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结婚的话还需要合八字吗 结婚需要看日子合八字吗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婚礼是重要的人生四大礼仪之一(出生、成年、婚庆、丧葬),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们把婚姻嫁娶视为人生大事。我国自古以来为婚礼制定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封建制度下婚礼的模式,对当代新婚俗仪式也不无影响。 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富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婚俗文化。郑州旧时婚礼十分注重传统,一丝不苟按照“六礼”操办,内容丰富,程式复杂,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自由恋爱逐渐取代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也在婚俗的发展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旅行结婚的话还需要合八字吗

纳彩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家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纳彩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现在称之为提亲。虽然现今多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而结婚,但大部分还需要有媒人即介绍人在中间牵线搭桥,即便是自由恋爱,多数也要请媒人象征性地走一下提亲过场。虽然现代人不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但还是要求双方条件相当。介绍人认为男女二人般配,便向双方提亲介绍对方情况,也有介绍人受一方之托,向另一方提亲并介绍对方情况。提亲要携带礼品,古代用雁,意思是告诉女方要像大雁那样适时择其所,从一而终。现在提亲的物品大大变化,皆是烟、酒、茶、肉等。男女双方如果愿意见面,介绍人就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在城镇,男女双方个人或家长、亲友陪同到约定地点见面,介绍人介绍双方认识,二人进行初次交谈,双方互相满意,以后就会自行联系交往,进入谈恋爱阶段。时至今日,虽然婚姻不再恪守“媒灼之言,父母之命”,但是“提亲”却作为婚俗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保留下来。

问名

男家行纳彩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后“问名”范围扩展到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方面。如今,这一礼节演变成为看看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合与不合。如:“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等等,毫无科学道理,却又人人忌讳。也有的是在提亲之后,双方均认为合适,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了解对方的个人及其家庭情况。

纳吉

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现在称之为订婚。男女交往相处一段时间后,双方父母无异议,就可以定亲了。举行订婚仪式,日子一般选在双月双日。若男女同属相或一方生辰不好,也有选单日的。在城市,一般是双方父母见见面,商谈一下孩子结婚的大概时间及一些具体事宜,同时男方父母送给准儿媳红包和一些衣物,亲事就算定下了。也有的由男方准备一桌酒席,邀请至亲,举行简单的定亲仪式。在农村,定亲仪式相对隆重一些,在商定的日期,男方准备两三桌酒席,邀请媒人和双方至亲到场,宣布双方孩子定亲。

纳征

纳征亦称“纳成”,即男家纳吉后往女家送聘礼。郑州人又叫送彩礼。一般由女方家提出要多少“礼银子”,有现金、绸缎布帛、金银玉器、家具器物等,由媒人与男方家协商后送来,即使女方家碍于面子不索要,男方家也会主动送来。除送礼银,农村还要从订婚时起给女方按季节送四时衣物,直到结婚。随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变化,婚姻彩礼也发生了变化。三四十年代一条织贡呢裤子,一件条绒褂子,就数上乘。也有以一只羊,一斗麦子换取一个媳妇的。五十年代,苏联花布(棉布)、花并蓝(天蓝棉布)、海长兰(紫兰棉布)、水月蓝(浅蓝棉布)上衣,黑条绒裤子。六十年代,凡呢丁、精纶华达呢、条绒都倍受青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则送一本《毛主席语录》。七十年代面料为毛哔叽、华达呢,而且上下四套。八十年代,除里外四套涤纶衣服外,还注重家具摆设,“三转一响一咔嚓”(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照相机)和“二十四条腿”(家具中的大衣柜、高低柜、五斗柜、沙发、茶几)是必备之物。九十年代,陋习更甚,索要礼银多则上万元,少则也四五千元。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样样俱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彩礼的数额也相应地又增长了许多,在今天的农村,成年男子要娶媳妇累计花费约达5万元之多,其中彩礼至少也在2万以上。

旅行结婚的话还需要合八字吗

请期

请期俗称“送日头”或称“提日”。郑州人称为“看个好儿”或“定日子”。“看好儿”就是选定结婚的好日子。现在人选择结婚日子,不论城乡都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即请懂阴阳八卦的先生依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算,并参考当事人意见,择吉选定日子;另一种比较简单,双方及其家长商量选择一个农历的双日为吉日,或者就选在某个节日期间,如五一、十一或元旦、春节。吉日选定后,由先生或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写好婚书,即将吉日通知女方的文书。男方把测定的吉日写在红纸条上,男方一位长辈送到女方家里(郑州人叫“送好儿”),同时商议筹办婚庆典礼的具体事宜。送好儿时间上有讲究,一般双月双日,如果上半年结婚,要在农历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结婚,要在农历六月六或十月十送。这样是为了让女方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嫁妆。  送好儿以后,双方就开始了婚礼的紧张筹备,就开始布置新房。郑州民间习俗是,新房要有吉祥喜庆之气,床上的被褥要选择龙凤图案的,色调以红为主。墙上的贴画、窗花也以鸳鸯、牡丹、喜字为主,无不透出喜庆气氛。新房的用品、笤帚、簸箕等都要系上红线,以示喜庆。

亲迎

亲迎俗称“迎亲”。在郑州,最热闹的场面莫过于男婚女嫁,郑州人把这庄重而热烈的场面称为“办红事儿”。迎亲也成了整个婚俗当中最重头的一环,迎亲的头一天迎亲仪式就已经拉开了帷幕。添箱送礼。添箱是指女方而言,婚期来到,女方亲友乡邻知道后,便给待嫁的姑娘送添箱礼,也叫压箱礼。添箱礼品不拘一格,轻重程度和送者的经济情况及送者与新嫁娘的亲疏都有关系,有衣服、布料、毛毯、被子、被面、被罩、床单、锅、盆、花瓶等各种工艺品及金银首饰等,或直接送礼金若干;送贺礼则指男方而言,亲友乡邻得知男子娶亲的喜信后,便送礼品以示祝贺,也叫送人情。所送贺礼轻重及品类和女方的添箱礼差不多。送添箱礼或贺礼均忌送钟,因“钟”与“终”谐音,“送钟(终)”为大不吉利。 铺床。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布置新房,近处亲友自动前来帮忙,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十分热闹。新房布置好后,男方父母为新人铺床,并在褥子上、被子里放些核桃、红枣、花生、带籽棉花、楝枣、火棍、砖头之类,同时嘴里说着“早生贵子”、“连生小子”、“铺上一把棉,生女又生男”等。铺好后有的还往上撒芝麻、黑豆、糖块等。这时围观众人随着唱歌谣、打趣逗乐等一派喜庆气氛。当夜新房不能空,须有人睡,或新郎或其弟侄等人,称作压床或暖房。

旅行结婚的话还需要合八字吗

运嫁妆。女方的嫁妆多是箱、柜、桌、椅、沙发、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等视家庭经济情况或多或少。所有嫁妆均贴上双喜字和红封条,绳索扎缚好,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或当日早上用汽车运送男家。男方招待送嫁妆之人酒饭,走时还要给每人送礼包(装烟酒、馒头)和红包(装钱)。催妆。婚典前一天,媒人携男方家共四人带催妆礼物到女方家催妆,意为快快梳妆打扮。催妆礼一般仍是酒肉,女方家也要简单备酒菜,款待来客。催妆所谈之事是次日几点来娶,轿(车)从哪儿过,女方去男方家的客人有多少,这样使男方家好做准备。支客。为了办好婚事,新郎家要聘请一男一女代表双方临时行使指挥权,接待亲朋好友,处理与婚事有关的事。受聘者要有一定文化修养,了解当地风俗习惯,有一定威望,郑州人称这种人为“支客”(也有地方称之为“代东”,即代表东家临时行使指挥权的人)。“支客”受聘之后,在娶亲前一天到新郎家里(因乡下人的“婚礼宴”都在自己家里举行)。“支客”一到,便帮东家把“婚礼宴”筹划好,还要协调繁杂事宜。如找厨师垒炉灶、买酒和菜、找帮忙的人、借桌凳、布置洞房、贴领路喜(“喜”字,家中室内可以提前贴,其它都是婚日当天贴)、找拜天地用的桌子及桌上放的东西等。迎娶。旧时娶亲富人用轿子,穷人多骑毛驴。五六十年代多用大轱辘马车,苇席搭篷,篷顶搭红毡,七八十年代用手扶拖拉机、汽车,现在普遍用豪华轿车。婚日早晨新郎要率领迎亲队伍亲迎新娘,一般花车带头,礼车队随后。新郎到娘家后,娘家人一般关门拒婿,新娘女友拦门为难新郎讨要红包、藏新鞋等。郑州有“迎新娘不回头、正午以前拜花堂”的说法。“不回头”是说“结婚不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男方家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讲究。“正午”指中午12点。老郑州人都知道,郑州青年男女结婚的典礼仪式一定要在中午12点之前举行。过去,由于机动车很少,男方大多采用轿子、马车或牛车去娶亲,无论道路多远,典礼时间也不能推迟,所以,新娘都要起个大早做好各种准备,经过长途颠簸到男方家中。民风认为正午前新人拜罢天地,大吉大利。因此凡新婚,嫁娶婚礼仪式多在上午进行。拜堂。娶亲的花轿或车队回来后,“支客”要安排人燃放鞭炮,把拜天地用的桌子摆在院中央,天地桌上放一个斗(盛粮食的量具),斗上贴红囍字,斗内装满粮食或麸皮,上插香艾、秤、如意、葱、松柏枝、铜镜等物,取粮食丰收、有福、相爱、称心如意之意,镜子称照妖镜、取趋吉辟邪之意;六七十年代,天地桌上增加用红线穿成串的九枚红枣、花生,取早生(生子)、花着生(男孩女孩穿插)、成串生之意;有时还放一张机杼、一个算盘等物。“支客”还会指挥人铺红毡、搀新娘,指使人用钳子夹住烧热的犁铧,把酒往犁铧上浇,冒着烟,绕新娘坐的轿或车转三圈,说是这样可以避邪。然后新娘下轿或下车,被搀扶着沿红毡走到拜天地的桌子前。拜堂之礼一般为鞠躬,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至此拜堂仪式结束。而后,安排宾朋入席,婚礼进入高潮,“支客”领着新郎、新娘给亲朋好友满酒。闹公婆、撒帐。喜宴过后,亲友来宾们开始了婚礼上的狂欢大闹,那就是“闹公婆”,用灰、墨、颜料之类在新郎的父母头脸上乱涂胡抹,戴上尖顶纸帽、辣椒串、大红花,缠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两口整得不成样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谓极尽搞怪之能事,尽管如此,公婆两人却是不能生气的,毕竟人生喜事难得几度逢,再说风俗如此,也便欢颜以对,任由大伙随意摆布。“闹”是中原婚俗尤为显著的一大亮点。闹洞房中的“撒喜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早在婚礼之前,新郎家人便在同宗同族、邻里乡亲的嫂嫂辈中大费周章挑人选,最好是儿女双全的“吉祥人”,而且口齿伶俐,能唱会编,能够随机应变,选出一到两个,作为撒喜床的主角。闹洞房时,嫂嫂手托盘子,盘内红纸上放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干果,寓意早生贵子,一边往坐在床上的新娘身上轻撒,一边舞动着唱些吉利词语,调节营造气氛,如撒帐歌谣:“一进洞房喜洋洋,恭喜新娘与新郎,我今来撒红罗帐,好似蛟龙配凤凰。一撒天长和地久,二撒地久和天长……”来宾们也跟着随声附和,嬉笑闹声层出不穷。有时新郎的朋友也会想出各种整人的婚礼游戏来营造欢乐热闹的气氛。“新婚三天无大小”,闹洞房,听房声,本是辟邪驱祟的旧时传统,也是人生喜事上的欢乐环节,闹一闹也并无不可,但是时至今日,有的地方越闹越出格,越发没了礼法限制,“闹”的方式也越来越直露。有一些地方不乏闹得过于厉害而偶有意外发生,因此,现代文明社会,闹洞房也需要有所克制,有所规矩。新衣服饰。郑州民间婚礼上,新郎、新娘的衣饰大都是有时代性的。旧时婚礼,新郎着长袍马褂,戴瓜皮帽,穿长筒靴;新娘着红衫,配长裙,穿绣鞋,戴头饰,给人以娇媚、艳丽之感。头饰多为饰有银制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凤凰模型的凤冠;绣鞋就更特别了,红底,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既增加了喜庆气氛,又凭添了新娘的娇美动人。旧时新娘还要加“红盖头”。新娘离开闺房时加盖头,入洞房由新郎揭去。现代婚礼上,新郎大都西装革履,新娘或穿曳地婚礼服,或着现代气息的西装裙。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区别于其它宾客的最突出的标志是胸前的红花。旧时用红绸布扎成,有碗口大小。现在则多是绢花,小巧玲珑。并且下坠“新郎”“新娘”字样的红飘带。红花普遍是新郎娶亲时在女方家佩戴妥当,取琴瑟调和、白头偕老之意。郑州农村,新娘出嫁时要穿棉衣、棉裤,叫“煞衣”。这都事先由婆家邀请儿女双全、品质高尚、心灵手巧的妇女制作,制作时棉裤上任意地方留一小口不缝上,取“求子”之意。娶亲时带去,新娘穿至婆家时更衣换下。在古代,头饰也是区分是否结婚的重要标志,“许嫁则缨,示有所系属也。”女子结缨,表示已婚。到近代,婚前多梳长辫,婚后盘“纂疙瘩”。现代女性中传统的未婚标志已消失,而以戒指区别婚否则成新时尚。

回门

婚礼仪式后,还有一些程序。婚礼三天后,新人回门看望娘家父母,也称“归宁”或“新女婿回门”,娘家人一般设宴款待。民间认为新人回门,午饭后不宜久留,太阳落山前赶回婆家吉利。婚礼后、一般为第六天,娘家来人将新娘接回,称“叫客”,新娘在娘家一般住13天后由娘家派人送回,称“送客”。叫客、送客的时间没有定规,一般在婚宴上商定日子,多用住六还十三、住九还九,称“住六还十三、骡马成槽拴”“住九还九、儿女都有”。婚后新郎、新娘双方去谢媒人,旧时感谢媒人跑路操心踏破了鞋,送双新鞋,现今携带猪肉、烟、酒、鞋、袜等。经过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双方的姻亲关系才算正式确立,才能得到公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郑州人的恋爱婚姻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一系列的婚俗事项中,郑州城乡婚俗礼仪虽然与古时有了很大的不同,有摒弃、有创新,但是也基本承续了传统的婚俗文化。新的婚俗礼仪逐渐向删繁就简、节俭新颖的习俗演变,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甚至裸婚应运而生,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新习俗的风尚。当然,也有人大张旗鼓举办土豪式婚礼。豪车车队阵容、新娘穿金戴银、现金黄金彩礼展示、豪华奢侈婚宴、明星名人助阵的亲友团队等等,这些以炫富为目的的婚礼形式除了赚足眼球,已与礼仪之邦的“礼节”大相径庭,与婚俗的礼仪文化相去甚远。

旅行结婚的话还需要合八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