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另辟蹊径
当下,专案一组作了分工,组长吴冰琨和侦查员许嘉新两人前往方保长家向白淑华了解情况;黄筠、祝希雨、袁力三个则去已经进行过现场勘查的白宅,逐间屋子查看,找到日记本当然已经不指望了,但哪怕能发现白姜生前把日记本藏在哪个旮旯也好,总算是一个验证之前判断的依据。
吴冰琨、许嘉新来到方家,白淑华正在和方保长太太李幼仙一起喝茶闲聊,那副神情看上去比之前轻松多了。刑技人员刚才发现卧室床头柜的暗格上有她留下的新鲜指纹,侦查员估计她回家后打开暗格查看过,知道并无什么钱财损失。再经过方先生夫妇的开导,情绪也就平稳下来了。当然,她不知道白姜遇害,否则眼下没准儿已经去医院里了也难说。
果然,白淑华见两个侦查员忙得额头沁汗,觉得过意不去,起身说我估计遭受的损失不会很大,你们忙了这么长时间,公事上交代得过去了,这就算了吧。我也该回去了,先雇两个人把翻乱的东西清理清理,等我女儿回家后,我们娘儿俩再慢慢收拾。
吴冰琨听对方主动提及白姜,看似随意地问∶"令媛没随你外出啊?"
白淑华答称∶"她说医院这几天比较忙,没法儿调休,我回家后还没见到她呢,应该还在医院吧。"
侦查员于是知道,白姜没把自己辞职离开医院之事告诉其母。然后就聊到了白姜是否有记日记的习惯。白淑华说,白姜原本是不写日记的,去年从卫校毕业后,留在实习的市立医院外科就业。正式上班前一天,她说她已经长大成人踏上社会了,今后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还要把每一天是怎么度过的都记录下来,一直记到退休。白淑华自是表示赞同,白姜就拉着母亲上街去选购日记本。白淑华记得那个日记本是在纬三路上的"文轩阁"买的,紫红色皮封面,白姜非常喜欢。第二天正式上班,她就开始记日记了。
白淑华还告诉侦查员,女儿以往做事缺乏长性,容易心血来潮,很多事情都是筹划时兴趣极浓,实施的头几天尚可按计划执行,渐渐就不行了。不过,她倒也不像其他人那样为自己打退堂鼓找理由,而是实话实说,干干脆脆地申明∶这件事当初想错了主意,我不想做下去了。
最初,白淑华以为在记日记这件事上也是这样,原本打算给她买一本薄一点儿的日记本。可白姜选中的那个日记本很厚,足有一百多页,尽管做母亲的怀疑她有没有这份毅力,但不想拂了女儿的兴致,也就二话不说掏钱付账。没想到,白姜上班后还真的认真记起了日记,而且每天坚持。有时由于医院排班的缘故,需要她日班连夜班,或者延时下班,她只要事先知道,就会把日记装进坤包带到医院去,说是空闲时可以记两笔。
白淑华和许多母亲一样,喜欢窥探女儿的隐秘—一偷看日记。不过,这种状况只持续了三个来月。可能因为通过偷看日记知晓了市立医院外科上班时发生的一些琐事,平时跟女儿闲聊时一不留神露出了口风,被已经"踏上社会"的白姜察觉,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害,冲母亲狠发了一通火。从此,她只要上班,干脆就把日记本放在皮包里随身带着。
据白淑华说,在她偷看到的那三个来月的日记里,女儿一切正常,除了上班,平时的交际也就不过跟中小学或者卫校的同学互相串门,偶尔尔去公园转转,到电影院看场电影。另外,她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空闲时去借小说或者杂志回家阅读。
谈完日记本的事,侦查员又把话题转到 3 月 16 日白姜的青岛之行。白淑华闻言一惊:“她去了青岛?这不可能啊!她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连济南市也没离开过啊!”
侦查员问:“3 月 16 日到 3 月 18日那三天,她是否在家里?”
白淑华的记忆还不赖,拧眉略略一想:“那三天她没回家。”“去哪儿了?”
“没去哪儿,她在医院加班,还替同事顶班。是她自己告诉我的。”
正说到这儿,在白宅门外警戒的一名派出所警员过来对吴冰琨和许嘉新说,那边请您二位过去一下。吴冰琨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在白宅里查看的另三位侦查员有所发现了。
果然,是三位侦查员中的袁力在厨房一侧墙上的木制刀架上发现了异样的痕迹。刀架是固定在墙壁上的,插着几把菜刀。当时,其他两位侦查员正分别检查母女俩的卧室,袁力负责检查客厅,无甚发现,又进了厨房。站在刀架前,其实也并非刻意查看,纯属例行公事,袁力随手抽出一把菜刀。哪知,还端的是"心有灵犀",一眼看到了刀身上有若干貌似新鲜的锈迹。这是一把菜刀家族中身量最大也最沉重的厚背剁骨刀,锈迹集中于刀身前端两面。一看便知,应是使用过后没擦干就往刀架上插,刀身上的水渍顺势下漫,最后集中于刀身前端,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就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锈斑。袁力寻思,按正常情况,通常菜刀使用后都要用清水洗净,再用抹布擦去水渍,考究的人家还会在刀身上涂一层食油防锈。女主人白太太看上去是一个很会操持家务的妇人,应该不会这么邋遢吧?估计这个锈斑不是她造成的,应该另有原因。什么原因呢?莫非跟凶手有关?
这么想着,他把刀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隐约有一股淡淡的酒味儿。突然想起厨房屋角有一个容量大约五十斤的酒缸,里面盛着大半缸米酒。女主人说过,她每天三餐都要喝一蛊米酒,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米酒是向附近的"荣盛酱园"订购的,酒缸也是酱园的,喝完了去说一声,酱园会派伙计送一缸来,把空酒缸拿回去。
袁力心下狐疑,难道这把刀昨晚曾在酒缸里泡过一阵儿?一把菜刀有什么必要泡进酒缸?这一泡,这缸米酒还能喝吗?再说,白太太这几天去章丘,这事肯定不是她干的。
他拿着刀出了厨房,想跟另两位侦查员黄筠、祝希雨合计合计。刚进客厅,看见挂在墙壁钩子上白姜的那个坤包,脑子里忽然灵光闪现∶会不会白姜是把日记本放在这个包里随身带着的,而凶手之前压根儿没想到她竟有此举,进门后径入卧室翻寻。白姜趁对方不注意溜进厨房,把日记本从坤包里取出,情急之下瞥见酒缸,便想到了把日记本扔进缸里的主意。担心本子会浮起来,又把剁骨刀夹在本子中间,使其沉到缸底。可惜,她做的这个手脚还是被那两个家伙发现了,具体原因不好推测,总之,她没能逃过此劫。两个凶手把日记本连同剁骨刀一并从酒缸里捞起来,随手插回刀架复位,根本没想到要洗净擦干。
当下,众侦查员听袁力如此这般一分析,皆深以为然。这个重要情节到这时应该算是查明白了,但线索也断了。
值得庆幸的是,由杜志坚主持的专案二组的调查有了新的突破!
这两天,专案二组集中力量调查祥元馆命案受害人之一解仲逵的社会关系。案发当夜,那个在门外叩窗的凶手是认识解仲逵的,因此解才给他开了门,其他人则跟着一拥而人,作案得逞。专案二组认为,跟解仲逵认识的那个凶手,其与解的关系应该并非泛泛的朋友,有可能交情甚笃。只有这类对象,才能轻易骗过老江湖解仲逵,毫无戒心地在深夜时段开启店门,放心大胆地邀请对方人内。可是,一番调查下来,接触了几十名对象,他们都没有作案时间,也没听说过解仲逵最近在跟什么人接触,或者准备做什么项目。
扒手陶阿龙落网后,组长杜志坚果断决定收缩战线,停止对三个受害人社会关系的调查,另外寻找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祥元馆东伙。来自华东社会部的情报表明,祥元馆命案系济南市的一伙反革命“自干户”组建的“暗杀团”为求挂靠"保密局"山东站呈递的"投名状"。从正常思维考虑,“暗杀团”分子在策划该案时,需要在济南市区某个市民大众耳熟能详的地点下手,这样既能让“保密局”方面在核查该案时容易获取信息,也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为追求轰动效应,他们所作的案子必须是命案,限于技能、装备等条件,目前他们只能选择用刀子杀人(可能有手枪,但不敢真的打响)。因此,就不可能公然在闹市中心的老字号店家制造血案。
这样综合考虑下来,这起具有轰动效应的命案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案发地点必须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场所;二是作案时没有风险,作案后能顺利逃遁;三是事后不被警方追查到破案线索。
综合上述三点,具有全济南唯一“通宵自助营业”优势的百年老字号祥元馆就成为"暗杀团"的首选。确定作案场所和大致行动方案后,"暗杀团"那伙子就需要考虑作案对象了。受作案地点的限制,其对象只能在祥元馆的食客中选择。
专案二组在研究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有刑警提出了一个颇有价值的观点∶案犯杀人是为向"保密局"递交"投名状",按照江湖规矩,递交"投名状"不能以乞丐、妇孺、病残、佛道等身份的人头充数,上述这类对象也不可能成为老字号祥元馆的顾客,所以,只要夜深人静还在祥元馆饮酒的对象,皆符合条件。不过,出于不受打扰以及自身安全的考虑,深夜时分还在店内饮酒的食客应该都会把店门下门落锁,如何赚开店门是个大问题。估计那伙子商量下来,也会认为只有在食客是熟人的情况下方能实施。这个条件似乎不大容易满足,但对于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这伙反革命"自干户"来说,要做到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毕竟某日深夜在祥元馆饮酒谈事的食客正好跟"暗杀团"中的某人是熟人朋友的几率还是存在的。原先专案组刑警的思路也是如此,案犯跟三个被害人解仲逵、金黄钟、金大吕中的某一个熟识,以解仲逵的可能性最大一一根据在门门上提取到的指纹判断,外面的人在叩窗后是解仲逵去开的门,此外,他坐的位置也离门口最近。
现在有人提出不同观点:即一干案犯跟三个被害人都素不相识,有一个人上前叩窗户,把座位离门窗最近的解仲逵引来。那人或许化装成乞丐,或者"暗杀团"那一伙中有女子,由该女子出面叩窗户,以事先设计好的台词跟解仲逵搭腔,佯称遇到什么为难事儿,提出一个值得同情而又能易如反掌予以满足的要求。解仲逵原本是个热心肠,又得帮会人士出身老爸的江湖基因遗传,且己经喝了不少酒,脑子不是特别清楚,就轻信对方开了门。
专案二组讨论下来,认为这种可能性也应予以考虑。“跟被害人熟识”并非这伙反革命"自干户"作案的必要条件,只须知道当晚有人会去祥元馆夜饮即可。那个年代,能够去馆子豪饮的主顾,大多适宜作为"投名状"往青岛呈递。案犯只消事先做好下手准备,在祥元馆晚市开始后去那里跟店主或者伙计稍稍接触,打听当晚有没有食客留下夜饮,如有,就可以行动了。
循着这个思路,专案组刑警决定向祥元馆东伙了解命案发生当晚是否有人去打听过食客的相关情况。
3 月 25 日下午三时,专案二组刑警张大庸、衣景新、钱尚礼三个赶在午市结束后的空当儿前往祥元馆。店主史春悦告诉侦查员,打自春节后,原先因战事而清淡下来的生意有所好转。食客要求延留夜饮的概率跟生意是否兴旺有关,最近这段时间,夜饮的食客有所增加。老解三个出事前大约四五天里,前来打听夜饮可能性的食客明显比平时多,天天有人来问,午市、晚市都有。不过,其中只有一桩生意做成了。
那是出事前大约两三天,有两个男青年,看上去像是先生模样(此处的"先生",指的是文人、知识分子之类),说一口济南本地话。两人是饭馆刚结束午市营业时来的,进来后就像区公所(即区政府)卫生股人员下来检查卫生一样,店堂、厨房、贮藏室一一都看过,这才询问有哪些拿手菜,听上去似是有些经验的食客,最后又问到了延留夜饮之事。倒是没有追问是否另加费用,史老板给他们介绍菜肴时,两人对价格也没什么反应,看来他们对花钱多少并不在乎。里里外外看了一番,两人说明天过来。史老板却招呼店员拿来一本登记册,说以前祥元馆曾发生过两桌夜饮客人喝多了酒互殴的恶性事件,碗碟桌椅窗户玻璃损坏不少,自那以后就定下规矩,夜饮只设一副座头,先订先得。您二位要不就订明晚,免得稍后若有其他客人也来订明晚的,我们不好跟人家交代。
登记册上有近几天的预约,那二位翻了翻,小声嘀咕了几句什么,史老板没听清,但看到其中一位的手指点着后两天的两条预约登记。最后,两人决定就订当晚,说也不留签了,咱把饭钱先付了。说着,掏出两攸大洋放在桌上,让照这个价给准备几个荤素菜肴,酒他们自己带来。
三刑警听罢,互相对了对眼,意思尽在不言中∶这两个主儿会不会是来踩点的?衣景新就把那本预约登记册取过来浏览,注意到解仲逵、金黄钟、金大吕三人的夜饮系事先签定的,上面留的是金大吕的名字,签定时间是 3 月 13 日。也就是说,那两个先生模样的客人看到了他们的预约信息,包括日期(3 月 15 日)、人数等。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订了当天晚上的夜饮,也可以顺便熟悉一下店堂里里外外的环境。祥元馆面积很小,史春悦是在店堂里接待刑警的。当时午市刚刚结束,十五岁的学徒小林正在擦桌子扫地。刑警张大庸留意到,谈话过程中小林不止一次朝他们这张桌子的方向扫视,似有话要说。跟史春悦聊完后,他把小林唤过来∶"这位小兄弟是 ……"
小林正在学做跑堂,倒也不腼腆,把自己的身份、经历说了说。张大庸问小林,你大概已经听见了我们刚才跟史老板的谈话内容,你对那天延留夜饮的两个客人是否留有印象?小林说有印象,并且印象不错。小林觉得那两个客人很文明,他给他们上菜或者倒酒时,他们哪怕正在谈话,也会停下来轻声道谢。另外,结束营业前,两人还给了他小费一一这种现象在解放后已经很少见了。不过,上述内容对于刑警来说似乎并无价值,三人正觉失望,小林随口吐露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刑警的兴趣∶那两个夜饮客人光临祥元馆时,小林正被史老板差遣去给客人买香烟,他看见那两个客人是合骑一辆浅蓝色摩托车过来的。他们把摩托车停在马路对面烟纸店旁边的巷口,穿过马路进入祥元馆。
刑警随即去烟纸店了解情况。店主夫妇说有这么回事,那两个青年请店主帮他们看着摩托车,当场付了相当于三包香烟的钞票。由于烟纸店所处的位置,以前也曾有人要求帮着看摩托车或者自行车,作为交换,不过是买包香烟,像这样直接给钱不要香烟,而且一下子付了三包烟钱的,店主还真没遇到过。因此,店主很上心,不但一直守候到夜里十点多对方夜饮结束,还把摩托车给擦拭了一遍。
善良本分的店主此举为刑警提供了一条线索——车身后面的那块牌照溅上了泥浆,又经阳光照射,结成了硬斑,嵌在阿拉伯数字的缝隙间,他费了老大劲儿方才解决,同时也就记住了牌照号。
刑警马上回市局调查该牌照号码,查到了车主信息∶徐卯才,五十二岁,济南“量程汽车修配厂”工程师。
3 月 26 日,刑警顺藤摸瓜查知以下信息∶徐卯才于去年 8 月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已离开汽修厂回家休养。摩托车卖给了其外甥贾良秋,但至今未办理过户手续,所以牌照资料还是徐卯才的。
当天,上述情况就上报了副局长凌云。
十、白姜之死
贾良秋 1919 年出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富农家庭,小学三年级时来到济南,过继给伯父贾仕道为子。贾仕道是个粮商,家境优裕。他生有子女各一,之所以要把贾良秋收为螟蛉,主要是看中贾良秋的聪明灵秀却又不失勇猛剽悍,读书既好,习武也能,当时在家乡被誉为"文武神童"。这份天资,贾老板的子女是根本甭想学得的。贾老板断定这小子将来必定出人头地,再三再四反复盯着老弟贾仕鑫把侄子过继给他,还不断差人给老家的族中长辈送钱送物,请他们做贾仕鑫夫妇的思想工作。旧时宗族势力是非常大的,一般只要族中长辈出面说话,一件事的正确和谬误评判就失去了正常标准,皆在他们口中。
所以,,贾仕鑫夫妇纵有千般不愿,最后也只好点头。不过,贾老板对于贾良秋的厚望落空了。若以聪明论,这小子确实够得上头挑。但凡事无论如何都不能过头,满则溢。贾良秋聪明得过头了,十八岁上读完初中,以老师的估断,以其智商和努力,再加上他的家境,可以考入上海租界的教会高中,三年后进人大名鼎鼎的洋学堂圣约翰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可贾良秋却自有审时度势的一套想法,针对当时的局势,认为中国必亡,日本人将成为华夏的主宰,因而拒绝升学,也不就业,待在家里闷头恶补日语。
半年后,济南沦陷。贾良秋认为时机已到,便求见日军任命的伪"山东省省长兼省保安总司令"马良,被纳入门下,在保安团当了一名见习参谋。贾良秋天生具有投机思维,这类角色最大的弱点是耐不得寂寞,他当汉奸就为做官,见习参谋也是官,但太小了,芝麻绿豆可能都算不上,便四处打点,凭着恶补的日语,关系一直通到驻济日军那里。没想到日军内部也有派系,军官之间也有冤家对头,线刚搭上,就被另一方盯上,日军宪兵队特高课以贪污受贿的罪名将其逮捕,吃了不少苦头,最后侥幸留得一命,奄奄一息,被粮商老爸派来的伙计抬回家。
遭此一劫,贾良秋一蹶不振。保安团自然待不成了,做生意又不甘心,干脆待在家里做寓公,反正贾老板养得起他。不过也因祸得福,抗战胜利后,他没被算作汉奸。在其两个有着国民党地下工作者身份、业已成为官员的老同学的帮助下,伪造履历,将其当初遭日军逮捕的原因说成是"襄助党国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被叛徒出卖",并因此加人了国民党,又在"三青团"区团部给安排了一份公职。到济南解放前夕,他已经混上了公务员,在济南市政府社会局分管青年工作,其职位相当于"三青团"区总干事(1947年 9 月,"三青团"并入国民党)。
专案二组刑警疑得没错,贾良秋确实跟祥元馆命案有涉,他不但参与了这宗三命血案的策划,还是现场"总指挥"。该案发生前两天,他与"暗杀团"二号头目刘炎溪前往祥元馆踩点,当晚又在该饭馆延留夜饮,实地体验现场氛围。
隔日,以贾良秋为首的五名"暗杀团"骨干分子正式实施"投名状行动",将解仲逵、金黄钟、金大吕三个无辜者乱刀刺死,并割下右耳。
贾良秋是被刘炎溪拉入"暗杀团"的,他们两个相识于抗战胜利伊始。前述贾的两位抗战时期曾在济南为国民党从事过地下工作的同学之一夏某是刘炎溪的朋友,经夏某介绍,贾、刘搭上关系。两人都是从事"三青团"工作的,交往甚多,越聊越投机,遂成莫逆。刘炎溪、褚介君决定组建"暗杀团",刘炎溪的表弟、休学在家养病的大学生梁成坤是首个发展对象,第二个则非贾良秋莫属。贾自幼习武,且有任职日伪保安团参谋的经验,据说他经常下基层跟保安团侦缉队员进行演练,在格斗方面应该是有两下子的。而据其自述,他随日本兵“清乡”时还曾杀过人,理所当然被任命为"鲁济暗杀团直属行动大队大队长"。至于梁成坤,则被内定为"情报室主任",不过他本人并不知晓,也没有干过收集情报的活儿。
"暗杀团"这时总共才有十七名成员,初创阶段虽像孩童玩游戏那样各有职务,却是有将无卒。作案初期的准备工作,即使是"暗杀团"的领导,也只能勉为其难,比如祥元馆命案的踩点,就是由贾良秋和二头目刘炎溪完成的。
隔天,贾良秋带着几个团伙成员去祥元馆实施“投名状行动”。使专案人员一度迷惑不解的"熟人叩窗"难题,对于这几个杀手来说,竟然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解决——“自干户”中有一个名叫阎清纲的青年,出身济南富家,自幼喜欢戏剧,家里曾出钱请来名师一对一进行传授。这主儿的理想是当个专业演员,但这种家庭的理念是玩票可以,专业唱戏就甭做梦了。阎清纲无奈,只好退而求次。曾掏钱跟广播电台洽谈,化名去电台做过几档节目,也算是过过瘾。
1946 年,他的这个愿望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机会。是年,王耀武出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兼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大权独揽,说一不二。有部下向王耀武建议组建一个专业剧团,王从之,下令剧团由军方管理。阎清纲闻知,即去报名,当场唱一曲老生戏,获得考官的认可,加之有伶界朋友推荐,遂被录取。一纸盖有王耀武亲笔签名章的"应征入伍"通知书送达阎府,阎家老爹以及族中长辈纵然千般不悦万般不愿,也不敢阻拦。就这样,阎清纲当了两年多具有军人身份的专业演员。其间,阎清纲加人了国民党。
由于军队剧团的特殊性,规定每个演员除了唱戏主业之外,另外还必须学一门副业,他学的是化妆。所以,作案那晚三个被害人在店堂里听见叩窗声往外查看时,看到的是一张病恹恹的老者脸孔。解仲逵走到窗前细看,发现是一个衣衫整洁手持文明棍的老先生,口中含糊不清,勉强分辨出其访友回家途中胃疾突发,疼痛难随身携有舶来品特效良药,求索温开水服药。夜饮的三位哪里想得到这竟是这伙反革命“自干户”的圈套,毫无戒心地开了店门,于是,血案就发生了。
下手时,虽然弄到了一些赃款赃物,但二头目刘炎溪要"发扬风格",自己只取了一块怀表。拂晓时分,刘炎溪悄然前往梁公馆,把浸泡于烈酒中的"投名状"拿给表弟梁成坤,让他连同密函转交信使白姜姑娘,随手把怀表送给了梁,说是请白小姐捎给郭教授作为寿礼。事后专案组查明,刘炎溪对这块怀表的说辞是放在手头"不太平",作为礼品送给国统区的郭教授倒是比较合适。
梁成坤到案后供称,白姜回济南后,向他说了青岛之行的过程——先是求见青岛市警察局朱督察官,继而由朱驾车带她去“贸易公司”送"东西"(即被封得严严实实的密函和"投名状"),也说到了郭教授夫妇对她的热情款待,并托其捎话,对弟子所奉寿礼(梁自己准备的贺礼)表示感谢。当时,梁成坤想当然地认为那块怀表已经送交对方手里。
3 月 19 日下午五点,梁成坤去市立医院接白姜下班,两人去吃西餐。席间,白姜无意间说到在火车站遭遇扒窃一幕,梁成坤闻言顿时一个激灵。白姜没说是哪个火车站,他还心怀侥幸,寻思可能是青岛火车站吧?一问,白姜说是济南火车站。梁成坤像是被人击了一掌似的,手里的刀叉都吓得掉落在桌上!
其时,祥元馆血案已经全城皆知。坊间传言中,连案犯所用凶器、割了左耳右耳、被劫了哪些财物都说得八九不离十。梁成坤不过是个二十一岁的大二学生,当下乱了方寸。他社会经验尚浅,情急之下,便佯称这块怀表是他从小偷手里买下的,事后方才知道“不干净”,但寻思反正捎往青岛去了,不碍事的。哪知它还在济南,只怕要惹出事来!白姜听着也怕了,连问“那怎么办”。梁成坤冒出一个主意∶“你赶紧辞职吧!”
白姜这当口儿只想补救,只要保得梁少爷平安,她什么都肯答应。于是立刻草书辞帖,西餐也无心享受了,结账打包,出门叫了一辆出租马车即往医院,把辞帖从门缝底下塞进了人事科办公室。
离开医院,梁成坤又带着白姜连夜去见表哥。刘炎溪一听,让妻子陪着白小姐,自己立马扯上梁成坤去见老大。
褚介君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凛,想了想,问梁成坤∶"你目前跟那妞儿的关系怎样?"梁成坤说∶"关系不错,她很恋着我的,不过还没到谈婚论嫁的程度。""这就好!上次听你说过,白小姐入职时间不长,没跟同事建立起密切关系,也没留过家庭住址。这样一走了之,大约可以躲得过去,毕竟她不过一个纤纤弱弱的小姐,平时又一向胆小怕事,共党侦探再了得,也不可能平白无故怀疑到她头上。梁少爷处置还算得当,不过,最近得多跟她接触,相当于看着她,不能让她跟外界有来往。你跟她说,辞职之事暂时向其母以及所有亲朋好友保密,还是照常像在医院工作那样,上班下班,出门回家。咱先消停一阵,至于以后的工作,不必担心,回头我会请朋友帮她安排,保证轻松体面,而且收入可观。"
说到这儿,梁成坤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听她说,明天她要和母亲一起去章丘参加亲戚的婚礼。""这可不行,去跟她说,以医院工作忙请不了假为由推辞掉!"
返回表兄住处,梁成坤对白姜一说,后者马上点头。事情走到这一步,梁成坤、白姜以为总算了结了。哪知,次日褚介君、刘炎溪、叶学时、贾良秋四个商量下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妞儿不能留了,把她灭掉。
干这种血腥活儿,非贾良秋莫属。四人随即策划如何下手。叶学时说此事要做得隐蔽,离不开梁少爷的配合;但是,梁少爷年轻,听下来对白小姐用情甚专,所以不能让他知道我们的打算,事后也不能让他产生怀疑,让白小姐"凭空消失"就是。贾良秋说这容易,炎溪兄已跟白小姐见过面,她也知道您是梁少爷的表哥,咱们先设法支开梁少爷,由您通知白小姐,说梁少爷约你去某处,她必不生疑。兄弟约个帮手在那里恭候,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不过,所选地点需要事先踏勘,既要冷僻,又要便于处理尸首。
四人计议定当,贾良秋便去做一应准备。这桩活儿比较简单,只要物色好地点,在"暗杀团"内部叫上一个弟兄,就可行事了。可是,当天下午贾向褚老大禀报说已经准备定当,褚老大正要差人去叫刘炎溪时,刘炎溪却不请自来。
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昨晚回家后,刘炎溪夜不成寐,一直在想白姜去青岛时在济南火车站闯的那个祸。按说对此已有决定,把白姜灭口了事,但他总觉得这件事如此办理似乎显得仓促,担心哪里考虑得不周到,会留下后遗症。如此辗转反侧,待到鸡鸣三遍,窗外已是晨曦初露时,方才迷迷糊糊睡过去。这一觉睡到下午才醒,第一个感觉是饿。赶紧让妻子把饭菜热一下,正吃得香,忽然一个急刹车——他想起梁成坤闲聊时漫不经心提及的白小姐的一个生活习惯∶白小姐自参加工作以来,开始记日记。她母亲说她没有长性,日记肯定记不下去的,她为此憋着一口气,非要坚持记不可,一直记到现在——刘炎溪顿时大惊失色,寻思这妞儿肯定会在那几个相关日子把梁少爷请她去一趟青岛、找谁、办什么事情,等等,都写进日记里了,没准儿把在济南火车站丢了块怀表也给写上了!若是这就冒冒失失把这妞儿干掉了,她那日记本回头落到公安手里,那不是让人家顺藤摸瓜最后来个一锅端吗?
当下,刘炎溪饭也不吃了,赶紧去见褚介君。褚老大也是吓出一身冷汗,一迭声道∶"快快快!快去找她把日记本拿过来,让她以后—反正她也没有以后啦!老贾今天说好要过来的,灭口方案应该已经制订好了。得跟老贾说清楚,不拿到日记本不能下手,也不可惊动那妞儿,包括梁少爷。"
管白姜要日记,这事当然要梁成坤出面。刘炎溪去了梁公馆,但梁成坤不在。他昨晚受命最近多跟白姜接触,他已对人家有感情了,对此自然非常积极。好在梁公馆是刘炎溪小姨家,他就在后花园表弟的卧室等着,等到晚上八点多,梁成坤方才回来。由于事先密议过,不能惊动梁成坤,刘炎溪说得很婉转。梁成坤是大学生,有点儿书呆子性格,听了之后连连摇头∶"这事我没法儿开口跟人家说啊,日记是她的隐私,连她妈妈都不让看,我哪里有权让人家交出来?"刘炎溪是聪明人,见表弟犯了书呆子毛病,知道再往下说的话,不但说不成,可能还会节外生枝弄出些什么意外来,于是打起了哈哈∶"这是哥的临时动念,也没跟老大他们说过,刚才老弟一说,哥想想也是,这话就当没说。这样,回头咱们哥儿俩再约上白小姐,一起吃个饭,哥做东,好好唠唠闲话。"
3 月 23 日,刘炎溪差人往梁公馆送去两张戏票,捎口信说请梁成坤、白小姐当晚七点在经二纬三路通惠街"北洋大戏院"看戏。梁成坤哪知"暗杀团"已经启动了对白姜的灭口计划,只当表哥在兑现承诺,跟白姜一说,白小姐很开心。
当晚,刘炎溪陪同梁成坤、白姜一起看戏。散场后,刘炎溪又问白小姐是否喜欢跳舞,得到确切回答后,又提议前往附近一家舞厅。从舞厅出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三人毫无倦意,还是兴致勃勃,只是觉得腹中空虚,梁成坤提议去他家吃夜宵。刘炎溪赞同,并说回头我干脆就住在梁公馆了,省得回去晚了让你嫂子唠叨。
三人招了一辆出租马车前往梁公馆。白姜还是第一次去梁家,见男友府上这等气派,暗自吃惊之余,也有点儿窃喜。梁公馆的一干主仆都已歇息,梁成坤唤起厨子,让弄几个菜肴,烫一壶好酒,送往后花园他单独居住的小院落。三人边吃喝边聊天,夜宵结束时已是下半夜两点了。
梁、刘哥儿俩把白姜送出大门,说如果叫不到车,那就只好委屈白小姐在梁公馆住一宿了。这是"暗杀团"刻意安排的必杀局,每个环节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压根儿没有"叫不到车"之说。梁公馆外面,"暗杀团"匪徒、以营运马车为业的成效忠(此人原是国民党军队骑兵,伤了腿留下残疾,经人介绍在济南旧警局辖下的警察训练所担任马术教员,解放后干起了营运马车行当)"载客途经此处,不巧车辆发生故障",正停车修理。车上的"客人",是成的老婆裴曦娟。梁成坤上前询问车夫是否可以搭个车,白姜见车上有女乘客,自也放心。成效忠假意不能做主,请示乘客,裴氏点头表示认可。稍停,马车修好了,白姜就上了车,跟梁、刘挥手告别。
这一去,就是走向死亡。要说这姑娘也是命中注定难逃一劫,午夜前后,专案组侦查员刚刚密查过白宅,要是再晚个把小时离开,说不定就跟前来执行灭口使命的"暗杀团"成员贾良秋、阎清纲撞上了,即便撞不上杀手,最不济也能候到从梁公馆归来的白姜,那样的话,不但白姑娘得以保全性命,"暗杀团"一案也就提前侦破了。可惜,就差了那么一步。马车抵达距白宅数十米处的岔路口,白姜下车,沿着马路漫步走到自家门口,刚刚掏出钥匙开了门,就被预先埋伏在暗处的贾良秋、阎清纲挟持进了屋。接下来的情况,贾、阎二匪到案后是这样交代的:几个"暗杀团"核心分子策划灭口时,生怕警方发现白姜尸体后,从伤痕上推断出有逼供情节,以致弄巧成拙,因而明确要求贾、阎"只许逼问,不准动手"。有这样一层考虑,二匪对白姜还算客气。白姜起初以为遇到了强盗,待二匪说明要她交出日记的意图,联系到之前受梁成坤、刘炎溪之托赴青岛的情节,以及在青岛的种种见闻,还有得知怀表被窃后梁、刘紧张兮兮的样子,终于意识到自己恐怕卷入了一个大麻烦。
她不敢大喊大叫,生怕对方对自己不利,可又不愿交出日记本。好在贾、阎二匪不但没有对自己动粗,表现得还相当绅士,于是她强装镇定,以主人身份询问对方是要喝茶还是咖啡,趁二人在客厅里东张西望的空当儿,进厨房烧开水去了。
贾良秋、阎清纲绝对没想到日记本其实就在白姜随身带着的那个鲨鱼皮坤包里,端的是"近在咫尺"。因为奉命"和平解决",在白姜沏上茶水后,他们还一边喝着一边"动员"白小姐交出日记本。白姜当时是否猜到自己有性命之忧,那就是一个永远的谜了。面对逼问,她只是掩面啜泣。贾良秋、阎清纲久未突破,就押着白姜一间间屋子进行搜寻。
诚如侦查员的估断,他们翻遍白宅也没发现日记本,投鼠忌器,也不敢杀害白姜,只得执行第二方案,将其捆绑、堵口后带到事先安排好的某个场所去囚禁,继续逼问日记本的下落。用来捆绑的绳子,则是瘸子马车夫成效忠在济南解放前夕城内一片混乱时从其供职的警察训练所拿回家的。红白相间的棉纱颜色,并非如专案人员之前的猜测,象征"水火不容",其实什么寓意也没有,警察训练所原本订的就是这种货。成效忠提供的绳子是整卷的,贾良秋去厨房取菜刀截断绳子,偶然留意到挂在厨房门口一侧也即客厅后墙钩子上白姜的坤包。刚才白姜在厨房里慌慌张张从包内取出日记本时,把里面的东西弄得比较凌乱,还忘记把坤包的拉链拉上。贾良秋据此推测,日记本应是藏匿在厨房里,一番寻找,终于从米酒缸里捞了出来。按照既定方案,已经拿到了日记本,白姜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把白姜灭口后,"暗杀团"头目褚介君、刘炎溪认为隐患已消,眼下要紧的是等候"保密局"方面对他们的审查,所以不能再作任何案子,以免稍有不慎暴露自己。褚介君、刘炎溪分别通知"暗杀团"骨干分子梁成坤、贾良秋、阎清纲、成效忠等人,没事少出门,蛰伏在家,等候召唤。但他们没想到,警方的侦查触角已经悄无声息地伸过来了!
十一、暗中查摸
贾良秋进人专案组的视线,无疑是侦查"暗杀团"案件的一个突破。
3 月 27 日,济南市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副局长兼督察室主任凌云召见专案一组、二组两位组长吴冰琨、杜志坚,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对下一步如何顺藤摸瓜,直至将"暗杀团"一干案犯全部缉拿归案进行了研究。从当时掌握的情况来看,贾良秋其人,从理论上来说,只能算是祥元馆凶杀案的涉案疑犯,不能完全认定其一定是"暗杀团"成员。当然,从贾犯常年习武且当过日伪保安团参谋,参加过日伪组织的"清乡行动",很有可能亲手杀害过群众甚至我抗日志士的经历判断,他去祥元馆踩点不过是涉案的一个"小方面",很有可能该犯即是策划、指挥和现场行凶杀人制造三命血案的主犯;而从其政治面貌、反动立场及其对新政权的仇恨来看,这种人正是"暗杀团"招募的主要对象。
关于"暗杀团",目前我方掌握的情况其实很少,只有华东局社会部转来的那份秘密情报,即“有人从济南潜赴青岛跟'保密局'山东站秘密接触,递交投名状,请求接纳”。对付这种具有严重危害性和破坏力的反革命团伙,必须做到“稳、准、快”,务必将其一网打尽,不能有遗漏,否则,处于目前的形势下,漏网分子潜伏本地也好,逃往国民党占领区也好,都有可能留下隐患,构成对我新政权的潜在威胁。
因此,尽管眼下已经发现了贾良秋与祥元馆命案有涉的证据,以及对其很可能系"暗杀团"骨干成员的合理推断,但尚不宜对其采取拘捕行动。一旦触动贾犯,势必会惊动"暗杀团"其他同伙,如该反革命团伙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甚至像正规特务组织那样,团伙成员单线联系,那么,贾犯的落网就会导致他们像毒蛇冬眠似的蛰伏起来;如该团伙并非那么专业,贾犯的落网则会严重影响其他同伙的安全感,或者作鸟兽散,或者干脆狗急跳墙鱼死网破做一番负隅顽抗,这都是我方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李士英和凌云都认为,现在不宜触动贾良秋,只能对其进行秘密监视,暗中了解该犯跟何人接触,再扩大调查范围,获取更多线索。当然,对于"暗杀团"这样的罕见案例,光靠对一名疑似成员进行暗中监视,可能难以达到"稳"和"快"的目的。最好的方式是派出卧底潜入"暗杀团",卧底侦查员在取得敌方的信任后,获取内部情报,伺机里应外合。
接下来专案组要做的工作应是以下两个方面∶专案一组研究制订卧底方案,待时机成熟果断行动,派遣侦查员潜人"暗杀团"建立内线;专案二组则负责秘密监视贾良秋的一举一动——该项工作铺开后人手肯定紧张,市局会为专案组提供增援力量。另外,贾良秋有摩托车,外出经常以车代步,市局即为专案人员配备小型卡车、摩托车各一辆。跟踪时使用小卡车,这听着有点儿寒碜,但在当时说来,这已经是非常"豪华"的阵容了。须知初解放时,济南市的十一个公安分局,有一辆破汽车的还不到一半,有两个分局甚至连破摩托车都没有,只有几辆旧自行车。
当天,两个专案组即着手进行各自分工的工作。专案二组对贾良秋的秘密监视之前就已经开始,没想到这厮缩在宅子里一连三天不露头。他住的是一个独门独户的小宅院,一字横排的五间平房,平房前有个面积不小的院子。刑警的监视点设在贾宅对面贸易公司的三楼,用望远镜可以居高临下把贾宅内部的情形看个清楚。贾良秋和妻子住在这里,两个子女是跟爷爷奶奶另过的。看来贾良秋的小日子过得还蛮滋润,他清晨起来,洒扫庭院,然后打拳舞剑,站桩练功。一个多小时结束后,从屋里搬一套茶几椅子坐在正中那间平房的台阶前,沏上一壶茶,点燃香烟,抽着喝着,手持一册线装书阅读。估计是休闲消遣类的话本小说,因为从望远镜里时不时会看到他脸露笑意,以掌轻拍桌面,摇头晃脑作感叹状。不久,外出买菜的妻子李氏回来了,摆上捎回的早点,两口子共进早餐。
解放后贾良秋无业,但从早餐质量和这副生活景况判断,他似乎并无捉襟见肘之忧。稍后知道,他的日常开支是由其富翁老爸(伯父)提供,其妻李氏娘家也是殷实人家,每月给女儿一笔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比较可观的贴补。接下来的上下午两个半天,贾良秋大部分时间待在屋里,干些什么,无从知晓。偶尔则会到院子里侍弄花卉,或者吹着口哨逗逗门前屋檐下挂着的两笼鸟儿,还会擦拭他那辆摩托车。入夜,他都是早早就关门,卧室的灯通常会在八点过后熄灭。刑警在其关门后去其宅子前"溜达",熄灯前可以隐约听见里面传出广播电台播放的戏曲、评书节目,看来他是以听收音机消磨时间。
贾良秋的这种"沉稳",让刑警感到不可思议——这厮乃是"暗杀团"的骨干分子,身上挂着几条人命,往下还准备大干一番,怎么这样沉得住气呢?外围调查时获得的信息表明,这主儿长着一个"猢狲屁股",可是坐不住的角色啊!再说,即便他突然想改变一下生活,过几天平和日子,不外出溜达活动,但现在他已经是"暗杀团"成员,身不由己啦,他想过平和生活,"组织上"允许吗?
如此一琢磨,专案二组刑警遂认为这主儿应该是奉"组织"之命,不要抛头露面外出溜达,乖乖在家待着,现在是非常时期,安全第一。那么,如果"组织上"要跟贾良秋商量什么事儿,那又该怎么联系呢?
刑警循着上面"安全第一"的思路,想到了邮件(贾宅没有电话机)。事先,刑警根据贾良秋的个人情况,考虑到他有可能通过其妻李氏外出买菜等机会传递信息(比如捎带条子、物品),对于李氏倒是有防范的,只要她一出门,后面必有人暗暗尾随,但未曾发现她跟外人有可疑接触,只是没往邮件上想。现在突然想到,组长杜志坚惊出一头冷汗,即与部属细细复盘,临末暗道"侥幸"。自设立暗桩对贾宅秘密监视以来,没有邮差往贾家送过信函、包裹、印刷品等任何邮件;李氏几次外出,也没去过邮局。3 月 30 日上午,杜志坚请示凌云获得批准后,前往济南市邮电局,跟军代表说了专案组对贾宅邮件实施布控检查的要求,获得支持。这一步走得非常及时,当天下午,邮局就截获了一封写给贾良秋的挂号信。信封上的收件人是贾良秋,寄信人则是梁成坤的名址。对于读者来说,梁成坤这个名字并不生疏,但于办案刑警而言,却是第一次看到。不过,这个节骨眼儿寄给贾的信件,侦查员自是十分重视,即送市局请刑技人员处理。
刑技人员先提取了信封上的指纹,又用专业手法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用镊子夹出信笺,也是先提取指纹,两相对照,确定了写信人的指纹。这活儿结束后,刑警给信纸信封都拍摄了照片,又把信笺上的文字一并誉抄下来。然后,把信笺装回信封,恢复原样,送邮局按照正常程序操作。由于中间耽搁了这么一下,所以迟了一个班次,次日上午方才投递到贾宅。
信件正文中没有落款具名,以"知名不具"代替;对贾良秋的称谓是"兄台";也没有写日期。该函言语不多,大意是∶日前邂逅,弟曾冒昧敬询一事,当时因时间、场合关系,兄未曾答复。此事弟较为关心,不知吾兄能否告知。亟盼!
原来,梁成坤对白姜"投井自尽"之说深表怀疑。这个大二学生,年纪轻涉世浅,简直不知江湖为何物,干着"暗杀团"这类要掉脑袋的"大事儿",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一个"情"字。这几天在家待命不得外出,闲着无事,愈加不安。几天前他见到贾良秋时,曾问过贾是否知道白小姐怎么不明不白就"投井自尽"了。这是"违反纪律"之举,但"暗杀团"草草组建,两个头目还没想到要制订保密规章,而且他们对于"隐蔽战线"纯属外行,压根儿没意识到梁成坤的这种打听是非常犯忌讳的,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军统"或如今的"保密局",那立马就会受到"纪律处分",严重的被"密裁"也不是不可能。贾良秋是干过日伪保安团的,知道厉害,梁成坤敢问,他却不敢答,当时就岔开话题敷衍过去了。哪知,梁成坤却不甘心,现在闲居在家,不能登门相询,干脆就写信来问了。
贾良秋是"暗杀团"成员中年龄最大、江湖经验最丰富的一个,他知道一伙哥们儿"玩票"的风险跟高空走钢丝有一比,稍有不慎准保摔个粉身碎骨。现在梁成坤的这封信马上让他意识到了风险,一时左右为难∶不回信吧,没准儿梁成坤就登门拜访来了,那时更不好解释;回信吧,不说这种事儿不可以书面交谈,就是可以,不论怎么回答,梁成坤恐怕都没法儿接受。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干脆给老大褚介君写一封信,以隐语报告此事,请"组织上"处理。
贾良秋的这封信,寄的是平信。这倒不是他想到了应该防范警方侦查,而是图个投寄方便。3 月 31日上午,贾妻李氏出门买菜时,把其夫封好的信封带了出去,在菜场附近一家烟纸店买了邮票贴上,投入了店门口的绿色邮箱。
这封信很快就到了刑技人员的案头,处理起来跟上一封信如出一辙。警方由此知道了褚介君的名址。贾良秋被称为"文武双全",写得一手好字,遣词造句准确得当,隐晦曲折程度远超大学生梁成坤。褚介君是教书先生,自然能够看懂。
其时,根据指纹比对结果,警方已经确认贾良秋系祥元馆三命凶案的现场案犯之一,也是杀害白姜的两个凶手之一;而梁成坤并未参与祥元馆命案,也并非杀害白姜的凶手。在外围调查中专案组发现,今年元月,梁因骨裂前往济南市市立医院外科治疗,首次接诊护士正是白姜;之后医院同事两次看见有这么一个青年在医院大门口等白姜下班,两人一起离去。由此,专案组推测,指使白姜充任"暗杀团"信使前往青岛联系挂靠"保密局"一事,梁成坤应该参与了。他给贾良秋写这封信的意思,就是对白姜的死心存疑窦,想问个明白——对白姜的死因,"暗杀团"头目给梁成坤的解释多半是"自杀"。这跟警方出于侦查工作需要,在做通白姜之母白淑华的工作后对外公布的死因是相同的。
回过头来,再说说专案一组的工作情况。
由吴冰琨主持的专案一组侦查员这几天一直埋头于研究制订派员潜人"暗杀团"内部卧底的方案。制订卧底方案应立足于熟悉情况的基础上,所以,首先要根据已掌握的线索进行分析和预判。吴冰琨在墙上贴了一整张"白报纸"(旧时民间对整张报纸大的白纸的称谓),把大伙儿想到的情况一一标在上面。为叙述和阅读方便,这里把后面的研究结论一并写出。第一,"暗杀团"把密函和"投名状"送达"保密局"之后,通常会如何考虑?这伙反革命"自干户"行动的目标,自然不可能仅仅是祥元馆命案受害者那样的寻常百姓,其重点应该是我党政军干部甚至是首脑,以及针对我重要机关和重要设施如仓库、电厂、桥梁等实施破坏活动。这些行动若想实施成功,必须依赖"保密局"提供的装备和技术指导。"保密局"提供支持的前提,则是"暗杀团"送往青岛的密函和"投名状"得到"保密局"的认可。因此,这伙人在尚未得到"保密局"方面的回复之前,一般说来不会再采取大的行动,充其量做些收集情报的零星活儿,为日后的行动做准备。
"保密局"方面在收到白姜送去的"投名状"和密函后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按照特工工作的思路,正常情况下,"保密局"山东站应该指令其控制下的潜伏在济南市的特务组织对"暗杀团"进行秘密核查。但此刻的形势已经不能算是"正常情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保密局"总部已经撤到了广州,山东站这帮人估计很快也要脚底抹油了。因此,"山东站"在进行权衡后,很可能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干脆直接上报局本部——毛人风接到这个消息,肯定喜出望外,自会派员核查,如果核查下来情况属实,必会下令向"暗杀团"调拨特工器材并派遣专人赴济进行指导。那就是广州总部的事儿了,山东站这帮特务现在自身难保,根本不愿意掺和,不如就此歇菜吧。
第三,"保密局"总部会通过什么方式跟"暗杀团"取得联系?"保密局"潜伏在济南的特务,一共有三种"组织形式",分别为市、省和总部。"保密局"总部自然可以调遣山东站或济南市的其他潜伏特务组织与"暗杀团"取得联系,但有一点山东站或济南的其他潜伏特务组织是无法代替总部的,那就是提供活动经费、配发器材装备和特工技能培训。所以,"保密局"总部最终还是需指派特务直接跟"暗杀团"接触。当然,不一定非得从广州派人,也可以从南京、上海或者其他城市抽调能够胜任的特务担任教官。特工教官都是资深特务,军衔应该不低,处在这种形势下,也有可能兼任"暗杀团"主持行动的负责人。从特务这一行的保密需要判断,这种决定一旦拍板,那就不可能让内部其他特务知晓。无论是采用信函方式还是派人上门跟"暗杀团"取得联系,都应是"保密局"总部直接安排,而不会假手山东站或者济南市的其他潜伏特务组织代劳。
根据上述分析,专案一组侦查员对是否可以从中寻找机会安插我方卧底进行了研判。从"暗杀团"连续制造的两起命案都没有消除作案痕迹,以及充任信使的女护士白姜在济南火车站丢失怀表等情节判断("暗杀团"如叮嘱其一路应如何防范的注意事项,可能不至于让扒手得逞),这伙反革命分子明显缺乏反侦查经验。白姜去青岛联络之后,最近这段日子他们肯定是翘首企盼"早传佳音",其间自然也会对"保密局"方面将如何跟他们取得联系进行分析,不过,这伙外行的分析质量跟此刻专案人员的预判研究是没法儿比的。
众侦查员认为,我方派遣卧底以"保密局"山东站或者总部特派员的名义前往联络,应该是有可行性的。当然不可能给他们带去经费和器材装备,可以"不日运至"等说辞敷衍,先稳住他们,把"暗杀团"一应成员的底细摸清楚再说。
如此,卧底方案的前期构思已经形成,往下该考虑打人"暗杀团"内部后怎样开展工作了吧?
且慢,问题来了!让"特派员"去找"暗杀团"的哪位弟兄呢?这位兄台又在什么地方?
此时是3 月 30 日下午,专案二组刑警刚刚截获梁成坤寄给贾良秋的一封挂号信,已送往市局进行技术鉴定,还没来得及对信函内容进行分析。尽管信封上有寄件人梁成坤的名址,但不知道这人是不是"暗杀团"成员。目前,专案一组手头只有贾良秋一个对象,已证实他是"暗杀团"成员,至于这厮是不是该反革命团伙的头目,暂时无从知晓。即便是头目,也还有问题——他是不是"暗杀团"呈递青岛"保密局"山东站的密函中所指定的联系人?
这是专案一组遇到的一道坎。在这种情况下,"特派员"是不能贸然登门的。次日晚上,消息传来,经技术鉴定和专案二组的调查分析,已确认贾良秋系"暗杀团"重要成员,另一给贾犯写信的梁成坤也是该团伙成员。
贾良秋那封写给褚介君的信,也落到了专案组手里。贾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遣词造句故意拐弯抹角、十分隐晦,但侦查员还是看明白了,信中的内容是向褚介君请教,对于梁成坤的询问应该如何处理。同时侦查员注意到,写信者的语气相当恭敬。由此,侦查员认为这个姓褚的中学教员很可能是"暗杀团"的头目,至少是贾的上司。
褚介君供职学校的校长系开明知识分子,专案二组请校长出面询问了门卫校工,得知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前来拜访褚先生的人比较多,有个星期天甚至分几拨一共来了十多人,大多是青年人。
如此看来,这位褚先生该是"暗杀团"的头目了?专案一组、二组都这样判断。当天深夜报到凌云那里,凌云也是这样认为。褚介君的地址已经掌握,那是不是可以派卧底了?凌云摇头∶还不能!
又一道坎出现在专案人员面前—一如果"杀手团"给"保密局"的密函中约定了双方接头时用的暗语呢?尽管这伙反革命"自干户"缺乏反侦查经验,但缺乏经验并不等于没有任何防范意识,褚介君、梁成坤、贾良秋都有知识分子背景,即使看看侦探小说甚至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王度庐、宫白羽等民国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只怕也就建立起这么一个意识了。眼下没有理由排除这伙人和"保密局"约定接头暗语的可能,我方依然不能贸然行事。因为这种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利,这案子就煮成夹生饭了。凌云下令,两个专案组分别对"暗杀团"已暴露的三个对象进行秘密监视,同时专案一组着手制订卧底方案,卧底人选由上级物色。
十二、李代桃僵
此后一连三天,两个专案组按照分工,对三个目标贾良秋、梁成坤和褚介君实施冒夜盯梢,对褚介君所供职中学的唯一一部电话机进行监听。可是,这三位就像是商量过似的,还是不出门,也不再互相联系,褚介君既不往外打电话,外面也没人打学校电话找他。
物色卧底人选的工作倒是进行得较顺利,济南市公安局李士英、凌云两位领导亲自遴选,从初选的七名人员中挑出一个名叫官天雄的同志,由他承担卧底重任。走到这一步,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弄清楚"暗杀团"与"保密局"是否约定过接头暗语。由于接头暗语存在与否具有不确定性,我方同时也在考虑如果无法获取这个关键信息,应该怎样跨过这道坎的问题。专案一组组长吴冰琨私下给自己定的期限是务必在五天内取得突破。这几天,他一面负责对目标的秘密监视工作,一面在考虑这个问题,几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的程度,以至于脸色憔悴满嘴燎泡。眼看三天过去了,这个问题却还八字不见一撇。
这天上午,吴冰琨去市局向凌云汇报三个点的监视情况。凌云的工作之忙可想而知,吴冰现过去后,凌云一时没工夫见他,于是坐在督察室的小会议室等候。一会儿,屋角茶几上的电话机忽然铃声大作。督察室这边规矩大,吴冰琨哪敢随便接听,只能任凭它响着。
电话铃刚刚停下,督察室一位内勤姑娘出现在门口,朝他点点头∶"是老吴同志吧?有您的电话。"一边说,一边指着电话机。吴冰璟一怔,谁找自己找到这里来了?刚想开口询问,电话铃声又响起来。原来是北坦派出所所长打来的,吴冰琨几天前在勘查白宅凶杀案现场时跟他有过接触。所长说,被害人之母白淑华来派出所了,要求跟侦查她女儿命案的警方领导见面,她有话要当面说。
白淑华自女儿被害后,终日以泪洗面,如若没有亲朋好友轮流陪伴劝慰,只怕已经寻了短见,投井上吊都有可能。几个长辈亲戚看她那副痛不欲生的样子,商量下来,为减轻她的丧女之痛,决定家里不设灵堂,也不接受吊唁,遗体立刻入殓,抬至附近尼姑庵暂寄。
如此几天过去,白淑华的情绪渐渐稳定。昨天,她让人在附近一家饭馆订了三桌酒席,邀请出事以后帮助过她的亲朋好友四邻八舍赴宴,感谢大伙儿的照顾,表示自己已经认命了,以后的日子还要照常过。明日起,就不劳大伙儿再陪伴了。过几天,选一个合适的日子把女儿落葬,入土为安。
今天清晨,白淑华起来后洒扫庭院,然后提篮前往菜场买菜。回到家里,刚吃过早饭,门外一阵铃声,平时少见的邮差登门了,送来一封平信。之前,专案组因白姜已死,就撤销了白宅对面的那个监视点,叮嘱派出所多加留意。派出所民警去过数次白宅,一是了解情况,二是安抚白淑华的情绪,三是关照她,最近如果有陌生人或者虽然相识但已有一段时间没来往的熟人突然登门,要向派出所报告,这对警方调查白姜被害案可能帮助。现在,白淑华一看这封平信是写给白姜的,不禁一个激灵,也不拆开,直接就奔派出所,对所长说要面见调查女儿命案的那伙刑警的领导。
派出所长当时只知道白姜命案是一起刑事案件,至于"暗杀团",他压根儿没听说过。但是,按照工作纪律,他没有拆开那封信,甚至碰也没去碰一下信封,只是把一张白纸放到白淑华面前的桌子上,让她把那封信放在上面,又找出一个大号空白信封小心翼翼装进去。然后,他拨通了市局总机,要求跟专案组长吴冰现通话。
吴冰琨立刻赶到派出所,听了白淑华的陈述后,带着那封信返回市局,请技术人员处理。
这封戳显示寄自胶县(今胶州市)的平信,里面装着一张明信片,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汉字"祝您生日快乐"。没有表明是祝谁生日快乐.下面也没有落款具名。刑技人员疑是在空白处使用了密写剂,可是,动用了有限的几种显影药水(其中两样是临时用化学剂配制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已是勉为其难了),对明信片以及牛皮纸信封反复作了涂拭检测,一概无效。吴冰琨拿着这封信去见凌云,凌云饶有兴致地端详片刻,抬眼看看吴冰琨∶"老吴,你怎么看?"
吴冰琨说,先前在派出所时我问过白淑华,她说她们家在胶县没有亲朋好友,也从来没听说过白姜有同学在那里,所以觉得莫名其妙。我怀疑,这会不会是敌特方面给"暗杀团"的回复?当初白姜前往青岛跟"保密局"山东站接触,她带去的那封"暗杀团"的密函里应该不会写上成员们的名址,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以防这封信落到别人手里。那么,"保密局"通过对他们的审查后,怎么跟他们联系呢?多半还是要着落在白姜身上。现在,敌特方寄来了这么一封信,看来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暗杀团"的审查,准备派员来济联络了。先寄来这封信,估计是传递接头暗号——其中的奥秘,应该事先跟白姜说过。至于白姜是否告知了"暗杀团",目前不清楚,但我倾向于是告知了的。看来,白姜并非之前我们所分析的那样,对自己充任信使赴青岛的目的一无所知,多少还是有点儿察觉的。这可能也是"暗杀团"要把她灭口的原因之一。至于接头暗号,我想不大可能就是写在明信片上的这句贺词,会不会在明信片的图画里隐藏着什么线索呢?
这是不知哪里印制的一套"世界文豪明信片"中的一张"英国诗人雪莱",正面是雪莱站在白雪皑皑的荒野上的油画,下侧印着他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背面是写书信文字的信笺。吴冰琨怀疑正面的油画里隐藏着什么暗语,但凌云认为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两人都犯愁了,凌云说;"难不成暗语就是雪莱的这句诗?这种玩意儿咱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一时直不好判断。这样吧,明信片放在这里. 我找懂行的同志分析。"
这种分析类似密码破译,当时,警方没有这面的技术人才,只有军方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凌云知道有一个直属华东军区司令部管辖的专门从事这方面业务的小组驻扎在济南,于是通过组织关系前往求援,获得军方的支持。二十四小时后,凌云召见专案一组组长吴冰琨,告知经军方专家研究,认为雪莱的那句诗就是"保密局"用来跟"暗杀团"接头的暗语。
案件侦破后,据案犯供称,他们呈递"保密局"的密函中确实没留名址,但梁成坤受褚介君、刘炎溪之托,跟白姜有过交代,对方收下东西(指"投名状"和密函)后,应该是会问联系方式的,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名址报给他们;万一对方没问,你在离开前务必主动告知。白姜从青岛返济后,告诉梁成坤已经如此这般跟对方说了。
褚介君、刘炎溪、叶学时策划将白姜灭口时,曾考虑过白小姐“失踪”后人家来联系时怎么办的问题。解决办法是指使那个擅长跟社会下层人士打交道的瘸车夫子成效忠与负责投递白宅区域的邮差葛昌盛联系,以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得悄然拦截白姜所有邮件的许诺。褚、刘两头目不知成效忠有自以为是粗枝大叶的毛病,这主儿跟葛某谈妥后,料想绝无问题,也就不再过问。哪知葛某日前让人举报,其抗战时有一段历史涉及中共军方情报人员在济南被捕遇害,因而进了局子,负责投递该区域的邮差已经换人了。成效忠却不知葛某出事,这期间根本没有跟葛某联系过——其实,葛某原本就不靠谱,比如他每月有两个休息日,他就没想过如果正好休息日有白姜的信件该怎么办。这一点,成效忠更是没考虑到。
对手没考虑到的问题,让我方想到了。4月5日,凌云把军方破译结果通知吴冰现后,笑问老吴有什么想法。吴冰现尽管尚不知道葛某被捕之事,但也发现了上述"暗杀团"这个漏洞,一说,凌云指示即跟邮电局联系,了解一下邮差的情况。很快,得到了邮电局的回复,吴冰琨这才知道原先的邮差葛昌盛三天前进了局子,现关押于第三分局。
前往提审,葛交代是受成腐子的请托,让扣下白姜的邮件。于是,专案组又掌握了"暗杀团"匪徒成效忠的名址。吴冰琨请示凌云获准后,把那封信恢复原样,加套了一个信封,二赴三分局看守所,让葛亲笔写上成效忠的住址姓名,落款名址则具邮局葛昌盛。
这封信是挂号寄出的,以正常程序于次日送至成宅。成效忠收到挂号信后,也没拆开,赶了马车径赴褚介君供职的那所中学,请门房转交褚至此,接头暗语这道坎总算解决了。事不宜迟,该请卧底侦查员出场了。
卧底人员的遴选是山李土英、凌云主持的,也是颇费心思。当时的济南市公安系统,其警员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接管旧警局的大约六百名中共接管干部;二是解放后新招收的社会进步青年;三是符合条件留用的旧警察。这三部分成员中,若说"工作热情洋溢",当推第二部分;若论业务能力和对济南社会情况风土人情的熟悉,第三部分大概可以算"头挑";而论政治素质以及保障新政权安全所需的综合能力,接管干部是无可争议的首屈一指。本案的卧底人选,首先需要的是政治可靠对党忠诚,光这一条,就把其他两部分成员给拦下了。所以,最初的遴选范围,就在第一部分成员(包括有中共地下党身份的留用警员)中。可问题也跟着来了。尽管这第一部分成员中有各方面素质都可以胜任卧底要求的人选,但都卡在一条上——之前都曾在市局露过面。既然露过面,哪怕只有一次,也有被认出的可能,对于卧底"暗杀团"这等重要使命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李士英、凌云商量下来,最后决定像处理破译接头暗语一样,也向军方求援。地方与军方相比,后者在这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早在红军时代,军方就有自己的情报系统. 一步步发展到1949年时,这方面人才济济,经验也颇为丰富。解放后各地公安局政保部门中的业务骨干,大多有过人民军队情报、保卫工作的经历。这回,警方求援的对象是济南警备司令部。济南警备司令部有一个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秘密小组,跟华东军区情报部门有业务方面的隶属关系。这段时间,这个情报小组正忙于针对南京、青岛方面的情报工作,人手比较紧张,但警备司令部领导还是同意向济南警方提供支持。
宫天雄系山东烟台人氏,1942年参加八路军,至抗战胜利的三年多时间里,先后从事过武工队、侦察、敌工工作。抗战胜利后,奉组织指派潜人徐州从事情报工作。1947年1月23日,华东军区组建,宫天雄被调往军区。次年仲夏,华东人民解放军着手执行中共中央7月16日确定的"攻克济南"指示,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下令组建情报组,潜人济南收集军事情报。宫天雄人选该组,化装残疾流浪乞丐混人济南。从7月下旬到9月下旬两个月内,他单独以及与战友配合,收集多份颇具价值的情报,因此受到多次表彰。济南解放后,他所在的情报组划归济南司令部,他被任命为小组副组长。
凌云亲自找官天雄谈话,相当于面试。原打算谈个二十分钟半小时,跟如今的公务员面试时间差不多,但事实上只谈了五分钟就OK了。这是一个心理素质特别强大的另类,甫一照面貌似猥琐。凌云开腔问话∶"以前干过卧底吧?"
对方不住摇头,一口山东乡下土话,急赤白脸连称没有,就像日本鬼子认定他是八路一样。
凌云觉得奇怪∶"履历材料上不是说你1947年5月间曾前往南京,在蒋匪'国防部'卧底十三天吗?"宫天雄一个立正∶"报告长官!卑职不敢掠无影之功,那是在大院里扫地、门厅里擦窗,充任杂役,属于化装侦察,并非卧底。"
接着又聊了几句,这个宫天雄能在瞬息之间根据谈话内容连续变换神态表情、频频转换角色,而且能够做到无视眼前这位首长的存在,凌云对此极为欣赏,当即拍板∶ "就是你了!"
之前李士英、凌云开始物色卧底人选时,考虑到卧底打入"暗杀团"内部后,我方外围力量须大大加强,为便于协调、控制、指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决定组建"'暗杀团'案件专案指挥部",统一指挥专案一组、二组,以及随后从市局、各分局抽调的多名侦查员组成的三组、四组开展工作。专案指挥部由凌云担任指挥长,但凌云工作太忙,这个指挥长他只是挂个名,具体侦查工作由副指挥长主持,这位副指挥长叫穆贵根,是刚刚从山东省委社会部调来充实济南市公安局督察室领导班子的同志。
凌云拍板由宫天雄卧底后,即让他去向穆贵根报到。之后一连三天,宫天雄待在市局的一个密点,听穆贵根介绍案情,熟悉"暗杀团"已暴露成员的情况,以及商量卧底策略,等等。根据保密规定,宫天雄卧底之事只有李士英、凌云和穆贵根知道,专案一组、二组两个组长未被告知,但他们心里可能有数。
4月9日,宫天雄正式开始执行卧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