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港持续推进码头全自动化改造,建设智慧绿色枢纽港口。通过采用绿色能源,推行绿色运输模式,部分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实现全流程零碳排放。随着枢纽优势进一步发挥,通关流程持续优化,天津港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载货物的巨轮,在无人值守的塔桥指挥下轻松停靠;岸边的集装箱码头,70多台无人驾驶的智能运输机器人自如穿行;8道42个自动化轨道桥次第排开、快速运转……这是记者近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10多米高的指挥平台上俯瞰到的一幕。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3年来,天津港集团按照总书记的擘画开拓创新,奋力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1年,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增速保持世界十大港口首位;年海铁联运量突破100万标箱,位居全国前三;2021年10月,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北疆港区C段码头正式投产。
创新工艺方案,实现传统码头全自动化改造
前推、侧移、微调、锁扣、定位、解扣……在天津港自动化远程操控中心,远程操控司机冯旭紧盯屏幕上通过5G网络回传的超高清视频,熟练而精准地控制手里的操纵杆,为1公里外的货车装卸集装箱。仅用75秒,一个集装箱就装卸好了。“以前完全靠人工现场操作,最少也要5分钟,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陈培说。
“在传统集装箱码头上,无论寒冬酷暑,司机都要登上几十米高的岸桥,长时间低头操作。现在经过自动化改造后,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远程操控设备,轻松多了。”冯旭说。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码头是由天津港集团、华为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5G+智慧港口”项目,背后离不开天津港技术团队的艰苦攻关。
针对传统码头的全自动化改造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外现有的自动化码头采用垂直岸线的磁钉式技术路线,适用于新建码头,将其应用于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成本太高。天津港技术团队设计出全新“单小车自动化岸桥+无人驾驶电动集卡+双悬臂自动化轨道吊”工艺方案,为传统码头全自动化改造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
相较于磁钉式技术路线,新方案对现有码头布局改造小,成本低,作业效率提升近15%,单箱能耗下降20%。集装箱智能理货实现全覆盖,车号、箱号一次识别准确率超95%。
“去年天津港大型自动化集装箱装卸设备占比已达到35%,今年要达到60%以上,明年达到80%以上。”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介绍。
推进绿色运输,加大绿色能源开发建设力度
站在指挥平台眺望,繁忙运转的七彩码头、接连靠泊的万吨巨轮之外,两座高达188.5米的巨大风车悠然转动,为码头传输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截至3月17日晚上7点,共发电529.5万千瓦时,超出码头所用电能58.6万千瓦时。”天津港分布式电源并网项目负责人、国网滨海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钱峰介绍,去年底顺利并网发电的北疆港区C段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实现了绿电100%自主供应、全程零碳排放。两台4.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和总装机容量1.43兆瓦的光伏系统并网运行,为C段码头打造了绿电供给体系,每年节约标煤约73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余吨。”
不仅如此,近年来,天津港主动调整运输结构,推广矿石与煤炭“满载来、满载走”的绿色运输模式,打造“公路转铁路+散货改集装箱”双示范港口。褚斌介绍,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煤炭下水港口,如今的天津港煤码头实现了煤炭铁路集港运输,大幅降低了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和扬尘污染。
今年1月,由75台电动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31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50台电动集卡、30台氢燃料电池集卡组成的清洁能源水平运输车队在天津港投入生产运营。与同等运力的燃油集卡相比,单机每百公里减少燃油消耗50千克、减少碳排放155千克。车队运行一个月减少燃油消耗279吨、减少碳排放865吨,实现北疆港区C段码头装卸作业全流程零碳排放。
“十四五”时期,天津港还将大力推进零碳港区、零碳港口建设,加大对绿色能源开发建设力度,重点推进防波堤集中式风电和港区内分布式风电、光伏发电系统建设,预计新增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近500兆瓦。
融入协同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天津港是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出海口,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天津港把发展置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全面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助力内陆腹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4日,一批从广东佛山出产的建筑乳液经天津港中转运抵河北黄骅港。随着集装箱从船上卸下,佛山速航物流有限公司航线负责人张艺珠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在陆运受影响的情况下,幸亏有天津港环渤海内支线,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张艺珠的货物走的是海侧集疏运服务通道,货物中转运输均由海运完成。“这条通道依托的‘天天班’船舶能提供往返天津—黄骅、天津—曹妃甸、天津—京唐、天津—秦皇岛的海上通道,为受陆运影响的客户提供了选择。”天津港股份公司业务部中转市场开发经理谢书杉介绍。
2020年,天津港开通了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减免海运运费和港口相关费用,为企业复工复产架起了海上绿色通道。之后,航次从一天两班增加到三班,高峰时月航班量达150艘次左右。去年环渤海内支线运量同比增长30%以上,带动中转吞吐量同比增长30%以上,保障了腹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立足“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优势,目前,天津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集装箱航线,已由2019年的30余条增加到50多条,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贸易货物占比超过六成。
在口岸单位的支持下,天津港努力优化通关流程,大力推进港口集装箱业务办理单一窗口和天津“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建设。目前,天津港进口提箱时间最短仅需1.5小时,出口货物抵达港口即可装船出口,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潮涌天地阔,奋进正当时。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的目标,天津港正在奋力攀登。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23日 第 10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