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代结束后,原先大大小小上百个诸侯国,大部分都在战争中消失,只剩7个强国活着看到了战国时代,它们就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
之后七个国家又开始了互相争夺,都想要成为霸主,实现统一。
国家要强,必须要人才,此时,各国求贤若渴,一些思想家也开始周游各个诸侯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施展才华,于是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的形式。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而“子”是古代社会,是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所谓“诸子”,即各位或众多有道德、有学识的人们;“子”一般置于百家姓的姓氏之后作为表字,如孔子、孟子等,他们被合称为“诸子百家”。
所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上百种学术思想盛行,“诸子百家”只是后人对于当时学术界的自由盛况的一种赞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墨、法、兵、名、纵横、阴阳。
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儒家,道家和墨家。
02 “修齐治平”——儒家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儒家的思想,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奉为“至圣”。
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可及,其影响力享誉全球。他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历史人物,是高考必考内容。
儒家在孔子之后,出现了两位著名的人物,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然而孟子主张“性善论”,主张仁政,而荀子却主张“性恶论”主张礼制,荀子强调后天对人的作用,在现在看来,荀子的思想更有进步性。然而在2000年前,荀子的思想并未得到儒家学者的承认,以至于荀子难以踏入孔庙之门。他的两位弟子韩非与李斯也成了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自汉武帝时期被立为正统,在中国屹立近两千年。虽然其中也不乏糟粕,但其正面影响力更大,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儒家的思想及准则,对我们仍有巨大的教化作用。
03 “无为而治”——道家道家乃老子所创,道家经典《道德经》也是后人根据老子的言论编纂而成。
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并不是字面理解的什么也不做,也非消极遁世,及现在所谓的“佛系青年”。
其真正含义,乃是指统治者应该宽厚待民,这样民风才能淳朴。
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一种超绝一切的精神
而在老子之后道家最著名的学者,就是庄子,他把道家思想发扬的更耀眼。
他的代表作《逍遥游》被众人熟知,“庄周梦蝶”、“庖丁解牛”等著名典更是脍炙人口。
相比于老子,庄子更加注重精神世界。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将成败、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寻找内心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因其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所以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向往的精神家园。
然而后来儒家兴起,道家成为在野之学,再后来发展为道教。现如今,一提起道士,人们想到的却是烧炉炼丹、算命行骗的神棍,实在是忘记了“老庄”的杰出贡献。
04 “尚同尚贤,兼爱非攻”——墨家墨家创始人是墨翟,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
因为墨子出身卑微,看惯了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再加上其门徒也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对于底层生活可谓是“多么痛的领悟”,所以墨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兼爱”,与儒家的仁者爱人相似,但墨子的学说更加极端,他要求人们无条件的,不管在哪种环境下,无论是什么人都要爱,甚至是“死了都要爱”,无理由,无歧视的爱所有人。
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也影响了许许多多后世思想家。
同时他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有利于他人,为天下幸福而放弃个人私利,承受个人苦难的思想,也被后人敬仰。
“诸子百家”的思想,直到现在也被大家当做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并学习着,如儒家的"仁政"、道家的“精神追求”,墨家的“兼爱”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此外还有法家、兵家等思想,其大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