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学书舍
《三十六计》:遇到小人得势,选择迂回对待,才能事半功倍。
太极拳中有一招,叫做“四两拨千斤”。
所谓“四两”是弱势,而“千斤”是强势,但凡是有一些策略的谋士,都不会硬碰硬的去对付自己想要征服的硬角色,只会以一种柔软,迂回的战术,攻其软弱的地方,并且抓住对方的痛点让其挫败。
这一招的核心智慧,在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围魏救赵”之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公元353年的时候,魏惠王派兵去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个时候赵国就向位于山东的齐国求救。
齐王一听炸了锅了:“魏王,这小子挺横呀,削他丫的。”
于是招募了8万军队,让田忌挂帅当头头,孙膑当军师,浩浩荡荡的8万军队前往去救助赵国。
田忌这个时候制定了“A计划”:打算直奔邯郸和魏军决一死战,仗着自己8万军队,打算把魏国打的落花流水。
但是这个时候孙军师孙膑提了一个“B计划”,就说:“魏国这个时候已经出动了全部的精锐部队去攻打赵国,国内一定没有精锐的部队再去把守了,就这么大的国家,他已经把重兵派出去了,如果我们去和魏国硬碰硬,不但占不了上风还可能吃了败仗,我们不如这样,直接去打魏国的老巢,这样魏军一定会停止对于邯郸的攻击,回去救自己的国家,后院起火,没有人不回去灭火的。”
田忌一听,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连忙对孙膑竖起了大拇指,眼神中流露出许多对于孙膑的赞美和钦佩,也多了几分柔情,接着就带兵向魏国的大本营去进军。
消息传开之后,庞涓听了大吃一惊:“哎呀妈呀,自己在前线打仗,没想到自己后院起火了。”孙膑这个时候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于是火速赶回魏国。
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庞涓火急火燎的往大本营赶的时候,遇到了齐国的“C计划”。
齐国的“C计划”,就是在攻攻魏国大本营的时候,在魏军大部队回来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做好充分准备。
当魏军长途跋涉到达的时候,已经精疲力尽,刚好又遇到了齐军的突然袭击,魏军千算万算,没想到天有一算,自己在这里被全盘歼灭。
此时的庞涓带领的魏军,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含悔恨的泪水,嘴里唱着《敢问路在何方》。
这个计划就是三十六计之中,著名的“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就是没有直接去和对方硬碰硬,而是找对方的软肋一击即中,打到对方落花流水,水落流花。
就好像是治水一样,如果汹涌的洪水来势汹汹时,一味的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而最好的策略就是四两拨千斤。
首先避其锋芒,然后利用自己的优势攻打对方的弱势,打他的有害部位,当他去护着自己的有害部位时,必定会忽略了其他地方,这个时候才是自己占上风,赢得胜利的关键时机。
围魏救赵的核心,就是让我们学会迂回,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来代替硬碰硬的愚昧方式。
我们都知道,两点一线取中间就是直线,为最近的距离,但是真正做事的时候,直线并不是最好的方式,直线进攻碰到的是对方的锋芒,而避其锋芒才是策略。
画一个圆圈,绕一些弯路,才能真正的去到达对方的大本营。
有的时候直路未必是最近的道路,弯路也未必是最远的道路,要看自己怎么去看待,怎么去利用。
好像庄子说的“无用即为大用,有的时候有用却是无用”。
人生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很多人总想抄近道,走捷径,但是捷径总会让自己吃亏,走到最后,那一些愚笨的远路才是最好的良策。
这就是“围魏救赵”给我们带来的智慧,不管对于生活,还是对于工作,总之,你细品,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