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生辰八字 蔡澜个人介绍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本来想安排初唐四个小男孩同一席的,没想到王勃这小子太啰嗦,占用了我这么多篇幅,只能安排杨卢骆三个屁孩跟老人家王国维坐一席了,大家将就吧!

二、生辰八字都犯“水”字的初唐四杰(续)

二师兄杨炯

大家看《西游记》,那天天跟大师兄孙悟空叫板的是谁?对,二师兄猪八戒!

大家还有没有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大凡在一个组织里,一般都是二把手在跟一把手较劲,而三把手及以下的,多数都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看热闹。

记得当年读MBA的时候,有一个老师开了这么一个玩笑,他说你们在座有单位一把手的,也有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的,其中二把手的肯定学不好!问为什么?他说一把手和三、四把手都在考虑回去怎么办,只有二把手在考虑回去怎么干:怎么把一把手干掉!哈哈,实在是话粗理不粗。

没想到在“初唐四杰”这个小“组织”里也是一样的情况。

相信很多朋友请客吃饭都绕不开一个敏感问题,那就是排座次,弄不好就得罪小气的客人。本来吃饭嘛,坐哪个位置还不是一样吃?但现实中还就有人在意。

原来以为这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的排序,就是个约定俗成,无关大雅的问题,没想到真还有人很在意,这位仁兄就是二师兄杨炯,他对这个名次排序很有意见!天天喊着“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他对排名在王勃之后是耿耿于怀,毫不服气!

其实在初唐诗坛,四杰齐名,各有特色,王、杨五言见长,卢、骆七律见擅,但总体上还是公认王勃成就是最高的: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王勃字)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小杨同学你就别争了,和气生财嘛!

大家也别因为杨炯跟王勃叫板就说他心胸狭窄,其实这只是典型的文人相轻之为而已。实际上在王勃死后,正是这位天天跟大师兄叫板的二师兄,把王勃生前的作品用心整理成集,这不也是典型的文人相惜吗?就如同后来的元稹在杜甫去世之后,收集整理他的诗集一样,都是文人间的惺惺惜惺惺。

公元650年,在大唐的荣光普照下,在同一时间两个地点,分别诞生了两个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在山西,一个在陕西,世称“绛州王勃”和“华阴杨炯”。

前文讲到,初唐四杰皆才名早享,王勃六岁能诗,十六岁便“未冠而仕”,当上处级干部朝散郎。

再看看“幼举神童”的二师兄杨炯:自幼聪敏博学,文采出众,九岁应弟子举及第,十一岁“待制弘文馆”。天啊!九岁及第,这是什么概念?笔者开始查资料,看到小杨同学的简历写着:“杨炯,650年-693年,……659年,进士及第”,第一时间就以为人家的资料有误!

大家别小看这“弘文馆”,那可是相当于后来大名鼎鼎的“文渊阁”( 弘文馆后来并入文渊阁)!

大家更不要小觑这“待制”两字(笔者开始还以为是“候补”的意思),那可是专门给皇帝做顾问咨询的!唐太宗即位之后,要求五品以上的京官,每天晚上要轮流在中书省、门下省更宿,以备皇帝随时访问咨询,叫做“待制”。后来在门下省专门设置弘文馆,命弘文馆学士轮番待制于武德殿西门。

这下惊讶了吧?杨炯同学十一岁“待制弘文馆”,当皇帝顾问了!

可惜小杨同学确实太年轻,所以也只能“待制”而已,实际上并未“入仕”。谁知这一待就待了十六年,待制十六年后,杨炯在京应制举,才真正入仕。

看官注意了,杨炯十一岁“待制弘文馆”, 十六年后入仕,这一年他和王勃皆27岁。也正是在这一年,那令他耿耿于怀的“大师兄”王勃被海龙王请去研讨北部湾大开发了。从这一点来看,杨炯比王勃是幸运的!

要比较个人作品,这大师兄和二师兄还是有区别的:说到王勃,相信每个人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他的《滕王阁序》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到杨炯,作为一个理科男,笔者则要憋了半天才能想起他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而要论官职,王勃最风光时也就在沛王李贤府中混了一段日子,而杨炯则一度做到太子李显的詹事司直,詹事司直可是太子的贴心官员,掌管东宫内务,职务颇为重要。而这太子李显,就是后来的皇帝唐中宗。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前途无量的杨炯,却因为其伯父的儿子跟随徐敬业造武则天的反而受牵连被贬,结束了在长安长达二十六年的生活。(此处请留意,后文讲到骆宾王之死,也正是因为这次造反事件)

杨炯后来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令,公元693年,盈川遭遇大旱,杨炯跪祈三日无雨,竟然自投于井而亡。应当是杨炯之死感动了天地,当夜天降大雨,井水浮杨炯尸体而出。当地百姓感杨炯恩德,为其建祠塑像,千百年来祭拜不衰,杨炯庙慢慢地演变成现在的城隍庙。

三师弟卢照邻

罗文、梅艳芳和汪明荃都唱过同一首粤语歌叫《只羡鸳鸯不羡仙》,词作者是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蔡澜)之三师弟黄霑,而歌名则取自初唐四大才子之三师弟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里的“愿作鸳鸯不羡仙”。

长安古意

唐 ·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正是这首《长安古意》,差点要了卢照邻的命!

看这小卢同学笔下的人间长安,简直跟李白笔下的天上仙境有得媲美。

而看到小卢描写长安城里王公贵族醉生梦死的生活,还以为他的日子也跟他们一样过得有滋有味呢!其实在初唐四杰里,除了王勃英年早逝,要数卢照邻的命运是最悲催的。

卢照邻是河北范阳(今涿州)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幼读诗书,博学能文,放旷诗酒,任职邓王李元裕(唐高宗叔叔)府中时,邓王无不自豪地说:“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可见其才华之高。

还记得在介绍大师兄王勃时说过,古时文人常常患了“福从笔入祸从笔出”的毛病,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鸡文》刺激了唐高宗的神经,被逐出沛王府,卢照邻则因为上述《长安古意》里“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刺激到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神经,以为是在影射他们武家,差点要了他的小命,幸亏因友人救护才免于一死。

卢照邻出狱后不久便得了“风疾”,居住在长安附近的太白山上,期间还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孙思邈悉心为他调治,可惜无回天之术,后来发展到双脚萎缩,不能伸直,一只手也残废,不能活动,靠朋友接济勉强维持生活。

不知古代的“风疾”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病,但从他的症状来看,应该相当于霍金和武汉张院长那种渐冻症之类(笔者外行乱猜测而已),假如真是此病,则连现在的医学都毫无办法,别说一千多年前的药王了。

公元680年,由于实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卢照邻郑重与亲属告别,然后投颖水自杀,时年45岁。

四师弟骆宾王

记得笔者约莫七岁之时,家里养鹅,每天傍晚,这些可恶的鹅鹅们还悠哉乐哉游浮于池塘中央,任凭你怎么呼唤也不上岸,看着太阳就要下山,而父亲一味地责备:“真没用!它们不上来你今晚就不要吃饭”!当时真恨不得拿石头把它们浮在绿水上面白白的羽毛给砸烂,把它们那骄傲地伸长的脖子和水底下还不停划动的鹅脚给砸断!

一千多年前,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同样看到池塘里几只鹅在悠哉乐哉地游水,写下了一首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蔡澜的生辰八字 蔡澜个人介绍

这个七岁的小孩名叫骆宾王,而这首《咏鹅》如今成了几乎每个年轻的妈妈炫耀自己两岁孩子聪明的首选。

我们说王勃是大师兄,而骆宾王是四师弟,那是按照四杰“王杨卢骆”排序的戏言,其实如果按照年龄,骆宾王才是大师兄,他是四杰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唯一一个活过六十岁出头的。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今浙江义乌)人,出身寒微,少有才名。

前文讲到,杨炯因堂兄弟参与徐敬业的造反而受牵连,而骆宾王则是自己直接参与了此次造反。

公元684年,骆宾王跟随徐敬业(徐茂公之孙)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你看他那气吞山河的笔调: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有意思的是,此檄文本来是骂武则天的,但当武则天读到骂她骂得如此精彩的文章时,竟然责怪身边的宰相:“宰相安得失此人!”连女皇也为这么有才华的人落到“造反派”之手而感到惋惜!

后来徐敬业兵败,关于骆宾王之死有三种说法:一是被杀,二是投江而亡,三是出家当和尚了。

好了,限于篇幅,关于初唐四杰就聊这么多,下面聊聊国学大师王国维与“水”有什么关系。

三、投身昆明湖的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

1927年6月2日,北京颐和园跟往常一样平静,昆明湖畔,一个园丁跟往常一样扫着地,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石船上不停地吸着纸烟,也没去在意他,忽然他听到“噗通”一声,老人就不见了。他赶紧跑到湖边,跳下水把老人抱上来,当时湖水深不过两尺,但老人跳下时是头朝下,以至于口鼻都被泥土所塞,园丁又不懂急救方法,老人终因窒息而亡,死时穿在里头的衣服都还没有湿透。

蔡澜的生辰八字 蔡澜个人介绍

这位老人叫王国维,是的,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人们在王国维的衣袋里找出一封遗书,其写道:五十余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葬于清华坟地。

王国维说的经此“事变”,是指当时冯玉祥率领的北伐军准备进驻北京,他说死后“葬于清华坟地”,是因为他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教授。

那么,冯玉祥进京,王国维为什么要自尽呢?

原来王国维是清朝废帝溥仪的“帝师”,也就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最后一位帝师,虽然是在溥仪被“废帝”三年后(1922年)才成为的帝师,王国维仍将此“殊荣”视为一生莫大的荣幸。

王国维是晚清秀才出生,一生信奉“礼义廉耻”,他初名国桢,字静安,后改名国维,所谓“国维”,即“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作为皇朝遗老,且享帝师殊荣的王国维,深奉“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大义,其实在三年前(1924年)冯玉祥第一次率军“逼宫”,溥仪被迫搬出紫禁城时,王国维便与几位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节”,其他人临阵退却,他却执意赴死,幸亏被家人严密看守,才未能成行,王国维将此事视为平生之奇耻大辱。

此次听说冯玉祥的军队马上又要开进北京,王国维的好多好友比如梁启超等都纷纷逃离北京避难,王国维则下定了决心,“义无再辱”,于是选择了颇有皇家气息的颐和园昆明湖作为“殉节”的去处。

一颗巨星就此陨落!时年止五十岁!

王国维一生博学多才,学贯古今,兼通中外,作品等身,但最著名的还是他的《人间词话》和“三境界”之论。何谓“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讲的是寻觅、探索的阶段,引用的是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讲的是奋斗、坚持的阶段,引用的是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是觉悟、悟道的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首风马牛不相及的宋词,硬是让大师给联系在一起,也是独具心裁之见解。

王国维死后,其生前同事兼好友陈寅恪先生在为其写的墓志铭上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斯古今人贤所同殉之精义。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陈寅恪先生显然把王国维殉难抬高到跟屈原投江一样的高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觉得王国维之死,只不过是封建意识驱使下的愚忠之为,是为一“废帝”而死,而非为国家而死,为天下苍生而死。

王国维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是不朽的,但在思想意识上是腐朽的!中国已经共和好几年了,溥仪早已不是什么皇帝,他却还抱着“帝师”的香饽饽引以为豪;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早就轰轰烈烈了,他却还热衷于“南书房行走”;人家早就开汽车了,他却还以“紫禁城骑马”为荣。实为迂腐之至!无怪乎鲁迅先生评价他“老实到象火腿一般!”

至此,横跨两千多年,分属三个年代的六个文坛大咖的“水之缘”介绍完毕,本可以就此收笔,没想到突然有两个人的声音在呼唤:“还有我们呢!”

谁啊?原来是李白和苏轼!我们谈“水”呢,也关你们事?好吧,跟他们聊几句,看看他们有何话说。谁叫他们是笔者最喜欢的朋友呢!

四、水中捞月的李白和勇跳扬子江的苏轼

“李白斗酒诗百篇”,大家都知道李白一生爱酒,有关酒的诗有200多首。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实李白一生更爱月,有关月亮的诗达400多首。

余光中曾这样赞誉过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就像陶渊明是菊的代言人,陆游是梅的代言人,李白则是月亮的代言人。

李白生来爱酒惜月,最后终死于“醉酒捞月”。

李白的死就像他的生,历来是个谜。关于李白的死因,有很多个版本,其中“醉酒捞月”是最有浪漫色彩的一个。

据说李白爱月是因为他妹妹的缘故,他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名叫李月圆,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李白十分疼爱这个妹妹。

李白出游,妹妹替哥在家尽孝。有一次李月圆的未婚夫随李白云游,病故于途,妹妹悲痛不止,不久郁郁而终,年不过二十岁。

由于李白十分思念自己最宠爱的妹妹李月圆,从此对月亮情有独钟,开心时想到月亮,忧愁时想到月亮;清醒时想到月亮,醉酒时想到月亮。李白还给自己的大儿子起名“明月奴”。这些无非都是借月亮寄托对心爱妹妹的思念之情。

话说当年冬月十五,李白在金陵的文德桥畔饮酒赏月,饮至半酣之时,看到水里皎洁的月亮,朦胧缥缈,李白怕江水玷污了月亮,遂跳到江里想去把月亮捞上来。由于冬夜水冷,李白又处于半醉之中,这一捞,便再也没有上来。一代诗仙,就此陨落,时年六十一岁。

我更相信李白当时看到水里的不是大圆月,而是自己心爱的妹妹李月圆。

李白醉酒捞月虽是传说,但终究还是跟“水”扯得上关系,那么,大才子苏轼跟“水”又有何关系呢?

话说苏轼因乌台诗案,从湖州被押送回汴京,途中自认为此次回京,免不了一死,于是想跳扬子江自杀,幸亏被及时救起。如果苏轼此次自杀成功,那么世上便只有苏轼,没有苏东坡,因为后来苏轼在王安石等人的帮助下,免于死刑,被流放黄州,在黄州城东坡地开垦耕作,才自号“东坡居士”。

看来苏轼跟水的缘分还浅了一些,或许是龙王认为他在人间的磨难还不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