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茵的八字分析 女富豪张茵八字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一直觉得“璎珞”是个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美好的词汇,无论是魏璎珞,还是富察璎珞都不俗。那么“璎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璎”字形声,从玉,婴声。本义是似玉的美石。

璎,璎珢,石似玉也。——《玉篇》

“珞”,本义形容石头坚硬。

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

从单字意思看,璎珞即似玉但非常坚硬的美石。人如其名,怪不得《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性格那么强势呢!

张茵的八字分析

《延禧攻略》视频截图事实上,璎珞更多时候指的是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张茵的八字分析

作为佛像装饰的璎珞张茵的八字分析

菩萨像装饰示意(图片 | 白化文《璎珞、花鬘与数珠》)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记录了他在南亚次大陆的亲眼所见,其中说到:

“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矍宝冠,以为首饰;环鬘璎珞,而作身佩。......其有富商大贾,唯金钏而已。”

据《佛所行赞》卷一所载,释迦牟尼当太子时,就是“璎珞庄严身”。

由上述材料大略可推断,璎珞是古代南亚次大陆的人们,特别是皇室贵族的装饰。

最早的印度文献之一《梨俱吠陀》认为佩戴珠宝有美化身体、净化身心的寓意。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实世界的装束同样反映在宗教人物的身上,所以佛教的菩萨一般都是头戴各式宝冠,身上配有项链、耳环 、胸饰、臂钏、腕钏等多种珠宝配饰。

《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其王者着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

《法华经信解品》:“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着粗弊垢腻之衣。”

我们都知道佛教在东汉时传入我国,璎珞也随之传入,并大量出现在汉化佛教造像和绘画作品中。

张茵的八字分析

北朝石雕佛像(图片 | 张茵《璎珞小考》)

张茵的八字分析

宋代贾师古画《大士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 | 搜狗图片)

张茵的八字分析

瓷器上的璎珞纹

除了作为装饰品,璎珞还逐渐发展出了相应的纹饰——璎珞纹,并成为陶瓷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之一。

璎珞纹最早见于元代宗教人物的瓷塑上,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实物,以景德镇窑与龙泉窑的瓷塑观音、菩萨居多。

张茵的八字分析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观音坐像,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图片 | 华夏收藏网)

下面这件由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白釉观音坐像表现最为精绝。坐姿观音微闭双目,端庄慈祥,神采奕奕。自发髻而下,全身纷披璎珞。

张茵的八字分析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图片 | 首都博物馆)

下图为出土于北京密云冶仙塔基的辽代绿釉璎珞纹净水瓶。净瓶本为佛教用器,源于古印度,僧侣们离庙游方时可以随身携带,用以贮水或净手。

净水瓶高24.1厘米,口径10.6厘米。净瓶瓶颈上部饰有十二道炫纹,以六瓣莲花檐为分隔,下部为竹节状。瓶肩装饰七瓣莲花,瓶腹及下部交错装饰璎珞纹 。肩部的流口用于注水,顶部的管流用于倒水。这种瓷质的净水瓶流行于唐代、宋代及辽代。

从出土地及使用用途来看,该瓶从器型到装饰(莲花纹、璎珞纹)都充满了宗教内涵。

张茵的八字分析

辽代绿釉璎珞纹净水瓶,现藏于首都博物馆(图片 | 搜狗图片)

入明以后,璎珞纹逐渐脱离宗教瓷塑像,更多地运用于普通瓷器。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璎珞纹在珐华器、青花器和五彩器上出现较多。

早期的璎珞纹或用瓷泥小圆珠直接粘贴在瓷坯上组成图案,或用瓷泥细条粘贴后刻划横段而成,而到了明代则更多地采用笔绘的方式,特别是明嘉靖时期最为流行,并配以杂宝、花卉、变形莲瓣等,较明早、中期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张茵的八字分析

明代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图片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入清之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有以璎珞纹为主题装饰的器物。此时的璎珞纹装饰,在明代基础上又增添了如蕉叶、回纹、如意云头、寿字等其他辅助纹样,装饰结构新颖、别致。色彩在青花基础上又有了斗彩、五彩、青花五彩加金等,更显其官窑华贵气势。清中期以后璎珞纹装饰器物渐少。

张茵的八字分析

清代金地识文描金彩漆高足碗(图片 | 故宫博物院)

下图为两件清代璎珞纹贲巴壶。贲巴壶是藏族地区寺院内的祭神用品,而在清代皇家御窑厂内烧制的瓷质贲巴壶则是清朝皇帝给西藏、青海等地宗教领袖的赏赐之物。

这种壶口、流均有盖,且各自与盖组成塔形。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下承覆钵形托,圈足,足底沿外撇,腹部绘璎珞主题纹样。

张茵的八字分析

清代康熙年间斗彩璎珞纹贲巴壶(图片 | 故宫博物院)

张茵的八字分析

清代青花璎珞纹贲巴壶(图片 | 故宫博物院)

宗教题材出现在清代御窑瓷器上是对当时国家宗教政策的反映,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藏文化风格在清内廷传播,同时还促进了汉、藏、满、蒙族上层文化间的交流。

张茵的八字分析

文人化、世俗化的璎珞装饰

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一个汉化的过程,与之伴随的璎珞自然也不例外。中原佛像上的璎珞有与印度相似的地方,也有许多想象发挥。逐渐地,最初那种充满异域风情的繁复璎珞演变出与我们传统相适应的样式。

有的璎珞造型和我国古代佩玉的样式很相似,有类似玉璜、玉珩的挂件,还出现了宫绦的样式。特别是从宋代之后,“文人风尚“主宰了大众审美,此时的菩萨像悠闲沉静,宽袍掩身,璎珞只是稍作点缀,清淡素雅,绝无盛唐时那般珠光宝气。

张茵的八字分析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菩萨,莫高窟第57窟(图片 | 雅昌艺术网)

张茵的八字分析

南宋法常画《观音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大德寺(图片 | 搜狗图片)

这种风气还影响了此后明、清时期的宗教造像(道教造像中也有,如《朝元仙仗图》《永乐宫壁画》中的仙人、玉女,这些造像人物所佩戴璎珞的样式越来越简化,甚而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再也没有了原先特定的身份象征。

除了宗教人物,璎珞还作为俗世的颈饰渐渐流行起来,如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壁画《尚食图》和《司宝图》中都有表现。其大多戴于衣领之外,与神佛人物的璎珞相比简单得多,只在项圈或珠串外配有挂饰,这种颈饰看上去更像项圈,但又有璎珞的装饰成分,可以看作是两者的一种结合。

张茵的八字分析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北壁《司宝图》,绘于元代(图片 | 新浪博客·清苦老财)

张茵的八字分析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北壁《尚食图》,绘于元代(图片 | 新浪博客·清苦老财)

明代唐寅所画的《吹箫图》中,少女所戴璎珞也颇为简单:项圈两头垂珠,连缀一面美玉。看起来既富贵华美,又与服饰配合,显得不落俗套。

张茵的八字分析

明代唐寅《吹箫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图片 | 搜狗图片)

及至清代,少年男女戴璎珞极为普遍。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有对此的描述,且将金锁、璎珞、项圈等词通用,可见此时的璎珞已不限于佛教璎珞的某些特定样式。

《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宝玉首次出场时便是“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条,系着一块美玉”。

张茵的八字分析

贾宝玉戴璎珞(图片 | 搜狗图片)

《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

宝玉听了,忙笑说道:“原来姊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他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

张茵的八字分析

薛宝钗戴璎珞(图片 | 视频截图)

清代陈枚的《月漫清游图》中,描绘了宫廷嫔妃们一年十二个月的深宫生活,其中也出现了几处佩戴璎珞的场景。

张茵的八字分析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一月踏雪寻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片 |书格)

张茵的八字分析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十一月文阁刺绣》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片 |书格)

张茵的八字分析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十二月围炉博古》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片 |书格)

源于古印度贵族,再到佛教装饰,最后再次成为象征贵族财富的装饰,璎珞的经历可真算得上是丰富且坎坷啊!

参考文献:

1.张茵《璎珞小考》[J],《艺术设计史论》,2005年8月.

2.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吉林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EN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