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做国产剧的观众,越来越难了。
粉丝们前两年怒夸自家主子时,高频词还动辄是“演技炸裂”。
如今都已到剧中能夸夸“姐姐好美、哥哥好帅”就行,毕竟好看也算是一大卖点。
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司藤》,就充分靠美貌出了圈。
民国富贵花景甜,摇曳生姿过长街的动图,圈粉无数人。
只是,她姐万万没想到,在观众放弃死磕演技后,好多国产剧却连基本的“好看”都做不到。
重灾区当属国产古装剧。
出一部,女主就要“丑”疯一批观众。
前有《宫》系列一票阿宝色美人。
假到像导演一个人充钱拍的影楼古风写真。
后有《长歌行》里,迪丽热巴大光明顶“鲶鱼须”造型被网友群嘲。
被说整部长歌行拍出来,出戏得就像在看新疆旅游宣传片。
怎么回事,古装剧竟成内娱美人照妖镜?
这哪里是艳压?明明是丑拒!
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越看越出戏? 再怎么吹服化道都一股现代味。
都2021年了,这帮人却越来越美不明白了。
“请不起梳头丫鬟的古装剧组”
知乎前段时间,就火了这么一个话题:“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这么假?”
高赞回答赫然是,一问女主身份,个个要么人间公主,要么仙界至尊。
但玛丽苏成这样,却连个像样的梳头丫鬟都请不起。
就下面这个造型,你敢信它们不是一部剧里出来的吗?
清一色中分、八字刘海、横长眉、再盘个假鬓插个现代感很强的金属发饰......
如果蓝翔开了造型班,毕业作品一定就是人手梳一个内娱女主头。
热巴和杨幂的大美人风评被害,就是栽在这样的流水线造型上。
这是《仙剑》里的杨幂,浓密编发一如角色般灵动娇憨。
到了《三生三世》里,头一扎,杨幂到底有多秃已经上了几波热搜。
连迪丽热巴也没被放过,中分一盘,人间浓颜大美人,被说人间鲶鱼精。
造型不管三七二一就是抄,不会梳她姐竟觉得还能忍受。
因为有些剧,真的是在古装造型的范畴里,把现代人的“作死”用到了极致。
热巴在《秦时丽人明月心》里的发鬓造型,就无限碰瓷动漫《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
刘诗诗在《醉玲珑》里的紫衣造型,怎么看怎么像天线宝宝。
《轩辕剑之汉之云》里的于朦胧,出戏得就像个阿富汗猎犬。
可连阿富汗猎犬造型,都通货膨胀了……
除了造型过于现代之外,妆容的网红塑料感更像半永久似的,哪部剧都是一个脸。
欧式大双+大平眉+流行唇色。
随便抠张脸下来安现代剧里,都是跨越千年的无缝对接。
简单到敷衍的发髻、成套的头面、丝毫不会变化的妆容,就是最近五年的古装剧妆发造型特色:
要么带有明显的明星个人特色,要么带有明显的造型师个人特色。
能省事好看,对流量来说,收割一波颜粉,赚取一波流量,这就够了。
角色为演员量身打造,演员为流量鞠躬尽瘁。
有些导演,品位更是土到就像彻夜蹲在直播前喊“giao”的榜一大哥。
被阿宝色滤镜和重度磨皮支配的那些年里,我像看了无数影楼版的美图秀秀。
娱乐圈有些导演永远没个数。
剧情台词演技样样拉垮,已经开2倍速看了,总得让人视觉上不出戏吧?
拍摄永远不去取实景,摄影棚里摆两朵假花就敢称大唐盛世;
服化道上一通魔改,《且试天下》里杨洋这个假两件,印中衣真的是有被秀到。
一夜之间,人均古装丑男丑女。
满屏都是5毛钱特效,百万后期连吃个包子都要p。
古代的光打得比写字楼还足,古代的大街都铺着大理石。
演员说着比现代还现代的台词,仪态是现代人的仪态,气质是现代人的气质。在挂着绿布或租来的LED荧屏前,矫揉造作地演着戏。
就这样的古装剧,导演真的以为观众都瞎吗??
真的,没点金刚钻真的别揽古装活。
中国古文化太美了。
那些浓淡相宜的古典意境,清明上河图般徐徐舒展的车水马龙,烛火里眉眼泛情的美人......
他们都曾像一种拼图,活色生香地构造出中国观众心中的“古装梦”。
不是今天被摁头审丑,观众就看不出好赖。
没事被碰瓷古装剧,我怕这些好剧扔出来,打脸太疼。
别碰古装剧,这些幕后你玩不起
“千万不要碰古装。”
2019年6月,上海电视节期间,几个电视剧的发行人一致感叹。
在古装剧影评领域,一直有两个被称为行业天花板的研究类型,至今还是B站和抖音的大热门。
它们一个被称作“红学”,一个叫“甄学”。
一共36集标准时长的《红楼梦》,光是林黛玉一人的服装造型就用了44套。
从黛玉初入贾府,一袭伶仃不掩风流的文弱气质:
到中期在贾府诸姐妹中日渐明丽快活的少女形象。
乃至象征贾府命运走向的后期病美人造型。
无一不是见人物即窥全貌。
性格家世处境,均此时无声胜有声地凝结在造型里,光凭一张截图,就能被瞬间代入书中的浪漫年代。
代价是幕后造型师画费无数张设计手稿。
只因原著里黛玉有一双“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整个红楼团队就翻遍古籍,最后才在《西京杂记》里找到卓文君的“远山眉”为原型。
“淡而曲,望之如远山”。一个眉含千愁的林妹妹,才从古籍中翩然入世。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化妆总造型设计杨树云,曾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分享过当年红楼剧组的幕后故事。
曾经只为黛玉一双手,整个剧组就化妆2小时。
红楼中有这么一个镜头,黛玉初至贾府,落轿垂花门,众人携其手相迎。
导演安排了这么一只手的特写。
素腕纤纤,既不能惨白出戏,光线需符合古代大户人家的烛光照明,又要一眼便知是丧母孤女。
杨树云带着团队,为黛玉一双手化了2个小时的妆。
指尖涂着白色的甲油,还带着特意打造的镶珍珠银戒,作为黛玉丧母的遗物,也象征黛玉以身寄外祖家的忐忑与希冀。
这样的细节在红楼里比比皆是。
光是黛玉发饰里一根普通的白瓷珠簪都大有讲究。
它被称作是黛玉的“生命之簪”,暗含黛玉为母守孝3年的孝妆之意。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她都戴着这只亡母瓷珠。
红楼之经典,妆造之精致,演员之用心,后无比肩人。
这是我们1987年拍成的古装剧,却永远是后世看不腻的超神之作。
比起红学,网络上解读《甄嬛传》的视频也是热度近十年不减。
不提甄嬛本人一生中由贵人至太后的造型更替。
就是甄嬛传里的小人物,小至一个宫女的旗头,就大有考究。
抖音博主“后宫冷婶儿”曾举例熹妃回宫,这一镜头里的浣碧旗头。
这样的“大拉翅”造型,在整个后宫宫女中,除了皇后身边的剪秋,再无一人可匹配。
剪秋作为后宫之主的贴身女官,其造型出自清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宫女旗头“扫帚头”。
据清史可考,大宫女“扫帚头”是清朝皇宫中颇受重用,又资历深厚的老宫女才配梳用。
整部甄嬛传中,也只有曾伺候过纯元皇后,又是苏培盛老相识的槿汐姑姑才梳过。
如果你问为什么这样的古装剧不会有现代味?
无数的典故,无数挑灯打磨的细节,遮掩在每一处灯光里的用心......
都会带你身临其境地进入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古装世界。
我们的历史上曾有那么多的华服美裳,名著画卷。
所以我们的古装剧里,从来少不了衣香鬓影的古典氛围还原。
《大明宫词造型与古画1:1复刻》
我们的记忆里曾承载无数惊艳盛唐,哀惋千古的名士美人。
所以我们的荧屏之上,也演绎出了无数嬉笑怒骂皆成风流的角色。
《康熙王朝》里的陈道明,一个背影即君临天下。
《武则天秘史》里人物造型媚骨天成,至今仍是国剧妆容瑰宝。
就连《上错花轿嫁对郎》这样民俗趣味满满的古偶剧,主演们的编发造型亦是极符合历史背景。
两位女主一个温婉,一个俏丽,造型均考迹于当时的南北方氏族女子图像。
绝不是现代的乱用发冠可比拟。
而现在,现代拍古装剧的门槛太低了,低到租个影棚穿上古装就能演。
模糊的是行业的底线。
践踏的是先辈们的荣光。
什么时候,中华古装剧竟成国产烂剧代言词了?
被侮辱的古装剧
自《甄嬛传》《琅琊榜》《花千骨》等现象级古装剧播出,娱乐圈一度刮起了一股古偶剧热潮。
光2016年5月备案公示的古代题材电视剧就多达29部。
古装,俨然成了新一代国剧收视密码。
不管是披着“伪大女主外衣”的宫斗剧,还是层出不穷的玛丽苏仙侠剧。
去网文网站买部大热IP,找几个流量小生,投资到位,服化全抄,一部古装剧就可以热热闹闹上映。
全的是各方利益的胃口,割的是被摁头喂废料的韭菜。
一次又一次失望,一回又一回打出一星,视频网站会员充得再多,也找不到一部能看完的古装剧。
假就是假,难看就是难看,恨不得把糊弄摆在明面上。
我想问一问个别古装剧导演和演员,你们究竟拿古装剧当什么?
或者说,拿生你养你的这块土地的文化,当个什么?
不尊重史实,篡改历史,甚至侮辱前人,已然在国产剧改编圈“蔚然成风”。
2013年开播的《陆贞传奇》曾火遍大江南北,男女主在剧中正直智慧,吸粉无数。
实际上陆贞的原型陆令萱,是北齐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其女权倾朝野、陷害忠良,最后亡北齐于其子手中,而男主更是荒淫无道,死于酒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亡国妖妇成一代明相,荒淫昏君成一代明君。
荧屏上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对得起真实历史中的森森白骨吗?
曾被一封7000字举报信带火的历史大戏《巴清传》,更是打脸至极。
2018年,两位热爱秦国文化的姑娘实名向广电总局检举《巴清传》崇洋媚日,扭曲史实。
首先就是人物造型上的抄袭。
以秦朝为时代背景的历史剧,造型竟全盘抄袭日剧《平清盛》。
这个样式其实是日本平安时代(大致与中国晚唐至南宋同时代)的“十二单”。
女主范冰冰的造型直接全盘日化。
从款式到文字,完全复原了日本平安时代的“垂缨冠”和“狩衣”。与秦朝时期庄严广袖的服装大相径庭。
这已经不是古装剧组第一次被检举“汉服日化”。
《武媚娘传奇》和《美人制造》这两部以唐代武则天时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在服装和妆容上,都曾明目张胆地照搬日本女子。
甚至将一代女皇抄袭为日本艺伎。
真可笑啊,大唐文明何其绚烂,天朝盛世万国来朝,绝代风华至此。
后世人的翻拍,竟只能守着一小小藩属国抄袭。
民族自尊之低,令人震惊。
《大漠谣》歪曲民族英雄霍去病的形象,把仅24岁就捐躯沙场,杀匈奴10万人的战神魔改成无耻之徒。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历史上的慈禧操纵朝政,卖国求荣,甲午之耻开启百年近代屈辱。
到了《大太监》,她反而被“洗白”成为国家甘愿背上恶名的“好人”,就差为她作碑立传。
她姐想问,为了赚钱,就要不顾史实吗?
三岁黄口小儿皆知的民族历史,怎么就能堂而皇之的搬到荧屏上胡说八道?
艺术性、娱乐性从来不是二选一的相悖命题。
越是在资本逐鹿、IP林立的时期,观众越期待从编剧、制片到导演、演员都用心的精品好剧。
在庞大的市场蛋糕面前,古装剧创作更需背负民族使命,传承民族文明,这才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灿烂的壮丽的中华古装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别糟蹋这么好的文化,真的,求你了!
古装剧从来不缺好观众,看腻了轻浮油腻的古偶神剧后,市场势必会呼唤相对严肃厚重的历史正剧。
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结,从来就不允许被践踏。
就像人民日报发文怒斥的那样:
剧不古,情尽装,注水改编哪家强?
历史不是小姑娘,打扮也要有质量!
真的,别拿古装开玩笑。
点个在看。
老祖宗的古装剧,中国人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