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的八字分析 李兰迪八字分析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来源:劳动午报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其实,赢得幸福并不是靠命运的恩赐,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5个“全国最美家庭”和1个“首都最美家庭”标兵户,发现这些家庭的幸福密码,不是生活中总是幸运地顺风顺水,而是成员间一直互敬互爱、志同道合,是面对考验时的携手前行。不论事业打拼有多少起落,日常生活有多少琐碎,甚至“上有老下有小”有多少辛劳,“最美家庭”的成员都能彼此扶助,劲往一处使。他们的幸福,是家庭每一分子共同奋斗出来的。

丁政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久病床前有孝子”

■密码:百善孝为先,只要老人在,全家就是幸福的。

张迪的八字分析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海淀区有这样一户“全国最美家庭”,女儿女婿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母亲同住12年,老人在精心的照顾下病情稳定,常常对乡亲们夸赞:“多亏了女婿,比亲儿子还孝顺我!”丁政现任西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察局北京西站地区分局执法二队主任科员。岳父过世较早,岳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脑梗死等多种慢性病,爱人徐媛媛是独生子女。2006年他从部队转业后选择与岳母同住,和妻子共同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远在湖北老家的父母也很支持他的决定。

2007年、2010年、2016年,岳母3次因脑出血入院抢救,留下严重后遗症,洗澡、吃药都要人盯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经鉴定为重度残疾。为此,徐媛媛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照顾。丁政下班后,就多干些家务活,让妻子有时间休息一会。

因为病魔的折磨,岳母有时难以控制情绪。虽然心里委屈,但没有影响两口子的状态,他们继续为老人端茶送药、做饭洗衣。“哎,你怎么不让我吃这种药啊?”“妈,您吃过了。”“没有,没吃过。”不跟老人较劲,两口子赶紧哄着:“好,那咱们再吃一次。”然后根据药品不同性质,能吃多一片没事的,拿来让老人吃下;不能多吃的,就找来保健品“冒充”,一切以不影响老人的身体为前提。

妻子和母亲接触时间最多,身心最为劳累。发现她情绪低落时,丁政会给她做工作,通过鼓励为她减压。十几年过去,两口子没有时间出去旅游,就连回老家看望父母都是来去匆匆。但在他们的照顾下,岳母病情基本稳定,常常对乡亲们夸赞:“我能活到今天,多亏了女婿,比亲儿子还孝顺!”

2012年,丁政远在老家的二弟患上尿毒症,必须换肾才能延续生命。他思虑再三,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弟弟。老家那边考虑到他家庭负担大,一致反对他的决定。“二弟刚40岁,他是我的亲人,顾不了那么多!”他反复与家人沟通取得理解,只是因为临床配型不符合手术要求,才没能捐献。

肾源出现后,30多万医药费又成了大问题。他主动承担了10万元“任务”,全家总动员,拿出积攒多年的存款,岳母又给了近2万;老战友、朋友也纷纷解囊相助,短时间内就凑齐钱汇给二弟。为了还债他两年省吃俭用,把家庭开销减少到最低程度。

家庭的重担没有影响到丁政的工作状态,他的工作表现赢得辖区单位和领导同事的信任,2015年被评为西站分局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如今,丁政和徐媛媛迎来第二个孩子,大儿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学着照顾姥姥,给她端水洗脚。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全家人甘之如饴。“百善孝为先。只要老人在,我们就是幸福的,谁家过日子不都这点事嘛。”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幸福家庭的密码。

□本报记者 任洁

唐丽莉家庭(首都最美家庭)

“军功章有爱人的一半”

■密码:夫妻相互扶持,事业以美满家庭为后盾。

张迪的八字分析

平时工作不定时,经常出差,半夜三点接到单位催归的电话;老人远在外地老家,家务事和孩子无暇照顾……作为西城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唯一的女外勤侦查员,唐丽莉战功显赫,屡破大案,她说:“军功章有爱人的一半。”

唐丽莉和丈夫2004年结婚,至今已携手走过14个春秋。她长期工作在打击经济犯罪的第一线,因为工作性质特殊,突发情况多,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经常是一个命令下来就要马上出发,出差取证成了家常便饭,即使没有案子接也要完成大量的勤务任务。这个情况结婚前丈夫杨齐文就悉数知晓,但他并不在意,并且在婚后践行了对爱的承诺。

一天半夜三点,唐丽莉的手机突然接到一条短信:有案子,请归队。她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先去洗脸,被吵醒的丈夫看她没顾上回复,就赶紧替她回短信:收到。外面黑漆漆的,杨齐文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出门,也迅速收拾一番,开车从良乡把妻子送到单位,叮嘱她小心,干完活后再自己开车回去。

夫妻俩都是外地人,老人远在老家,身体不算很好,所以他们没有请老人帮忙带孩子。唐丽莉在家时间少,照顾家的重担就落在杨齐文的肩上。他从部队转业到海淀区工商局,如今是稽查科科长,虽然工作很忙碌,但他充分理解妻子的不易,毫无怨言地成为家务活的“主力军”,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照顾孩子,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9岁的孩子放学没人看,他只能把孩子接到单位,让孩子在一边写作业,下班后爷儿俩再一起回家。孩子上一年级就学会自己刷鞋子,学习也不用父母操心,懂事得让大人心疼。

每当唐丽莉身染风寒回家,迎接她的都是丈夫的问候和孩子的拥抱;赶上过年过节加班出差,她再见到家人时总会有点愧疚,这时丈夫总会宽慰上几句,让她的心一下子暖洋洋的。“我到现在都不太会做饭”,她略带羞涩地透露,家里基本都是爱人做饭。

结束工作回到家,唐丽莉会尽力多干活,让丈夫少劳累一些,只要有时间就去接送孩子。空闲时两口子经常闲聊,因为工作上有重合之处,除了生活话题外,她会给他分析线索支招,他则点拨她查案方向,感情就在这样的交流中进一步加深。

有了美满家庭做后盾,夫妻俩在事业上比翼齐飞。唐丽莉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经侦支队探长,从警15年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三次,优秀公务员、个人嘉奖四次,仅近两年直接参与破获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就达13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杨齐文连续多年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先进个人”,所带领的科室连续多年绩效排名第一。今年,她的家庭被评为“首都最美家庭标兵户”。

□本报记者 任洁

于仁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忙碌的工作挡不住我们的团聚”

■密码:走得再远,心中始终记得家里有一盏灯在亮着等我。

张迪的八字分析

最近,于仁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了一下娃——大儿子轩轩最近幸运地成为了热刺球童踏上温布利球场的草坪。坐在场上的于仁国颇有些陶醉,他说,看到儿子走向温布利球场,就像自己的足球梦想实现了一样。于仁国曾经是北京梦之城文化有限公司的CEO,也有媒体称他为“阿狸教父”。最特别的是,他与妻子生育了三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五口之家的幸福指数没有因孩子多忙得马不停蹄而减少。于仁国说幸福的密码在于“忙碌的工作挡不住我们在一起。”

于仁国热心公益,大学时期就曾经捐出自己头一笔奖学金。工作后,他与朋友一起在四川缺水地区捐钱打井。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他和朋友们又想为灾区做些事情。“我朋友在现场做了调研,说有些村子地震后,住宿条件差。我们就定了航班去了现场。”于仁国说,当年12月他到了那个偏僻的村子,发现当地气候寒冷,而村民很少有取暖设备。于仁国和朋友们在成都买了一批电热毯送了过去。2009年,于仁国来到四川东部,与做慈善的朋友们一起为一所学校宿舍购置了床垫。

于仁国不仅热心公益,也热爱家庭。清华毕业的于仁国和北大毕业的妻子在大学生时代就走在了一起。从恋爱到结婚,他俩解决矛盾的方式是缩短冷战时间。“我有一段时间在外地工作,和妻子两地。年轻夫妻吵架是常有的。我们俩打着电话吵架。”不过,于仁国是个心里藏不住事儿的人,如果发生了矛盾不能电话解决,于仁国就会订最早一班飞机的机票赶回家见妻子。“很多矛盾一开始不是事儿,就怕发酵。”他在采访中一直感叹妻子对孩子们的照顾周到,“家庭是我和妻子共同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和妻子共同建设的地方。”

于仁国大学毕业之初在IT业工作。之后,成为梦之城的联合创始人。于仁国的工作状态一直很忙碌,经常在各个城市出差穿梭。当大儿子轩轩出生以后,于仁国尽可能地带着孩子出差。他认为作为父亲,应该多陪伴孩子,而不是借口工作忙远离家庭。“有一次,我在三里屯的酒吧,看到一个老外在和另一个人谈生意,两人的话题一定是工作。但是座位旁边就放着一个婴儿车。我觉得工作和陪伴是可以两全其美的,看你怎样选择。”轩轩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于仁国印象最深的是,他趁出差之余在马来西亚攀登雪山,妻子和儿子在山脚等他。回程时,他远远地看到儿子在山下玩耍的小身影,心里暖暖的。

大儿子三岁时,国家落实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于仁国的爱人再度怀孕,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三个小伙子在家里的情景,估计会让很多人崩溃。而于仁国夫妻俩带着儿子们踢球、游泳、画画,日子丰富有序。“有时候大儿子在学游泳课,两个小的就在泳池外的游艺室爬,经常引起围观。”

于仁国说,他和妻子坚持每天都与孩子们在一起,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是五口人挤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于仁国觉得,“什么也挡不住我们在一起。一家人团聚是最幸福的时光。”

□本报记者 李婧

梁萍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传承好“心存善念”这个家风

■密码:心存善念家庭和,身做善事子女兴。

张迪的八字分析张迪的八字分析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每天都很快乐。”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西里的梁萍一家,是今年的“最美家庭”。早在2010年,她就是北京市首批万名孝星之一。时隔8年,梁萍再次因“善”与“孝”,获得殊荣。

其实,梁萍保有幸福家庭的秘诀就是:心存善念家庭和,身做善事子女兴。她一直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这个好家风。

今年64岁的梁萍和普通的家庭妇女并无不同,老伴儿因为糖尿病综合征,严重的眼底出血,怕光刺激眼睛,就是在屋里也要戴着墨镜,腿脚也不好。所以48岁退休后,梁萍承担起了照顾父母和公婆的责任。

“因为我是长儿媳,为了方便照顾,我们和公婆住在楼上楼下。”梁萍说,老伴儿的身体原因,让她自己觉得要多付出一些才过意的去。

婆婆身体不好,心脏病、高血压、哮喘,这些疾病致使婆婆一年至少会住上两次院,每次住院都是梁萍操持着。“老人有5个儿子,没有女儿,她把我当成了自家闺女,孝敬母亲,还有什么可说的。”她说。端屎端尿,擦身洗衣……同屋的病友都以为梁萍是老人的女儿。

就这样梁萍细心照料着。2006年77岁的婆婆走了,剩下了公公一个人,10年后,86岁的公公也走了。

去年,梁萍在一次参加社区党员活动时,了解到龙潭街道正在招募小巷管家。经过仔细研究报名条件,梁萍觉得自己合适。但是又担心和照顾老母亲的时间冲突,在征求了母亲、哥哥和妹妹的意见后,梁萍第一时间申请成为了一名小巷管家,投身到服务本社区的工作中来。

梁萍告诉记者,她负责的小巷是夕照寺西里主线。小巷长度155米,宽度10米,小巷北侧沿途有夕照寺西里3号楼、4号楼,小巷南侧有夕照寺西里5号楼,夕照寺西里南区物业以及拉锁厂。小巷管家的工作并不轻松,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巡逻小巷,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上报解决。

一次在巡逻时,梁萍发现夕照寺西里3号楼上有电线脱垂。“由于我自身没有电力知识,不确定电线是否带电。我马上保护现场,提示过路居民绕开行走,又马上联系物业,让物业派电工过来确认。”最终确定是不带电的,物业把脱垂电线剪断清理完毕,安全隐患得到清除。

由于小巷管家的工作牵扯了梁萍很大的精力,觉得对家庭有些亏欠。“但是我家庭很理解我,老伴儿也是名老党员,他非常理解并支持我的工作,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服务。孩子们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们经常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交流彼此的工作心得和生活点滴。”梁萍告诉记者,2012年父亲去世后,直到前年母亲都是一个人居住。今年91岁高龄的母亲身边需要人照顾。为了不耽误小巷管家的工作,她把母亲接到了家里来住,方便照顾。

每天早上6点,梁萍会准时起床,为母亲梳洗,做早饭,问母亲中午想吃什么?利用早上的2个小时把饭做成半成品,因为她经常要巡视和宣传,回家时间会晚,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母亲很理解我,每次我说今天有事,会晚些时候回来。她都会说,‘你去忙你的,别担心我。’”要知道梁萍的母亲双膝严重滑膜炎,无法站立,更别说走路了。“老人家很乐观,也知道我做的都是公益事业,特别支持我。”梁萍说,“有的时候我一忙起来,新闻联播看不上,有重要的新闻,她都会特意给我记着,等我回来告诉我。比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等等这些时髦的政治名词,她会敦促我记下来。”

□本报记者 白莹

陆超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全家总动员 投身做公益

■密码:全家都拿出热心肠,奉献越多,乐趣越大。

张迪的八字分析

爱心志愿者自愿组成一个民间草根公益组织——这是陆超给自己创建的“80后中流砥柱志愿者联盟”的“定义”。虽然名字叫“80后”,但这支拥有500余名注册志愿者的队伍中,年龄最大者已年届七旬,最小的今年才三岁。身为创始人的陆超更是“全家总动员”,她的公公、婆婆还有老公在她的感染下,全部加入了志愿活动中,他们一家也因此荣获了“首都最美家庭”标兵。

今年35岁的陆超是通州区张家湾中心幼儿园的一名保育员,工作之外的时间,她几乎全部献给了志愿事业。采访陆超那天是5月30日,陆超正在为第二天的“控烟”志愿服务忙活着。“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我想搞个大型一点的宣传活动,我们全家人都会去现场。”陆超说,大概两年前,她开始义务宣传控烟,理由很简单,“我公公烟龄40多年,体检时候医生说如果再不戒烟可能会危害健康,为了家人的身体,也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我决定义务宣传控烟。”一段时间后,公公真的把烟给戒了,后来志愿者队伍中另一名“老烟枪”颇受这件事的影响,也成功戒了烟。这让陆超更加坚定了。

“您好,我们是北京市控烟服务队通州分队的……”在宣传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对他们的行动表示支持,有的商家会要求他们多留点宣传单页,有的老板自己不吸烟,不敢直接阻止客人吸烟,就叫陆超他们常去,帮着劝阻。不过也会有少数商家不配合,态度粗暴地说:“谁让你们来的?走开走开,我们不需要!”吃了“闭门羹”,陆超和志愿者们不但没有灰心,反而更有干劲儿了。“我们会在群里总结每次活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下次活动中加以改正,这几年活动搞下来,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活动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效果了。”陆超说道。

“80后中流砥柱志愿者联盟”建立于2009年,至今已走过了9个年头,活动能坚持下来,除了积极参与的志愿者,陆超心中还特别感念两个人,那就是她的公公婆婆。她的公婆家在通州区宋庄镇富豪村,在村里,老两口是出了名的“热心肠”,2009年陆超嫁过来之后,老两口见新媳妇一到休息日就往外跑,还挺纳闷。后来得知陆超是在做公益,老两口特别支持。“逢年过节,我总是先到敬老院陪老人包饺子、聊天,等回家的时候,就差不多中午了,进门直接就吃饭,村里人爱传闲话,说谁谁家媳妇偷懒不干活儿,我婆婆每次都会帮我打圆场,说是她让我出去的。”陆超说,不仅如此,有时候搞完活动,二三十名志愿者会一起回到她家吃饭,每次只要一个电话,她婆婆就会提前给大家煮好面条,公公则提前支起凉棚,切好水果,“赶上这么好的公公婆婆,是我的福气。”说到这里,陆超脸上泛起了知足的微笑。

助残、助学、敬老、环保、控烟……这些年“80后中流砥柱志愿者联盟”成员始终秉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社会中弘扬着正能量。陆超说,她非常享受这种生活状态,今后,她希望自己创建的这支队伍能越来越专业化,吸纳更多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张晶

张迪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尊重·理解·温暖·爱意

■密码:订一条好家训,全家一起践行

张迪的八字分析

“我的家庭是充满爱意的小窝,我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感到悲伤与失落,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因为亲情是最重要的一切,爸爸妈妈生养我们不容易,他们以后不能永远陪伴我们,却留给了我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礼物——我的弟弟。我会做一个好姐姐,和弟弟在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张迪开心引述了自己9岁女儿张智萱的一段话。他说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让孩子们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

今年38岁的张迪从事酒店品牌发展工作,“广学、仁智、笃厚、清心”是他们家的八字家风,家训则是“格物致知,悟道化行,认清自己,选准目标”。其中“格物致知,悟道化行”是祖先留下的祖训,“认清自己,选准目标”是其父张学地传承完善祖训增加的内容。

张迪说,张家“格物致知,悟道化行”的八字祖训用现代语言表达是:“学习得知识 知识化能力”。

受八字祖训的启发,其父张学地将研究探索能力培训视为己任,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提出了适合家庭能力培训的理论和设想。家庭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天赋能力、学习能力、谋略能力、经济能力、政治能力、情感能力。家庭能力培训的周期是22年,0-6岁是天赋能力认知阶段;7-12岁是学习能力培训阶段;13-16岁是谋略能力培训阶段;17-18岁是经济能力培训阶段;19-20岁是政治能力培训阶段;21-22岁是情感能力培训。经过22年的家庭培训,孩子就具备了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就可以做到“认清自己 选准目标”,就会成为现代社会合格的适应者。2009年,张迪的女儿张智萱出生,2011年儿子张智滔出生,爷爷张学地和家人一起,对孩子开始了长达9年的能力培训实践,为家庭教育科学化做了有益的尝试。

孩子的爷爷张学地告诉记者,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常带他们参观一些展示国家成就的展览。有时间,会通过看书、看电视等一些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他们也注重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在家庭环保日出行的时候,只要遇到老人,孩子们都会主动让座。每次得到大家表扬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高兴。

张迪的爱人张娟全职在家照顾一双儿女。 她说,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辈子非常恩爱和睦,他们也努力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他们在学习方面,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在生活方面,关注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

“比如在我家,每周五是家庭劳动日。”张迪接着说,“在这一天,孩子们会作为小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擦地、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孩子们也能切身地体会做家务的辛苦,感受家人照顾他们的不容易,学会换位思考和感恩回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主动给长辈们递上一杯水,递上拖鞋,父母累了给捶捶背,他们用这种行为,传递着最温暖动人的对家人的关心。”

张娟激动地告诉记者,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们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到超市的手推车放在路中央挡住了行人的路,会主动地把手推车推到一旁放好。看到地上有瓶子能主动地捡起来扔到最近的垃圾箱,看到快递叔叔搬大米太沉,会主动伸手帮忙。看到同学哭了,摔了,会主动上前安慰并递上纸巾。在家里他们孝顺父母,孩子们就跟着对爷爷奶奶好;每天和孩子沟通时脸上都带着笑,孩子做错事情了也温和地讲道理,如今他们整个家庭充满了尊重与理解、温暖和爱意。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张迪的八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