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它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大会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把党建设成一个革命的群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
香港海员罢工(第一个高潮)、安源铁路工人大罢工和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最具代表性)、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选出瞿秋白为首的政治局。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八七会议前后,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秋收起义(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广州起义。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指出中国任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阐明。
1935年,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张闻天代替博古,并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一二九运动波及全国。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临潼华清池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抗战必经的阶段及胜利的前途。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纠正了王明右倾错误,坚持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
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为党的七大召开奠定了基础。
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五项协议。
1947年5月,华北野战军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
1947年5月,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全国兴起。
1948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951年12月,中央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是讨论和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的过渡形式。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
1956年4月,政治局扩大会议《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另外,毛泽东还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了主要矛盾问题。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是主体。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是补充。
1958年,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左”倾错误再度发展。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四项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