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种形式在我国传统家具中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常见于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1.穿腿榫
穿腿榫:后腿一木连作的制法是一根料通上来,把上半截挖细,在椅盘上穿出来。穿过的时候也很讲究。因为所有的椅子都有“侧脚”,也称“收分”。
即:下面的外径都要大于上面,也就是说整个椅子呈一个规则的梯形,所以就会造成后腿自下而上是倾斜的。但当在椅盘上打眼的时候,钻是直着打下去的。
2.月牙榫
在要接合的木料边上,凿出月牙形的弯洞。洞的大小,视乎要接合的木料大小而定。再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榫,先插入一边木料中,再拿起另一边木料来凑上去,发出决定性的一击,就把两块木料接合在一起了。
3.扎榫
扎榫是南方工匠师的叫法,在北方被称之为“走马销”。扎榫一般用在可装可卸的两个构件之间,即面与面得接合,榫卯在拍合后推一下栽有走马销的构件,它能就位并销牢。
4.插肩榫
它的结构与夹头榫相似,其腿部顶端做榫,与案面底的卯眼相对拢。腿子上部开口并将外侧部分制成“八”字斜肩型,同时将牙板外侧内对应部分挖出内开八字型,在牙条与足腿交合后,牙板所挖八字口将腿足的八字型斜肩嵌夹,这种榫卯结合叫插肩榫。
5.粽角榫
它的特点是每个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使每个转角结合都形成六个45°格角斜线。粽角榫在制做时三根料的榫卯比较集中,为了牢固,一方面开长短榫头,采用避榫制作,另一方面应考虑用料适当粗硕些,以免影响结构的强度。粽角榫结构家具外观上严谨、简洁,气质古朴典雅。
6.指接榫
指接榫用于零件的接长和脚部的结合。虽然指接榫的接合强度高,一般不需要与其它榫复合。但当指接榫的方向垂直于木材纹理时,其强度极低,此时插入一个圆榫进行补强。
7.套榫
套榫: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北方木工把作套榫的作法称之为“挖烟袋锅”。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美观与实用并驾。至今已有一百多种结合方式,简单来说以三大类为主:面与面的结合,厚板闷榫角结合,榫卯结构、三根直材交叉结合。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
更多榫卯,请上木匠圈官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