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奇案尤其多,这个案子尤其离谱,平常人家高攀个亲戚,一般也能理解,可是在明孝宗年间,有一个人高攀到皇帝那儿,并且坚持称现在的皇子是他外孙,这个人是郑旺,历史上称这个为郑旺妖言案。
在传统社会,嫡庶之分相当严格,宫廷中尤其如此,这关系到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人选问题。明孝宗在明朝的皇帝堆里还算不错,在孝宗朝基本没出什么大乱子。皇帝皇后之间的关系相处得也很融洽。即便如此,孝宗朝仍在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出现了各种八卦流言,其中郑旺妖言案就是轰动朝野的一件事,正德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谁?郑旺妖言案又是怎么回事?
明朝十六帝中,以嫡长子身份承继大统的十分罕见。自朱元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本来要传位于长子朱标(朱标为马皇后所生)。只是朱标在朱元璋生前就去世了,而且朱标出生之时朱元璋尚未称帝,马氏当时还不是皇后。建文帝不是长子,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虽是长子,但出生时母亲尚未被册封为皇后,在“嫡”字上还要打一点折扣;英宗朱祁镇虽是长子,生母孙氏时为贵妃;景帝朱祁钰是英宗的弟弟,宣宗的次子,生母为吴妃,既非嫡子又非长子;宪宗朱见深是英宗的长子,生母为周贵妃;孝宗朱祐樘是第三子,生母纪氏当时只是宫人,6岁时宪宗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儿子;武宗朱厚照是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母张皇后;世宗朱厚熜以藩王入继帝位;穆宗朱载垕是世宗的第三子,母杜康妃;神宗朱翊钧是穆宗长子,母李贵妃;光宗朱常洛为神宗长子,母王恭妃,在位仅一个月;熹宗朱由校,是光宗长子,母为李选侍;思宗朱由检为光宗第五子,以藩王的身份即帝位,母为刘贤妃。纵观明代十六帝,只有武宗一人是真正以嫡长子的身份登临大位的。
明孝宗朱佑樘,朱见深第三子,中兴之君,勤政爱民好皇帝,在位十八年。
武宗朱厚照,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生,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母亲是张皇后。他的生辰八字很特别,他的出生年月日时为弘治四年九月廿四日申时,用干支表示是这样的: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时。如果按照时、日、月、年的顺序读就与地支中的“申、酉、戌、亥”的顺序巧合,在命理上称为“贯如连珠”,主大富大贵,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生辰与此有相似之处。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武宗即皇帝位,在位16年,年号正德,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康陵。史书上说武宗是孝宗和皇后张氏的嫡长子,像他这样既为嫡子又是长子的情况在注重礼法的社会中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可以说武宗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做皇帝。孝宗欣喜异常,取其名为朱厚照,希望他以后能照耀后世,5个月后就将其册封为皇太子。
明武宗朱厚照,朱佑樘长子,率性而为,荒唐天子,在位十六年。
这里先说说明孝宗和他的张皇后。明孝宗身世坎坷,因为小时候生活条件太差,以致成年后身体极差,即便如此,他仍坚持视朝。每日清晨视朝,遇雨免朝,仍令有事衙门堂上官由廊庑至奉天门奏事,可以说是无日不视朝。有时身体状况不佳,便自我顺养,以求调和。据说他有一首诗,常于病中自诵: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若病时身亦病,心生元是病生时。
这种办法对于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往往是不见效果的,他居然这样支持了18年之久。
孝宗的后宫生活与他父亲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宠妃,甚至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只同张皇后有性关系,有许多史料认为正德帝的生母便不是张皇后,而很可能是宫女郑金莲。只是这些宫人并未因皇帝的临幸与生儿育女而获得妃嫔的封号。孝宗的这些做法显然是要向人们证明他是一位严守道德规范的皇帝。
孝宗即位于当年秋季,曾欲建棕棚于万岁山,以备登临眺望。一个名叫虎臣的国子监监生上疏劝谏。国子监祭酒费訚恐怕招致圣怒牵连于己,将虎臣锁系于国子监树下,等候发落。不久,有锦衣卫官校将虎臣带到左顺门,皇帝传旨慰谕道:“若言是,棕棚已毁矣。”费訚大感惭愧,虎臣则因此名闻都下。
长子朱厚照的出生不论对于国家社稷还是孝宗、张皇后夫妻都有重大的意义。孝宗和张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一直没有选嫔妃,只有5个级别很低的夫人,这在明代皇帝中是绝无仅有的。张皇后婚后4年没有生育,当时朝臣上书请求选置嫔妃,孝宗并不理会。当然,孝宗不选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张皇后是个妒妇,不许孝宗再宠幸其他的女人。几年后,在朱厚照后,张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朱厚炜,只是不久就夭折了。这样,孝宗就只有武宗这么一个皇子,因此对其非常宠爱,正是孝宗的溺爱,使得后来的武宗任意妄为、荒唐绝顶。
据说朱厚照本来是一个聪明孩子,孩提时“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性情仁和宽厚,颇有帝王风范。8岁时,在大臣的请求下,朱厚照正式出阁读书,接受严格的教育。朱厚照年少时以聪明见称,前一天讲官所授之书次日他便能掩卷背诵。数月之间,他就将宫廷内繁琐的礼节了然于胸。孝宗几次前来视问学业,他率领官僚趋走迎送,娴于礼节。孝宗和大臣们都相信,眼前的这位皇太子将来会成为一代贤明之君。当年张皇后梦白龙入腹而生朱厚照,按照传统的说法,白者乃主西方,为兵象。武宗生而好动,自幼贪玩骑射。孝宗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太祖朱元璋一样文武兼备的皇帝,所以对武宗骑射游戏颇为纵容,养成了武宗日后尚武的习气。等到孝宗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来不及了。为了避免儿子玩物丧志,孝宗在病逝前一天,特意把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召至乾清宫暖阁,委以托孤的重任:“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
然而这个受到上天眷顾的真命天子的身世并不那么简单,似乎有很多隐秘的事情掺杂其中。从武宗出生那一刻起,关于他生母不是张皇后而另有其人的说法从来没有停止过。
张皇后是河北兴济(今河北沧州)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选为皇太子妃。孝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张皇后婚后4年没有生育,心理压力非常大。大臣们很是着急,纷纷上书请求皇帝选妃以广储嗣。孝宗表面上满不在乎,但心里也是有些着急。笃信道教的孝宗就和张皇后在宫中斋醮求子,一连几个月。弘治四年(1491)九月,宫中传出喜讯,张皇后生下皇子了!
举国欢庆之余,各种流言随之而起,有许多人推测这个皇子不是张皇后亲生的。主要的原因是张皇后生下皇子的消息过于突然,事先竟然一点征兆都没有,联想到前朝故事,人们难免在背地里嘀嘀咕咕。皇后婚后4年没有生育,难道这次真的是感动神灵而得子吗?当时张皇后因为既未生育又不让孝宗选妃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人们私下里埋怨的对象。有人怀疑张皇后自己不能生育,就抱养其他宫人所产之子,这样既避开了人们的指责,又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怀疑张皇后没有生育能力是没有根据的,因为3年后她又生育了另外一个皇子朱厚炜。然而流言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传播到全国各地,并引发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大案。这个案子发生在弘治年间,称为“郑旺妖言案”。
郑旺是武成卫的一名士兵,家境贫寒。他的女儿郑金莲12岁进了宫。郑旺通过太监刘山,时常与宫中的女儿联系。郑金莲也托刘山送些衣物给郑旺。郑旺拿着宫中的衣物四处炫耀,吹嘘女儿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别人讨好他,就称他为“郑皇亲”。
张皇后生下朱厚照后不久,就有流言说皇子其实是郑金莲所生,并被张皇后强行抱了去。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但大部分人都只当作是无聊八卦,并没有人认真追究。谁知十几年后,即弘治十七年(1504),孝宗考虑到这种说法会影响到朱厚照的政治地位,遂命人将郑旺、刘山等人捉拿到官,并兴师动众地要亲自审问,难道是孝宗怕外臣知道宫中的秘密?御审的结果是刘山以干预外事的罪名被处死,郑旺以妖言罪、冒认皇亲罪被监禁,郑金莲被送入浣衣局。案件的结果有几处不寻常之处:这个案件中只有太监刘山被杀,有人推测这是杀人灭口;而比刘山罪情更重的郑旺却只是监禁,武宗即位后又被释放出来,此中莫非别有隐情?其他的文献透露出某些蛛丝马迹来:据翰林院王瓒的记载,他在司礼监教太监识字时,见两个太监将一个女人押入浣衣局。浣衣局的看守见到来人,肃立两旁,态度十分恭敬,可见来人非同一般。这个人难道就是诞下皇子的郑金莲?
案情在武宗即位后又有新的发展。正德二年(1507),被释放的郑旺仍然坚持他的女儿生了皇子,因而谣言再起。他的同乡王玺打通关节,闯到东安门,声称上奏当今天子的“国母”被囚禁的实情,郑旺、王玺又因此被捕入狱。审判之时,郑旺多次声称自己无罪。最终,他以妖言罪被判死刑。为何两次都是妖言罪,结果大相径庭呢?
很多人推测会不会是因为第一次审判时值孝宗与张皇后关系紧张,因此判罚宽松,似乎有意保全郑旺;第二次审判,孝宗已经驾崩,武宗刚刚即位,而且嫡长子身份又是何等神圣的光环,对于自己的政权十分重要,因此即使武宗为郑金莲所生,他又怎会相认?毕竟这对于自己、对于孝宗、对于张皇后乃至对于明廷而言,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郑旺一死,流言戛然而止,关于武宗身世的“郑旺妖言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摆脱了身世的困扰,武宗又可以以嫡长子的高贵血统名正言顺地坐在高高的皇帝宝座上,享受着皇权带来的种种特权,过着纸醉金迷、为所欲为的闹剧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