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格局八字分析 巴菲特的八字格局分析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文 | 黄绎达

编辑 | 郑怀舟

今年是新冠疫情后的第一年,随着经济的逐步修复,从年初至今,全球最主要的几大权益市场,大都呈现出了结构性行情。

比如今年A股的表现,总体偏弱远不及债市。但是,由于结构分化的存在,市场一致预期强的板块/主题越贵越涨、越涨越贵,被市场抛弃的板块/主题无人问津。

典型如新能源车主题,在今年一骑绝尘,大幅跑赢大盘;而去年大热的医药板块,却跌入了谷底。行情如此撕裂,其始作俑者正是拥挤交易。

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者该如何理解当下的市场形态?其中,存在哪些投资机会?在投资策略上又该注意些什么?

说到对全球市场的投资策略观点,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兴业证券的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

带着上述疑问,36氪有幸对这位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进行了独家专访,分享他对当下权益市场的核心观点。

以下为专访实录(略经摘辑):

1. 资本市场资产荒与投资者的自我认知

36氪: 近两年来,A股一直都是结构性的行情,尤其是好资产,交易非常拥挤,在您看来目前的这个现状是资产荒吗?

高成格局八字分析 巴菲特的八字格局分析

张忆东:怎么说呢,资产其实并不荒,荒的是性价比好的资产。

36氪:您的这个提法很好啊,所谓的好性价比,应该从哪些维度去理解呢?

张忆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明白资金的性质,不同的资金属性会选择不一样的资产,这个属于投资者的自我认知,区分的关键就是对风险把控。

第一种是风险厌恶型,比如养老金、主权基金,主要考虑保值。对于他们,中国国债就是性价比高的好资产。

36氪:中债目前的估值其实也不低,这个性价比该怎么理解呢?

张忆东:中债的性价比应该从长期的维度、全球的维度去看。长期来看人民币将保持强势,那么十年期国债利率保持在3%左右,在全球范围内就很有性价比。而且对于保值型资金,只要国债收益率跑赢CPI就行,这个确定性是非常高的。

36氪:这一类投资者确实风险敞口不大,可选择的资产种类也不多啊。

张忆东:是的,他们投资就是为了保值,所以我们来看第二类资金:中等型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选择面一下子就开阔多了,除了债券类资产外,那些具有性价比的高增长资产他们也能接受。

36氪:又有性价比又是高成长,具体到行业或者说板块,有哪些是您看好的?

张忆东:就说成长股,现在看都很贵,在这里面有一些短期贵但长期性价比很好的资产,如果它的成长空间是几何级基数的扩张,动态的看其实一点都不贵。

所以说,现在讲好资产都太贵、都太热了,其实也是个伪命题,只是说没有做好细化、深度的研究。立足这一轮科技驱动制造业升级的朱格拉周期,我们认为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军工以及万物智联等五大赛道是高成长牛股的孕育地。

但是,又有性价比又是高成长的具体行业,这是动态变化的,高成长的大趋势是确定的,但是落实到某个阶段时不是具有较高性价比的话,还是要看那个阶段是不是大幅上涨?是不是透支?立足下半年,我认为,军工、新能源性价比更好,其他成长领域要找阿尔法机会。

36氪:无论是银行还是地产,目前都是估值低位,那么怎么才能避开您说的价值陷阱呢?

张忆东:在低估值的资产里面,有些是价值陷阱式的资产,有些是被低估的,这就需要在配置和选择的时候更加的专业化。

比如,金融和地产,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些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了、政策不友好,无论经济好坏,未来全都是惨的。

事实上,这里面肯定有错杀,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金融、地产要让利实体,但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金融、不需要地产了,还是需要的。

但是,坦率地说,投资这类资产需要有耐心,选择金融、地产这些标的,需要选那些商业模式上能够顺应形势发展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哪些是不死鸟,有些普通投资者只看估值去交易,就可能落入价值陷阱。

建议等待此轮“三个红线”调控后还能活来的地产公司,商业模式会有改变,能稳定分红的;另外,看好服务于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科技创新大时代的金融,其中,券商的机会更大。

36氪:对于中等偏好的投资者,同时又不是专业的基金经理,ta该怎么办呢?

张忆东:四个字“定期定投”,就围绕一些靠谱的基金经理,定投ta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懒一点呢,就聚焦未来的大方向,比如科创板,就定期定投科创ETF。但是不要随大流,不要追涨杀跌,定期定投是中等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好选择。

36氪:在您看来,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有哪些特质呢?

高成格局八字分析 巴菲特的八字格局分析

张忆东:首先必须有专业能力,如果既是高风险偏好又没有专业能力,我根本不建议ta们来资产市场。

对于真正的高风险偏好投资者,配置要先选赛道,按照产业的大方向,然后找某些细分领域最优秀的公司,关键是看准成长方向,不要看静态的估值。而且,要有颗大心脏,能忍受高风险资产的高波动,特别是在下跌的时候,围绕看好的方向继续买入。

所以,最重要的不在于资产是什么,而是认知自我,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自己资金的属性,然后再通过专业化的眼光来做投资。

36氪:您对投资者分类后发现,值得配置资产还是很多的啊。

张忆东:确实是这样,大家也不必对资本市场太过悲观。现在是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立足于相信中国,用长线的眼光、专业的判断去分享当下中国这种结构上的变化。

36氪:在您看来,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您说的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更进一步的说,如何在结构变化中寻找投资机会?

张忆东:现在的中国宏观经济是稳的、平淡的,在平淡中寻找新奇,看的就是成长,目前能够提高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创造新需求,就是新的增长点。这些属于这一轮朱格拉周期里的高增长方向,核心是科技驱动制造业升级,所以,在高成长期不要被静态的估值束缚了。

就像2005年上海的房价,在当时看非常贵,很多指标也显示它是泡沫,肯定要跌,当年也的确跌了。但拉长周期来看,那其实是底部的顶部。

再看前面说的几大成长产业,现在也是底部的顶部,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基本面还在底部区域,但短期估值在高位而已。所以,要用长远的视角去看这类资产,而不能用倒车镜去投资。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高增长的经济体很少,中国则是一个成长的富矿,中国老百姓和老外外资“二老”都会在中长期加大对中国优质权益资产的配置。

2. 成长与科创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36氪:我们就沿着成长的话题,您前面也提到了科创板,从这两点去聚焦一下,在您看来科创板里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赛道呢?

张忆东:是的,这轮朱格拉周期,我最看好科创板,立足于2021三季度往后看三、五年, 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万物智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车这些都很好。但是,我认为现在预期最不充分的一个方向是军工,有点像两年前的新能源车。

36氪:观感上两个完全不一样,而且一个是toG,一个是消费,像在哪儿呢?

张忆东:像在产业逻辑。以2020年为界,2020年之前新能源车这个投资主题吃的是政策驱动的红利,主要就是各种补贴、政府采购,没有明确的产业化。

2020年后就不一样了,特斯拉在国内释放产能,造车新势力发力,以及传统车企转向新能源,新车型如雨后春笋。而且在疫情背景下,大家更愿意有独立空间。再加上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这个行业就慢慢的产业化了。

从2020年到今年年初,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快速到达了10%,10%是个临界点,后面会进入爆发期,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已经验证过了。所以,新能源车龙头一把580亿的再融资,大家还是趋之若鹜,这就反映了非常强的一致预期。

再来看军工,以前说军工就是玩题材,不会当做成长逻辑,这是偏见。

现在是大国博弈的时代,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政策面上,军工保卫着我们共同富裕的家园。习主席明确强调了,强国必先强军、强军才能国安,整个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发展。

只看产业,军工目前是高端制造的佼佼者,军工行情有了成长的逻辑。从去年三季度后,能看到军工主机厂的订单爆发,民参军企业的盈利高速增长,民用航空N万亿的大市场空间,这些是支撑军工大产业链发展的产业逻辑、基本面土壤。

36氪:在您看来,当下的大国博弈与历史上的大国博弈有哪些不同?对军工的预期是否有比较大的影响?

张忆东:就拿美苏争霸来说,苏联造了很多重武器,但是经济垮了,因为苏联的军工没有民用空间,也有没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

但是我们不一样,首先大国博弈并不是说搞军备竞赛,我们的军费非常克制。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道路,我们以资本市场为放大器,四两拨千斤,吸引全社会的资源来发展军工相关的完整产业链。所以,现在我们的很多产品都是军民融合的,特别是民用航空、民用科技产品,包括,材料、电子、设备等等,这些恰恰是可持续的发展,还有巨大的需求作支撑。

我们认为最确定的而且没有被市场充分认知到的,就是军工产业化是通过军民融合的链条做到了快速扩张。长远的来看,中国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军工行业必然大放异彩。

3. 新能源车的方向与分化

36氪:听了您的解析,军工是未来值得配置的一个方向。那么,现在大热的新能源车您怎么看?

张忆东:前面说军工的时候就提到了新能源车的强一致预期,但是有共识就会分化,特别是中游的材料里面。新能源车产业链我依然战略性看多,未来行情肯定会有分化,甚至阶段性震荡回撤。大家不能闭眼投资新能源车了,而是要更深度研究其产业竞争格局。

以前新能源车的细分领域都是小产业,但是新能源车渗透率过了10%,产业大发展。市场空间大了,就会引发投资一哄而上,很容易产能过剩,这些细分赛道里面原有的企业就会快速的变成价值股,然后是价值崩塌。比如现在一些传统化工巨头已经开始杀入新能源产业链。

36氪:既然是分化,有的预期是空的,有的则是多的,那么利多的分化指向哪些方向呢?

张忆东:中游的这些环节如果供过于求,对于下游就可能是成本下降,下游里面整车厂、电池储能都有可能受益。另外,我依然看多供不应求的上游资源。

除此以外,我们还看好智能驾驶。新能源车目前的终极方向就是智能驾驶,它本质上是一个大号的移动终端,将TMT里的通讯、传感器,和电子、传媒、甚至娱乐都融为了一体。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智能驾驶方兴未艾。再细分下去,比如操作系统、信息安全这种偏计算机的领域,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

36氪:方向明确了,在策略上您有什么建议?

张忆东:以长打短,按照性价比投资。在新能源车的链条里,现在不是一哄而上去追高的阶段,逆境才能看出谁是真英雄。所以,跌下来的时候,对我们选出更优秀的核心资产,可能恰恰是一个机遇。

4. 半导体与生物医药的核心看点

36氪:科技里面半导体和生物医药在近几年都是大火,这两个行业您怎么看?

张忆东:先说半导体,依然战略性看多,但是后面半导体行情一定会出现分化。分化的本质就是:越简单、越容易放量的东西,越会被市场抛弃。

两年内,现在一哄而上投资的低端半导体,必然产能过剩,所以,中低端半导体芯片制造很快将过剩,从而变成一个价值陷阱,它的估值会调整。

高端芯片有技术支撑,依然还是香饽饽,未来三五年都不会有问题。

另外,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从产品种类和先进性两个维度快速扩张,设备以及材料的国产化比例有望从之前的5-10%提升到30%以上,成长空间非常大。

现在半导体也过了闭眼买入的阶段,整体估值,说实话不便宜。这时候就要看细分领域,谁有金刚钻、谁有硬核科技,后面将继续享受高增长高估值,否则就会变成垃圾股。

36氪:生物医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张忆东:医药里面,传统医药和生物医药的分化早就出现了。传统医药现在基本上是价值股,生物医药是雨后春笋太多,在未来会有一段大的并购重组期,重组后就看谁的管线更丰富、谁的科研实力更强了。所以,相较而言,生物医药的方向是确定的。

36氪:生物医药的大方向确定,细分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呢?

张忆东:首先是CXO,只要搞生物医药、搞创新,很难绕过CXO,这是科研分工的必然,这是生命科学上游产业的明珠,就好比先进制造里需要高端芯片一样。

第二个是消费型的医疗服务,消费升级是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新型医疗服务、消费的医药专业化,也包括近期遭遇政策监管风险的医美,但是规范之后机会更好。

第三个是后疫情时代的新兴技术,这个方面港股 Biotech值得淘金。一方面,像BioNtech、Moderna的mRNA疫苗,未来可能会应用在其他生物医药的研发创新上。这方面机会多多,大数据分析下的AI药物发现及诊疗、新一代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新的疾病领域,很多细分赛道还缺乏创新龙头“卡位”,眼科、肾病、部分退行性病变。

生物医药,过去几个季度也受到整体医药股行情调整的拖累,但是长期是大机会,四季度值得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