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不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她在乡下,我在城市里,八三年四月乡下来电报说奶奶病危了,当时正好手骨折工伤在家,就随我爸,我哥一起赶到乡下,见到奶奶时她还能说话,奶奶见我们很高兴,她说你们来早了,我还有九天时间,见我和哥哥特别高兴,(我爸是长房,我和哥哥是大孙子,二孙子),奶奶拍拍自己胸口显的很高兴。
不知是天意还是老天安排了,到第九天半夜1点奶奶安详地走了,她的子孙全送到了,她还没走的时候,请来扶塚的,给奶奶穿上寿衣,她吐了最后一口气,闭上眼睛走完了一生。
奶奶走了,村里来了许多人帮忙,据说他们是一个宗族的近门亲,有认识的,有的我不认识,奶奶断气的时候子孙全部跪下,一大包纸钱,上面写了奶奶生辰八字,子孙的名字,当场烧掉,这是寿纸。
天亮了,来帮忙的人烧了一大锅饭,一大锅菜汤,我婶婶教我注意事项,他们说奶奶入葬前不能用汤泡饭,不能吃粥,否则奶奶在天堂里会发大水,碗千万不能碰碎,否则烧的纸钱她收不到,这几天不能洗脸刷牙,否则洗下来的水会被她喝掉。
来帮忙的人很多,有买菜的,烧饭的,管帐的,接待来客的,还请来二位吹唢呐,二位吹唢呐的负责来宾吊唁,唢呐吹响孝子在门口跪下迎接,来宾给奶奶磕头,孝子必须陪磕烧纸钱。
送饭又叫贡饭,也有说法,原来每个村都有土地庙,后来被拆掉了,以后有去世的老人,在自家田地里用稻草搭一个小屋,子孙和亲戚都要去送饭,跪拜磕头,一共送二次饭,最后把草屋烧掉。
守夜,家里的子孙夜里不能睡觉,亲戚会来打牌守夜,家里人在旁倒茶,递烟,子孙不能参与打牌。
丧宴,特别有讲究,乡下风俗是逝者的娘家为大,就是舅舅家的亲戚,一张八仙桌,四条长凳,八个人东南西北不能乱坐,舅舅为大坐上席,其他的有老人位,敬酒位,还要按辈分大小排列入坐,开席舅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吃。
戴孝,儿子儿媳,长孙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衣,挂一条麻绳,儿子长孙戴白布帽,腰系一条白布,儿媳头戴一条白布,腰系一条白布,其他子孙,男的头戴白布帽,女的头戴白布条。戴好后在入葬前不能脱掉。
火化,当地政府有规定对逝世的人一律火化,第三天半夜奶奶遗体送到城里火化。
棺材,几年前就做好了,叫寿材,逝者入棺前,女儿孙女侄女她们用纸钱要把棺材板里面擦干净,边哭边擦,据说这是在泥墙,遮风挡雨。
入棺,奶奶去逝世后,专门请来了八位负责办丧事男士,乡下称他们叫扶塚,一切事务都是他们做,家里子孙什么也不干,女人陪哭,男人陪磕头,扶塚把奶奶骨灰放进棺材里,把奶奶平时穿的衣服找几件好的放进棺材里,随后就封棺敲钉,敲钉很有说法,棺材上有一个大钉,敲第一下必须要娘家人来敲,如果娘家人不来,棺材不能抬出门,钉子敲前子孙全部跪下,扶塚把儿子,长孙头发剪一点,包在红纸包里,把儿子,媳妇,长孙身上挂了麻绳拿下来,红纸包与麻绳放在钉子下,由娘家人敲第一下,随后都是扶塚敲。
出殡,棺材扶塚把它抬出门去入葬,随后是儿子,孙子每人手拿一根丧棒,亲戚跟在其后,出殡只能是男人,女人不能去,一路上唢呐吹响,儿子,孙子不能讲话。
入葬,棺材抬到墓地,扶塚们正在挖坑,儿子,孙子跪下等扶塚挖完坑后,每个儿子,孙子分别骑在扶塚肩膀上,在坑里这头走过另一头,据说是孝子贤孙登堂,随后棺材入士,埋土,整个葬礼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