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八字踏 走步舞32步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广场舞八字踏

图为小寨村鸟瞰。 黄 立摄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

唱首歌谣给家乡。

美丽的小寨,生我养我的地方!

麦浪翻滚果飘香,

绿树成荫花满行;

粉墙黛瓦新民居,

大路开阔通四方……”

前段时间在豫北乡间走访,一个叫小寨的村庄,那里的村歌吸引了我。

小寨其实不小,是河南省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习镇数一数二的大村。开发区财政局派驻小寨村第一书记娄元发介绍说,村子共552户2458人,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44人。截至目前,除1户为享受“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特困供养户,其他所有村民都已经脱贫。

走进小寨,眼前所见正如歌中所唱:村里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街道横平竖直,两旁草木成行;现代化的党群服务中心坐落在村东头,前面是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干净整洁,设施齐全。

每天清晨的小寨村,总是嘹亮的村歌最先唱响。它唤醒了村庄,歌声中,村民们或哼着曲调扭秧歌,或伴着音律跳广场舞,或踏着节拍做健身操。往往是单曲循环到第三遍,大家四肢舒展,精神抖擞,忙碌的一天也随之开始,下地的下地,进棚的进棚,入厂的入厂。耳边有欢快的旋律萦绕,干活不觉得累,效率也高了。用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振生的话说:“俺小寨比一般村庄搞得好,跟村歌关系很大,鼓舞人心哩。”

到了晚上,晚饭过后,村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活动。此刻,彩灯闪烁,村歌响起。活动间隙,种植大户交流果蔬的长势,养殖能手互通禽畜的出入栏量,工商业主畅谈产品的市场行情……最活跃的群体,当数那些既照料着老人孩子,又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年轻媳妇们。她们三句话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时憧憬着远方,盼望有一天能将村歌唱到更大的舞台上。

从安徽嫁来的涂晓巧,今年28岁,是村里的扶贫专干和信息录入员。在她的倡议下,去年冬天姐妹们组建了一个小寨文艺演出队。村里也很支持,立即给张罗了全新的行头道具。眼下,她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套文艺节目,包括歌舞、戏曲、诗朗诵等。涂晓巧说,即便上不了多大的舞台,至少可以让村里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些,也让大家看看,她们不仅会洗衣做饭,还能歌善舞、才艺不凡哩。

夜渐深,广场上的人慢慢散去,村歌余音萦绕梦乡。

小寨村歌深入人心,也凝聚人心。村歌为村子注入了活力,也唤起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归属感,激发了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张传信就是当中的一位。

早年间,张传信通过劳务输出来到新加坡的一个建筑工地。他从瓦工干起,一直干到工程师,其间自学了英语、马来语和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后来,张传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经营有方,很快打出了一片天地。2017年张传信回乡,刚从村头下车,冷不丁听到一句“美丽的小寨,生我养我的地方”,就忍不住热泪盈眶,心中顿时感慨万分。

回忆起那段返乡往事,张传信唏嘘道:“你不在外面漂泊多年,体会不了那种乍一回到故乡怀抱里的感受。突然被久违的乡音乡情包围,心里瞬间感到无限温暖。”

张传信留了下来,深感回报家乡这桩事,再缺席就枉为小寨儿女了。

张传信手头有资金,脑子里有干事的想法。他成立了一家公司,投资发展珍禽养殖,填补了周边地区这方面的空白。公司雇了数十名贫困群众,养有600只蓝孔雀,3500只鸡,一派产业兴旺、日子红火的景象。

如果说张传信是不经意间让村歌拴牢了心,那么,另一位返乡创业带头人张修攀,则把村歌设置成自己的手机来电铃声,一天里有多少次电话打进来,他就听多少遍村歌。

张修攀在北京拥有一个逾200名员工的公司。2019年,他把公司交给别人打理,自己回到家乡,流转500亩土地,从事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我见到他时,他正挥汗如雨地握着一把铁锨,为地膜白菜覆土。

阳光洒在500亩地膜白菜上,白茫茫绿莹莹一片。张修攀雇了20多个工人,每个环节都手工操作,全程不施农药化肥。透过地膜可见,长势良好的白菜青翠欲滴。目前,这批白菜已被订购一空,部分直供北京大型批发市场。

张修攀说,白菜利润虽薄,但需求量大。他在北京多年,好东西吃了不少,但还是放不下地道的白菜。白菜清淡可口,可用多种方法烹调,与多种食材搭配。他之所以下大力气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也是想给大家带个头,脱贫致富用不着舍近求远,越是家常的东西往往越蕴含商机。

问起在北京经商与在家乡创业的感受,张修攀笑了:“各有得失。老家空气好,更重要的是乡情难忘。一想到干的事儿能带动乡亲们,就觉得这返乡创业返得对、创得值了。”

说话间,村歌响了起来。不用说,是张修攀的手机有电话打来了。

张修攀走到一旁去接电话。可奇怪的是,这村歌怎么还在唱?仔细一听,原来是来自别处。“这个点的村歌,准是从浴帽厂传来的。张总的电话可能还得聊一会儿。走,咱们先上浴帽厂看看去。”一旁的村委委员刘振威了解情况,他看看当空的太阳笑着说。

浴帽厂实际上是当地一家生产加工浴帽、雨衣等家居日用品的公司。总经理孙素梅,是小寨村树立的巧媳妇致富标兵。公司常年用工三五十人,为本村和附近村子的妇女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孙素梅说,因为大家都喜欢听村歌,厂里便把村歌设置成开饭的信号,每天11时30分准时响起。

村歌响起,安静的车间立刻喧闹起来,一片欢声笑语。“我们这儿的村歌不是催人干活,而是提醒大家要劳逸结合,赶紧补充能量去哩。”一位年轻女工一边活动着身子,一边笑嘻嘻地说。

2016年,小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喜爱戏曲的老支书提出,创作一首村歌,以承载乡风文明,寄托乡愁乡情。词由那一届村两委集体创作,曲请来村小学和本村在镇上区里教音乐的老师集体谱写。村歌谱写出来后,还没来得及推广,老支书就病故了。

2017年,刚刚30岁的娄元发来到小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知道这个村有一首村歌,再一听朗朗上口,他很是惊讶。虽然没能赶上村歌的创作,但娄元发相信歌声可以令人振奋。现在小寨有现成的村歌,在脱贫攻坚战中应该发挥村歌的凝聚力,把小寨奔向小康的号角吹得更嘹亮。

那会儿,村歌里的愿景还没变成现实。村委会的扩音器、大喇叭等设备都老化严重。别说唱歌,就连喊个话、找个人,都刺刺啦啦地响。娄元发他们拿出经费,第一时间添置了一套新音响,让村歌在村里字正腔圆地唱了起来。

从那以后,小寨村歌开始真正深入人心,在村里广泛传唱。村歌越唱越响,村里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也被调动起来,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在愉悦的村歌声中,娄元发多方筹资,带领大家硬化街道、安装路灯,改造厕所、修缮危房,清理坑塘、植树造林,优化产业结构、引种经济作物……

与此同时,娄元发发动单位的党员干部与村里的贫困家庭结对子,帮扶他们脱贫。如今村里唯一享受“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的特困供养户,家中曾多次遭遇变故,眼下一对孙子孙女跟着两位老人生活,老两口的身体也不好。娄元发三天两头就往他家跑,送去轮椅、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还给落实了一个公益岗位,每月有固定收入,又为两个孩子送去学习用品、教育补助等钱物。

现在,两个孩子都是童声版小寨村歌的领唱。在清脆响亮的村歌声中,我仿佛看到了小寨村更加美丽富饶的未来。而此刻,正在村子里干事创业的年轻人,唱响的不正是一首美丽乡村的创业者之歌吗?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6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