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润月月柱的划界 八字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3

八字润月月柱的划界

庄浪路是元代设立在今甘肃庄浪县境内的最高地方行政建制。它是蒙军六盘山军事基地的总部,是蒙军灭金灭宋的跳板。它在甘肃、以至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庄浪路的设立时间。《元史·地理志》庄浪路条说:“沿革阙。”《庄浪县志》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成吉思汗攻取德顺州。太宗二年(1230)冬十一月,置庄浪路,隶甘肃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六年(1289)五月,改隶陕西省(当为安西行省)。大德八年(1304)二月,降路为州。”

对庄浪路设立于“太宗二年(1230)冬十一月”之说,史学界看法一致,并无异议。如平凉学者祝世林认为:其“上限在成吉思汗攻占德顺州等地,下限不超过宪宗蒙哥时期。”德顺州治地在今宁夏隆德(新编《甘肃通史》“治今甘肃静宁”有误),而庄浪路治地在今甘肃庄浪县南湖镇。从地缘关系来说,庄浪与隆德接壤,以蒙军攻占德顺州为标志,来确定庄浪路的设立时间,不无道理。

就庄浪路治地来说,它在今庄浪县南湖镇也是可信的。南湖镇,群山环抱,有庄浪河纵贯全境。秦代称受渠亭,唐宋称结公城,它是秦汉以来陇山古道——安化道的重要驿站。南湖镇粮管所修建时,曾挖出“万人坑”,这说明结公城是蒙军以武力征服的,按照成吉思汗诏令,当为屠城。

八字润月月柱的划界

庄浪路的隶属关系。元朝建立前,蒙古政权机构混乱,“随时设立,未有定制。”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左三部司吏、户、礼,右三部司兵、刑、工)、枢密院、御史台以及殿中司、察院、内八道肃政廉访司。还设立宣政院,主管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政。又实行行省制度,为中央派出机构。行省之下,则依次设立路、府、州、县四级行政组织。

《元史·世祖纪十三》说:“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五月辛丑,以庄浪路去甘肃省远,改隶安西省。”由此可见,庄浪路起初归甘肃行省管辖,后来归安西行省管辖。甘肃行省辖今甘肃河西地区和青海、宁夏及内蒙、新疆的部分地区,治所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因庄浪路去甘州甚远,又间隔巩昌路,当为甘肃行省遥领。安西行省治地有两个:一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一是开成(今宁夏原州)。

庄浪路的辖区。《元史·地理志》序说:“唐以前郡领州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而庄浪路却与此不同,它不仅不辖府、州、县,而且还是“路中之路”,周边被巩昌路所包围。辖区即为元末明初的庄浪州,亦即明清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期间的庄浪县。明代《平凉府志》说:庄浪县“北暨隆德朱庄沟,南暨静宁治平川,共一百五十里。东暨静宁通变(边)城,西暨庙隆沟,共八十里。”由此可见,庄浪路所辖地域很小,正如清人柳翘才所言:“初因为路,实不及一堡也”。

新庄浪与旧庄浪。当今之庄浪,所辖旧庄浪的地盘很少,仅有南湖镇和赵墩镇以及岳堡镇北片、卧龙镇北片、阳川镇西南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庄静划界,将原属静宁的通野、章麻、良埜、水洛、焦韩店、朱家店、宁阳、计都等八镇划归庄浪,将原属庄浪的雷大、治平、李店、曹务划归静宁。此后又将杜堡划归隆德、王明乡划归西吉、张棉驿划归张川、莲花城划归秦安。至此新庄浪辖区基本定型。

东庄浪与西庄浪。元代时,今甘肃境内先后出现两个庄浪:一个是治地在东部——今平凉市庄浪县境内的庄浪路,其庄浪之名,一直延称至今;一个是治地在西部——今兰州市永登县境内的庄浪县,其庄浪之名,延称到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而止。

东庄浪的历史沿革。元太宗二年(1230年),在今庄浪县南湖镇设立庄浪路。元大德八年(1304年),降路为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降州为县。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降县为乡,由隆德县丞驻庄浪乡管辖。民国二年(1912年),由乡复县,延续至今。

八字润月月柱的划界

西庄浪的历史沿革。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在今永登县治地设立庄浪县。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县为卫。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卫为所。雍正三年(1725年),撤消庄浪所,设立平番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为永登县延续至今。

庄浪族与庄郎族。不论东庄浪还是西庄浪,其名称由来,史册未载。多数学者认为,“两个庄浪”之名,皆因吐蕃庄浪族而得。对于西庄浪名称由来,姑且不论。而对东庄浪名称由来,略叙如下:

一是由吐蕃庄浪族而来。《金史·结什角列传》说:“天会(1123——1137)中,诏以旧积石地与夏人,夏人谓之祈安城,有庄浪四族,一曰吹折门、二曰密藏门、三曰陇逋门、四曰庞拜门。”“旧积石地”,在今青海贵德县;“庄浪四族”,皆为吐蕃民族。

一是由党项庄郎族而来。《宋史·列传·外国七》说:“咸平五年(1002年),以黑山北庄郎族龙移为安远大将军,昧克为怀化将军。”“黑山”,为今内蒙呼和浩特大青山;“庄郎族”,为党项民族。

综观史料,庄浪族为吐蕃大族。自唐广德年间(763——764)陇山东西陷入吐蕃后,庄浪族遍布陇右,后来与西夏的关系是“叛服无常”。到北宋中期,改土归流。而庄郎族为党项小族,原来与宋通好,当蒙军崛起时,即归蒙军统治。

从地缘关系来说,庄浪路设立时,吐蕃庄浪族已在今庄浪境内扎下了根;而党项庄郎族则不然。从庄浪路设立时间来说,蒙军是先攻取西夏,再挥军河西、陇右。因庄浪路是在蒙军攻占德顺州后设立的,所以庄浪族与庄浪路的设立时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而庄郎族则不然。故而庄浪路之名,当由吐蕃庄浪族而来是客观存在的。而庄浪之义,当为藏语“野牛沟”。

庄浪路的地位和作用。《元史·太祖本纪》说: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四月,帝次龙德(今宁夏隆德),拔德顺等州。”“闰月(五月),避暑于六盘山(狭义六盘山,下同)。”“六月,帝次清水(今宁夏原州清水河)西江。秋七月壬午(初五),不豫。己丑(十二),崩于萨里川哈世徒之行宫。”太祖临终遗言:“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由此不难看出,这是假途灭虢之计,为蒙军灭金灭宋的战略布局。

而庄浪路呢?因其地处秦汉以来陇山古道——安化道之要冲,当为蒙军六盘山军事基地的总部,为蒙军灭金灭宋的跳板。其主要作用是:

临时都地。综观元史,从1227年成吉思汗攻取德顺州,到1279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历时52年,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就发生在庄浪路。《新元史·宪宗纪》说:“太宗崩,诸军东返,定宗继位,命蒙哥屯六盘山,控制秦陇,为伐蜀之计。”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远征大理,先在六盘山基地集结军队,召见地方官员,议定战守之策。第二年夏,班师北返,又驻屯六盘山。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御驾亲征,四月至六盘山休整,七月领4万之兵南征四川,留辎重及爱妃出卑可敦于六盘山基地,派大将浑都海领2万之兵镇守。蒙哥南征战死钓鱼山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阿蓝合儿、浑都海逆命,劫六盘府库”,发动判乱,忽必烈命巩昌总帅汪良臣平定。

军事屯田。《元史·世祖本纪》说: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以陕西泾、邠、乾及安西属县闲田立屯田总管府,置官属,秩三品。”十月,又将汪惟和部所属戍四川5000多人调往六盘山屯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四月,“陕西省巩昌兵五千人屯田六盘山。”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三月,枢密院臣上奏云:“延安、凤翔、京兆三路籍军三千人,桑哥皆罢为民,今复其军籍,屯田六盘。”由此可见,蒙军在六盘山一带屯田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而其总部当在庄浪路。

屯军练兵。庄浪路治地在今庄浪县南湖镇,而蒙军的军事营地却在达舍堡(亦称达子川,在今庄浪柳梁镇境内)。清代乾隆年间《平凉府志》说:“达舍堡在(庄浪)乡东20里,宋金时所筑。”而从民间传说、地名字义和实地考察来说,却并非“宋金时所筑”。民间传说的“达子城”,就在柳梁镇达舍堡。其城虽经地震而毁坏,残迹尚存。据实地考察,其城遗址有四处,均筑于沟岔交汇之地,相距约四五里,从东向西依次为达堡川、城墙地和城门弯;达舍堡沟口还有一处,名曰塌城。此四城布局集中,又为等距离;再说当地民众一直称蒙古人为“达子”,由此可见达舍堡当为蒙军所筑,为其屯军练兵之地。

庄浪路的后遗症。庄浪路是蒙军为建立大元帝国而设立的。从元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庄浪辖区,犬牙交错,给历代的吏治和辖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

八字润月月柱的划界

明代嘉靖年间庄浪知县窦文慨叹:“庄浪古为用武之地。洪武末顾公佐知是邑,名臣录称其始有将官以文士邑之。兵调极边,故尽为编隶之民……无长官法制,横一郡之中。”这说明:自元代至明初,从庄浪路、庄浪州到庄浪县,地方官吏皆为武将,而一直到顾佐时才改为文官;当地民众多为转业军人及其家属;文官难以治理。

明代万历年间庄浪知县卫东鲁慨叹:庄浪“立群山之中,居偏隘之区,城垣不及三里,舎市只有百家……四乡之民,星散于土室之中,少则四五家,多不过十余人。荒凉寥落,不异特俗,名虽为县,其实不及一镇。正粮正差,尚不能支,民咸逃徙。”据《平凉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庄浪全县尚不足1000人。

清代康熙年间庄浪知县王钟鸣慨叹:“庄地瘠而贫,民寡而弱,动受邻封侵害。即以今之静民,每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据嵎哨聚,时出而掠财畜。刈吾粟麦,听之而去,则心不忍,稍之与较,群起而毒殴之,性命难存,居处不安。尤有州民佃种县地,抗赋不输,县民逃避州界,拘寻不出,百端鱼肉,实难屈指。呜呼,何不幸而为蕞土之民,更何不幸而为蕞土之官哉!”这段文字,道出了庄浪官民的心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庄浪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降县为乡,脱离静宁州而归隆德县管辖。

为此,民国二年(1912年)庄浪复县后,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庄浪知县马文江痛定思痛,下决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故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庄静划界。在实施中,静宁地方豪绅又竭力阻挠,煽动地痞流氓闹事。后来在省政府的支持下,逮捕了静宁豪绅杨胡子和靳永泰后,才使庄静划界顺利完成。

八字润月月柱的划界

作者简介:张双锁,男,汉族,庄浪人,大学文化,生于1958年,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研究方向: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华夏文化》《西部学刊》《甘肃文史》等刊。有论文获中央政研室征文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