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都曾在这里留下过笔墨
康熙南巡,题写匾额:欣然有得
乾隆六下江南,曾有五次游览这里
至今,还有五首乾隆亲笔题诗的石碑
完整地立在后山的御碑亭
它是江南文庙的典范
它的名字叫 朝天宫
朝天宫
朝天宫建筑周遭宫墙围绕
南端临街为照壁
全长近百米
照壁阳面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大字
每字约一米见方
“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高数万仞,不得其门而入”,喻孔子知识渊博,道德文章水平之高。
东西两端各有砖坊一座,为三拱门,中门较高,坊额有砖刻,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皆为曾国藩所书。
下马碑原在朝天宫东、西两坊门外,今仅存西边一块,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系双钩楷书,碑高28米,宽062米,厚031米。
朝天宫附近的“东止马营”、“西止马营”街巷名称,均因此碑得名。
朝天宫照壁与棂星门间有一半圆形水池,周绕白石栏杆,称“泮池”,为文庙标志性建筑之一。泮池下部有两组涵洞与照壁外的运渎相通,池水终年不竭。
抗日战争期间曾被填平,1970年重新开挖,但与运渎已不再相通。
棂星门是文庙大门,为四柱三间牌坊,面阔155米。北是文庙一进院落,左右厢房各两间,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宰牲亭。
文吏斋、武官斋是文武官员参加祭孔典礼前休息、斋沐的地方。司神库、宰牲亭分别为存放孔子神主牌位和制作三牲供品之所。
“棂星”古代传说是文星。“棂”为窗,“星”为人才,合“棂星”二字是说窗内育才,就是说文庙为国家培养人才之意。
大成门大成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该门面阔29米,又称戟门,当时两旁陈放棨之类,以作迎接封建帝王或钦差大臣用的仪仗。
戟门分左中右三门,中门专供皇帝祭祀时出入,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戟门东西两端有“金声”和“玉振”两小门,一般官员只能由此出入。“金声”、“玉振”之名亦出自《孟子》。
戟门的东西两侧,各有配殿及廊房,东配殿有《重修江宁府学碑记》。戟门后面有广阔庭院,中为甬道,铺有方形石板。
大成殿是朝天宫的主体建筑,五进七间,面阔433米,进深1876米。屋顶为宫殿式,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四条斜脊,屋面略有弧度。
屋瓦原为筒瓦,沿口覆以瓦当,今改为平瓦。殿属重檐(或曰双檐),飞檐翘角,状如飞翼。大殿前后两廊,均有巨形木柱,走廊上部,均为斗拱,用以支承梁架,兼具装饰之用。
殿前露台宽敞,似仿古代皇帝祭孔时“八佾舞于庭”的设计;露台四周有石质雕栏,四角刻有螭首。
大成殿前后台阶中央,均有浮雕龙陛,今龙角已经磨损无存。殿内外走廊,原铺水磨方砖,今为水泥地面,屋脊为黄色琉璃构件,两端原为吻兽,现改成水泥砖墩,已看不出吻兽的生动形象。
崇圣殿又称先贤祠,三进五间,面阔3653米,进深1615米,建筑风格与大成殿略同。殿内原有神龛,陈放历代先贤牌位。
殿后冶山最高处建有“敬一亭”,可鸟瞰南京北部城市风貌。亭东有飞云、飞霞和景阳三阁,飞云阁高二层,阁正中悬有清道光时举人莫友芝手书的“飞云阁”匾额。
后人曾称赞此楼:“钟阜群峰,窥窗排闼,朝烟霏青,夕霞酿紫,如置几席间。诚奇景也。”
清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南巡时,曾巡幸朝天宫,赏银一千两,修葺殿宇。
据《金陵玄观志》所附的明代朝天宫示意图中标出的全真堂位置和历代方志记载,郭文举读书台,大致在卞壸祠(今为民居)以北,冶山道院以南,市博物馆办公楼之西一带。
郭文举,又名郭文,东晋隐士。应丞相王导之邀居住西园,并安排其参加朝廷名士们的雅会。西园雅会,丝竹乱耳,与会群公名士,往往相对玄言,喋喋不休。
郭文举布衣葛巾,啸傲于王侯卿相之间,旁若无人。郭文举生性好静,不喜酬酢,不求富贵,堪称高士。
他居住西园7年,常独坐读书的地方,被后人称为郭文举读书台。江淹与梦笔驿梦笔驿在今冶山冶亭阁处,是朝天宫一处胜迹。
飞檐翘角肆意洒脱
勾着人在步履之间仰望
越过屋顶的流线
透过树叶的间隙
深邃的红墙也被点点光晕洒落
一座朝天宫 飞檐云雾间
来源:建邺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