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右,◆1.曲右足而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隱辟而后屨,坐左納右,坐右納左。”○[孔穎達]疏:“坐左納右者,納,猶著也。若坐左膝,則著右足之屨;若坐右膝,則著左足之屨。”◆2.座位的右邊。○《新唐書‧劉子玄傳》:“[徐堅]讀之,歎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宋]《朝辭宣旨戒飭》:“詔應京朝官,受任於外。並州縣幕職官朝辭,並於閤門宣旨戒勗,以其詞著之坐右。”○[清][馮桂芬]《五十自訟文》:“客悅曰:‘然則子真知非者也。’客退,錄為自訟文置之坐右。”按,置文辭於座右,多表示贊賞或自勉自戒。參見“坐右銘”。
左支右調(左支右调),◆謂支吾搪塞。○[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轅》:“一封書信無名號,荒唐語言多虛冒,憑空何處軍糧到。無端左支右調,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盜。”
左右翼,◆1.作戰時在正面部隊左、右兩側的部隊。因其如鳥之兩翼,故稱。○《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李牧]多為奇陳,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漢書‧李廣傳》:“[廣]令其騎張左右翼。”○[顏師古]注:“旁引其騎,若鳥翼之為。”◆2.[清]代分八旗兵為左右翼,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為左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為右翼。詳《清文獻通考‧兵一》。◆3.政黨、社會力量中的左、右派。◆4.指足球競賽中前鋒線上的左、右邊鋒。
左右選(左右选),◆[宋]朝吏部銓敘官吏,以文選為左選,武選為右選。○《宋史‧選舉志四》:“[元豐]定制而後,銓注之法,悉歸選部。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流內銓為侍郎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於是吏部有四選之法。”○《文獻通考‧職官一》:“[宋朝]典選之職,自分為四:文選二,曰審官東院,曰流內銓。武選二,曰審官西院,曰三班院。○[元豐]定制,以審官東院為尚書左選,審官西院為尚書右選;流內銓為侍郎左選,三班院為侍郎右選;掌文武官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文臣寄祿官自朝議大夫、職事官自大理正以下,非中書省敕授者,歸尚書左選;武臣升朝官自皇城使,職事官自金吾階衛仗司以下,非樞密院宣授者,歸尚書右選;自初仕至州縣幕職官,歸侍郎左選;自借差、監當至供奉官、軍使,歸侍郎右選。”
左右為難(左右爲難、左右为难),◆不管怎樣做都有難處。○《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太太聽了,自然是左右為難;但事到其間,實在無法。”○[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三章:“他想隨風倒,附和任何人;他總處在左右為難的地位。”◆补证条目■不管怎样做都有难处。○《红楼梦》第一二〇回:“千思萬想,左右爲難,真是一縷柔腸,幾乎牽斷。”
左右圖史(左右图史),◆見“左圖右史”。
左右手,◆語出《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為自己所支配來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幫助。後轉以喻得力的助手。○《史記‧淮陰侯列傳》:“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明史‧朱能傳》:“[能]於諸將中年最少,善戰;[張玉]善謀,帝倚為左右手。”○[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六節:“人民的游擊戰爭,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
左右是左右,◆猶言反正如此。○[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摺:“我得空逃走了,無處投奔。左右是左右,將着這一幅美人圖獻與單于王,着他按圖索要。”○[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摺:“左右是左右。員外多拿些錢來,我嫁與你將去。”
左右人,◆方言。指妾婦。○[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古所謂媵妻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祇候人,或云左右人,以其親近為言。”
左右兩難(左右两难),◆猶左右為難。○[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摺:“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着老夫人左右兩難,如何是好?”
左右開弓(左右开弓),◆1.雙手都能射箭。喻兩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左邊一下、右邊一下做同一動作。○《紅樓夢》第六八回:“說着,就自己舉手,左右開弓,自己打了一頓嘴巴子。”○[巴金]《家》三三:“[克定]身子挺直地跪在那裏,兩隻手左右開弓地打自己的臉頰。”◆2.指同時做幾項工作。◆补证条目■双手都能射箭。喻两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做同一动作。○元白朴《梧桐雨》楔子:“〔安禄山〕臣左右開弓,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能通六蕃言語。”
左右,◆1.幫助;輔佐。○《易‧泰》:“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穎達]疏:“左右,助也,以助養其人也。”○《國語‧晉語四》:“此三人者,實左右之。”○[唐][劉禹錫]《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紀》:“以公用經術左右先帝五年,稔聞其德。”○[清][劉大櫆]《程孺人傳》:“[吳]君竭力以養其兄嫂,撫其兄之子,延師教督,而孺人常左右之。”◆2.袒護;保護。○[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二》:“君觀吾方略、士眾,足辨(辦)[郭多]不?[多]又劫質公卿,所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邪?”[宋][周密]《齊東野語‧林復》:“有告監文思院[常良孫]贓墨事,朝廷下之[臨安]獄,久不得其情,上意謂京尹左右之;尹不自安。”○[清][戴名世]《程之藩傳》:“[鳴球]瀕行屬巡撫[宋一鶴]、巡按[汪承詔]斥逐之。兩人不肯,且為左右之甚力。”◆3.支配;控制。○《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公以[楚]師伐[齊],取[穀]。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杜預]注:“左右,謂進退在己。”○《國語‧越語上》:“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韋昭]注:“左右,在君所用之。”○[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九:“[本]([周本])已昏耄,不知時變,皆其子[祚]左右其事。”○[李大釗]《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一切宗教沒有不受生產技術進步的左右的,沒有不隨着他變遷的。”◆4.分辯或論斷其高低、優劣。○[宋][范仲淹]《上資政晏侍郎書》:“請露肝膂之萬一,皆質於前志,非敢左右其說,惟公之采擇。”○[宋][文天祥]《劉定伯墓志銘》:“或不約經造,至則善為言譚,名理蜂出。意所左右,辯者不可詰。”◆5.左面和右面。○《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御史再三推辭,定要傍坐,只得左右相對。”◆6.附近;兩旁。○《詩‧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從。”○《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人逐之,左右角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顧瞻左右,山椒之上有垣若穨基焉。”◆7.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漢][王充]《論衡‧齊世》:“語稱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強老壽,百歲左右。”○[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生攜[鶯]宵奔[蒲州],時二更左右。”○[魯迅]《書信集‧致錢玄同》:“他大約十日左右總可到。”◆8.猶言向背。○《後漢書‧郅惲傳》:“[惲]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輕天下也!”[李賢]注:“左右猶向背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方亂事之初作也,叛者不過工程等三營,其餘馬步砲各營並懷觀望,意將伺動靜,以為左右。”◆9.身邊。○《詩‧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唐][韓愈]《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方書、《本草》恒置左右。”○[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异四‧前定》:“又在[蕭中道]者,日侍左右。忽得罪,黜為外郡監。”◆10.近臣;侍從。○《左傳‧宣公二十年》:“﹝[楚子]﹞左右曰:‘不可許也,得國無赦。’”○《北史‧堯君素傳》:“[煬帝]為[晉王]時,[君素]為左右。”○[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摺:“離了官房沒了倚靠,絕了左右沒了牙爪。”○《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知縣大怒,教左右執下廟官送獄勘罪。”◆11.將帥和車右。○《左傳‧成公十六年》:“皆乘矣,左右執兵而下矣!”[杜預]注:“左,將帥。右,車右。”◆12.不直稱對方,而稱其執事者,表示尊敬。○[戰國][樂毅]《報燕惠王書》:“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史記‧張儀列傳》:“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唐][無名氏]《秀師言記》:“小僧有情曲,欲陳露左右。”◆13.信札亦常用以稱呼對方。○[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清][惲敬]《與趙石農書》:“前送馬圉人回州,曾有書奉謝,并陳一切,想達左右。”○[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季黻]君左右。”◆14.各方面。○《資治通鑒‧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嗣源]危殆者數四,賴宣徽使[李紹宏]左右營護,以是得全。”○[宋][曾鞏]《祭亡妻晁氏文》:“事姑之禮,左右無違。”◆15.反正;橫豎。○[元][無名氏]《爭報恩》楔子:“左右這裏無有外人,喒兩個慢慢的吃。”○《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一不做,二不休,左右是歹了。”○《紅樓夢》第一一三回:“左右我們丫頭們更算不得什麼了!”[浩然]《艷陽天》第三章:“眼下[東山塢]的人,還能說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麥子。”
左圖右書(左图右书),◆見“左圖右史”。
左圖右史(左图右史),◆1.亦作“左圖右書”、“左右圖史”。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新唐書‧楊綰傳》:“﹝[綰]﹞性沈靖,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明][鄭棠]《長江天塹賦》:“桂楫蘭舟,左圖右書。”○[清][宋至]《<瀛奎律髓>序》:“今年踰七十,猶左圖右史,日夕披閱不倦。”○[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其與都邑之士,隱囊麈尾,裙屐風流,左圖右書,古今博達,不幾若人禽之別歟!”◆2.一種有插圖的讀物。○[清][馮桂芬]《<太上感應篇圖說>序》:“古之學者,有左圖右史之設。史以紀媺惡,示勸懲也;圖載星辰、山川、草木、鳥獸之形,以資多識。”○[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古人左圖右史,不獨攷鏡易明,且便於記覽也。吾師[邱恭亭]先生,生平讀書,凡難記處,皆圖焉。”○[魯迅]《且介亭雜文‧連環圖畫瑣談》:“古人‘左圖右史’,現在只剩下一句話,看不見真相了。○[宋][元]小說,有的是每頁上圖下說,卻至今還有存留,就是所謂‘出相’。”
左圖右史,◆补证条目■周围都是图书。谓嗜书好学。○宋黄榦《刘正之遂初堂记》:“左圖右史,吟風詠月,不見其粉白黛緑也。”
左思右想,◆反覆思考。○《紅樓夢》第九四回:“左思右想,一時煩躁起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當夜我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一個主意。”○[李季]《五月端陽‧入黨記》詩:“左思右想下決心,連夜裏派擔架送上了山。”◆补证条目■反复思考。○《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黄老實又要往江北賣香生理,思想女兒在家,孤身無伴,況且年幼未曾許人,怎生放心得下……左思右想,去住兩難。”○《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是夜,魏顆在營中悶坐,左思右想,没有良策。”■亦作“左思右量”。○《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梅氏左思右量,恐怕善繼藏怒,到遣使女進去致意。”
左思右量,◆见“左思右想”。
左書右息(左书右息),◆喻倒行逆施。○《管子‧七法》:“不明於法而欲治民一眾,猶左書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書,而左手不能書也。今反用左手書而右手息而不動,倒行逆施之譬。”
左來右去(左来右去),◆謂故意延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摺:“兀那小廝,我着你打這老兒,你左來右去只是不肯打。”◆补义条目■来来去去;反复,不停。○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則見他左來右去,再説不出甚親人。”○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我只見他左來右去不消停。”○《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吴月娘出了個四紅沉,八不就,雙三不搭兩么兒,和兒不出;左來右去配不著色頭。”
支左屈右,◆謂射箭時左手持弓,右手屈曲控弦的姿勢。○《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過,曰:‘善射,可教射也矣。’[養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
右族,◆豪門大族。○《晉書‧歐陽建傳》:“[建],字[堅石],世為[冀]方右族。”○[唐][白居易]《和州刺史吳郡張公神道碑銘序》:“或以人物著,或以閽閥稱,迄今為[江南]右族。”○[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五:“[唐][薛廷珪]少師,右族名流,仕於衰世。”○[清][東軒主人]《述异記‧女子神刀》:“偶有姑嫂二人,隨從僕媵甚都,似右族豪家。”
右主,◆複姓。○《呂氏春秋‧當賞》有[右主然],[高誘]注:“[秦]守塞吏也。”
右職(右职),◆1.重要的職位。○《漢書‧循吏傳‧文翁》:“數歲,[蜀]生皆成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顏師古]注:“郡中高職也。”○《後漢書‧蔡邕傳》:“宜擢[文]右職,以勸忠謇。”○[李賢]注:“右,用事之便,謂樞要之官。”○[宋][洪邁]《容齋三筆‧神宗待文武臣》:“右職若效朝士養名,而獎進之,則將習以為高,非便也。”○[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漢]制以右為尊,以貶秩為左遷,居高位曰右職。”◆2.指武職。○《宋史‧神宗紀一》:“詔:‘自今文臣換右職者,須實有謀勇,曾著績效,即得取旨。’”參見“右選”。
右執法(右执法),◆星官名。在太微右垣,即今室女座β星。○《晉書‧天文志上》:“﹝太微﹞南蕃中二星間曰端門……西曰右執法,御史大夫之象也。”○《舊唐書‧憲宗紀上》:“丁亥,太白近右執法。”
右仗,◆猶尚武。謂好私鬥。仗,兵仗,兵器的總稱。○《韓非子‧亡徵》:“群臣為學,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仗者,可亡也。”
右宰,◆[春秋]時[衛]國官名。○《左傳‧隱公四年》:“[衛]人使右宰[醜]蒞殺[州吁]于[濮]。”○[楊伯峻]注:“右宰,[衛]國官名……[醜],人名。”○《左傳‧襄公十四年》:“右宰[穀]從而逃歸,[衛]人將殺之。”○《呂氏春秋‧觀表》:“[郈成子]為[魯]聘於[晉],過[衛],右宰[穀臣]止而觴之。”○[高誘]注:“右宰[穀臣],[衛]大夫也。”
右與(右与),◆佑助,幫助。○《漢書‧孔光傳》:“天右與王者,故災異數見,以譴告之,欲其改更。”○[顏師古]注:“右讀曰佑。佑,助也。”
右魚(右鱼),◆見“右符”。
右翼,◆1.作戰、檢閱時在正面部隊右側的部隊。○《晉書‧慕容廆載記》:“以[裴嶷]為右部都督,率[索頭]為右翼。”○《清會典‧兵部一‧尚書侍郎職掌》:“凡大閱,前期則請旨……皇帝入左翼,出右翼,由陣中路行。”◆2.右邊;右側。○[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野人一群手中各持銅器或石器,自右翼跑出。”◆3.政黨或階級、集團中在政治上、思想上屬於保守、落後乃至反動的一部分。○[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秦牧]《長河浪花集‧中國紅場的旗幟》:“在那以後,右翼的人紛紛落荒了,叛變了。”
右移,◆1.向右轉移;向右轉頭。○《左傳‧宣公十二年》:“[晉]師右移,上軍未動。”○《文選‧張衡<西京賦>》:“巾車命駕,迴旆右移。”○[薛綜]注:“回車右轉,將旋也。”◆2.猶右遷。升職。○[唐][白居易]《江州司馬廳記》:“凡內外文武官左遷右移者第居之。”
右學(右学),◆即太學。○《禮記‧王制》:“[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鄭玄]注:“右學,大學也,在西郊。”參見“太學”。
右選(右选),◆[宋]代吏部四選之一。吏部侍郎分左右選,掌右選者負責武官的銓敘選授。○[宋][蘇轍]《辭吏部侍郎札子》:“臣准尚書省劄子,已降誥命,除臣試尚書吏部侍郎。奉聖旨,令管勾右選者。”○[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曹]忽大怒曰:‘爾便雲漢!’坐皆惘然,而[曹]肆罵不已。事聞,復還右選,除閤門官。”○《宋史‧職官志三》:“侍郎分左右選……右選,掌武臣之未升朝者(原注:舊自供奉官以上)。其職任自親民官至部隊將、監當官,皆掌其選授注擬之法。”○《金史‧石琚傳》:“知人最為難事……惟[石琚]為相時,往往舉能其官,左丞[移剌道]、參政[粘割斡制剌]舉右選,頗得之。”
右序,◆輔助;佑助。○《詩‧周頌‧時邁》:“實右序[有周]。”○[吳闓生]注:“右、序,皆助也。言天助[有周]。”○[清][馮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廟記》:“聖[清]承天右序,懷柔百神,祀事咸秩。”
右性,◆品性高贵。○《普曜经·论降神品》:“和沙大國,國王右性,人民熾盛,五穀豐登,菩薩應當降神彼國。”
右相丹青,◆[唐][閻立本]工繪畫,尤善寫真,所作《秦府十八學士圖》及《凌煙閣功臣圖》甚得時譽。“及為右相,與左相[姜恪]對掌樞密。○[恪]既歷任將軍,立功塞外,[立本]唯善於圖畫,非宰輔之器,故時人以《千字文》為語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事見《舊唐書》本傳。後以“右相丹青”為工於寫照之典。
右相,◆官名。○[春秋][齊景公]始置左右相各一,[秦]及[漢]初因之。○[文帝]以後置丞相一人。○[北齊]、[北周]設左右丞相。○[唐玄宗][開元]初年改左右僕射為尚書左右丞相,[天寶]初復其舊,乃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南宋]、[元]、[明]皆曾設左右丞相,後廢。
右賢(右贤),◆1.猶先賢。有才德的前輩。○[南朝][梁][江淹]《讓太傅揚州牧表》:“臣才慚右賢,功愧上烈。”◆2.尚賢,尊崇賢能。○[唐][李翰]《河中鸛鵲樓集序》:“[河南]尹[趙公]受帝新命,宣風[三晉],右賢好事,遊人若歸。”◆3.[漢]時[匈奴]貴族有左賢王、右賢王之號,右賢王亦省稱為“右賢”。○[唐][王維]《送韋評事》詩:“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
右席,◆指宰相之位。○[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惟望陛下早正右席之拜,使臣亟釋重負,退延殘生。”
右武,◆崇尚武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唐][劉禹錫]《董氏武陵集紀》:“兵興已還,右武尚功。”○[宋][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謀足以奪三軍,而辱於右武之國。”○[梁啟超]《中國之武士道》:“環[大河]南北所謂我族之根據地,安所往而非右武之天性所磅礡乎……其間競爭劇烈,非右武無以自存!”
右文說(右文说),◆文字學上一種從聲符求字義的學說。形聲字大都聲旁在右。○[宋][王子韶](字[聖美],[山西太原]人)研究字學,認為漢字(形聲字)左邊形符標明義類,右邊聲符標明意義。○[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九:“自《說文》以字畫左旁為類。而《玉篇》從之,不知右旁亦多以類相從:如戔有淺小之義,故水之可涉者為淺;疾而有所不足者為殘;貨而不足貴重者為賤;木而輕薄者為棧。”參見“右文”。
右文,◆1.崇尚文治。○[宋][歐陽修]《謝賜<漢書>表》:“竊以右文興化,乃致治之所先。”○[元][曹之謙]《應州廟學釋奠》詩:“右文遭聖代,備禮引諸生。”○[清][龔自珍]《說刻石》:“[南唐]、[北宋],始刻於石,以為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頗在於是矣,名為帖。”○[梁啟超]《新民說》第十七節:“[戰國]尊武,一統右文,固事勢所必至,有不自知其然者矣。”◆2.漢字形聲字中右旁兼聲義者稱為右文。○[宋][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一》:“[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3.[宋]代宮殿名。○《宋史‧徽宗紀三》:“改[集賢殿]為[右文殿]。”○[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二:“近世士夫以[集英]為熱撰,[右文]、祕閣為冷撰,非也。○[右文]即[集賢]。”
右堂,◆即吏目。○[清]代州官佐吏之一,佐理緝捕、刑獄及文書等官署事務。○《官場現形記》第四三回:“這位是新選[蘄州]右堂,姓[隨],官印叫[鳳占]……真要算我們佐雜班中出色人員了!”
右首,◆右邊。多指位置。○《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安太太]拉着姑娘在右首跪下,便把那個香爐盤兒遞給姑娘捧着。”○[朱自清]《威尼斯》:“鐘樓便在它的右首。”
右手,◆1.右邊的手。○《詩‧邶風‧簡兮》:“右手秉翟。”○《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先民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右手拿着一個火紙捻兒。”◆2.右首;右邊。○《水滸傳》第八三回:“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3.比喻得力的助手。○《元朝秘史》卷十三:“俺聽得皇帝的聲名,曾怕有來,如今俺與你做右手出氣力。”
右勢下(右势下),◆右邊;右側。○《水滸傳》第一回:“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着[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右史,◆1.古代史官名。○《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漢書‧藝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紀言,右史紀動。”○[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節:“古人是‘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所有古事古言都是出於史官之手。”◆2.[唐]以後為中書省起居舍人的別稱。○[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二:“[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注《東坡長短句》真蹟云。”○[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容齋隨筆》:“至起居郎曰左史,起居舍人曰右史,至[宋]猶沿其稱,然實為[高宗][龍朔]二年所改官名,未幾復舊,而此兩官沿稱不改。”◆3.複姓。○《通志‧氏族四》:“古者右史記事,[周]有[右史武],見[宋衷]《世本》。”
右師(右师),◆1.先[秦]時官名。○《左傳‧文公七年》:“夏四月,[宋成公]卒。於是[公子成]為右師。”○[楊伯峻]注:“[宋]以右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司寇為六卿。”○《孟子‧離婁下》:“[公行子]有子之喪,右師往弔。”○[趙岐]注:“右師,[齊]之貴臣[王驩]字[子敖]者。”◆2.右軍,右翼部隊。○《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陳][蔡]奔,[楚]右師潰。”○《國語‧晉語四》:“公以二軍下,次於[陽樊]。右師取[昭叔]于[溫]。”○[韋昭]注:“二軍,左、右軍。”◆3.複姓。○《通志‧氏族四》:“《世本》:‘[宋莊公]至[公子申],世為[右師]氏。’[漢]有中郎將[右師譚],[後漢]有博士[右師細君]。”○《後漢書‧儒林傳下‧包咸》:“少為諸生,受業[長安],師事博士[右師細君]。”○[李賢]注:“姓[右師]。”
右省,◆[唐]代中書省的別稱。以其在[宣政殿]廊廡右面,故稱。○《通典‧職官三》:“亦謂門下省為左省,中書為右省,或通謂之兩省。”
右傾(右倾),◆思想保守的;向落後或反動勢力妥協、投降的。○[周恩來]《關於武漢工作問題》:“你們應該堅決反對這一觀念:‘左’傾會比右傾好些,在現時只怕右傾,不怕‘左’傾。”
右遷(右迁),◆升職。○[宋][王安石]《李端愨可東上閣門使制》:“非專為恩,以致此位,積功久次,當得右遷。”
右牽(右牵),◆《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孔穎達]疏:“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牽掣之也。”後因以“右牽”指進獻馬、羊之禮。○[宋][蘇軾]《賜外任臣寮進奉興龍節馬詔敕書》:“眷惟外服之良,來效右牽之禮。”
右契,◆右券。○《禮記‧曲禮上》:“獻粟者執右契。”○[鄭玄]注:“契,券要也。右為尊。”○《戰國策‧韓策三》:“[安成君]東重於[魏],而西貴於[秦],操右契而為公責德於[秦][魏]之主。”○[鮑彪]注:“左契,待合而已;右契,可以責取。”
右派,◆階級、政黨、集團內,在政治、思想、主張、行動上保守或反動的一派。
右面,◆右邊。
右列,◆1.指先賢,有德才的前輩。○[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謂比方於右列,望齊英於前修。”◆2.指吏部。為尚書省六部之首。班列次序,居各部之上,故稱。○[宋][葉適]《除吏部侍郎謝表》:“今也超六聯之清高,司右列之銓序,效職既重,責成必深。”◆3.指武官。古代武官居於朝班之右。○[宋][岳飛]《奏乞終制第三札子》:“況臣一介右列,若學術稍優,謀略可取,亦當勉強措置調發。臣於二者俱乏所長。”○[宋][葉適]《上孝宗皇帝札子》:“右列未能登進勇爵,而儒生或以見薄為愧。”○[明][沈德符]《敝帚軒剩語‧奇疾》:“[沈參戎]名[璨]者……幼長紈綺,惰於學業,遂入右列,最後分閫[廣東][惠][潮]。”
右口,◆中醫學名詞。右手寸口。○《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脈時,右口氣急,脈無五藏氣,右口脈大而數。”○[張守節]正義引[王叔和]《脈經》:“右手寸口乃氣口也。”
右客,◆尊貴的客人。○《新唐書‧李德裕傳》:“始,二省符[江][淮]大賈,使主堂廚食利,因是挾貲行天下,所至州鎮為右客,富人倚以自高。”
右科,◆指武舉。○[宋][戴埴]《鼠璞‧太公六韜》:“或有近世以[太公]術者所增加,[漢]時已嘗疑之,今反使右科習為正經,可耶?”
右軍(右军),◆1.[周]制,天子有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亦泛指右翼部隊。○《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史記‧趙世家》:“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并將之。”○《國語‧吳語》:“[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亦令右軍銜枚踰[江]五里以須。”○《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帝率右軍[若干惠],大破[神武]軍,悉虜其步卒。”◆2.[晉][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後稱[羲之]為“右軍”。○[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齊][王僧虔]《論書》:“[庾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唐][高適]《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右軍]書。”○[清][姚鼐]《題二王帖》詩之三:“地下[右軍]如可作,詎將知己許[文皇]。”◆3.相傳[王羲之]愛鵝,後以“右軍”作為鵝的別名。○[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以其好養鵝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聊備一饌。’”[宋][高承]《事物紀原‧蟲魚禽獸‧右軍》:“[晉]右將軍[王羲之]好鵝。在[會稽][山陰],道士養群鵝,[羲之]每就玩之。道士曰:為寫《黃庭經》,當以相贈。○[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去。今人誤以鵝為‘右軍’,緣此故。”
右橫(右横),◆指主位右邊的座位。○[魯迅]《彷徨‧肥皂》:“上首是[四銘]一人居中……左橫是[四太太]帶着[招兒];右橫是[學程]和[秀兒]一列。”
右行,◆I文字寫法自左至右。○《法苑珠林》卷十五:“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II[春秋][晉]國軍制名。三行之一。○《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2.複姓。[春秋][晉]有[右行辛]。見《國語‧晉語七》。
右廣(右广),◆[春秋][楚]軍制,分左右廣,各有兵車十五乘。一說各有三十乘。○《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為乘廣三十乘,分為左右。右廣雞鳴而駕,日中而說;左則受之,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屈蕩]為右。”參閱[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右更,◆1.[秦][漢]爵位名。第十四級。○《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將而伐[曲沃]。”○[司馬貞]索隱:“按:右更,[秦]之第十四爵名也。”○《漢書‧百官公卿表序》:“爵……十四右更。”○[顏師古]注:“更言主領更卒,部其役使也。”◆2.星官名。○《隋書‧天文志中》:“婁西五星曰右更,牧師也,主養牛馬之屬,亦主禮義。”
右府,◆[宋]代樞密使和樞密院的別稱。○[宋][王安石]《參知政事歐陽修曾祖某贈某官制》:“圖任以登於右府,褒嘉當及其前人。”○[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一:“[徐]詢以創置右府與揆路議政分合因革,[明清]即為考證以對……自[范覺明]為始,爾後悉兼右府矣。”○《宋史‧沈括傳》:“此右府頒行之失,非卿察事機,必擾軍政。”
右符,◆符信的右半。古代調動軍隊或任免州郡長官等時使用。雙方各執其一,左右合符,以為憑信。以竹、木、銅等製作。魚形符的右半亦稱“右魚”。○《新唐書‧車服志》:“初,[高祖]入[長安],罷[隋]竹使符,班銀菟符,其後改為銅魚符,以起軍族、易守長……宮殿門、城門,給交魚符、巡魚符。左廂、右廂給開門符、閉門符。亦左符進內,右符監門掌之。蕃國亦給之,雄雌各十二,銘以國名,雄者進內,雌者付其國。朝貢使各齎其月魚而至,不合者劾奏。”○[宋]程大昌《演繁露‧左符魚書》:“[漢]太守之官,必得左符以出,至郡,用以為驗,蓋右符先以留州,故令以左合右也。○[唐]世刺史執左魚,至州,與右魚合契,亦其制也。”
右飛(右飞),◆本為[唐]代殿中省六廄之一,後因以稱飼養良馬之廄。
右耳,◆漢字偏旁,其形為“阝”,如“邦”、“郊”、“部”等字的右邊部分。
右地,◆1.西部地區。對“左地”而言。○《漢書‧陳湯傳》:“後[呼韓邪]單于身入稱臣朝見,[郅支]以為[呼韓邪]破弱降[漢],不能自還,即西收右地。”○《晉書‧呂光載記論》:“群雄競起,班師右地。”○[唐][王維]《為王常侍祭沙陀鄯國夫人文》:“居之右地,革其左衽。”◆2.特指西域。○《後漢書‧班超傳》:“先帝深愍邊萌嬰羅寇害,乃命將帥擊右地,破[白山],臨[蒲類],取[車師],城郭諸國震慴響應,遂開西域,置都護。”◆3.猶要地。○[南朝][梁][沈約]《齊謳行》:“[東秦]稱右地,川隰固夷昶。”
右藏,◆帝王的內庫之一。○《新唐書‧百官志三》:“右藏署……掌金玉、珠寶、銅鐵、骨角、齒毛、綵畫。”○[宋]徐鉉《稽神錄‧陳德遇》:“[江南]偽右藏庫官[陳居讓],字[德遇],直宿庫中。”○《元史‧世祖紀九》:“禁中出納分三庫……金銀、只孫衣段隸右藏。”
右部,◆指戶部。○[宋][蘇轍]《謝除戶部侍郎表》之一:“然臣觀當今右部之政,正值昔日新法之餘。召募憂於錢荒,差繇患於戶少。”
右壁,◆右边。○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左壁頭個老青衣拖着歡郎,右壁個佳人舉止輕盈。”
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神水(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神水),◆見“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瞳人”。
無出其右(无出其右),◆無人能超過他。語出《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顏師古]注:“古者以右為尊,言材用無能過之者,故云不出其右也。”○[金][元好問]《恒州刺史馬君神道碑》:“獨君資稟聰悟,氣量宏博,儕輩無出其右。”
庭右,◆舊時書信中對人的敬稱。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從而稟告之。○《廿載繁華夢》第三三回:“棟臣十兄大人庭右,謹復者:連日風聲鶴唳,此事勢將發作矣。”
尚右,◆以右為尊。詳“尚左”。
山右,◆山的西側。特指[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右,故稱。○[清][陸隴其]《答山西范彪西進士書》:“夙聞[山右][辛復元]先生之名,而未見其書。承乏[恒陽],幸與[山右]接壤,則又聞先生今之[辛復元]也。”○《花月痕》第四回:“[山右]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
三右,◆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宰、太宗、太士。參見“三左”。
戎右,◆[周]代陪乘之官。出軍或田獵時,坐君主之右,執武器,擔任保衛工作。○《左傳‧桓公八年》:“[鬥丹]獲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周禮‧夏官‧戎右》:“戎右掌戎車之兵革使。”○[鄭玄]注:“右者,驂乘,此充戎路之右。”○[賈公彥]疏:“戎右者,與君同車,在車之右,執戈盾,備制非常,並充兵中使役。”○[唐][司空圖]《故鹽州防禦使王縱追述碑》:“欲紹家聲,遂參戎右。”○[明][尹耕]《春懷》詩:“書生無計當戎右,一劍真思報主知。”
群右,◆古代驂乘之諸勇士。○《周禮‧夏官‧司右》:“司右掌群右之政令。”○[鄭玄]注:“群右:戎右、齊右、道右。”○《周禮‧夏官‧序官》“司右”[漢][鄭玄]注:“右謂有勇力之士,充王車右。”○[清][惲敬]《三代因革論六》:“《周官》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國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屬焉。”
權右(权右),◆權門右族。指顯貴。○[漢][荀悅]《申鑒‧政體》:“嘉守節而輕狹陋,疾威福而尊權右。”○[唐][駱賓王]《上李少常伯啟》:“於是九重銜紱,懸星彩於宸維;四達埋輪,振霜威於權右。”○[明][劉元卿]《賢奕編‧志怪》:“見責如此,寧得罪于權右耳。”
面首左右,◆舊時皇后公主等以美男子充當的侍從。○《宋書‧前廢帝紀》:“[山陰公主]淫恣過度,謂帝曰:‘……陛下六宮萬數,而妾唯駙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面,取其貌美;首,取其髮美。”○[呂叔湘]《<資治通鑒>標點斠例‧因不明制度而誤之例》:“‘帝乃為公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面首’的出處就在這裏……原來這個不體面的差使的職稱叫做‘面首左右’,三十人是共三十人。‘面首左右’省稱‘面首’是後來的事情,這裏用的是全稱,把它割裂成兩段,使‘左右’屬下,於是人數成了問題。案,以‘某某左右’為侍從的職名,創於[江]南延及[北朝]。”
開右(开右),◆引導扶助。○《漢書‧谷永傳》:“後宮女史使令有直意者,廣求於微賤之間,以遇天所開右,慰釋皇太后之憂慍,解謝上帝之譴怒,則繼嗣蕃滋,災異訖息。”○[顏師古]注:“右讀曰佑。佑,助也。”
江右,◆1.[江]西。指[長江]下游以西的地區。○《晉書‧文苑傳序》:“至於[吉甫]、[太沖],[江]右之才傑;[曹毗]、[庾闡],中興之時秀。”○[唐][王勃]《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下官薄游[江]右,旅寄城隅。”○[清][方文]《廬山詩‧白鹿洞》:“[文公]益興學,風聲樹[江]右。”◆2.[東晉]以後,稱[西晉]和[北朝][魏]、[齊]、[周]統治下的地區為[江右]。與“江左”相對而言。○《宋書‧百官志下》:“[武帝]初,分中衛置左右衛將軍,以[羊琇]為左衛,[趙序]為右衛。二衛[江右]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江左]無長史。”○《南史‧王琳傳》:“[琳]經蒞[壽陽],頗存遺愛,曾游[江右],非無舊德。”
河右,◆[河]西的別稱。古代泛指[黃河]以西的地區,相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一帶。○《三國志‧魏志‧閻溫傳》:“[河]右擾亂,隔絕不通,[燉煌]太守[馬艾]卒官,府又無丞。”○[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封第三表》:“自非[西京]上績,[東都]名勳,[河]右群賢,[江]左諸彥,寧有誣叨天爵,以為己功者也。”○《晉書‧良吏傳‧竇允》:“謁者[竇允]前為[浩亹]長,以修勤清白見稱[河]右。”
豪右,◆封建社會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後漢書‧明帝紀》:“濱渠下田,賦與貧人,無令豪右得固其利。”○[李賢]注:“豪右,大家也。”○[唐][劉禹錫]《訊甿》:“其佐嘗宰京邑也,能誅鉏豪右。”○《明史‧毛吉傳》:“痛抑豪右,民大悅。”○[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各縣縉紳豪右,上結朝廷,下結官府。”
海右,◆指[黃河]、[東海]以西地區。方位以西為右,故稱。○[南朝][梁][江淹]《恨賦》:“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唐][杜甫]《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仇兆鰲]注引[趙汸]曰:“海在東,州在西,故云海右。”
關右(关右),◆指[潼關]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為右。○[漢][王粲]《從軍行》:“相公征[關]右,赫怒震天威。”○[晉][潘岳]《馬汧督誄》:“聖朝西顧,[關]右震惶。”○[唐][趙元一]《<奉天錄>序》:“[元一]代居[關]右,世業三[秦],親睹欃槍,媸妍必記。”
方邊左右(方边左右),◆猶言周圍一帶。○《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大凡是綠林中的字號人兒,聽見我[鄧九公]在那裏歇馬,就連那方邊左右的草茨兒也未必好意思動一根!”[張志民]《老朱和房東》:“他呀!沒個准地方,反正是方邊左右這幾個村,天天是開會。”
端右,◆指宰輔重臣。亦特指尚書令。○[晉][葛洪]《抱樸子‧漢過》:“當塗端右閹官之徒,操弄神器,秉國之鈞,廢正興邪,殘仁害義。”○《周書‧趙善傳》:“雖位居端右,而逾自謙退。”○《隋書‧趙煚趙芬等傳論》:“二[趙]明習故事,當世所推;及居端右,無聞殊績。”○《資治通鑒‧晉簡文帝成安二年》:“元相之重,儲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胡三省]注:“端右,尚書令也。”
鼎右,◆猶鼎司。○《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臣窮生如浮,質操空素,任居鼎右,已移氣序。”
道右,◆道路的右側。○《孔叢子‧問軍禮》:“主車止於中門之外,外門之內,廟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其所經名山大川,皆祭告焉。”○[元][曹元用]《董子祠堂記》:“[唐][宋]碑刻猶存,縣北門道右,故有[董子祠]。”
帶仗左右(带仗左右),◆攜帶兵器的侍從人員。○《南齊書‧魚復侯子響傳》:“[子響]少好武,在[西豫]時,自選帶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膽幹。”
車右(车右),◆古時車乘位在御者右邊的武士。○《禮記‧曲禮上》:“君撫僕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鄭玄]注:“車右,勇力之士,備制非常者。君行則陪乘,君式則下步行。”○《穀梁傳‧成公五年》:“輦者不辟,使車右下而鞭之。”○[范甯]注:“凡車將在左,御在中,有力之人在右,所以備非常。”○[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故車右伏劍於鳴轂,[雍門]刎首於[齊]境。”○[清][曹寅]《同人分曹劇飲拇戰連北》詩:“一鼓何難卷白波,三北竟誤占車右。”
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大官。○《後漢書‧王堂傳》:“其憲章朝右,簡覈才職,委功曹[陳蕃]。”○[晉][陸雲]《言事者啟使部曲將司馬給事覆校諸官財用出入啟》:“臣以虛薄,忝竊朝右。”○[唐][權德輿]《唐使君<盛山唱和集>序》:“初文編以英華籍甚,輝動朝右。”○《明史‧張四維傳》:“[掩答]封貢議起,朝右持不決。”
長右(长右),◆1.傳說中山名。◆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晉][郭璞]《山海經圖贊‧長右彘》:“長右四耳,厥狀如猴。實為水祥,見則橫流。”
保右,◆見“保佑”。
阿右,◆偏私袒護。○《新唐書‧裴漼傳》:“時[崔湜]、[鄭愔]典吏部,坐姦贓,為[李尚隱]所劾,詔[漼]按訊,而[安樂公主]、[上官昭容]為阿右,[漼]執正其罪,天下稱之。”
右姓,◆豪族大姓。○《後漢書‧郭伋傳》:“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莫肯先附。”○[李賢]注:“右姓,猶高姓也。”○《三國志‧魏志‧董昭傳》:“時郡右姓[孫伉]等數十人專為謀主,驚動吏民。”○《新唐書‧儒學傳中‧柳沖》:“故[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則為右姓……[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為右姓;[隋][開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則為右姓;[唐]《貞觀氏族誌》凡第一等則為右姓;[路氏]著《姓略》,以盛門為右姓;[柳沖]《姓族繫錄》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明][唐寅]《金粉福地賦》:“[閩山]右姓,策府元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