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八字唱词 晋剧经典唱段唱词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艺海行舟谱风流记晋剧梅花奖获得者栗桂莲荆晶晋剧八字唱词

栗桂莲对晋剧艺术的不懈追求,使得她在晋剧青衣的唱腔和表演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栗桂莲总是把鲜花和荣誉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鞭策和动力,她认为“艺术创作的最大乐趣是不断超越自已”。

栗桂莲,女,1959年7月出生,山西定襄人,中共党员,山西省晋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第八届“梅花奖”获得者。

她12岁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师承牛桂英,主攻青衣。早在上学期间,栗桂莲就受到晋剧牛派艺术的熏陶一﹣以“云遮月”为演唱特色,曾风靡半个世纪的前辈表演艺术家牛桂英曾亲自为其排演过《三击掌》和《走雪山》,深得牛派表演艺术精髓。

栗桂莲参加工作后,以“嗨嗨腔”为演唱风格,曾倾倒无数戏迷的晋剧前辈程玉英又手把手为其亲传程派保留传统剧目《三娘教子》,通过这一出戏,使栗桂莲的表演艺术又达到了个新境界。

1981年,栗桂莲调入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先后成功地塑造了《打金枝》中的沈后、《桐叶记》中的邑姜、《御碑记》中的穆桂英、《六月雪》中的窦娥、《金水桥》中的银屏公主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山西省晋剧院,青年时期的栗桂莲曾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同台演出《明公断》,栗桂莲前演“杀庙”“告道”,王爱爱后演“大堂”“铡美”,直接沐浴了“爱爱腔”的艺术滋润,又使栗桂莲融汇了“爱爱腔”的特点,自己的艺术特色更加鲜明。

1985年,栗桂莲参加晋剧晋京汇报演出,以一出《教子》中的王春娥,博得首都专家的一致好评。演出获得极大轰动,引起首都戏剧界广泛注意。各大报纸纷纷点评栗桂莲的表演艺术,给予了意想不到的热情鼓励与充分肯定,“山西小三娘”的名称不胫而走,这时的栗桂莲只有25岁。1986年她又赴香港参加首届中国戏曲展,“山西的小三娘”又一次轰动香港艺坛。报界评论道:“山西的小三娘演唱酣畅淋漓,声情并茂,确有绕梁三日之妙!”

《教子》这出戏标志着栗桂莲在艺术上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她说:“我的艺术成长,可以用‘三步曲’来描述,而《教子》这出戏就是我的第一步。”栗桂莲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还是记忆犹新。她说:“《教子》这出戏是前辈表演艺术家程玉英老师演出、锤炼了半生的心血结晶。特别是她在剧中酣畅淋漓的‘嗨嗨腔’演唱和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深深吸引了我。1984年,剧院决定给我排演此剧,我虔诚地拜在程玉英老师面前,恳求传授力作。程玉英老师对我倾囊传授,特别在唱腔、表演的关键处,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她的心得体会。之后,她又特意派她的得意弟子李桂香老师来太原给我细抠细排。刘和仁老师在保留原剧演唱特色的基础上又对音乐进行了大胆创新,对全剧作了又新又美的‘雅化’处理,使演唱更为优美、动人。导演张万根老师对全剧节奏、情感和风格进行总体把握,之后我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化、琢磨,特别是把牛桂英老师精心指点的演唱技巧和她的‘云遮月’唱法揉进王春娥的演唱,终于使这出戏获得了成功。演出后,赢得了观众和戏迷的青睐。”

上世纪90年代前后,省电台举办晋剧卡拉 OK 大奖赛,栗桂莲是唯一个被组委会入选录制唱段的青年青衣演员。栗桂莲演唱的“二爹娘且莫要吵吵嚷嚷”等段子,一夜间被听众广为学唱和传唱。

1990年,她再一次进京汇报演出。此时的栗桂莲在山西戏剧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山西省广受称颂的青衣演员。但她没有满足,而是再接再厉。这次进京演出她更加精心准备,住在剧团驻地的地下室里,每天天不亮就去剧场排练,最终以《桐叶记》、《算粮》中的精彩演技,一举捧回中国戏剧第八届“梅花奖”,为山西人民赢得了殊荣,并在晋剧表演风格和声腔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1995年,她更以饱满的热情进京演出了歌颂民办教师奉献精神的现代戏《油灯灯开花》。《油灯灯开花》这出戏是栗桂莲艺术道路上的第二步。这出戏是剧作家张晓亚于1994年创作的。“我一看到这个剧本,就被剧中槐花的形象一下子打动了,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栗桂莲回忆说:“我太爱这个生长在偏僻山区,勤劳善良、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民办教师的妻子形象了!她使我想到远在家乡慈祥的母亲,千千万万个穷苦姐妹和贤妻良母。不由从心底里喷涌出感动、崇敬的心情,我努力去表现他们,歌颂他们。另外,多年来我演古装戏较多,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我需要探索创新,吸收新的营养,寻找新的突破。于是,我主动放弃省里派我去日本学习访问的机会,一门心思地投入到《油灯灯开花》的排练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油灯灯开花》也终于成功了。该剧荣获中宣部“五个工程”奖,受到省委宣传部嘉奖,之后由中央电视台选入精品库录制,向全国播出。第二年又获得文化部第二届“金三角”汇演优秀表演奖。

2000年5月,栗桂莲受邀赴新加坡访问,在维多利亚音乐厅,首次以音乐会的形式在国外演出晋剧。从艺数十年来,她还先后出访日本、欧洲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为晋剧的交流和传播做出了贡献。在日本演出时,因为日本观众听不懂晋剧的唱词,她为了让观众能够明白自己所演唱的内容,就着重通过动作来表达,直到台下的观众看懂为止。在法国演出的时候,在演出间隙她参观了卢浮宫,对卢浮宫里面的壁画和雕塑叹为观止,联想到自己的演出,她觉得可以将这些雕塑的眼神和动作化入到自己的舞台表演中,这样可以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正是这种无时无刻不想着艺术,无时无刻不想着表演,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对艺术的不断创新,才使她在艺术的舞台上不断精进,在人生的舞台上不断进取。

从艺几十年来,栗桂莲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数不胜数:

1982年,主演《痴梦》,获山西省中青年调演一等奖;

1989年,荣获山西省新剧目评比演出主演金牌奖;

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山西省现代戏调演主演金牌奖;

1993年,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为其荣记一等功;当选为省政协委员;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1995年,荣获文化部第二届“金三角”文艺会演优秀表演奖;省委宣传部授予“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1996年,被评为山西省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30年来,她潜心戏剧艺术,精心钻研,博采众长,融汇贯通,以丰富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演,先后主演了《算粮》、《打金枝》、《大脚皇后》、《六月雪》、《岁岁人不同》、《油灯灯开花》、《三娘教子》等马皇后、窦娥、槐花、秦香莲、沈后、王春娥等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赏,同时也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喜爱。

早在1990年的而立之年,栗桂莲就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按说,得了国家大奖,可以休养休养,打理打理多年舞台生涯落下的腰腿痛的毛病了。但栗桂莲没有退出舞台第一线半步,她忘不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土炕上模仿晋剧艺术家表演时立下的宏愿: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好演员;忘不了每次下乡演出,老乡们栉风沐雨的执著、如痴如醉的表情。“人民需要晋剧。”为这个原因,就像那穿上红舞鞋便不停跳舞的舞蹈演员一样,栗桂莲从没停下过送戏下乡的步伐。最多时,一年演出200多场次,家成了过路的客栈。

这些年,走的地方多了,栗桂莲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晋剧的市场不如以前了,看晋剧和懂晋剧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更是一问三不知,无法把现在的年轻人吸引进剧场里观看戏曲。这不仅是晋剧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传统戏曲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必须拯救晋剧!”栗桂莲又一次立志之后,在平时工作中就多了个心眼,瞅着机会就给老乡、工人、学生讲解晋剧知识,抓紧每一次演出空隙办晋剧讲座,搞晋剧知识问答。2000年5月,栗桂莲与另两位晋剧名角受邀赴新加坡演出,在富丽堂的维多利亚音乐厅,三人撑起了一台名为《晋剧吟》的山西梆子名人名段演唱音乐会。这是作为舞台剧的晋剧首次以音乐会的形式在音乐厅演出,新加坡人对这一古老而精美的剧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演出获得空前成功。回来之后,栗桂莲陷入了沉思:晋剧这些年渐趋式微,看来不是外国人不爱,年轻人不懂,其实只要工作得当,把晋剧这门艺术的演出形式或者演出内容作适当创新,还是能够吸引观众的。晋剧现在日渐走下坡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和晋剧从业者做得工作还不够。晋剧急需改革,走向音乐厅是一种尝试,还可以打破陈规搞其他尝试。

现在的栗桂莲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晋剧改革,任重而道远,一切才刚刚开始………

栗桂莲不仅艺高,更重艺德修养。“孩子,要永远好好地演戏,因为你是公家培养出来的人,是党培养出来的人。”母亲的嘱托,栗桂莲一刻也不敢忘记。同时她也不忘对后辈人才的培养,为晋剧事业后继有人做出自己的贡献。2007年3月26日,栗桂莲在省城迎泽湖畔的御花园酒店举行了收徒仪式,来自全省六个不同戏剧艺术院团的九名年轻晋剧演员,通过传统的拜师仪式,正式拜入栗桂莲门下主攻青衣。在收徒仪式上,栗桂莲激动地表示:在晋剧艺术的面前,永远要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自己今天所有的艺术成就都是当年老师们手把手教出来的,她也特别希望能够做好老师的职责。“我的演艺积淀不是栗桂本人的艺术财富,而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艺术资源。”“收徒传艺,不仅对我继续探索晋剧青衣表演艺术是一种动力,对提升青年演员的表演水平、发展晋剧事业,也是很好的促进。"

栗桂莲天生永不服输的性格,造就了她敢作敢为的工作作风。1994年,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的经营陷入了困境,在这关键时刻,栗桂莲临危受命。接任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团长,她大胆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推动改革,提出剧团与企业联姻的新的经营模式,激活了青年团的创造力。与大同秦嘉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创造了“文企联姻”的院团经营模式,成为文艺演出院团改革的典型。青年团在得到资金注入后,办团思路更加灵活,经营方式更加完善,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

事业的辉煌、人生的成功,并没有使她停止前进的脚步,更没有使他忘记自己的家乡父老。虽然离开家乡有30年的时间,但她总是割舍不下那份浓浓的乡情。为了让家乡父老早日奔小康,她自己掏钱给家乡人民送去科技饲养书,还多次义务回家乡演出,受到家乡父老的一致好评。栗桂莲常说,党和政府给予自己已经足够多了,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好,为晋剧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