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东北女孩阿青,
是网上小有名气的废墟摄影师。
她用两年走了大半个中国,
拍下了150个废弃空间。
这些地方曾经人来人往、充满活力,
一个世纪后,变得无人问津。
她把这些破败、荒凉的建筑照片发在网上,
网友们纷纷称赞“太美了”。
阿青拍摄的60年代-90年代各式各样的影剧院
废弃医院
废弃工人俱乐部里的溜冰场
废弃职工图书馆的报刊室
日常生活中已不再常见的各类小物件
南粤废弃工厂里的老照片
西南某职工俱乐部里遗留的邓丽君的磁带
西北矿区某高中的生物标本室
西北矿区里的一所高中,
留下了非常完整的生物标本室;
废弃了半个世纪的三线工厂区,
至今还有老人家居住;
一家妇幼保健所里设置的“婚育学校”,
放到现在也很有必要……
阿青拍摄的乡村小镇标语系列
一条来到广州见到了阿青,
还和她一起探访了一栋废弃20年的影剧院。
“废墟是有温度的,
每一栋废弃建筑都曾经是人来人往的地方,
需要被留下存在过的证据。”
自述 阿青
撰文 鲁雨涵 责编 倪楚娇
摄影师阿青 @伤心招待所老板
阿青今年27岁,从大学开始就生活在广东,已经完全没有了东北口音。三个月前她从上一份工作离职,去西南和西北旅游了一圈,带回了不少宝藏废墟的照片。
拍摄久了,她的“胃口”越来越大,普通的废弃建筑已经看不上眼了,加上城市里的建筑翻新太快,她只能不断扩大探索范围。
我们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了隶属于佛山的一个小镇上。阿青带我们来到一座三层高的建筑面前,这是广州周边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废弃建筑。
招牌显示这是当地的影剧院,宣传栏上还贴着本世纪初上映的电影海报。
她事先和门卫打了招呼,我们便顺利地从后门进去了,但要钻过一个小洞,才能真正进到剧院内部。
西南某职工俱乐部遗留的老式收音机和杂志
一进去,浑浊的空气夹杂着霉味扑面而来。舞台的地板走起来吱吱作响,阿青提醒我们避开那些腐烂的木板,小心踩塌后掉下去,她有过这样的经历。
影剧院二楼是当地的文化艺术组织协会,还留下了很多“宝贝”,曝光了的胶片底片、演出道具、记账本,还有很多创作于90年代的粤剧剧本,全是手写的,阿青把每一页都拍了下来。
文化艺术组织协会遗留的剧本
这么完整的一栋建筑废弃了20年,阿青觉得很可惜:“大家只会去保护那些有文保价值的建筑,影剧院显然不在其中。”
从2020年开始,她开始集中拍摄废弃建筑,把照片发在了网上,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反响。除了猎奇以外,更多人是被这些建筑承载的记忆所打动。
以下是她的自述:
寻找废墟的东北女孩
废弃建筑的拍摄,主要集中在去年和今年。疫情之后,我买了“随心飞”,周末就会飞出去拍摄,到现在拍摄完整的地点有将近150个。
我自己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城市里的废弃建筑,有些是烂尾的,有些是搬迁了,比如医院、学校、酒店、度假村等。
还有一类是在乡镇或者偏远山区,比如废弃的矿区、三线工厂,它们同时会配备完整的生活设施,不能以单栋的建筑来计算。
废弃工人俱乐部的舞厅
我经常用卫星地图找废弃的建筑群,和周围相比,它们颜色更灰暗,更破败。比如废弃很多年的学校,操场跑道一定是长满草的。
有一些建筑它有特定的模样。电影院在卫星地图上会呈现一个工字形。监狱,四个角上会有一个圆圆的建筑,就是瞭望台。通过地图确定了大致位置之后,再去实地自己找。
我也比较贪心,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可以把中国东南西北每一个板块都拍全。中国太大了,废弃建筑太多了,只要用心去找都能找到。
职工舞厅的镭射球
“废弃建筑里的时间是凝固的”
城市里的废墟停留的时间很短,寸土寸金的地方,要么马上被占用,盖上新的建筑,要么就会被开发成网红地,人流量一涌入,建筑和物品破坏的速度就非常快。
而乡村小镇里的废墟,大多数是属于上世纪40-80年代,一旦不再使用,它的一切就都停留在那个年代了。
废弃学校窗台上的墨水瓶
你能在里面找到很多当年的痕迹,比如当年的日记本、记账本、一瓶印刷于1989年的敦煌牌墨水瓶。
你也会看到很多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的东西,比如说红星牌的工业电风扇、鸵鸟牌的墨水瓶、老式的皮箱、双排溜冰鞋、连线电话、磁带光盘录像带、影剧院里面的放映机……
西北矿区某废弃高中的生物标本室
废墟,不都是破旧、荒凉和落后的。很多建筑里面的设施非常“先进”,甚至非常美。
我在西北拍了一个矿区里面的学校,且不说到那里的山路有多崎岖,进去之后,那片区域一个人也没有,动物也没有。
但是那座学校真的惊艳到我了。最特别的是它有一个生物实验室,里面有非常完整的生物、植物、动物、肥料标本。
根据标本柜里的卡片和空瓶推测,这里本来有几十个生物标本,现在只剩下一只青蛙、一条蛇和一条小鲨鱼。
教室里有一个很帅气的人体解剖模型,各种器官模具。墙上贴着老式但非常专业的人体结构图和动植物标本图。
陈列室中间有一张巨大的玻璃操作台,摆放着各种生物器官模具、化学仪器和动植物的玻璃切片。
哪怕是现在的高中,可能也不会有这么专业的生物教室。就和寻宝一样,拍到就是赚到。
废弃保龄球馆里的换鞋处
“走进废墟,就像走入那个年代”
我最喜欢的是老式影剧院,还有类似学校的礼堂,工厂里的俱乐部等等。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舞台,细节上则完全不同。有的舞台是水泥的,有的是木质的,有的上面挂着幕布,两边做了很漂亮的龙柱。折叠椅也是分全木质,软座沙发……可以根据这些细节来判断这个影剧院的年代和档次。
废弃的放映机
宣传栏上的80年代电影海报
放映室里面会有放映所需要的一些设备。
墙上贴满了八九十年代的老电影海报,不像剧组刻意做的布景,完全是当时留下的,非常珍贵。
废弃的健身房
工人俱乐部也特别有意思,专门供工人娱乐用的。
一般俱乐部是2~5层不等,下面一两层做影剧院,楼上是网吧、老式溜冰场,还有职工的舞厅,中间挂着老式的镭射球,特别应景。
我还发现过一个健身房,应该是90年代或者零几年的。里面的健身器材全都是实打实的铁,很多都上锈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撸铁”的健身房。
放映胶卷底片
影剧院遗留的售票表
看到这些建筑,给了我很多想象。在一个娱乐手段相对匮乏的年代,一个工厂子弟兵的娱乐方式有什么?
下了班,去排队买电影票,和朋友看电影,在电影院里面窃窃私语。这跟我们现在去看电影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他们那种快乐太单纯了。
工人图书馆里的借书卡和图书
影剧院的壁画
我是做房地产策划的,每天的工作节奏飞快,给我带来了一些焦虑。所以我喜欢拍这些老建筑。
我甚至可以假设我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穿着喇叭裤,烫着爆炸头,马上就要赶去一个舞厅跟朋友去跳交谊舞了。
废弃工厂里遗留的各色写真照片
“废墟也是有温度的”
还有一些废墟算是“半废弃”废墟,虽然不再使用了,但还是有人生活在里面的。
60-70年代,我们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深山里建了很多工厂。因为中西部人口比较少,所以都是东部的人们,拖家带口地去援建。
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工厂周围都会有非常完整的生活配套设施,比如商店、学校、医院、俱乐部等等,相当于就是一个小社会了。
废弃国企厂房里的磁带
这些工厂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那些建筑永远被留在了深山里,很多老一辈的工人还在那里继续生活。
我之前跟朋友去了一个湖北的工厂,当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老爷爷,穿了一身军绿色的外套,戴了一个小帽子。
爷爷已经70多岁了,一直跟我们聊天。他看到我朋友手里的胶片单反,就问:“你这个是不是胶片相机,我以前也是玩黑白的。”
湖北废弃三线工厂的老职工
我们就提出想给爷爷拍一张照片。他非常认真地整理他的仪容,笔直地站在了一个地方,摆出了在他们那个年代可能是非常正式的拍照姿势,我们当时也很感动。
其实拍摄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们进到一个学校里面,看到有一只狗狗的头被卡在洞里。它当时已经很虚弱了,我们解救了它。要是我们没有去那里,它可能就饿死在那里了。
每一个人对废墟的理解不同,我一直觉得,废墟是有温度的。所以我不想把我的照片刻意地灵异化,恐怖化,我还是希望可以还原当时我进入废墟时的感觉,可能更偏暖色一点,展现它们的美。
“它们在一个时空里是会对话的”
很多废弃建筑,甚至能引发我们对当下的思考。
最近引起热烈讨论的帖子,是我在西北拍到的一个废弃医院。确切来说,应该是一个妇幼保健所,墙上贴着和生育相关的宣传海报,还遗留了一些避孕相关的药物。
废弃妇幼保健所的婚育学校
我们在三楼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很像教室的房间,门上面写着“婚育学校”,是给婚龄、育龄女性普及一些生育知识用的。
我在网上发了这个婚育学校的照片,大家都觉得,这个学校在现今也很有必要,只不过它要传播的知识不同了,比如可以教一教,怎么样做一个好父母。
废弃篮球场标语
标语系列是拍摄废弃建筑时的衍生产物。因为大多数建筑都是在乡镇里,还保留着很多几十年前的标语。
废弃90年代健身房标语
废弃50年代劳改所标语
以前的标语都是刷在墙上,再久远一点的刻在墙上,可以保留很长时间。一般都是八字、十字,对仗工整。它关乎改革开放,关乎关爱女孩,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过去的标语和现在的环境,它们在一个时空里是会对话的。
废弃医院标语
“它们也需要留下存在过的证明”
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回访之前拍过的建筑,几乎每一次都会发现它们和以前不一样了,确切来说是被破坏了。
在废墟圈子里,不公开地点、不带走物品、不破坏这里的样子、不遗留自己带来的垃圾,这四个“不”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共识。
废弃影剧院里的录像带
很可惜的是,很多人没有这个意识。有的人为了进去,会打破窗,偷拿里面的东西,或者把地址曝光在网上,引来很多人前来打卡,也给看守的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哪怕是废弃建筑本身,也在迅速消失。老建筑都是有自己的味道的,书本的味道、老物件的味道、青苔的味道,这些东西是无法复制的。
之前我妈不是很理解我为什么要拍这些,后来她看到了我拍的老式影剧院的照片,就很兴奋地和我说:“这就是我小时候去看的影剧院,凳子就是这样折叠的,我们以前在底下喝汽水,吃橘子味的糖。”
他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时,可能觉得没必要记录,就像我们也不觉得现在的小区值得被记录。能让老一辈的人,重新想起记忆里那种青春的感觉,我觉得很美好。
无论能看到的人有多少,有缘看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