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凉了,你知道穿多点衣服。
天气热了,你也知道要穿得清凉。
寒热是中医学说里八纲辩证重要的两点,八纲即“表里寒热阴阳虚实”,对应我们的阴阳,寒就是阴,热就是阳。
《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
中医看病向来讲究辨证论治,即望闻问切。
古人将问诊经验总结为《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那么寒热应如何辨别呢?又体现在哪方面呢?
一、问诊(主观感觉)
寒症(阴盛阳虚)
(1)手脚冰凉,怕冷,穿衣服都不能缓解
(2)流清鼻涕,咳白痰
(3)小便清长,大便稀呈水样
(4)口淡不渴,喜热饮
热症(阳盛阴虚)
(1)怕热,手脚发热
(2)流黄鼻涕,咳黄痰
(3)睡觉出盗汗,阴虚内热
(4)小便黄赤,大便干结便秘
(5)尿道或者肛门处有灼热感
(6)口渴,平常喜欢喝冷饮
二、望诊
除了前面说的症状外,望诊也是鉴别寒热的一种方法
阳虚(寒)
(1)面色苍白,嘴唇暗淡
(2)舌白苔白
(3)性格比较安静,不爱运动
阴虚(热)
(1)面色红,嘴唇鲜红
(2)舌红少苔或苔黄
(3)性格较外向,喜动少静
三、看舌头辨认
看舌头怎么知道自己是体寒还是体热?其实很简单的一个关键点:看舌质。
舌质就是舌头的肉质,它代表了你体质的根本。如图1,舌质红,就是体热的显著标志。
图1
相对应来说,如图2,舌头质地不红,而是偏淡、偏嫩、偏白,则偏虚寒。
图2
中医认为,正常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寒、热的产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所致。
因此,调平阴阳是中医防治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
一、寒症体质者
寒症体质者多采用性温、性热的中药,这类药物大多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如干姜、附子、肉桂、桂枝、当归、陈皮等均属温热性的药物。
以附子和干姜为例,它们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寒症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二、热症体质者
而对于热症体质者多采用性凉、性寒的中药,这类药物大多有清热、滋阴、泻火等作用。如黄芩、板蓝根、桑叶、菊花、石膏、知母、丹皮、石决明、钩藤等均属于寒凉性药物
以黄芩和板蓝根为例,它们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辨明寒、热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择进食适宜自己的食物。
寒热食物还有个特征:味苦、味酸的食物大多性寒,味辛,味甜者大多性热。
就拿水果来说,寒证可以多吃点温性的水果,热证可以多吃凉性的水果。
一、寒凉性水果
西瓜、香蕉、梨、奇异果、火龙果、枇杷、甘蔗、柿子、桑椹、橙、荸荠、猕猴桃、柚子。
二、温热性水果
荔枝、龙眼、榴莲、杨梅、桃、橘、樱桃、杏、桂圆。
一、寒凉性食物
寒凉性的食物:鸭肉、鲫鱼、龟、鳖、海参、螃蟹、豆腐、绿豆、萝卜、冬瓜、苦瓜、黄瓜、木耳、青菜、莲藕、绿茶等。
二、温热性食物
温热性的食物:羊肉、牛肉、鸡肉、鹿肉、黄鳝、虾、刀豆、韭菜、辣椒、姜、茴香、核桃、栗子、红茶等。
我是主治中医邱超平医生,时不时给大家科普一些干货内容
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收藏,如果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