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拜别亲人时,在堂前放一个大团篮(),新娘站其中,见亲人来即跪地,讲些告别与依依不舍的话,声泪俱下,以示真情,拜别时先是娘舅,依次父母、叔伯、兄弟……被跪拜者要送红礼包。与此同时,父母在房中轮番坐在米缸上(米是人的命根子),意在不让家财给女儿全带走。要请喇叭鼓手吹吹打打,喧染热闹气氛。进门、进餐、宴罢、就寝都要吹打,住一夜,翌日晨出发,吹打更热烈,以示早发早得子(娘子)。上轿前要吹打多次,以催早发。新娘要坐花轿,媒婆坐平轿,跟在后,结伴同行,以处理途中发生的事情。若途中碰见别家迎亲队伍,以最先抛出筷子者先过去,否则应绕道而行。迎亲队伍到了男方村口,男方立即派人将布袋放置轿下,新娘要躁在布袋上,不得沾土。布袋一个接一个往前摆。司仪要高唱:“一袋(代)传一袋,传到万万代”。若亲娘有月经,媒婆要在男方门槛上放一块红布,再让新娘跨过,暗示新郎(婆家)要注意新人不可发生性关系。新娘进村后,先去词堂拜见祖先(认亲归宗)。祠堂门槛很高(约70cm),意示攀登高枝,高人一等。拜堂时,男方长辈依辈分大小,令新人一一跪拜,拜一个送上礼包一个。会文字的要给新郎在脸上写些吉 的成语,如:“早生贵子”、“龙风呈祥”之类,名日画花脸。不识字的抹上锅底灰擦在新郎脸上,叫“塌乌脸”。脸 写字要用()砂红笔书写,意示大红喜事。新娘头盖不能揭,但奉陪到底。送入洞房要喝交杯酒。是夜要闹洞房。
旧时婚礼,亲朋祝贺,吹喇叭,打大锣。用花轿从娘家迎来新娘,经过沿途地方,吹打而来,到达新娘家门口停下花轿,搀出新娘,来往鸣炮吹打,请出新郎双方在花轿面前拜堂,敬拜天地祖宗后,送进洞房,旧称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
文明结婚,在民国时期,政府实行婚嫁民主改革,有高级绅士和名望高尚门第举行文明结婚礼目,仪式项目由司仪人唱1、鸣炮吹打。2、新郎新娘就为。3、举婚人入席。4、证婚人入席。5、新娘新郎在结婚证上盖章,举婚人、证婚人在结婚证树上盖章作证,其仪式结束以后,再接新郎新娘成双成对送入洞房。
本地区传统上是一夫一妻制,富人之家,也有纳妾之俗。有人因妻子不生孩子,为了传宗接代,另娶一妻,人称“小老婆”。男女青年婚嫁之事皆由父母做主,中意后,先择日子举行“订亲”仪式。定亲仪式颇为隆重,男方要向女方送“礼单”。将红纸折叠成的“礼单帖”,把聘金,彩礼的数目一一写清楚,托媒人送至女方家。女方长辈当天宴请媒人。同时周边亲戚也来相陪。礼单上不论是多还是少,都要加码,叫做“加礼”。彩礼要成双,礼单首页要附上男女双方“八字”,在红纸上其中写“乾造”,“坤造”,以示男女百年好合,天长地久。
定亲后:男方要“送日子”就是予先告知结婚的正式日子,也要用红纸写好由媒人送到女方家。还要送“大饼”(以后用月饼代替),女方将月饼分送亲戚朋友。娶亲日子正式订好后,双方都要写好“束帖”送到亲戚朋友家,邀其届时来贺。
娶亲时:双方都要举行隆重仪式。女方在上轿之前要跪拜父母大人以及亲戚大辈,凡跪拜过的都要赐红包一只。新娘子浴身更衣,裤带也需更换,头戴凤冠,身穿霞披,脚履大红鞋。随带空火笼一只,以备半路小便只用。新娘还要有哭声,谁是“哭来家发”名曰:“恩堂”。陪嫁的皮箱角里露出红手帕,有弟弟的要在姐姐上轿前把红手帕拉出来,意思是女儿不能把娘家财气带走。
迎新娘:新娘出轿,脚不下地,由主持婚礼的人(俗称:“利市人”)背着新娘,或舅舅、大伯背。先到新房暂息,奉茶、糖果等。
新娘进门后:马上举行婚礼仪式,十分隆重。双双先向父母大人跪拜,俗称“上拜高堂,下拜天地”。堂上红凌铺地,布袋垫路,取其代代相传之意。
闹洞房:此俗至今还常见,而且很风趣。有的窃听蜜语,有的窃取新娘花鞋,绢帕等,三日后,以此物来换新娘子的糖果于红包。
走“三朝”:新娘住洞房第二天,新郎就要与新娘走“三朝”,头朝拜舅姑,即唐诗中“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之谓。二朝认长辈,三朝拜祖先。
第三天新娘要同新娘回娘家慰亲,称“回门”。回门时,娘家要派人迎接,但不许在娘家过夜,当天午后回婆家。此俗至今还流传。
来源:开化县人民政府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