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钱管理的很好:短期用的、长期用的,风险大的、风险小的;收益固定的、收益浮动的,分的清、管的好。
有的人对钱不敏感:大把的钱放在银行卡里,钱多了除了余额宝,其他不知道怎么放。
不仅是投资,会理财的人买保险,也更讲究,更会精打细算。今天,我们就聊一下,会理财的人,是怎样购买重疾险的?
一、懂理财的人有什么特点?
1、目标至上、效率至上
最关心的是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展开行动。比如目标是5年后要有100万,每年收入支出是多少,每年怎样投资才能达到目标,然后开始执行。
2、比较有成本-收益观念
任何投资,首先要考虑投入多少、回报多少;多个投资,选择相同投入,回报最高的,不做亏本的生意。
3、比较有杠杆意识
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如果给我3倍杠杆,我可以多赚2个地球。用最小的成本,达到预期的目的,时刻在心。
4、比较有结构配置观念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是首要;投资要有长有短,当前和以后都要考虑到。
二、保险,就是风险投资
1、保险的目标是补偿损失
购买重疾险,每个人最关心的是:住院费用够不够?几年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够不够?总而言之,就是重疾险的保额够不够高!
购买重疾险,也就是怎样达到目标保额的过程!
比如,担心生个大病花费20万,2年不能工作,每年收入30万,那么就需要80万的重疾保额。其他所有的考虑,都应该是围绕实现80万展开的!
2、保险也有成本-收益
凡是有资金进出,就会有成本-收益!
在保险选择上,成本-收益主要体现在消费型、储蓄型、两全型的选择上。
消费型:没有身故责任
储蓄型:身故给付保额(人固有一死,必然能拿回钱)
两全型:到期返还保费/保额(有病治病、没病养老)
缺少理性的分析,大多数人会觉得后两种更有“安全感”,但是安全感,往往是骗人的。
从成本-收益角度,我们来看一下!
可以看出,相对消费型产品,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健康活到80岁,话说购买重疾险不就是担心没有这么顺利嘛):
储蓄型产品多交的钱,相当于做了一笔4.32%的投资,两全型相当于1.54%(这还是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储蓄/两全产品,实际上,大部分其他产品更低,甚至是负的)
假设50%的人这么顺利,那么平均来看,其实只有一半,即2.16%和0.77%!
果然,所谓的安全感是骗人的!
3、保险,买的就是杠杆
杠杆,也就是保额/保费的比值,是不是用最小的保费,达到了保障的目的。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清楚的看到,消费型产品杠杆最高、储蓄型产品次之、两全型再次。
4、保险,也需要结构化配置。
比如某人,想买10万保额,但是每年只能承担1300元,没有1553元,怎么办呢?
这时,就可以进行终身与定期的搭配:
5万终身+5万保障至70岁,需保费1265元,在预算范围内。
同样的,还可以选择更长的交费期限达到这个目的。
后面,经济状况允许了,可以再进行终身的补充,同时避免了身体变差、不能购买保险的情况。从而,达到现在和以后最优的效果。
三、消费型的一个小bug
重疾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中,不全是确诊给付。有的是手术达到一定状态,有的是确诊一段时间后,仍存在症状。
所以消费型的bug就在于,如果还没有达到重疾的要求,就身故了。那就只能退回现金价值,而不是赔付保额(储蓄型赔付保额)。
不过,从目前的医学手段看,这个bug还是占少数。
从这个方面讲,购买储蓄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适用于经济预算充足的客户,而且建议与消费型搭配购买。
总结一下
八字准则,购买重疾不上当
消费思维、保额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