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宋氏三姐妹命理分析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霭龄、庆龄和美龄,是如何成长的?宋子良为何说姐姐是傻女人?

宋氏三姐妹——霭龄、美龄和庆龄,他们的名字是尽人皆知的,她们的品格和经历却大相径庭。霭龄曾以其高明的敛财手段而声名不佳。但她是宋氏家族命运主要操纵者之一的事实,却鲜为人知。美龄是人们公认的在国民党政府幕后极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她甚至还曾影响过个别美国领导人对华的某些决策。三姐妹中的第三人庆龄(按年龄顺序,应是第二位),则始终忠于其丈夫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晚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

三姐妹生于上海,宋家祖籍山西。她们的父亲叫宋查理(英文名字,中文名为宋嘉树,也叫宋耀如),早年曾同孙中山一起鼓动辛亥革命,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卫斯理学院的"三福星"

在三姐妹中,宋查理最宠爱的是霭龄。她幼年顽皮得像个男孩,身体矮胖,相貌平淡,但是天性机灵。妹妹庆龄长得很美,纤弱、娇柔、沉静。小妹美龄呢,体形像个"小灯笼"。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似乎天生高人一等。她只崇拜一个人——大姐霭龄。霭龄叫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在霭龄发号施令,处理家务的时候,她总是站一旁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就好像她正在实习,准备将来接替这个角色。

1931年初夏,美国牧师步惠廉归国度假,把14岁的霭龄顺道带到美国,进了卫斯理学院。这所由教会办的女子学校,座落在佐治亚州梅肯市的一座小山上。学生主要是美国南方的富家千金。仅仅几个星期,霭龄就同她们混得很熟了,而且由于步惠廉与院长格里的特殊关系,她很快成了全校的"福星"。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少年时代的霭龄,变得颇有心计,不好摆布。有一天,卫斯理学院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说她已经成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公民"。她非常生气,当着同班同学的面反驳说,她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中国公民,并为自己是中国公民而感到骄傲。她对自己来美国时在旧金山受到的不礼貌待遇,一直不满。16岁那年,她有幸见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问她美国怎么样。她毫不客气地说:"美国是非常美丽的国家,我在这里很快活。但是,你们为什么说美国是个自由国家呢?如果美国真是那么自由的话,为什么要把一个中国姑娘拒之门外呢?我们决不会这样对待到中国去的客人。美国还说是个自由国家呢?"

霭龄在美国学习7年,获得学位以后,她像父亲25年前一样,取道旧金山,回到上海。经宋查理介绍,她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当霭龄还在卫斯理学院求学时,庆龄和美龄也到了美国。那是1907年夏天,由她们的姨父——清政府的外交官温秉忠带去的。当时姐妹俩都不到入学年龄,不能进卫斯理学院,就在波特温小姐的学校寄读。一位美国同学回忆她们刚去时的情景说:在我们这个小天地里,这是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大的那一位非常庄重、文静,年龄约莫有15岁,看来比我们都大得多,我们当时都是9岁左右。她的中国名字叫庆龄,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总是称呼她"罗莎蒙德"……我们不常见到她,因为由于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她自然不会来参加我们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嬉闹。

但是,同时还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名叫美龄。她的年龄同我们差不多,非常活跃和欢跃,而且相当淘气……她长得像滚圆的小黄油球娃娃,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兴致盎然…….

这两位中国小姑娘读起书来如饥似渴。庆龄贪婪地阅读着成年人看的名著小说和其他书籍,而跟她同样年龄的女孩子对这类读物都兴趣索然。美龄则喜欢读《兔子彼得》一类的童话故事。

姐妹俩在德莫雷斯特度愉快地过了一年以后,庆龄年岁已经够大了,可以进梅肯的卫斯理学院念书了。美龄则留在莫雷斯特,和伙伴们一道进入当地的一所学校念书。

待到美龄长到12岁的时候,她的年龄仍然太小,连作为"特别生"进卫斯理学院念书都不行。但是,在院长格里返休后,卫斯理学院改变了非本院学生不得住在学院宿舍里的规定。美龄因此住到了庆龄身边。

宋氏三姐妹每人都在佐治亚州待过5年,但是美龄只有1年正式在卫斯理学院念书,其余4年都是人们打破或修改规定而收留她的。她在学院里可以随便跑来跑去。同学们都说,美龄异常活跃,常常恶作剧,但是她那副伶牙俐齿往往能使她摆脱困境。她并不十分用功,能完成学业,靠的不是勤奋,而是小聪明和天赋。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庆龄沉默寡言,把心思用于另外一个方面——潜心思考中国的一系列事件的内在意义,考虑她的父亲宋查理和他的朋友孙中山先生,魂系梦萦的革命事业的是非曲直。同班同学总是说她"美丽",正是她那副,使她显得俏丽动人。她在内心深处已经是一个忠贞不二的"谋反者"了。

查理经常给女儿们写长信,寄简报,把中国国内的情况告诉她们。庆聆常常认真研究这些材料,她把各种材料凑起来,终于看清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在艰难困苦中求前进的情况。她的父亲和教父10多年来屡遭挫折,使她已经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自然她现在还太年轻,还不可能真正确立那种忍受失败的耐心。

清帝国垮台的消息使庆龄感到非常兴奋,她比以往更加关注围绕这些变动而出现的各种事态发展和促成这些变动的人物。卫斯理学院的学生杂志刊登了她为此发表的文章《二十世纪的伟大事件》。但是没有多久她便发现,在中国,真正的革命尚未发生。她开始算着日子,盼望回国后在这场革命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各具特色的青春岁月

宋庆龄回国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已经落入袁世凯手中。孙中山受到通缉,已亡命日本。因为宋查理是孙中山公开的亲密朋友,不宜继续留居上海,也带着家眷前往日本。

在日本,查理和孙中山恢复了旧日的密谋活动。一天,他访问了东京的华人基督教男子会。这是流亡者喜欢聚集的场所。在这里,查理被介绍给一位33岁的山西人——孔祥熙。孔家是山西的名门望族,异常富有。1913年8月,正当袁世凯在北京独揽大权的时候,孔祥熙的妻子突然病逝。为摆脱悲痛的心情,他加入了东渡扶桑的"自由主义者"的潮流。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宋查理和大家一样,为能够结识一位上进的青年而高兴,当即邀请他到家里吃晚饭。出乎查理所料,孔祥熙1906年在纽约的一次聚会上,已经同宋霭龄见过面。这天晚上,宋家喜悦地听他谦恭地讲述自己的身世。晚会结束后,孔祥熙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宋霭龄吸引了。

孔祥熙正是霭龄希望得到的人。他举止谦恭,带着年轻人的稚气,在一群亡命日本的政治流亡者中,他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别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乌托邦之中,他却认识到货币的重要。宋霭龄从小对钱就十分有兴趣。她很清楚钱的作用。正是因为钱的力量,使她的父亲从一个巡回传教士变为上海商界的一支有生气的力量。

他俩的志趣相投了,便于第二年春天结婚。婚礼是在一座小教堂里举行的,查理一家人、孔的堂兄弟和少数朋友出席。礼毕,霭龄换上一件绣着金色小鸟的苹果绿缎子衣服,同新郎乘坐一辆马车前往廉仓胜地。看着一簇簇粉红色的樱花和雨后乍晴的天空撒下的阳光,新郎情不自禁地说道:"这是大吉大利的兆头。"

与此同时,孙中山在政治上的前兆却不吉利。对于每一个对中国命运抱有希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时期。1911年革命曾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一线曙光,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却又把中国投入黑暗之中。对于几乎就要实现自己目标的革命者来说,这是一段特别困难的时期。后来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吴玉章回顾说:"人民的灰心和绝望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有一些人自杀了。"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这时,宋庆龄代替她的姐姐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她坚信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给了孙中山很大的精神力量。不久,他们便沉浸在热烈的爱情之中。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庆龄父亲的反对。他突然决定全家回到上海,并且宣布他的女儿庆龄将与一个名门子弟订婚。庆龄坚决反抗,以致被禁闭在她的寝室里。后来由于女佣的帮助,才得以逃回日本,与孙中山成婚。对于一个年轻的、有地位的中国姑娘来说,这个行动无疑是大胆的。这是庆龄坚强性格的第一次显示。正是这种性格导致她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并且制约了她的一切行动。

婚礼十分简朴。她在婚后给一位同学的信中说:"因为我们俩都讨厌铺张的仪式和诸如此类的东西。我很愉快,尽量帮助我丈夫处理英文来信。我的法文大有长进,现在我能够阅读法文报纸,并能轻易地边看边翻译出来。你瞧,结婚对我来说好像是上学,只是没有'考试'来打扰我了。"

在美国,美龄和她的哥哥宋子文正埋头于功课和社交事务。对于中国发生的事情,她毫无兴趣。她在美国度过了对于形成她的性格具有决定意义的10年之后,于1917年回国。这时,她已经成为"美国化的中国人"。

她仍然保持着与美国人的密切交往,其他社交活动也很频繁,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这一年冬天,蒋介石出席宋子文在孙中山家里举行的一个晚会,与年轻活泼的美龄邂逅相遇。顿时,美龄引起了蒋介石的特别注视。于是,蒋介石立即制订了追求她的长期策略。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1927年5月,蒋介石向宋美龄求婚,她接受了。到9月份,上海传遍了这一消息。然而奇怪的是,最后证实此消息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大姐霭龄。整个事情都是孔夫人一手操办的。她不仅早已掌管起孔家的财产大权,而且和她的丈夫一道,帮助蒋介石从担惊受怕的商人身上榨取了大量钱财。

婚礼于1927年12月1日下午举行。婚后,他们悄悄地带着200名卫兵上了专列,去莫干山青帮的一个寺院。

对于婚姻双方的动机,舆论界颇多猜测。《大公报》创始人之一胡默有一段分析:"蒋的再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同美龄结婚后能把孙夫人……和宋子文拉过去。此时,蒋还开始考虑需要寻求西方的支持。美龄成为他的夫人后,他就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历史学家唐良礼印证了这种估计。他补充说:"蒋盼望独自继承孙逸仙的财产。"宋美龄当然也有自己的算盘。她所考虑的,倒不是因为这个盐商的儿子现在成了谁也比不上的大富翁,更重要的是,他有权。宋美龄认为,权力是发挥影响的工具,蒋介石可以提供权力,使她有机会进入历史舞台。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不同的道路与归宿

当宋美龄穿着新婚礼服站到孙中山像前"一鞠躬"的时候,孙夫人正在莫斯科的寒冬中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她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由美国进步人士雷娜陪同秘密出境的。她的生活很苦,钱已快花完了。12月21日,雷娜不幸去世。庆龄便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去布鲁塞尔参加国际反帝大会。在那里,宋庆龄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日益发展的国际反法西斯运动和反帝大同盟上。她于1927年12月当选为反帝大同盟的名誉主席,一年零八个月之后再次当选。此时,另一位有胆识的原国民党领导人邓演达也在柏林。他们共同拟定计划,准备在中国成立一支新的第三势力。

一位美国记者对她的穷困处境惊讶不安,把情况转告美国大使馆的一位朋友。那位外交官又通过备忘录转告华盛顿:

我从一个密友处得悉,孙夫人已在柏林隐蔽三周了…….

对于中国,她不寄希望于现在的国民革命政府。她说,这个政府属败透顶……

她同中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正在研究如何忠实地履行她丈夫的三民主义,以拯救中国。

南京方面正在策划接宋庆龄回国,以便把她控制在手中。同时计划把孙中山的遗体从北京的西山移到南京郊外紫金山麓。在蒋介石的敦促下,宋家派宋庆龄的弟弟宋子良去柏林。子良是宋家唯一没有同宋庆龄脱离关系的成员。庆龄知道蒋介石别有用心,因此她在离开德国,回国参加孙中山的葬礼之前,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宣布她此行与蒋介石及其政府没有关系。

子良简直不可理解,说她的姐姐是个傻女人。但是庆龄很坚决。她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

孙夫人回到北京,她没有同外界接触。到了南京,她承受了长时间的孙中山先生葬礼的痛苦,看着她丈夫的灵柩安放完毕。然后便回到上海莫里哀路自己的寓所去了。

在这两个多月间,她一直保持沉默。1931年8月1日,她发表了对蒋介石的新的谴责。它是以给柏林反帝大同盟的电报的形式发表的。一位朋友问她对这次大爆发的感觉如何,她按了一下胸口说:"我发了那份电报后,心里舒坦了……至于我个人因此有什么遭遇,那是无关紧要的。"从此以后,她的寓所被监视,她的客人被跟踪,还有谣言说,她夜晚打字机的嘀嗒声,实际上是"向莫斯科发密电"。

与宋庆龄的处境恰恰相反,她的大姐和小妹成了支撑蒋家王朝的重要力量。美龄发表了大量"半官方"的谈话、评论文章,还向一些有地位的朋友发出了大量信件,其中许多后来都发表了。信中谈及国家大事,谈及同封建军阀和共产党作战等。她的笔调轻松自在,适应美国中产阶级的意识。美国人认为,"她这样做的效果是极为迷人的"。"这让人感到好像是美国学院的一位聪慧女子已接管了中国,正在对这个神秘国度里的事务作现场连续评述"。

宋氏三姐妹八字分析

美龄之所以魔术般地变成一位地道的宣传家,是出于国民党顾问端纳的劝告。这位长期干预中国事务的澳大利亚人还向她和蒋介石建议:毛泽东和农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问题和渴望,寻求他们的支持委员长如果不同样了解"他的"人民,那是不能统一中国的。于是"委座"和"委座夫人"也进行了长途旅行,到过农村,到过山区,还开展了"新生活运动"。然而﹐他们依然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委座夫人"不得不再把目标转向外国人。不管走到哪里,她都向外国传教士和妇女俱乐部发表谈话。她本来已经是上海最重要的女交际家,现在她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女交际家。

1943年以后,美龄在权力斗争中发挥作用的能力逐渐减弱。1944年6月,霭龄和美龄非常神秘地离开了中国。在此后的若干年内,美龄经常在美国与中国之间来来往往。大姐霭龄于1973年病逝于纽约,小妹美龄最长寿直到2003年,106岁高龄才离世,宋庆龄于198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有兴趣的朋友必须要阅读这本《宋氏三姐妹》,学习有钱、有权、有品的三姐妹处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