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奇八字如何 王天一八字分析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王天奇八字如何

去邓家沟的前一晚,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以为行程告吹,哪知早上起来,看到的却是朗朗的天,心情顿时好到小爆。

邓家沟,坐落在我的家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镇境内,是恩施州电视台的精准扶贫点,也是本次州扶贫指挥部重点推荐的21个宣传典型之一。作为受州委宣传部委托承担采写邓家沟精准扶贫工作的责任作家,在我表明将尽快赶村采访的意愿后,州电视台那边很快传来好消息:州电视台台长作为该台驻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本就有出行邓家沟的行程安排,可以一同前往。

好事多磨,又在情理当中。始自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在全面复工后又充满若干变数,所以全州上下都不敢怠慢。也因为此,本拟12点半出发的行程,由于贾台要参加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跟疫情防控有关的紧急电话视频会议,临时又改到下午5点才终于成行。

汽车出州城后一路向南,先是高速,到达咸丰县城又分别在省道、乡道疾驰不少时间。一路上,谈到邓家沟的情况,贾台如数家珍:村里共有多少贫困户、电视台进驻后如何引导产业发展、目前哪些贫困户已基本脱贫、村里现在的生产生活状况等等。尤其谈到该村人居环境变化,贾台深情并茂地举了个例子:电视台2017年2月初到邓家沟时,入村的道路路面泥沙垃圾成堆,边沟堵塞不通、污水横流,尤其村委会,院落狭小凌乱、周边杂草丛生,逢雨天泥泞不堪、进出十分不便。而最让人心寒的是没有厕所,每逢台里到访帮扶的同事来了,男同志不说,女主持人、女记者们,必须一路披荆斩棘到周边农户家的旱厕里“解决”。因为天气冷,驻村的工作人员从晚饭后,就不敢多喝水,怕的是晚上便急没处上厕所。

王天奇八字如何

贾台在前面说,我就在心里暗暗合计:驻村工作人员尚且如此,世世代代居住如此的邓家沟村民,此前的人居环境该有多糟,可想而知!

就这样,近三个小时约103公里的车程,到达邓家沟已是掌灯时分。所幸除在唐崖镇附近因路面改造,经历了一阵短暂的坎坷颠簸之苦外,包括进村的路都是水泥路面,差不多是一路坦途。

赶巧的是,车子下了县道进入乡道,在犁地坡向右分路朝邓家沟行进不到1公里的地方,遇到了州电视台工会副主席、驻村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吴胜富和台里另两名驻村的工作人员,一名是州电视台年轻的主持人王天奇、一名是电视转播台年轻的副台长林晨,他们刚刚从离驻地较远的该村7组造访农户回来。想到离驻地已经不远,我便下车后和他们一边走,一边交谈。

从吴书记的口里,我了解到更多关于邓家沟村精准扶贫的相关信息。

邓家沟村共有10个生产小组,目前在册住户247户7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533人,经过几年来的精准帮扶,已脱贫145户378人。此前,村民差不多唯一的经济来源、致富手段就是外出打工。

电视台进驻后,通过全面进组入户摸底调查,发现村里有5多,即:怪病多、残疾人多、单身汉多、离婚的多、老年妇女多。而造成5多的直接、间接原因,除了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经济匮乏外,罪魁祸首就是包括饮水、起居等在内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鉴于此,驻村工作组(后来的“尖刀班”)找到对邓家村开展精准扶贫的重大突破口——聚焦村民的生存环境、健康问题,紧锣密鼓地展开包括水源治理、厨厕改造在内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意想不到的工作效果。

王天奇八字如何

进驻当年,经电视台大力争取协调,投资180多万元与周边几个村一起建成了八字胎水利工程,引进外村二仙岩的水源,建起了自来水储水池。到如今,邓家沟全村9个村民小组,加上部分小水窖的建立,2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

引水、修路、环境改造、产业发展,这些工作环环相扣,还要齐头并进。近两年,通过电视台自我筹资、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以及广泛争取社会支持,修通了近20公里的进组入户水泥路,村民们过去进出“一脚泥”的情形,就此成为历史。另外,村里的主要公路及沿线环境,通过发动村民自觉、对参与人员适当奖补等措施,积极施行垃圾集中清理、边沟除污、石方加固等手段,让村子的“脸面”变得好看了。

“脸面是一回事,要让村民彻底扭转陋习,让生存质量得到切切实实的改善才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谈到接下来行进比较困难的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厨厕改造,吴书记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村里一位罹患莫名妇科病的农妇,去镇上和县医院检查,都查不出病因。工作组在一次登门造访中,通过查看她家里的灶台、茅厕,以及平常饮食、洗涮的用具,感觉问题八九不离十就是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面。工作组建议她家尽快加紧厨厕改造,说不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福音。农妇及其丈夫将信将疑,在工作组的大力协助、相应政策的支持下,夫妻俩自筹了部分资金,率先按标准改造了厨房,又加盖了一个带洗澡室的卫生间,淋浴器、盥洗池、冲水马桶,甚至浴霸一应俱全。这样,过了差不多两个月时间,农妇的妇科病竟然不治而愈。

以活生生的例子促动、唤起村民对加强环境建设的自觉,从清理、拆除废旧老屋、乱牛圈、乱猪圈、废旧烤烟棚等建筑入手,大力倡导厨厕改造,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指数。特别是今年以来,借助全国性的“厕所革命”东风,尖刀班通过召开院子会,一步一步牵引着村民,把改厕所、改厨房的环境改造延展到改房前屋后面貌、改不文明生活方式,加快庭院建设、乡村美化步伐,志在让邓家沟村脱胎换骨,真正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吴书记的介绍,让我对明天的入户走访,充满了期待。

王天奇八字如何

和贾台及尖刀班其他成员简单地在驻地的食堂享用了一顿还算不错的工作餐,并继续和相关驻村同志了解下驻村工作的情况,已经是深夜,刚好一名尖刀班同志休假,便借宿在他的房间里。

农村的夜,尤其像邓家沟这样远离城市、深藏在大山里的自然村,村民择地而居,没有街灯,没有霓虹,甚至都没有狗吠,一到刹黑,静谧而安宁。

唯有蛙鸣,一阵紧似一阵的蛙鸣,宣示着生命的存在;还有不远处的溪涧,流水像玉指撩拨着柔细的弦,只有专注地倾听和品味,才能咂摸出自然的祥和与律动。

翌日,轻快婉转的阵阵鸟声把我唤醒。没想到还有比我起得更早的。到食堂一看,贾台正在在帮我们揉面做馒头,两名尖刀班成员王天奇和林晨早就晨跑去了。

利用早餐前这段时间,我和吴书记在附近转了一圈。昨晚没及观瞻的村容村貌,此刻已然真实地展现在眼前。一条入村的水泥路,从我们昨天来的方向,干净利落地伸向这里,又分出几条岔路,各自去向该去的地方。中间一垄垄白茶苗,正在吮吸着自然的雨露,茁壮成长。循着流水,我就看到昨夜带给我不少暇思的那条小溪,在晨曦里,她潺潺流淌,清澈而美好。

邓家沟之所以称为沟,从直观上得到佐证。沟两边,半山腰里,零零星星的散落着不少房屋,半掩于不太葱茏的山林间。我在想,村民们这样的坐落或分布特点,给咱们尖刀班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走村串户时,是不是会带来更多的不便呢?!

据吴书记介绍,邓家沟村的管辖范围纵横近二十余华里,并以辖区内自然蜿蜒的三条溪流划出了三个片区实行责任管理,分别是车堡溪片区、篾匠洼片区,和我们现在站立,也是尖刀班和邓家沟村村委会驻地所在的邓家沟片区。对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州电视台、吴书记和驻村尖刀班有着一套长远的作战方案,但眼下的最大愿景,就是每个片差不多近300亩、全村共900亩、人均1.2亩的白茶,来年都能有最大的收成。毕竟,这对改善、提升全村百姓的生活现状,最为直观有效。

吃过早餐,我们先是来到三组的王洪建、王杰、王洪江所在的王家大院,通过实地观摩所见,这里已经具备了新型农村的雏形。尤其王洪建家,除了屋前水泥路进户,拾级而上,庭院建设也是让人眼前一亮。整栋房子虽是农村常见的排扇式木质结构,但门面上的窗框、门框都分别涂上不同的漆色,煞是光鲜、闪亮。俟进到屋子里,但见现代化的客厅、厨房、卫生间,城里人惯用的组合柜、液晶电视、沙发,以及热水器、盥洗池、冲水马桶,甚至卷筒卫生纸,一应俱全。堂前屋后,柴火、家什堆放紧紧有条。看地面,竟然一尘不染。

王天奇八字如何

再到二组的袁志超家,一栋三层现代化小洋楼拔地而起,乃是正房;另有一栋土洋结合、吊脚楼式的副楼,屋顶盖着茶色的琉璃瓦,悬挑出雕花回廊,墙壁和窗子都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显得特别精致典雅。问了主人这栋小楼的用处,原来只是用于搁置柴火、农具、家什等物;楼的底层是化粪池。心里忍不住慨叹:纵是城里,也难达到这种生活水平吧!

除此而外,袁家的庭院建设也达到极致,近50平方的水泥院坝,前坎和左边与菜园子相接的地方,用了水泥制作的雕花护栏围住,并在护栏的平台上一溜放置了多盘兰草。坎下,还种植了冬青、梦花树等绿植或观赏树,足见房子主人的品味。

包括村民袁志超家在内二组的袁家大院,共有6、7家,通过走访,其他家的屋宇虽不及前者,但差不多都按标准化改造,或重新扩建了厕所、厨房,其人居环境已经大为改善。

再依次走访了7组的彭华丰、彭华雨,9组的安月品等等数十户家庭,所见都在指向一个事实:邓家沟村的人居环境建设,正在州电视台全台上下及不少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并在驻村尖刀班一班人的致力引导、帮扶下,不断朝着一个最为理想的蓝图进发,并将不日抵达!

走访结束,回程的路上,回望正春意盎然的邓家沟,于水流声中,再次感知自然的律动,并由此禅悟不一样人生。

是啊,奉献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如州电视台驻村尖刀班的这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