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为清朝进士沈孝瞻所著。“诠”者,解释也;“真诠”者,真谛也。《子平真诠》原意就是对子平术解释最为精准的一部书。相传沈孝瞻写作时只是手稿,只在朋友中流传,后被命学好友章君安看见,感叹道:“此谈子平家真诠也,”后来便以《子平真诠》为书名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刊印,共计四十八章。问世后因其章法清晰、内容渐进、举例典型,得到人们极高的评价,成为命理学者教材级别的必读书籍。后又经近代命学大家徐乐吾作注,流传至今。
全书共分四大部分,一是从第一章到第七章,主要讲述气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日干旺衰的判断。二是从第八章“论用神”开始谈起,进入本书最为重要的格局论题。包括用神、相神的概念和变化,格局的高低变化等等。三是从第二十三章到三十章重点分析六亲,并结合格局进行阐释。四是论述官、财、印、食、杀、伤以及阳刃、建禄等用神与杂格的特征和行运。
所以说,《子平真诠》以格局理论为主,而《滴天髓》则以日主旺衰为主。《子平真诠》由低到高,有主有体,理论章法严谨,但显然与变化多端的现实生活命理有诸多不同。作者沈孝瞻进士出身,没有太多生存压力,文章以理为主,可为学院派代表人物。但任铁樵注释《滴天髓》则不同,他生活艰难,长年以此为业,至死方休,且多与贩夫走卒打交道,可为江湖派代表。故两种命运、风格决定了两篇文章各自不同的特征,然后最终却是殊途同归。
《子平真诠》重在格局,首在用神。但可惜此用神非彼用神,造成后来者诸多理解上的误解。陆致极认为此处用神为取格之神,指八字结构内的一个主导力量。它分为两类,一类为“善用者”,即文章第四部分分析的官、财、食、印;后者为杀、伤、劫刃,为“不善用者”。通过分析格神、喜神、日主等各自主次、前后关系,进而判断格局的喜忌、高低和成败。可以说,《子平真诠》代表的是格局理论探索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