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则天,相信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的她,是有着极高知名度的。不过,因为从丈夫家族手中夺过政权,还在晋升之路上使用了许多阴险的手段,后世对她的评价很差。当然,我们如果客观的评价,那么武则天带来了社会的动乱,但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有过也有功,甚至,如果我们用比较积极的眼光看,她和唐朝中后期的君主们相比,称得上是一位不错的帝王。
载初元年(690),在丈夫李治去世后独揽朝政的武则天经过充分的准备宣布登基称帝,改李唐为武周。她一共在位十五年,这期间大兴改革、任用贤臣,算是在对社会发展方面有所贡献。不过,武则天一世英名却在晚年被毁——神龙元年(705),年已八十余岁的武则天病重,武周政权被"神龙政变"所推翻,武则天败在了一个同样八十岁的老头的手上。那么,这个老头到底是谁,为何能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呢?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张柬之生于襄州襄阳,也就是今湖北省的襄阳市。据《旧唐书》记载,张柬之从小就喜欢读书,"涉猎经史,尤好《三礼》",所以长大后被补充选召为了太学生。在太学学习期间,担任国子祭酒的令狐德棻成了他的第一个伯乐,在其潜心教导下,张柬之很快进士及第,踏上了仕途。
然而,这之后张柬之一直升迁缓慢,一直到唐高宗李治去世,其子李旦继位才算有了改变。李旦虽然继位,但大权都在母亲武则天的手中,而武则天十分看中人才,便于永昌元年(689)举行了选拔人才的考试。当时,参加考试的人有千余,但厚积薄发的张柬之名列魁首,于是当即被封为监察御史,掌管刑狱之事。
没过多久,武则天不满足于在背后执政,便自己登上了皇位,而张柬之则被升迁为了原本名叫中书舍人的"凤阁舍人"。武则天继位之初,突厥首领送来女儿,想要与这个中原的新主人和亲,武则天得到认可十分高兴,当即准备让侄孙武延秀将其迎娶,可张柬之却认为这不合礼数,便进谏道:"自古无天子求娶夷狄女以配中国王者。"
张柬之的进言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却扫了武则天的性,所以不久后他便被远调到了合州、蜀州担任刺史。来到西南,张柬之目睹当地种种乱象,于是痛心疾首地给武则天写下一篇长文,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不过,正在气头上的武则天认为他迂腐而不切实际,便将其奏章忽视,把他改派到荆州担任大都督府长史。
和张柬之对应的,是当时十分被看重的狄仁杰,狄仁杰心系李唐,却能够尽心竭力为朝廷办事,所以很受武则天的信任。一天,武则天询问狄仁杰天下哪里还有奇士,以断案闻名的狄仁杰同样很有识人之明,于是他推荐道:"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武则天一听,这不正是当年惹自己生气的老头吗?但既然狄仁杰都推荐,她便姑且给了他洛州司马的官职。
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还是感觉朝中缺乏贤才,便又来找狄仁杰,狄仁杰当即表示:"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听罢,武则天回去就将张柬之封为了司刑少卿。过了些日子,受武则天器重的姚崇即将前往灵武军就任,武则天向他询问人才,他也答道:"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
有了狄仁杰、姚崇的双重认可,武则天才算是勉强信任了张柬之的能力,封其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侍郎。武则天没有想到,自己所重用的狄仁杰、姚崇都是坚定的李唐忠臣,他们举荐张柬之,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张柬之同样忠诚和敢于干大事。就任宰相后,张柬之暗中联系了很多曾经受李唐恩惠的官员,与之组成了联盟。
在确认盟友后,张柬之又将他们举荐到重要的官职上,被推荐担任右羽林将军的杨元琰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等到姚崇从灵武军回朝,张柬之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便在得到太子李显首肯后发动了政变。起事那天,张柬之带着自己的一干人马浩浩荡荡攻入玄武门,又斩杀守卫在外的武则天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径直进入其寝宫,逼其还政于太子李显。
张柬之之所以能够成功,当时武则天年老,力不从心是重要原因;姚崇等人愿意随同帮忙也是他的一大凭依,总之,神龙政变要归功于张柬之的谋划、实施,李唐政权也正是由他手重获新生。不过,武则天虽让位,其侄武三思仍然在朝中举足轻重,他弹劾张柬之,使其被贬为了襄州刺史。不久后,张柬之又被流放到位于今广东罗定的不毛之地泷州,这位复辟功臣最终在八十二岁高龄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