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酒葫带七歸猜一肖 七字定生配一二猜生肖

频道:八字算命 日期: 浏览:2

文/汪燕岗(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四川巴中恩阳地处大巴山系的米仓山南麓,米仓古道连接陕西关中与巴蜀,古城依水而建,恩阳河、巴河在此交汇,上溯南江,下达重庆,为川东北重要的水陆码头。晚清恩阳古镇已有上万的常住人口,流动商贩数千人,这里商船林立,货物如山,形成“早晚恩阳河”的民谚。清代恩阳的繁荣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分不开,古镇有禹王宫、万寿宫、龙母宫、三圣宫四大会馆,分别为湖广、江西、广东、陕西移民所建会馆,也是他们集会议事、敬天祭祖之地。由于年代久远,清代恩阳的移民情况多不可考,但有些家族如向氏、何氏等,由于有祠堂存在,尚能从存留的文字中探知家族情况一二,这其中以柏家祠堂最为典型。

柏家祠堂位于花丛镇土寨村,清代光绪三十三年建,为三合院结构,面积237平方米,正堂有3.1米高的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神主碑[参见《古镇恩阳》(《魅力恩阳系列文化丛书》)第5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刻有柏氏先祖名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柏氏家族的移民史,不仅有现存柏家祠堂,在祠堂旁边还保留有较完整的家族墓地,以及柏氏族谱,三位一体地构成了恩阳柏氏家族的移民史,是清代恩阳移民文化中典型案例。

柏氏入蜀及恩阳家族考

八字酒葫带七歸猜一肖 七字定生配一二猜生肖

柏氏祠堂神主碑记载,第一代为柏玉枝,次为柏登升兄弟,第三代为柏金韬兄弟,第四代为柏文榜,至“学”字辈,共记录柏氏列祖92人名讳。祠堂有光绪三十三年碑文,记录修祠缘起,其云:“修谱建祠,纪名定派,四端并重”,前派以八字为序,分别是“金榜益用学至知明”,又有新拟后派十六字,分别是“思安宗本如正洪方家兴万有定启发长”,并云“后裔孙柏用福、柏学普共出地基壹塌建祠”。然柏氏家族事迹并不清楚,祠堂旁之柏氏家族墓葬,以柏文榜为最古,有署“保宁府巴州增广生员眷弟刘囗囗”所撰墓志,其云:

囗囗柏氏,囗本湖广永州府祁阳县人。累朝囗囗囗……(按:碑文下半部分已剥落不清,下同),自乾隆元年公之祖登升公,与伯祖登高、登龙公来囗囗囗……居,公承登升公之祖德,体金韬公之父志,独立持家囗囗囗……闾里中群仰富翁矣。元配傅孺人纺织组絍,克副内囗囗囗……,俱属魁梧,保世滋大,定肇于此。公生乾隆壬午八月囗囗囗……,生乾隆丁亥年十二月廿四日子时,齐美夫妇,预建佳囗囗囗……,泮水生香,焚黄墓左见公之积功累仁,诚甚深乎!兹嗣囗囗囗……悉公本忠厚传家,垂囗后世,特述本末,以昭兹来许。

由上可知,柏氏本湖广祁阳县人,柏文榜生于乾隆壬午(二十七年,1762年),其夫人傅氏生乾隆丁亥(三十二年,1767),乾隆元年(1736)其祖父柏登升,与其兄弟到某地居住,登升子为柏金韬,文榜为金韬之子。此墓即为文榜、傅氏夫妻合葬墓,但却是“预建佳囗”,生前即有此宏大墓葬,是因为柏文榜此时已为“闾里中群仰富翁”,因此碑文中间又有“皇清赠诰勤慎孝慈柏公讳文榜傅太君二位囗囗”数文,左面为柏文榜列祖及叔伯兄弟名讳,从始祖柏岁盛开始,依次为高祖柏儒阳(妻杨氏),曾祖柏玉枝(何氏),伯祖柏登高(李氏),伯祖柏登龙(李氏),祖柏登升(张氏),考柏金韬,妣陈太君等。墓两侧,有“题柏翁双寿七言律”各一首,其一云:“囗囗吉穴号生坟,气象魏巍大不群。囗囗金山陪墓左,崔嵬朗朗兆人文。囗宗昔日建生坟,但是富家乐与囗。囗不徒遵古制,欲将福地焕斯文。”左为文榜堂弟及子婿等人名号,其二云:“囗囗囗降趂时开,此日虽开未葬埋。长囗漆灯诚不灭,百年留待老翁来。囗相吉人吉地开,黄金囗有窖安埋。不傅奕奕题碑志,安得今时弄笔来。”左题柏氏举人、贡生等及其柏文榜之孙、曾孙等人名号。

从柏文榜之墓铭中,柏氏之世系传承已大致清楚,但还有许多细节,如柏氏入川前情况如何?何时进入四川?在恩阳有何活动?等等,墓文中并没有得以解决,所幸的是,笔者等人在调查中,发现柏宽知老人珍藏的两部手抄本柏氏家谱,其一姑且名为《柏氏族谱稿》,其二名为《恩阳柏氏谱书》,两书把柏氏起源,特别是入蜀后柏氏承传记录得十分清楚。

据湖南祁阳所编《柏氏五修族谱》记载,第九世为柏景春,此后依次为柏愈春——柏岁盛——柏儒阳,儒阳生三子:玉枝、兰枝、开远,兄弟徙川。又记柏儒阳生平曰:“清顺治九年壬辰二月十二日丑时生,年二十八岁康熙十八年己未七月初十日未时卒,葬峡山壩坤山艮,向有碑。”妻杨氏,“随三子入川。子三,玉枝,兰枝,开远徙蜀。”此后入川情况未载。

《恩阳柏氏谱书》开篇之谱序,介绍柏氏缘起很简明,其云:

闻之源之远者流自长,根之深者枝自茂,则知水无源必竭,木无本必枯,人无本何以为人?然欲知人之所以为人,当先溯其渊源之所自。我天水氏始而发迹江西,继迁湖广,已而入蜀。其江西之由年湮事远,难以稽考,若湖广之儒阳公杨太君即吾族之高祖也。其入蜀之玉枝公,即吾族之曾祖也。同缘何囗囗迹蓬州罗家坝,所育三子长登高,次登龙,三登升,囗于斯食于斯。玉枝公继而卒于斯,卜葬于罗家坝后顶立弥寺分龙杨姓屋后,有坟墓在焉。此其可致而知者也。

可知柏氏是从甘肃天水,到江西,到湖南,再到四川这样的迁徙路线,至柏玉枝才到了四川蓬州(蓬安)罗家坝。江西之由虽然“难以稽考”,但还是有一些记载。

《柏氏族谱稿》记载江西始祖柏楚望“改名桓徒,字天锡,生宋明道元年壬寅正月十六辰时,卒大观二年戊子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寿七十七。葬桐木堂,坐东北向西南。配殴氏,闺名贞女,生宋景佑元年甲戌二月二十七甲时,卒宋隆兴二年甲申五月十八子时,寿七十一,葬桐木堂,坐东向西。子二,敦厚、敦瑞。”传十一世而到应奎,“泰定四年丁卯二月初八庚申起程,往祁阳县居焉。”柏应奎字荣福,即为湖南永州祁阳柏氏始祖,于“元至正四年来,初住富阳乾冲坪,葬断石桥高路塘军山。庚申有碑,配郑氏,葬富阳黄泥湾蒋姓宅后,有碑,子二,仲林,仲彬。”富阳是祁阳县一地名。

永州祁阳柏氏传至十三代即柏玉枝,“自雍正壬子年徙蜀,生康熙十六年正月二十二酉时土主里王公嘴,卒乾隆十三年戊戌七月二十二辰时,即月二十六迎柩葬蓬州长陵里杨旧爷地名罗囗坦后顶立弥寺分龙下脉,宅左丁癸向。配何君,殁于湖广祁邑,立坟为墓。”柏玉枝(1677-1748)是恩阳柏氏入蜀第一代,他于雍正壬子(十年,1732)随母亲杨氏,兄弟兰枝、开远入蜀,妻何氏则殁于湖南祁阳,所育三子为登高、登龙、登升。

《恩阳柏氏谱书》之“谱序”又记载:

厥后高公兄弟以蓬州非托迹之所,复徙巴蜀,置买立业,筑房湾则登高公所置,至于胡李垭前后俱属登升公所买之业也。如龙公者自徙巴蜀,身无寸土,子孙离散,行藏无定,不知所止。高公虽逝,子孙世守,勤俭为本,耕读传家。

若我登升公囗缘张氏,育五子,长金韬,次金略,三金国,四金寿,五金伦,子孙世守其土。于是登升公张太君于大清乾隆丙申年五月十四日午时去世,祖父母相继而亡,因合葬于胡李垭之坎下金国公之屋后。

这里介绍了柏登高三兄弟的迁徙路线,“复徙巴蜀”不通,应为巴蜀某地,因为恩阳柏氏源于柏登升,重点是他的情况。至于“柏登龙”,因为“身无寸土,子孙离散”,柏家祠堂神主碑上并无其姓名。“胡李垭”在今巴中恩阳区尹家乡,可见至柏登升始,柏氏即移居到了恩阳。

《柏氏族谱稿》记载柏登升生平:“生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初四己时,卒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二月初一己时,葬巴州下在城地名葫李垭,买业二契廖姓宅后,立墓有碑。元配张君,生康熙五十七年前八月十九亥时,系湖广零凌县常泰里白鲁塘。卒乾隆四十一年五月十四午时,戊戌前六月初二戌时葬与升公合墓。艮山坤坐东向西。子五,长金韬(陈氏),次略(唐氏),三国(舒氏),四寿(杨氏),五伦(雷、舒氏)。”为什么柏登升兄弟要从蓬安迁徙出去,族谱仅仅一句“非托迹之所”概括,个中缘由难以稽考,但乾隆时期作为水陆码头的恩阳也许成就了柏氏家族,至柏文榜即成为闻名乡闾的大富翁。

柏登升有五子:金韬、金略、金国、金寿、金伦,金韬是其长子,而据《恩阳柏氏谱书》记载“长房柏公金韬陈氏太君生一子”,即柏文榜,其墓文中云其:“体金韬公之父志,独立持家囗囗囗”,因其为独子故也。

柏登升后人是何时从恩阳尹家乡胡李垭,迁徙至如今柏家祠堂所在地花丛镇土寨村呢?族谱并没有记载,但《恩阳柏氏谱书》云柏登升夫妻去世后,“金韬公弟兄接踵而逝,唐太君亦逝,俱葬于祖墓之左右,此则生不相离,死亦相顾之意也。是又近日之子孙所身亲见之者也。”可知柏金韬殁于其父之后不久,也葬于胡李垭。迁徙至土寨村的应为柏文榜,据柏氏后人柏明庆告诉笔者,听家中老人所言,文榜公是从葫李垭到土寨村买田地,置家业的。《恩阳柏氏谱书》记载:

金韬公弟兄之子九人,于道光七年三月十六日相聚而言曰:族不可不睦,伦不可不敦,族不睦则人不知亲长之义,伦不敦则人不知尊卑之分。然睦族敦伦,非其人不能胜其任。于是合族公议曰:若柏文榜、柏林榜,清白持体,正直居心,不惟族中所信,亦且为邻里乡党所共谅。敦睦之事,非是人不可。此所以教国必本于教家之意也。盖家本于身,身不立,不足以为一家之所取法。……但有教不可无法,有法不可无条,今将公议条款俱载于后,以是为序。

柏文榜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至道光七年(1827)已65岁,为柏氏族长,此次修谱即为他主事。《恩阳柏氏谱书》最后记录了“榜”字辈之后的“益”“用”两代,如柏文榜生七子,分别为益兰、益芳、益秀、益翠、益桂、益凤、益万,各子又生下“用”字辈,如益万第五子柏用福,即前述柏家祠堂光绪三十三年建祠碑中“出地基壹塌建祠”之人。

八字酒葫带七歸猜一肖 七字定生配一二猜生肖

家族文化及其意义

自乾隆间柏登升迁徙到恩阳后,以柏文榜所在的土寨村为中心,柏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宗族,从手抄的两部族谱来看,除了记录家族谱系外,还有不少族法族规,提倡敬族睦族、孝悌和睦等传统美德,在教化族人子弟、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柏氏族谱稿》开篇即是“齐家格言引”,其云:

入世必先教家,家齐本于修身,人虽贤孝,未必所行之皆合,况族齿繁岂尽贤孝者乎?使父兄之教不先,则子弟之率不谨矣!……爰辑《齐家格言》一卷,前列《朱子家训》,后分三十六门,依类编集,务取明白简易,可为家法者垂之谱端,凡我族人,或于月朔佳辰聚集,家家一一讲明。每年如此,则一家男女皆知古人行事而效法有余矣。

该书后还有“附立品十六要”、“家礼节录引”、“律例节引”等内容,后者云:“今于讲乡约时将律例带入教人法甚美也,特师其意,于律例易犯条款,尽数摘出,著于谱端,俾各家父兄与子弟闲时讲解,则彼知世俗之所谓无伤者,皆法之所严禁者也。”《恩阳柏氏谱书》也有许多记载,如:

族中年幼子弟尤加教约,盖子弟之贤否关门第之盛衰,不孝子弟非必生性使然,总缘失教所致。……其父兄有力者务令延明师教读,先德行而后文艺。

族中首重雍睦,盖近宗远族水木虽分,本源则一,为族教以孝敬和睦。

族中尤重务本。

教族中以勤俭为本,勤能治家,俭能守业。

教族中以忍让为先。

西洋八卦白莲红阳等一切邪教,不惟自害其身,抑且祸及通族。

柏氏族谱中不少记载,与清代其他族谱一样,除了儒家道德一般性的规定,还体现出鲜明的圣谕宣讲的特色,清代官方明确要求在宣讲圣谕的同时摘取《大清律》,如乾隆元年议准:“恭将《圣谕广训》勤为宣讲,诚心开导,并摘所犯律条,刊布晓谕”[素尔纳等纂修《钦定学政全书》“讲约事例”,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第1559页];乾隆二年再次谕令宣讲时“摘取简明律例”[同上,第1560页];乾隆十年针对各地方风俗之不同,又覆准:“直省督抚,应将谋故斗杀、刨坟奸盗等类,及事关伦常风化,并就各地方风俗所易犯,法律所必惩者,谆恳明切,刊刷告示,每年分发所属府州县转饬各乡约正、直月,于每月朔望宣讲圣谕之后,务必实心宣谕劝诫,使之家喻户晓,戒惧常存,地方有司不得视为具文。”[昆冈等修,刘启端等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98《礼部·风教》,《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2年,第335页]

宣讲的圣谕除了顺治颁布的“六谕”外,主要是康熙九年(1670)颁布“圣谕十六条”,内容是:“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同上,卷397《礼部·风教》,第314-315页。]对照上述族谱记载,可知有不少相同之处,如“黜异端以崇正学”一条,雍正在阐释“圣谕十六条”的《圣谕广训》中即对“假灾祥祸福之事,以售其诞幻无稽之谈”的所谓邪教深恶痛绝,认为他们“始则诱取赀财以图肥已,渐至男女混淆聚处,为烧香之会”,后更是“树党结盟,夜聚晓散,干名犯义,惑世诬民”,“如白莲、闻香等教,皆是前车之鉴”,“皆为异端,所宜屏绝。”[《圣谕广训》,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17册,第599页]因此,《恩阳柏氏谱书》中谆谆告诫:“族中如有误习各种邪教者,该族正等务必痛加劝戒,令即改悔。倘劝而不改及悔而复习者,该族长等即会同族众送官。”

柏氏族规重视对子弟的品行、学识的培养,在柏氏后人身上体现也很明显,如柏文榜墓旁即柏用玺之墓,据《恩阳柏氏谱书》记载,他是文榜公第七子柏益万(妻傅氏)之子,宣统元年所写之碑文记载其:“贯通经史,中慕草野佳风,守兼数创,晚设绛帐……生子女各二,男良咸守美囗囗,训女淑皆适名门……目近荣逾古稀,尚矍铄。”笔者调查时访谈八十高龄之柏知宽老人,据他所云,其父亲也是大孝子,侍母及其尽心。

余论

魏源《湖广水利论》中云:“当明之际,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由此才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说”[魏源《魏源集》上册,中华书局,2009年,第388页]。民国《巴州县志》也有类似说法:“清初招垦,来者日众,大约楚赣来者十之六七,闽粤来者十之二三”。柏玉枝三兄弟于雍正十年入蜀[柏玉枝兄弟不是第一代入蜀的柏氏,据《柏氏族谱稿》记载,玉枝叔伯辈柏系阳、柏信阳、柏倍阳已徙蜀,同辈兄弟柏开林、开云、开仙、森枝等也纷纷入蜀],历经蓬安、恩阳尹家乡胡李垭,再到花丛镇土寨村,柏文榜之后人又有部分迁徙至恩阳柳林镇曹家垭、磨子乡等地者,形成了一个以柏家祠堂为中心的恩阳柏氏家族群体。

恩阳作为“米仓古道第一镇”,是古道与恩阳河交汇的水陆两码头,清代初前期大量的移民进入促进了恩阳发展,柏氏家族仅是其中之一,但却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它拥有全国罕见的大型家族神主碑,较完整的家族墓葬群,详尽的族谱,以及二百余年仍居住于此的柏氏族人,为研究恩阳移民文化、家族文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事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