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吕乐 威海报道
胸戴大红花,挂着沉甸甸的奖牌,手持荣誉证书,当71岁的陈学利站上主席台领奖的那一刻,他在想什么?
2月7日召开的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全省共有三位企业家被授予“山东省杰出企业家”称号,并记一等功。其中一位就是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陈学利。
“我认为这是对我的鞭策、对我的鼓励,激励我更好地干,干出更大的成绩,决不能仅仅是昙花一现。有了这个荣誉,还要看威高以后的发展,威高要真正屹立在世界医疗器械行业之首。”2月11日上午,十几家媒体记者围成一圈,个头不高、精气神十足的陈学利站在中间,一口地道的威海话坚定又有力,“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采访对话中,这位七旬企业家谈的最多的,一个是企业创新,一个是企业家责任。
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陈学利,介绍威高生产的胸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系统。
诞生于福利院中的“小作坊”
威高始建于1988年,以2.5万元税务周转金、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开始创业。
“艰苦创业,跋涉奋进路漫漫,威高扎根滨城,黄海岸边,开拓创新铸造精品,求实巩固奔向明天。每个产品关系到每一个生命,字字句句牢记心间……”这首陈学利作词的《威高之歌》,唱出了威高发展的历程,唱出了一个民族企业的创业艰辛,也唱出了一个中国医疗器械品牌崛起的使命担当。
1988年初春,当时37岁、还是威海田村镇福利院院长兼支部书记的陈学利,在看到老人们吃的饭菜都是普通的大锅炖菜时,不由得心情沉重,当时就萌生了改善老人生活的想法。
他马上找到福利院副院长,商量着弄个副业,让老人吃上肉,改善老人的生活。第二天,他拿出了一支输液器。这支输液器是陈学利之前到苏州出差,在一家招待所休息喝茶时,看到服务业利用闲暇时间组装输液器,那是他第一次了解到这种产品可以通过散户组装的方式“发财”,于是就留了心。
转眼到了4月,福利院开始生产输液器,当月的产量便达到了15.1万支。1988年5月8日,威海国营医疗器械厂一分厂正式成立。
建厂时,在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情况下,如何把厂建好,稳步前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成为陈学利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小厂也必须有方向,有思想,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纲领来引导,带领大家采取一致行动。于是建厂当天,他就在办公室写下了“开拓创新、求实巩固”的建厂方针。
而这八个大字,一直影响着威高今后和未来的发展。
威高初期只生产一次性输液器,后来逐渐生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针等产品。靠着这类低值医疗耗材产品,陈学利执掌的这个小厂迅速发展壮大。1998年,威高改制。2004年,威高股份在港交所上市,年收入4亿元,陈学利收获了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后,威高股份在资本助力下,开始瞄准高值医疗耗材领域,并逐渐向骨科、血透、介入等高耗材医疗器械转型。2021年6月,陈学利的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大,一直被市场公认为国内骨科龙头的威高骨科成功完成科创板上市注册。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威高从一家诞生于福利院中的“小作坊”,成为今天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下辖医用制品、血液净化、骨科、生物科技、药业、心内耗材、医疗商业、房地产等产业以及40多个子公司。2015年以来,威高连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20年名列375位。2021年,威高的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前15大细分市场中,威高进入了11个领域。
“没有创新就没有威高的今天。”威高集团的产品展览厅内,陈学利一一介绍了威高的重要研发产品之后,他在现场总结道,“我认为创新就是创造别人没有的东西。创新首先是责任,作为一名厂长、经理、企业家,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要把创新当作毕生的目标来追求。”
“威海有句老话,晚上千条路,白天还得卖豆腐。”陈学利继续讲,“1883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讲了怎样理解一个企业、怎样理解一个企业家,首先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其次必须要有创新的业绩,也就是产品。威高现在有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1500多种,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市场规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总之,对于企业来讲,创新就是要老老实实创造别人没有的产品,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陈学利在向记者介绍威高研发的医疗器械产品。
“我是农民,我有100多位院士朋友”
解释完“创新”之后,陈学利立即将站在他身旁的威高专家团队总工程师殷敬华推到了记者镜头前,“这段你来讲,你是专家,比我专业。”
殷敬华比陈学利大5岁,是陈学利专门跑去长春请来的专家。他的到来,直接催生了静脉留置针的国产化。
当时殷敬华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是全国做高分子材料最好的研究所,那时他是高分子应用研究室的主任。
“他找到我们时直接说要建一个生物应用材料研发中心,想要委托我们来做。”殷敬华回忆起与陈学利初次见面的情形,“他非常尊重我们,完全信任我们,并承诺需要什么条件尽管讲,没有条件也要给我们创造条件。”
对于一个研发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产品从而推广。于是,在东北生活了50多年的殷敬华,从2001年起开始了长春、威海两头跑的生活,这也在全国开创了研究人员在企业挂职的先河。
2016年,殷敬华在中科院退休以后,决定在威高全职工作。如今,他带领着100多人的团队孜孜不倦搞研发,光2021年就研发出5个新品种。
“比如TPE输液器,过去50%护理耗材都是要用塑化剂这个材料做,但是这个材料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我们决定换材料,但是反对声音很多。不过陈书记要坚持做这件事,我们就花了7年的时间做成了这个产品,到现在国外都没有这个材料,我们是独一家。”殷敬华骄傲地说,“截至目前,TPE输液器这一个产品营收将近60个亿,假如没有陈书记的坚持,就不会有医疗器械的创新与进步。”
不只是TPE输液器,这些年来,威高通过创新发展,一点一滴填补着中国医疗器械的空白。高端输注耗材、聚砜膜透析器、骨科材料、预灌封注射器、留置针、输血耗材等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并以较低价格为国家节约3000多亿元。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用了7年多的时间;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不仅打破了20余年国外的技术垄断,还“赶超”到了国际最前沿;曾是“奢侈品”的心脏支架已经低于万元,并且仍在持续降价;曾成本100元/支的胰岛素注射器现在20元/支;血透患者透析一次从1500元到如今一次300元……
当听见殷敬华用“有气魄有胆量的天才”来评价陈学利时,陈学利大笑一声,扭过头冲他喊,“开玩笑,互相吹!”
有记者现场提问,“您说自己没读过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您凭什么能领导院士呢?”
陈学利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有100多位院士朋友。你要想领导他、管理他肯定就做到尊重他,要让他感受到你是真的尊重他,逢场作戏谁看不出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采访中,陈学利始终将合作伙伴称呼为“交朋友”。他以交朋友的心态去寻找专家、去开拓市场,也以朋友之间的互相尊重,赢得了支持与拥护。这也正如威高提出的良心、诚心、忠心“三心”价值观,在陈学利看来,“做人不诚,是不会有朋友的,如果威高不讲良心、不讲诚心、不讲忠心,谁还会选择威高,和威高同舟共济?”
威海威高国际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陈学利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的采访。
“要做到利国、利民,最后才是利自己”
2021年1月,威高集团顺利完成换届,从分公司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陈林接棒董事长,开始了集团新一轮的战略布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0岁左右。
说起2022年的企业发展,陈学利希望新班子能够铭记“三心”价值观和“开拓创新、求实巩固”八字方针,持续不断地创新,持续不断地开拓,持续不断地巩固,持续不断地发展。
“管理方面的具体事情我不能掺和,掺和了他们就没法干了,但我要关心企业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计划能否完成。”陈学利认为,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34年前,陈学利在创办企业时就给管理者提出了“六个要求”,一要有判断能力、二要有决策能力、三要有组织能力、四要有指挥能力、五要有驾驭能力、六要有协调能力。
“作为一个企业家,判断要准,决策要稳,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陈学利说,“一个没有担当、没有社会良心的企业,是走不远的。威高之所以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关注,就是因为产品。医疗器械发展是无止境的,但是不管行业如何变,有一条不变的就是要知道这个企业是谁的?是国家的,是党的,党提出了要实现共同富裕,而我们威高也要靠着集体的干劲,让大家真正做到志同道合,实现共同富裕。”
企业之大者,为国担当。作为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的民族品牌,威高早已扛起了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任。
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400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2021年,威高的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前15大细分市场中,威高进入了11个领域。
高速发展的背后,陈学利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陈学利告诉记者,“遇到的危机再大,也要保持清醒。比如我们每年计划30-50种新产品上市,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危机很大,如果没有这些产品的补充,我们的收入就要倒退、市场就要萎缩。现在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存法则,但是威高就要扎扎实实地做,否则就没有我们的生存空间。”
“做医疗行业,要做到利国、利民,最后才是利自己。”尽管威高已“交班”,但陈学利依然保持着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4:30起床,散步1个小时,5:30洗漱,5:45吃饭,6点从家里出发,7点以前准时到达办公室,90%的精力关注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采访最后,一直喜欢员工称呼他为“陈书记”而不是“陈总”“陈主席”的陈学利,悄悄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任正非老先生就是我的榜样,他非常有思想,我非常非常地尊敬他,我认为他的成功就是创新。”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