu)、痈(yōng)毒、疮疣、疥癞所染。若人暂见是塔,一切皆除。其处亦无人马牛疫,童子童女疫。亦不为非命所夭,亦不为刀杖、水火所伤,不为他敌所侵,饥馑所逼,厌魅咒祷不能得便。
雷峰塔藏《宝箧印陀罗尼经》(局部) 魏祝挺供图
当人们见到这座塔,一切侵害皆除。
雷峰塔的神力更加强大:84000卷经文,为这座即将完工的宏伟巨构加持了84000份祝福。
乙亥岁(975)刻本《宝箧印陀罗尼经》(雷峰塔藏经)卷首部分 魏祝挺供图因为后世并没有找到八万多块藏经砖,有学者质疑“雷锋塔里藏有八万四千卷佛经”的说法只是一个虚数(可能这只是一种相当于“十万八千里”式的夸张描述)。但是作为佛教考古学者,魏祝挺认为钱俶在舍入塔中的经卷上记录的数字是真实的,“要相信作为供养人的虔诚。他写着‘万四千卷’,一定是实数。”
252000卷经卷
84000卷经书是印刷的——雕版印刷的数量。
而这组84000卷,也不是钱俶第一次印刷《宝箧印陀罗尼经》。
由于《宝箧印陀罗尼经》的“神通咒力”,它特别为钱俶所持重。作为吴越国国王的30年间(948-978),钱俶不遗余力地推广该经,使其流布海内外,关于该经的浓厚信仰也一直持续到了辽宋时期。
相比唐代以前只能通过写经传播,吴越国受惠于雕版印刷技术在五代时期的普及,钱俶得以在丙辰岁(956)、乙丑岁(965)、乙亥岁(975)三次开印《宝箧印陀罗尼经》各84000卷,共计252000卷。
今天在浙江省博物馆,可以看到吴越王舍入雷峰塔的其中一卷完整雕版印制《宝箧印陀罗尼经》:
经卷全长大约210-220厘米,版心高约5厘米,全文近2800字,肉眼刚好能看清。经卷全部收起后,尺寸很小,易于传播和供养——它们成为了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和见证物。
丙辰岁(956)刻本《宝箧印陀罗尼经》卷首部分 魏祝挺供图丙辰岁刻本每行约8字。现存至少2件,分别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博物馆(1917年发现于湖州天宁寺经幢中)和安徽博物院(1971年出土于安徽省无为中学北宋舍利塔地宫)。
乙丑岁(965)刻本《宝箧印陀罗尼经》卷首部分 魏祝挺供图乙丑岁刻本,每行约11字。现存至少2件,分别藏于浙江省博物馆(1971年出土于绍兴大善塔附近)和嵊州市文物管理处(1970年出土于嵊州鹿胎山惠安寺应天塔塔砖内)。
还有一个任务是很挑战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必须被安置在塔中供养。
供养252000卷佛经,就需要同样数量的佛塔。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钱弘俶想到了特殊的办法:
他在乙卯岁(955)和乙丑岁(965)分别铸造了八万四千座小型的铜阿育王塔和铁阿育王塔,用以安置上述丙辰岁(956)和乙丑岁(965)刊刻的各84000卷《宝箧印陀罗尼经》。
乙卯岁(955)造铜阿育王塔 魏祝挺供图共计装载着168000卷经文的168000座铜铁小塔,高约20多厘米,外观由塔刹、山花蕉叶、塔身、基座等部分构成,分体铸造,拼装而成;就此,经卷供养在了中国各地的寺院和佛塔中,甚至远播到了高丽、日本。
乙丑岁(965)造铁阿育王塔 魏祝挺供图
遗憾的是,由于小塔本身可以拆解,里面的藏经可以取出。所以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小塔和藏经在发现和出土时,大都是孤立的存在。
幸运的是,1971年出土于绍兴大善塔附近的乙丑岁(965)铁阿育王塔中,完整无恙的安置着乙丑岁(965)《宝箧印陀罗尼经》,见证着小塔藏经的历史。
乙亥岁(975)的84000卷《宝箧印陀罗尼经》的供养方式,更为别出心裁:它们被放入了藏经砖中,得以全部供养在了雷峰塔里。
喝进肚皮里的陀罗尼
但所有的这些秘密,埋藏了千年:
南宋重建雷峰塔的僧人智友师父不知道;
1757年南巡来杭州的乾隆皇帝也不知道。那年下江南的乾隆爷还特别郁闷,就在前一年春季,江南开始大疫,令清帝国元气大伤。
苏堤春晓御碑及侧面题刻 魏祝挺供图
乾隆二十一年(1756)春,湖州大疫,苏州大疫,娄县(今上海松江)大疫,崇明大疫,武进(今江苏常州)大疫,泰州大疫。
1757年乾隆南巡时,在“苏堤春晓”题咏道:“重来民气幸新苏,灾后犹然念厪(jǐn)吾,此是春巡第一义,游堤宁为玩西湖。”这首诗被刊刻在了西湖苏堤第四桥压堤桥边的“苏堤春晓”御碑的侧面,一直留存到了今天,它也见证了二百多年前中国的一次抗击疫情的历史。
如果当时乾隆帝知道,就在西湖苏堤对岸的雷峰塔里,静静安置着八百年前的另一位国王关于祛病消灾的美好祝愿,我想他一定会去拜拜的。
自苏堤远眺雷峰塔 魏祝挺供图
最早知道雷峰塔有藏经砖的,可能是住在西湖边的老百姓。
1920年代,民间开始传说雷峰塔里有“金砖”。应该是“经砖”的谬传——想想也合理,杭州话不分前后鼻音的,个么金砖、经砖,就成了一回事情。
结果得到砖块以后,人们自然发现没有金子,有经卷。另外一说,大家也开始知道经卷之神力,要怎么获得佑护呢?
他们把陀罗尼烧掉,“咕噜噜”喝下去,这样一定能治病。
第一位全面考察中国古建筑的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 1873-1949),在1909年考察时,拍下浙江杭州府西湖岸边的雷峰塔。当时雷峰塔剩下五层砖身,遗迹高50米。 图片来源:澎湃
直到1924年9月25日,仅存五层砖身的雷峰塔轰然倒塌——大量藏有《宝箧印陀罗尼经》的藏经砖流传于世,吴越国王钱俶的虔诚供养,终于真正公之于众。
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分别于1918年、1920年到西湖考察雷峰塔。图为常盘大定拍摄的雷峰塔。 图片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也是因为20世纪初民间流传有“金砖”一说,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雷峰塔是叫人们挖金砖给挖塌的。但是魏祝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经砖只有第五层才开始有,挖底下的砖是挖不到藏经砖的。”
雷峰塔,应该就是垂垂老矣后,老坍的。
超级豪装
之所以塔倒了,后人才知晓吴越国王的超级供养,是因为在地面上、外部看得见的部分——雷峰塔砖身的须弥座上,虽然刻着钱俶亲自写的一篇《华严经跋》,上面记有造塔、刻经的故事,但是国王没有写自己舍入了经卷,而只是赞扬了太监、宫女的无上功德。
这位绅士的国王可能觉得,自己半道加入这个项目,不值得一提。
在杭州碑林的《吴越碑拓展》上展示的钱俶华严经跋拓本(局部) 魏祝挺供图在雷峰塔周长100米的八边形须弥座上,刻了完整八十卷《华严经》和部分《金刚经》,最后钱俶亲自写了一篇《华严经跋》,记录了造塔、刻经的故事——国王只赞扬了太监宫女的功绩,没有写自己舍经砖的事。
但是今人不能不提他的贡献——“题跋”中写了建塔总花费,缗(mín)钱600万。
这笔钱,暂且按下不表。先插播一下钱俶当年为什么没有在一开始就加入建造雷峰塔?
因为早先这位国王正在忙另外一项国家大工程——九层六和塔的建设。
在971年雷峰塔开始建造时,六和塔营建工程(始建于970年)正处于如火如荼的行进中——当时全杭州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都在挑土背砖,合力造塔。
到975年时,六和塔工程应该是完成了;于是国王空下来,可以关心西湖南岸这座雷锋塔的建设了。
吴越国时期建造的六和塔在南宋时几乎被方腊起义军焚烧殆尽。现存六和塔为南宋砖身、清代重修木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在可以讨论建造雷峰塔的花费了。
魏祝挺说这个数字他以前“一直不敢相信”——“缗=宋代的贯,缗钱600万即宋代的600万贯。”
这是什么概念?
宋辽岁币,一年30万贯。一座雷峰塔的建造资金,是宋整个国家一年给辽国年供的20倍。
再说南宋时期六和塔重建(七层)的费用,20万贯。一座七层雷峰塔的建造资金,是后世同样层数佛塔造价的30倍。
缗钱600万,相当于今天几十亿。
何等的超级豪装!这再次印证了当年太监宫女,实在是“事力未充”。
当然另外一个你可能产生的疑问,也解决了吧——为什么在国王加入营建雷峰塔以后,也没有能够继续按照起初的愿望,把塔造到十三层天上去?
(刚刚造完六和塔的)国王大概也没钱赞助了呀。
但是虔诚的国王仍然在塔中供养了84000卷佛经,这是大手笔、大愿力。
今天全世界各地,雷峰塔藏经砖中的《宝箧印陀罗尼经》藏经总量,大约不超过100卷——一些在民间,一些在世界各地的文博机构,还有一些,在前人的肚皮里咯。
最幸运的是杭州人,能够在西湖边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一睹《宝箧印陀罗尼经》。
(↑点击图片可观看高清大图)吴越王钱俶舍入雷峰塔中的《宝箧印陀罗尼经》 魏祝挺供图
雷峰塔的这只故事写完了,愿各位获得祛病消灾的祝福。
最后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听的这首《爱的路上我和你》,加强型祝福。
更多钱江晚报携手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同行和网友“寻宋江南”的打卡故事,请戳专题链接提取: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