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王,◆古代臣下對國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稱呼。○《南史‧宋竟陵王誕傳》:“吾受主王厚恩,不可以二心。”
月王,◆對月的尊稱。○[宋][陸游]《夢中行荷花萬頃中》詩:“天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
一王法,◆謂一代之法。○《漢書‧儒林傳序》:“﹝[孔子]﹞綴[周]之禮,因[魯]《春秋》,舉十二公行事,繩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獲麟而止。”○《新唐書‧文藝傳序》:“[大曆][正元]間,美才輩出,擩嚌道真,涵泳聖涯,於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晉][魏],上軋[漢][周],[唐]之文完然為一王法,此其極也。”○《二程遺書》卷三:“[孔子]知是理,故其志不欲為一王之法,欲為百王之通法。”○[劉師培]《文說‧記事》:“故《堯典》測天,《禹貢》治水,垂一王之法,布不刊之言。”
一王,◆一代王朝。○《史記‧太史公自序》:“[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之法。”○《漢書‧叔孫通傳贊》:“[叔孫通]捨枹鼓而立一王之儀。”○[顏師古]注:“別創[漢]代之禮,故云一王之儀也。”○[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采[周]之舊,以會成王義”[唐][孔穎達]疏:“采[周]公之舊典,以會合成一王之大義。”○[唐][柳宗元]《王侍郎母劉氏志文》:“修經術以求聖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
興王(兴王),◆1.勵精圖治,勤於王業的君主。○《國語‧晉語六》:“興王賞諫臣,逸王罰之。”◆2.指開創基業的君主。○《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心存亡國所以失之,覽觀興王所以得之,庶災害可息,豐年可招矣。”○《隋書‧李德林傳》:“皇帝載誕之初,神光滿室,具興王之表,韞大聖之能。”
心王,◆佛教語。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與心所有法相對。見《百法明門論》。亦泛指心。心為三界萬法之主,故稱。○《涅槃經‧壽命品》:“頭為殿堂,心王居中。”○[唐][王維]《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光宅真空,心王之四履;建功無旱,法將之萬勝。”○[唐][劉禹錫]《閑坐憶樂天以詩問酒熟未》:“減書存眼力,省事養心王。”○《景德傳燈錄‧志公和尚》:“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無十纏。”
小王子,◆[明][景泰]二年,[也先]殺[韃靼]可汗[脫脫不花]而自立為可汗,不久,[也先]被殺,[脫脫不花]子[麻兒可兒]立,號小王子。後遂以“小王子”為[韃靼]酋長稱號。至[嘉靖]中期尚沿用。見《明史‧外國傳八‧韃靼》。
小王,◆1.年輕受封為王者。○《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常與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諸小王,論議經書,述敘平生,雍和終日。”◆2.受封為王者的謙稱。○《紅樓夢》第十五回:“﹝[北靜王]﹞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3.指[三國][魏][王弼]。○《南齊書‧陸澄傳》:“《易》體微遠,實貫群籍,[施][孟]異聞,[周][韓]殊旨,豈可專據[小王],便為該備。”◆4.指[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唐][張懷瓘]《書斷‧雜編‧二王真跡》:“[開元]十六年五月,內出二[王]真跡及[張芝]、[張昶]等書,總一百六十卷,付[集賢院]令集字……[小王]、[張芝]等跡各隨多少勒為卷帙。”◆5.[漢]時[西域][康居國]封爵名。◆6.複姓。○[春秋][晉]有[小王桃甲]。見《左傳‧定公十四年》。
小兒王(小儿王),◆舊時教書先生自嘲之詞。如:俗語說:家有十擔糧,不作小兒王。
相王,◆I互稱王。○《史記‧孟嘗君列傳》:“[齊宣王]與[魏襄王]會[徐州]而相王也。”◆II輔佐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詔大號,治其大禮,詔相王之大禮。”◆2.謂宰相而封王者。《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進[晉公]爵為王”[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顗]([荀顗])曰:‘相王尊重,[何侯]與一朝之臣皆已盡敬。’”[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舊唐書‧屈突通傳》:“[高祖]謂曰:‘何相見晚耶?’[通]泣對曰:‘[通]不能盡人臣之節,力屈而至,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
五王,◆1.指[唐明皇]兄弟[讓皇帝][憲]、[惠莊太子][撝]、[惠文太子][范]、[惠宣太子][業]、[隋王][隆悌]。○[唐]《依御史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五王更入帳,七貴迭封侯。”○[明][高啟]《唐宮》詩:“五王宴罷皆歸院,大被空閑一夜涼。”○《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明皇]﹞有五個兄弟,皆封王爵,時號五王。”參見“五王帳”。2.指[唐]代[張柬之]、[敬暉]、[崔玄暐]、[袁恕己]、[桓彥範]。○[武后][周][天授]五年[張柬之]等五人發動政變,重立[中宗]為帝,復國號[唐],以功皆封郡王。○[唐][顏真卿]《宋開府碑》:“清宮問罪,事出五王。”參閱《新唐書‧則天皇后紀》。3.複姓。○《通志‧氏族四》引[漢][應劭]《風俗通‧姓氏》:“[五王氏],[齊]自[威]、[宣]、[湣]、[襄]至[建]五王,因以為氏。”◆补义条目■指尧、舜、禹、成汤、周文王。○《大戴礼记·少闲》:“子曰:‘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湯取人以聲,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
危王,◆危主。○《史記‧蘇秦列傳》:“孝如[曾參],義不離其親一宿於外,王又安能使之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王哉?”
王子表,◆《漢書》有《王子侯表》。借指記載帝王宗室之史冊。○[唐][杜甫]《哭李常侍嶧》詩之二:“發揮《王子表》,不愧史臣詞。”○[仇兆鰲]注:“《王子表》,[李]為宗室也。”○[宋][趙蕃]《秋懷》詩之五:“他年《王子表》,今日古人求。”
王子,◆1.天子或王的兒子。○《書‧微子》:“父師若曰:‘王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孔]傳:“[微子],[帝乙]元子,故曰王子。”○《呂氏春秋‧至忠》:“[吳王]欲殺王子[慶忌]。”○[北周][庾信]《哀江南賦》:“[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咸陽]布衣,非獨思歸王子。”○[唐][杜甫]《送李卿曄》詩:“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2.稱[東晉][王]氏子弟。○[唐][李賀]《惱公》詩:“春遲[王]子態,鶯囀[謝娘]慵。”○[王琦]匯解:“[曾益]曰:‘[王子]謂[王凝之]。’[琦]意:[王]子謂[東晉]時[王]氏子弟。”○[宋][梅堯臣]《歷陽過穫杜挺之遂約同入汴》詩:“人說[維摩居士]病,我同[王子]雪舟來。”○[朱東潤]注:“《世說新語》‘[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後亦為對[王]姓男子的美稱。○[宋][蘇轍]《將還江州王生家飲別》詩:“繫舟枯木根,會面兩[王]子。”◆3.稱[王子喬]。○[唐][吳筠]《緱山廟》詩:“逶遲轘轅側,仰望[緱山]際。○[王子]謝時人,笙歌此賓帝。”○[清][樊增祥]《戲贈王子裳太守》詩:“[王子]控鶴來,吹笙載還家。”參見“王子喬”。◆4.複姓。○[春秋]有[王子狐]。見《通志‧氏族五》。
王主,◆1.行王道的君主;仁德的君主。○《管子‧樞言》:“王主積于民,霸主積于將戰士。”○《淮南子‧人間訓》:“﹝[西門豹]曰﹞王主富民,霸主富武。”○[漢][荀悅]《漢紀‧昭帝紀》:“體正性仁,心明志固,動以為人,不以為己,是謂王主。”◆2.[漢]諸侯王之女稱“王主”。○《漢書‧成帝紀》:“賜諸侯王、丞相……王太后、公主、王主、吏二千石黃金。”○[顏師古]注:“[張晏]曰:‘天子女曰公主……王主,王之女也。’王主則翁主也。王自主婚,故曰王主。”
王正月,◆[周]天子所頒曆法的正月。○[周]以建子之月(農曆十一月)為正。○《春秋‧隱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清][顧炎武]《日知錄‧王正月》:“未為天子,雖為建子而不敢謂之正。○《武成》‘惟一月壬辰’是也。已為天子,則謂之正而復加王,以別於[夏][殷]。○《春秋》‘王正月’是也。”○[清][趙翼]《陔餘叢考‧春不書王》:“《春秋》每歲必書‘春,王正月’……以[周]月記事者,則[孔子]書‘王正月’以別之,謂此正月乃王之正月,見其猶尊王也。”○《鏡花緣》第五二回:“如《春秋》書月而曰‘王正月’。所以書‘王’者,明正朔之所出,即所以序君臣之義。”
王正,◆1.王朝欽定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王正會夷夏,月朔盛旗幡。”○[明][蘅蕪室]《再生緣》第四齣:“金甌全盛,千秋奠鼎泰階平。只是那漠南齊解辮,[百粵]會王正。”參見“王正月”。2.指王朝所頒之曆法。○[宋][曾鞏]《謝熙寧六年曆日表》:“式謹王正之授,俾知民事之常。”○[明][劉基]《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百年萬國奉王正,相業臺綱屬老成。”○《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君臣二人,各分尊卑而坐。王正盛夏,天道炎熱。”
王義(王义),◆指先王所立的法度。○《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孫星衍]疏引[高誘]曰:“義,法也。”○[漢][皇甫規]《女師箴》:“家有王義,室有嚴君,各有定位,陰陽是分。”○[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采[周]之舊,以會成王義,垂法將來。”
王言,◆1.君王的言語、詔誥。○《書‧咸有一德》:“大哉王言。”○《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舊唐書‧韓愈韋辭等傳論》:“如俾之詠歌辛載,黼藻王言,足以平揖古賢,氣吞時輩。”○《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常言道:王言如天語,違背聖旨,罪該萬死。”◆2.指制誥之職。○[唐][白居易]《舉人自代狀》:“文可以掌王言,學可以待顧問。”○《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獨孤遐叔]累掌絲綸,王言無忝,訪之輿望,僉謂通材。”
王小二過年(王小二过年),◆歇後語。意謂一年不如一年。◆补证条目■歇后语。意谓一年不如一年。○清欧阳兆熊《水窗春呓·一生三变》:“先是文正與胡文忠書,言及恪靖遇事掣肘,哆口謾駡,有欲效王小二過年,永不説話之語。”○《文汇报》2007.1.1:“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虽有不少人‘招财进宝,年年有余’,但大多老百姓往往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王相,◆I諸侯王之相。○[三國][魏][王肅]《諸王國相宜為國王服斬縗議》:“王則國家所以封,王相則國家使為王臣,但王不與理人之事耳。”◆2.星座名。即王良。《韓非子‧飾邪》:“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非數年在西也。”○[梁啟雄]解引[尹桐陽]曰:“王相,王良也。”參見“王良”。◆II陰陽家以王(旺盛)、相(強壯)、胎(孕育)、沒(沒落)、死(死亡)、囚(禁錮)、廢(廢棄)、休(休退)八字與五行、四時、八卦等遞相配搭,以表示事物的消長更迭。五行用事者為王,王所生為相,表示物得其時。○[漢][王充]《論衡‧難歲》:“立春,艮王、震相、巽胎、離沒、坤死、兌囚、乾廢、坎休。王之沖死,相之沖囚,王相沖位,有死囚之氣。”○[漢][王符]《潛夫論‧夢列》:“風雨寒暑謂之感,五行王相謂之時……故審其徵候,內考情意,外考王相,即吉凶之符,善惡之效,庶可見也。”○[汪繼培]箋:“《五行大義》云:五行體休王者,春則木王,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則火王,土相,木休,水囚,金死;六月則土王,金相,火休,木囚,水死;秋則金王,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則水王,木相,金休,土囚,火死。”○[南朝][陳]徐陵《報德寺剎下銘》:“觀其山川形勢,王相徵圖,瞻拜高巒,宛如前夢。”○[唐][白居易]《詠家醞十韻》:“井泉王相資重九,麴櫱精靈用上寅。”○[清][梅曾亮]《書李林孫事》:“[土鋆]與言,言形勢王相,用兵奇正之道,皆不省。”○[王文濡]等音注:“王相,陰陽家語。一作‘旺相’……俗以得時為旺相,失時為休囚。”
王王,◆犹旺旺。○《鹖冠子·泰鸿》:“夫物之始也傾傾,至其有也録録,至其成形,端端王王。”陆佃解:“王王,録録之反。”
王土,◆天子的土地。○《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鄭玄]箋:“此言王之土地廣矣。”○[唐][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司禮》:“恐懼祿位高,悵望王土窄。”○[元][黃溍]《送王傅朋靜江教授》詩之一:“炎風朔雪皆王土,未覺青春雨露偏。”○[清][查慎行]《亢旱苦吟》之二:“陋邦亦王土,徵發當此際。”
王田,◆[西漢]末[王莽][新]朝把天下的田地稱作王田。○《漢書‧食貨志上》:“﹝[王莽]﹞下令曰:‘[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今更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後亦以泛稱須納田賦的耕地。○[元][楊維楨]《吳農謠》:“[吳]農竭力耕王田,王賦已供常餓眠。”
王所,◆1.指燕寢,古代帝王休息安寢的處所。○《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而以時御敘于王所。”○[鄭玄]注:“王所息之燕寢。”○《史記‧周本紀》:“[武王]至[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2.指行宮。○《穀梁傳‧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惠棟]《九經古義‧穀梁傳》:“王所者,猶[漢]時所謂行在所也。”○[唐][劉禹錫]《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記》:“[華陽][黑水],昔稱醜地,近者嘗為王所,百態丕變。”
王水,◆1.泉名。○[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王([竹王])與從人嘗止大石上,命作羹。從者曰:‘無水。’[王]以劍擊石,水出。今[王水]是也。”◆2.化學名詞。一份濃硝酸和三份濃鹽酸的混合液。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能溶解金、鉑及某些在一般酸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
王書(王书),◆指[晉][王羲之]的書法。○[宋][王銍]《默記》卷下:“[恩官人]學[王]書,甚有楷法。”
王事,◆1.王命差遣的公事。○《詩‧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晉][王讚]《雜詩》:“王事離我志,殊隔過商參。”○[宋][張孝祥]《題朱元順浯溪圖》詩:“去年到[浯溪],王事有期程。”◆2.特指朝聘、會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從王事,無成有終。”○[高亨]注:“從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賞,是無成有終。”○《禮記‧喪大記》:“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孫希旦]集解:“王事,謂朝聘、會盟、征伐之事。”○《南史‧劉悛傳》:“[劉勉]殞身王事,宜存封爵。”○[宋][周密]《齊東野語‧何宏中》:“父[子寄]守[武州][宣寧]尉,歿王事。”○[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在[商]朝統治的區域裏……王和國家是一體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國家事務都被稱為‘王事’。”
王世子,◆王太子。無論王或諸侯,其定為嗣位者皆為世子或太子,並無不同。○《禮記‧檀弓下》:“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於冢宰三年。”○《穀梁傳‧僖公五年》:“尊王世子,不敢與盟也。”
王士,◆天子的士民。語出《書‧多士》:“[周公]初於新邑[洛],用告[商王]士。”○[孔]傳:“[周公]致政明年三月,始於新邑[洛]用王命告[商王]之眾士。”○[南朝][梁武帝]《直石頭》詩:“率土皆王士,安知全高尚。”
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左傳‧宣公九年》:“九年春,王使來徵聘。”○《漢書‧枚皋傳》:“﹝[枚皋]﹞年十七,上書[梁共王],得召為郎。三年,為王使。”○[明]戴良《苦齋》詩:“享歇寵王使,集藜奠皇家。”
王時(王时),◆1.猶良時。○[唐][李賀]《惱公》詩:“王時應七夕,夫位在三宮。”○[王琦]彙解:“王時即良時。”◆2.謂旺盛之時。○《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藏府經絡先後病>》:“寸口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集注引[尤怡]曰:“王時,當時至而氣王,乃脈乘之而動。”
王師(王师),◆天子的軍隊;國家的軍隊。○《詩‧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蠻夷猾夏……拒逆王師。”○[唐][杜甫]《新安吏》詩:“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遺事》前集:“王師問罪固能道,天子蒙塵爭忍言?”[郁達夫]《聞楊雲史先生之訃》詩:“最憐家祭傳遺訓,猶盼王師滅[賀蘭]。”
王山人,◆[唐][李訓]別號。○《舊唐書‧李訓傳》:“[守澄]以[訓]縗粗,難入禁中,帝令[訓]戎服,號[王山人],與[注]入內。”○[元][楊維楨]《甘露行》:“[王山人],[鹿裘子],天子養成雙鑿齒。”
王人,◆1.國君。○《書‧君奭》:“王人罔不秉德,明恤小臣。”○[孔穎達]疏引[王肅]云:“王人者,猶君人也。”◆2.指為人之君。○《國語‧周語上》:“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3.[周]王室之微官。○《春秋‧莊公六年》:“六年春正月,王人[子突]救[衛]。”○[杜預]注:“王人,王之微官也。雖官卑,而見授以大事,故稱人而又稱字。”王人銜王命,後因以指天子使臣。○《後漢書‧袁術傳》:“元惡既斃,幼主東顧,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唐][盧照鄰]《對蜀父老問》:“聞王人之休音,聽皇猷之允塞。”○[宋][楊萬里]《淮河四絕句》之四:“中原父老莫空談,逢着王人訴不堪。”◆4.君王的臣民。○[唐][李德裕]《論太和五年八月悉怛謀狀》:“諸[羌]久苦蕃中徵役,願作王人。”○[宋][范仲淹]《李公神道碑銘》:“爾等得無父母妻子之愛?蓋脅從而來,何不歸我;復為王人。”◆5.複姓。○[漢]有[王人宰公]。見《通志‧氏族四》。
王親(王亲),◆1.君王的親兵。○《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門。門階戶席,皆王親也。”○[孔穎達]疏:“言從門至階,從階至戶,從戶至席,皆是王之親兵也。”◆2.君王的親屬。○《魏書‧彭城王勰傳》:“鎮壓任重,故令王親董元戎,遠撫[淮]外。”
王氣(王气),◆舊指象徵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望氣者言,[舂陵城]中有喜氣,曰:‘美哉王氣,鬱鬱蔥蔥。’”[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這術士喚做[廖生]……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隱隱有龍文五采,知是王氣。”○[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崇禎]眼看我們[李闖王]要得天下,所以趕快挖了[李]家祖墳,泄了[李]家祖墳上的王氣。”
王內(王内),◆指路門以內王及后夫人所居之處。○《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掌書版圖之法,以治王內之政令。”○[孫詒讓]正義:“《匠人》注云:‘內,路寢之裏也。’王路寢以內至於北宮,凡王及后夫人所居之舍,此官通掌之。蓋皋門以內通為王宮,路門以內通為王內。”
王命,◆1.帝王的命令、詔諭。○《書‧康誥》:“惟威惟虐,大放王命。”○《史記‧楚世家》:“王與太子俱困於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唐][杜甫]《夔府書懷四十韻》:“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孽海花》第八回:“你是王命在身的人,那裏能盡着耽擱!”◆2.指[東漢][班彪]《王命論》。○[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王命》清辯,《新序》該練。”
王明君,◆1.即[王昭君]。詳“王昭君”。◆2.古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吟嘆曲》[宋][郭茂倩]題解:“《古今樂錄》曰:‘[張永]《元嘉技錄》有吟難四曲:一曰《大雅吟》,二曰《王明君》,三曰《楚妃歎》,四曰《王子喬》。○《大雅吟》、《王明君》、《楚妃歎》並[石崇]辭。○《王明君》一曲今有歌。’”
王明,◆謂天子之聖明。○《易‧井》:“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孔穎達]疏:“井之可汲,猶人可用……若遭遇賢主,則申其行能。”○[宋][蘇軾]《畫車》詩之二:“九衢歌舞頌王明,誰惻寒泉獨自清?賴有千車能散福,化為膏雨滿重城。”○[清][姚鼐]《泊采石值沈南雷來為姑熟山長夜話因贈》詩:“安有才如萬斛珠,不汲王明藏井甃。”
王面,◆謂歸向君王。○《周禮‧夏官‧撢人》:“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鄭玄]注:“面猶鄉也,使民之心曉而正鄉王。”
王門(王门),◆1.指王宮之皋門、庫門。○《周禮‧地官‧大司徒》:“若國有大故,則致萬民於王門。”○[孫詒讓]正義:“王門即王宮之皋門、庫門。”◆2.猶王庭,帝闕。○《竹書紀年》卷上:“元年乙酉帝(帝[廢])即位,諸夷賓于王門。”○《後漢書‧東夷傳序》:“自[少康]已後,世服王化,遂賓於王門,獻其樂舞。”○[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九千里之丹鳳,始踐王門;七十日之黃龍,初階郡職。”◆3.王爺的邸第。○《文選‧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王門所以貴,自古多俊民。”○[劉良]注:“王門,謂[邵陵王]門也。”○[唐][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詩:“王門高德業,幕府盛才賢。”原注:“[衛伯玉]為[江陵]節度,時封[陽城郡王],故云王門。”○[元][吳萊]《望會稽山》詩:“猶迴[剡]曲棹,肯鼓王門琴?”[王邦采]等注引《晉中興書》:“[武陵王][晞]聞其([戴逵])能琴,使人召焉。○[逵]對使者前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明]戴良《喜謝密庵至》詩之一:“自昔王門久曳裾,[河間]禮樂屬真儒。”◆4.泛指[王]氏之門戶派系。○[宋][強至]《寄獻王中丞》詩:“紀綱新憲府,德業舊[王]門。”○[清][黃宗羲]《明儒學案‧北方王門學案》:“[王道]字[純甫]者,受業[陽明]之門……其後趨向果異,不必列之[王]門。”◆5.即[玉門]。○《尸子》卷下:“[文王]幽於[羑里],[武王]羈於[王門]。”○《太平御覽》卷四八六引作“玉門”。○《呂氏春秋‧首時》:“[武王]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王門]之辱。”○[陳奇猷]集釋引[畢沅]曰:“[王門]即[玉門],古以中畫近上為‘王’字,‘王’三畫正均即‘玉’字。”參見“玉門”。
王馬(王马),◆1.官馬,天子之馬。○《周禮‧夏官‧校人》:“校人掌王馬之政。”○[孫詒讓]正義:“掌王馬之政者,官所畜之馬以給王事者,別於民馬,謂之王馬,亦即《馭夫》,所謂公馬也。”◆2.指駕王車之馬。○[漢][胡廣]《吊夷齊文》:“徼六軍于河渚,叩王馬而慮計。”
王路堂,◆[漢][王莽]改[未央宮]前殿曰“王路堂”。○《漢書‧王莽傳中》:“[未央宮]曰[壽成室],前殿曰[王路堂]。”○《漢書‧王莽傳下》:“七月,大風毀[王路堂]。”
王路四門(王路四门),◆官名。○[漢][王莽]改公車司馬為“王路四門”。○《漢書‧王莽傳中》:“公車司馬曰王路四門。”
王路,◆1.猶王義。指先王的法度。○《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惡,遵王之路。”○[周秉鈞]易解:“總言君臣共同遵守之準則,以韻文出之,即《韓子‧有度篇》所謂先王之法。”○《史記‧儒林列傳序》:“[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唐][李華]《御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貞百度。”◆2.謂通往朝廷之路。○《後漢書‧袁紹傳》:“宜先遣使獻捷天子,務農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後進屯[黎陽]。”◆3.猶大路。○《呂氏春秋‧疑似》:“[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禱於王路。”○[許維遹]集釋引[俞樾]曰:“王路者,大路也。”◆4.指仕途。○[宋][李覯]《感嘆》詩之二:“得志萬罪消,失志百醜生。誰云王路寬,枯槁不敢行。”○[清][黃宗羲]《謝時符先生墓志銘》:“君方架學區中,斟酌當世,王路非遙。”○[章炳麟]《代議然否論》:“選人一登王路,坐而論道,惟以發抒黨見為期,不以發抒民意為期。”
王靈官(王灵官),◆道教奉祀的神。又稱“玉樞火府天將”。相傳姓[王]名[善],[宋徽宗]時人,曾從[林靈素]弟子[薩守堅]傳符法。○[明][宣德](1426)中封為“隆恩真君”,歲時遣官致祭。道觀內多塑[王靈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藍,作為鎮守山門之神。○[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這‘男吊’最不易跳……所以後臺上一定要扮一個[王靈官],一手捏訣,一手執鞭,目不轉睛的看着一面照見前臺的鏡子。”參閱《明史‧禮志四》、[清][趙翼]《陔餘叢考‧王靈官》。
王靈(王灵),◆指王朝的威德。○《左傳‧昭公十五年》:“[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漢][班固]《竇車騎北伐頌》:“聲教未暨,弗及王靈。皇震其威,赫如雷霆。”○[宋][胡宿]《集禧觀大殿上梁文》:“[伏波]銅柱王靈遠,[虞舜]薰琴帝澤覃。”
王禮(王礼),◆1.天子的禮儀。○《禮記‧明堂位》:“凡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是故[魯]王禮也。”○[鄭玄]注:“王禮,天子之禮也。”◆2.指侯王之禮。○《後漢書‧馬援傳》:“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禮葬[田橫],大臣曠然,咸不自疑。”○[李賢]注:“[田橫]初自稱[齊]王。○[漢]定天下,[橫]猶以五百人保於海島。○[高祖]追[橫],[橫]自殺,以王禮葬之。”
王老五,◆方言。称没有妻子的成年男子。○严沁《浅水湾之恋》:“我猜他像你一样,是独居的王老五。”○《玉林日报》2003.10.21:“‘钻石王老五’们把善良列在了择偶标准的第一位。”
王老,◆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君長對外交往時的自稱。○《禮記‧曲禮下》:“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于內自稱曰不穀,于外自稱曰王老。”○[孔穎達]疏:“四夷之君去王遠,由有歸往之義,賢始得為長,故以王老為稱也。”◆2.對老者的敬稱。○[唐][司空圖]《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之七:“白衫裁袖本教寬,朱紫由來亦一般。王老小兒吹笛看,我儂試舞爾儂看。”◆补义条目■指钱。○《太平广记》卷四九五引唐韦述《西京记·邹凤炽》:“又有王元寳者,年老好戲謔,出入里市,爲人所知。人以錢文有元寳字,因呼錢爲王老,盛流于時矣。”
王軍(王军),◆天子的軍隊。○《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十二年春正月,王軍居[巢]。”○[晉][傅玄]《晉鼓吹曲‧夏苗田》:“王軍啟八門,行同上帝居。”○《舊唐書‧憲宗紀上》:“[劉闢]乃因虛構隙,以忿結讎,遂勞王軍,兼害百姓。”
王居士,◆指[明][王冕]。○[明]徐渭《王元章墓》詩:“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
王居,◆1.帝王之居處;藩王的第宅。○《易‧渙》:“渙王居,無咎。”○[高亨]注:“渙王居者,水流盪滌王之居處也。”○[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或以表正王居,或以光崇帝里。”○[宋][洪邁]《夷堅丁志‧張敦夢醫》:“﹝[張敦]﹞嘗僑寓[潮州],夢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門左。”○[清][龔煒]《巢林筆談‧海神廟》:“廟貌顯赫……儼然帝室王居也。”◆2.猶王都。○[北魏][溫子昇]《司徒祖塋墓銘》:“自天命生[商],王居徙[亳],源源毖遠,枝葉繁華。”
王節(王节),◆1.帝王之符信,傳達王命的憑證。語本《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鄭玄]注:“王有命,則別其節之用,以授使者、輔王命者,執以行為信。”○[宋][劉敞]《與鄆州給事啟》:“竊承遠驅王節,俯壓[楚]郊。望清塵而匪遙,逼賤事之有守。”◆2.重大節日。
王家,◆1.猶王室,王朝,朝廷。○《書‧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孔穎達]疏:“[王季]修[古公]之道,諸侯順之,是能纘統[大王]之業,勤立王家之基本也。”○[唐][呂溫]《道州律令要錄序》:“太尉侍中勤勞王家,惠於生人。”○[宋][強至]《上參政趙侍郎啟》:“十載台路,一心王家。”○[王國維]《頤和園長詞》:“上相留都擁大牙,東南諸將翊王家。”◆2.王侯之家。○《後漢書‧梁冀傳》:“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南朝][梁][沈約]《彌勒贊》:“脫屣王家,來承寶位。”
王機(王机),◆朝廷的政事。○[漢][崔駰]《司徒箴》:“乾乾夕惕,靡怠靡違。恪恭爾職,以勤王機。”
王會(王会),◆舊時諸侯、四夷或藩屬朝貢天子的聚會。語本《逸周書‧王會》:“[成周]之會,墠上張赤帟陰羽。”○[孔晁]注:“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四夷也。”○[唐][魏徵]《奉和正日臨朝應詔》:“庭實超王會,廣樂盛鈞天。”○[宋][黃庭堅]《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物色看王會,勳勞在[石渠]。”○[明]徐孚遠《在交日久傳語日變》詩:“雖然[周]室非全盛,王會開時[南海]清。”○[清][王韜]《變法中》:“雖疆域漸廣,而登王會、列屏藩者,不過東南洋諸島國而已。”
王化,◆天子的教化。○《詩大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後漢書‧張酺傳》:“吾為三公,既不能宣揚王化,令吏人從制,豈可不務節約乎?”[唐][韓愈]《順宗實錄五》:“人倫之本,王化之先。爰舉令圖,允資內輔。”○[清][吳興祚]《電白縣觀海》詩:“海若知王化,年年效百靈。”○[魯迅]《偽自由書‧王化》:“[中國]的王化現在真是‘光被四表,格於上下’的了。”
王后,◆1.君王。○《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毛]傳:“后,君也。”◆2.天子的嫡妻。亦稱“皇后”。○《周禮‧天官‧內宰》:“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而獻之于王。”○[漢][班固]《白虎通‧嫁娶》:“天子之妃謂之后何?后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謂之后也……天子尊之,故繫王言之,曰王后也。”○《三國志‧魏志‧后妃傳序》:“﹝[漢]制﹞帝妃曰皇后……[太祖]建國,始命王后。”◆补证条目■天子的嫡妻。亦称“皇后”。○《文汇报》2007.4.21:“她最早接触到的读物就是有关时尚、歌剧、流行时装,以及有关英国国王和王后的故事。”
王國(王国),◆1.謂天子之國。○《書‧立政》:“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唐][杜甫]《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王國稱多士,賢良復幾人?”◆2.指諸侯之國,或王爵之國。○《史記‧秦始皇本紀》:“[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漢書‧彭宣傳》:“﹝[宣]﹞入為右扶風,遷廷尉,以王國人出為[太原]太守。”◆3.指古代邊疆少數民族所建之國。○《東觀漢記‧光武紀》:“是時,名都王國有獻名馬、寶劍、直百金。”◆4.古謂施行王道的國家。○[隋][王通]《中說‧問易》:“強國戰兵,霸國戰智,王國戰義。”◆5.近代指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如[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荷蘭王國]等。◆6.喻相對獨立的領域或範疇。○[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論》一:“他們的靈魂深處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王國。”徐遲《向着二十一世紀》:“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最近問津於自然科學……在數學、在解析數論的王國裏,探索隱微。”
王官,◆1.王朝的官員。○《左傳‧成公十一年》:“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也。”○[唐][杜甫]《王命》詩:“深懷喻[蜀]意,慟哭望王官。”○[宋][梅堯臣]《司徒陳公輓詞》:“王官多不喜,天子以為忠。”○[清][顧炎武]《菰中隨筆》:“朝廷常收其俊偉,以補王官之缺。”◆2.指藩王府裡的屬官。○《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五年》:“初,考功郎中[姚坦],為[益王府]翊善,好直諫……﹝[太宗]﹞召[坦],慰諭之曰:‘卿居王官,為群小所嫉,大為不易。’”○《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一年二載,就陞你做王官,有官無職。”
王宮(王宫),◆1.天子的宮殿。○《書‧大誥》:“民不靜,亦惟在王宮邦君室。”○《史記‧晉世家》:“[晉]師還至[衡雍],作王宮于[踐土]。”○[宋][朱熹]《<大學章句>序》:“王宮、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2.指朝廷。○[宋][張仲殊]《步蟾宮》詞:“乍受得,王宮纓紱。”○[清][吳兆騫]《送金譯使之朝鮮》詩:“莫道好文矜此地,尚煩重譯衛王宮。”◆3.[周]時指祭太陽神的壇。○《禮記‧祭法》:“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孔穎達]疏:“王宮,祭日也者;王,君也;宮,亦壇也……日神尊,故其壇曰君宮也。”
王功,◆1.輔佐人君成就王業的功績。○《周禮‧夏官‧司勛》:“王功曰勳,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治功曰力,戰功曰多。”○[鄭玄]注:“王功,輔成王業,若[周公]。”○[清][袁枚]《和碩簡親王碑》:“天災已極,乃見帝力;帝座難通,乃見王功。”◆2.君王的功業。○[宋][王安石]《省兵》詩:“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百官勤儉慈,勞者已息肩。”
王公大人,◆國君重臣。後泛指高官貴人。○《墨子‧尚賢上》:“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王公大人,許其義氣。”○[清][龔自珍]《明良論一》:“富貴者,天所以待王公大人君子。”
王公,◆1.天子與諸侯。○《易‧坎》:“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周禮‧考工記序》:“坐而論道,謂之王公。”○[鄭玄]注:“天子,諸侯。”○《國語‧周語中》:“王公立飫,則有房烝。”○[韋昭]注:“王,王子;公,諸侯也。”◆2.被封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達官貴人。○[唐][韓愈]《荊潭唱和詩》序:“至若王公貴人,氣滿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清][凌揚藻]《蠡勺編‧印章》:“迨時易代遷,即王公將帥之章,得其文者,或未注視。”◆3.猶王事。指[文王]的功業。公,通“功”。○《詩‧大雅‧文王有聲》:“王公伊濯,維[豐]之垣。”○[鄭玄]注:“公,事也。”○[朱熹]集傳:“公,功也。王之功所以著明者,以其能築此[豐]之垣故爾。”◆4.[清]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六等封爵的統稱。○[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蔡先生]確非[滿清]王公,但現在是否主持打拳,我實不得而知。”參閱《清史稿‧職官志四》。◆补证条目■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
王風(王风),◆1.王者的教化。○《詩大序》:“《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也。”○[南朝][宋][鮑照]《河清頌》:“昔在爽德,王風不昌。”○[唐][杜甫]《祭故相清河房公文》:“王風寢頓,神器圮裂。”○[清][黃鷟來]《和陶飲酒》詩之十八:“伏處念王風,斂心委靜默。”◆2.《詩》十五國風之一。○[東周][洛邑]之詩。○[周平王]東遷,王室之尊與諸侯無異,其詩不能復雅,故貶之,謂之王國之變風。見[漢][鄭玄]《詩譜》。其音哀以思,後以象徵王道之衰微。○《文選‧謝瞻<張子房詩>》:“《王風》哀以思,[周]道蕩無章。”○[張銑]注:“亡國之音哀以思,謂[周]之將亡,蕩然無綱紀文章也。”○[章炳麟]《辨詩》:“《王風》哀思,[周]道無章。”
王法,◆1.王朝的法令;國家的法令。○《逸周書‧小明武》:“敦其王法,濟用金鼓,降以列陣。”○《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暹][奉]不能奉王法,各出奔。”○[唐][韓愈]《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後》詩:“《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紅樓夢》第十四回:“[鳳姐]笑道:‘依你說都沒王法了!’”[巴金]《秋》十三:“你敢罵五少爺!你太沒王法了。”◆2.王者治國之道。○《漢書‧魏相傳》:“臣謹案王法必本於農而務積聚,量入制用以備凶災。”
王典,◆帝王的典章制度。○[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誄》:“侯射隼於高墉,赫王典以正刑。”○《南史‧柳世隆傳》:“將軍雖存弘眷,如王典何?”[北魏][元澄]《奏禁私造僧寺》:“乃釋氏之糟糠,法中之社鼠,內戒所不容,王典所應棄矣。”
王德,◆王者之德行。○《莊子‧天地》:“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南朝][宋][何承天]《白鳩頌》:“王德所覃,物以應顯。”○[宋][畢仲游]《謝晴文》:“夫一牲之薦,不足以報王德。”
王道,◆1.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與霸道相對。○《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餘君,莫能用。”○[魯迅]《且介亭雜文集‧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在[中國],其實是徹底的未曾有過王道。”◆2.大路。喻仁政。○[清][蘭陵憂患生]《京華百二竹枝詞》之二十:“大街擁擠記當年,高在中間低西邊。一自維新修馬路,眼前王道始平平。”◆3.謂劇烈,利害。如:這種辣椒別看小,辣味兒可真王道。
王車(王车),◆1.王之車乘。○《周禮‧夏官‧旅賁氏》:“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後漢書‧劉盆子傳》:“[盆子]乘王車,駕三馬,從數百騎。”○[李賢]注引《續漢志》:“王車,朱班輪,青蓋,左右騑,駕三馬。”◆2.指執行王事者所乘的車輛。○[宋][蘇過]《送葉少薀歸縉雲》詩:“但收王車歸,三徑不足道。平生林泉志,久矣軒裳藐。”
王朝,◆1.謂天子視朝。○《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鄭玄]注:“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師氏﹞察王之視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則當前以詔王。”◆2.猶朝廷。○《漢書‧韋賢傳》:“王朝肅清,唯俊之庭。”○[宋][陸游]《董逃行》:“危難繼作如崩濤,王朝荒穢誰復薅。”○[田北湖]《論文章源流》:“而此史者,記事與言之憑藉;異夫三代屬於王朝公廷,一氏一人之典要。”◆3.猶朝代。歷史上指一個國家由某一家族統治的時代。○[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此後歷代統一王朝訂立的制度,基本上是沿襲[秦]制。”
王常,◆天子用的太常旗。○[宋][強至]《代上李兵部狀》:“紀美王常,增光相閥。”按,《周禮‧夏官‧司勛》:“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大常。”○[鄭玄]注:“銘之言名也,生則書于王旌以識其人與其功也。”
王長(王长),◆1.稱王為首。○《莊子‧山木》:“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逢蒙]不能眄睨也。”○[郭慶藩]集釋引[俞樾]曰:“此當就猿而言,謂猿得柟梓豫章,則率其屬居其上而自為君長也。”一說自得貌。○[成玄英]疏:“王長,猶自得也。”◆2.旺盛。王,通“旺”。○[康有為]《大同書》己部第一章:“身體強健,耳目聰明,神氣王長。”○[康有為]《公民自治篇》:“心思發越,神氣王長,學識開明。”
王筆(王笔),◆1.指[晉][王羲之]的書法。○[唐][溫庭筠]《秘書劉尚書輓歌詞》之一:“[王]筆活鸞鳳,[謝]詩生芙蓉。”◆2.指[宋][王彥博]的文章。○[宋][趙蕃]《秋夜懷彥博審知》詩:“[徐]詩壯城壘,[王]筆長波瀾。”
王白,◆[唐]詩人[王質夫]、[白居易]的並稱。○[唐][元稹]《駱口驛》詩之一:“郵亭壁上數行字,[崔][李]題名[王][白]詩。”原注:“北壁有翰林[白二十二][居易]題《擁石》、《關雲》、《開雪》、《紅樹》等篇,有[王質夫]和焉。”
王八,◆1.《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按,[王建]排行八,故稱“王八”。後用為詈詞。○[清][趙翼]《陔餘叢考‧雜種畜生王八》:“俗罵人曰雜種,曰畜生,曰王八……王八,[明]人小說又謂忘八,謂忘其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八字也。”◆2.特指妻有外遇的男子。○[老舍]《駱駝祥子》七:“他看出這點來:大概到了最後,他還得捨着臉要[虎姑娘]……‘當王八的吃倆炒肉’!他不能忍受,可是到了時候還許非此不可!”◆3.龜和鱉的俗稱。○[洪深]《咸魚主義》:“﹝你﹞像王八似的縮着腦袋,躲在家裏關着門,吃你的白飯和鹹魚。”○[魏巍]《火線春節夜》:“老子要有飛機,早把你狗日的攆到[南海]裏喂王八去啦!”
土王,◆土氣旺盛。○[漢][班固]《白虎通‧五行》:“土王四季……土所以王四季何?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榮,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土扶微助衰,歷成其道,故五行更王亦須土也。”○[晉][袁宏]《後漢紀‧安帝紀》:“盛夏土王,攻山採石,百姓布野,農民廢業。”○《新唐書‧禮樂志五》:“季夏土王之日祭中霤,孟冬祭司寒。”○《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詔:‘復五帝、日月之祀,其禮視四方帝,祀以四立日,[黃帝]以季夏之土王日。’”
天王堂,◆相傳[唐][天寶]七載,[安西]守城將領奏有毗沙門天王現形助守,於是命令各道節鎮,在州府城西北角各立天王像。後來軍營內也設立天王堂。○《水滸傳》第九回有[林沖]發配[滄州],看守牢城營天王堂事。參閱[宋][贊寧]《僧史略》下、[龐元英]《談藪》,[清][趙翼]《陔餘叢考‧天王堂》。
天王老子,◆比喻至尊至貴、最有權威的人。○[洪深]《五奎橋》第一幕:“今天不要說是[周鄉紳],就是你們請出天王老子來,也不中用了。”○[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天王老子也擋不住[改霞]到[生寶]的草棚屋做媳婦去!”
天王,◆1.天子。○[春秋]時特指[周]天子。○《春秋‧隱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孔穎達]疏:“天王,[周平王]也。”○[清][顧炎武]《日知錄‧天王》:“《尚書》之文,但稱王,《春秋》則曰天王,以當時[楚][吳][徐][越]皆僭稱王,故加天以別之也。”◆2.稱帝王。○《莊子‧天道》:“昔者[舜]問於[堯]曰:‘天王之用心何如?’”[漢][王符]《潛夫論‧巫列》:“及民間繕治,微蔑小禁,本非天王所當憚也。”○[唐][杜甫]《憶昔》詩之二:“[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清][陳夢雷]《楊椒山先生祠》詩:“化碧有懷酬俠客,控冤無路達天王。”◆3.指諸侯。○《南齊書‧晉安王子懋傳》:“[子懋]謂曰:‘朝廷令身單身而反,身是天王,豈可過爾輕率。’”◆4.比喻至尊至貴,最有權勢的人。○《紅樓夢》第四六回:“我這一輩子,別說是[寶玉],就是‘寶金’、‘寶銀’、‘寶天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5.[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的稱號。◆6.[印度]宗教傳說中的天界之王。佛教稱護法神為天王,如毗沙門天王、四天王。
四王,◆1.指古代四位帝王[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左傳‧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樹德而濟同欲焉。”○[杜預]注:“[禹]、[湯]、[文]、[武]。”◆2.[清]初山水畫家[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的合稱。他們在藝術思想和風格上,直接或間接受[董其昌]影響。技法方面功力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創新,不少作品趨於程式化,對[清]代山水畫有深遠影響。○[康熙]至[乾隆]間有[王昱]、[王愫]、[王玖]、[王宸];其後又有[王三錫]、[王廷元]、[王廷周]、[王鳴韶],俱畫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稱為“小四王”,後者稱為“後四王”。
四天王,◆佛經稱[帝釋]的外將,分別居於[須彌山]四埵,各護一方,因亦稱護世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紅色,執罥索;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執寶叉。舊時寺廟山門兩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猙獰,又稱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參閱《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諸天會名》、《經律異相》卷一《四天王》。
四大天王,◆即四天王。○《西游記》第五回:“[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參見“四天王”。
水王,◆指海。○[漢][焦贛]《易林‧蒙之乾》:“海為水王,聰聖且明,百流歸德,無有畔逆,常饒優足。”原注:“《書‧禹貢》云:‘[江][漢]朝宗于海。’註曰:‘猶諸侯之朝宗于王也。’”[清][厲荃]《事物异名錄‧坤輿‧海》:“[黃鎮成]詩‘萬壑魚龍覲水王’,按,水王謂海也。”
時王(时王),◆當代的君主。○《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孰謂”[漢][何休]注:“欲言時王則無事,欲言先王又無謚,故問誰謂。”○[徐彥]疏:“時王,即當時[平王]也。”○[晉][潘岳]《西征賦》:“豈時王之無僻,賴先哲之長懋。”○[金][王若虛]《<論語>辨惑一》:“時王之制,或損或益,聖人容有不知,故不得不問。”
十王,◆見“十殿閻王”。
師王(师王),◆[宋][韓侂胄]因太師封[平原郡]王,當時趨炎附勢者諛稱為“師王”。○[宋][曾三异]《因話錄‧韓侘胄》:“[韓侂胄]封[平原郡]王,而官至太師,一時獻佞,過稱師王。”
神王,◆I佛教指護法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欲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唐][李嶠]《洛州昭覺寺什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珠纓大士,登護法之筵;金杵神王,夾降魔之座。”○[唐][元稹]《度門寺》詩:“道場居士置,經藏大師封。太子知栽植,神王守要衝。”◆II謂精神旺盛。王,通“旺”。語出《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成玄英]疏:“心神長王,志氣盈豫。”○[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俊異。○[庾文康]云:‘見[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唐][白居易]《宣州試中正鵠賦》:“必氣盈而神王,寧心讋而力疲。”○[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懶倦欲睡時,誦子小文及小詞,亦覺神王。”○[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五二章三:“《投筆空回》(第六齣)《夷邦酹月》(第十五齣)等等,尤為慷慨激昂,讀之令人神王。”參見“神旺”。
山王,◆1.[晉][山濤]和[王戎]的並稱。○[南朝][宋][顏延之]作《五君詠》,述竹林七賢,以[山濤]、[王戎]顯貴而不予列入。見《宋書‧顏延之傳》。○[唐][李德裕]《僕射相公偶話舊唱和詩凄然懷舊輒獻此詩》:“[延年]如有作,應不用[山][王]。”○[宋][梅堯臣]《依韻四和正仲》:“[嵇][阮]當時無俗慮,[山][王]雖貴亦能陪。”○[元][熊與龢]《木平飼龍亭次韻方巨山》:“由來清調須吾輩,幸不[山][王]愧五君。”◆2.舊指瑤族頭領。○[元][無名氏]《招捕總錄》:“[延祐]三年三月,[德慶路][猺]蠻叛,既而令山主[五世祿]、山王[李伯達]招降[圓麻山][猺]人[盤郎梗]、[盤古綴]、[王窮腸]等出官。”◆3.指老虎。○《小五義》第六一回:“[盧珍]說:‘急速找樹,不然山王一到,就沒處躲避了。’……正說話間,就見那只猛獸走動,躥山跳澗,直奔前來了。”◆4.指山神。○《五燈會元‧臨濟宗‧護聖居靜禪師》:“颯颯清風來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明][屠隆]《綵毫記‧汾陽報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稟上山王,有何分付?”◆5.佛教語。最高的山。○《佛說無量壽經》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唐][李華]《東都聖禪寺無畏三藏碑》:“灌頂在昔,聲聞現今,山王高妙,海月圓深。”
三王,◆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湯]、[周武王]。○《穀梁傳‧隱公八年》:“盟詛不及三王。”○[范寧]注:“三王,謂[夏]、[殷]、[周]也。○[夏后]有[鈞臺]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會。”(2)[夏禹]、[商湯]、[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岐]注:“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是也。”(3)[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湯]復於[湯丘],[文王]幽於[羑里],[武王]羈於王門;[越王]棲於[會稽],[秦穆公]敗於[崤塞],[齊桓公]遇賊,[晉文公]出走,故三王資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國語‧周語下》:“以太蔟之下宮,布令於[商],昭顯文德,底[紂]之多罪,故謂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韋昭]注:“三王,[太王]、[王季]、[文王]也。”◆3.[王]姓三名人之合稱。(1)[漢]之[王奉光]、[王商]、[王鳳]。○《漢書‧王商史丹等傳贊》:“自[宣]、[元]、[成]、[哀]外戚興者,[許]、[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將。”○[顏師古]注:“三王,謂[邛成侯]及[商]、[鳳]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2)[漢]之[王尊]、[王章]、[王駿]。○《漢書‧王吉傳》:“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至[駿]皆有能名,故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晉][潘岳]《西征賦》:“[趙][張]三[王]之尹京,[定國][釋之]之聽理。”........(4)[唐]之[王勃]、[王緒]、[王仲舒]。○[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清][錢謙益]《寄侯豫章督學江西》詩:“勵俗蒸嘗先兩廟,採風詞翰繼三[王]。”○[清][趙翼]《陔餘叢考‧四三王》:“[唐][滕王閣]有三[王]、則[王勃]作序,[王緒]作賦,[王仲舒]作修閣記也。”
入王,◆入朝晉見天子。○《周禮‧秋官‧小行人》:“凡諸侯入王,則逆勞於畿。”○[鄭玄]注引[鄭司農]曰:“入王,朝於王也。”
人王,◆指帝王。○[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況我有慧日明炬,如風寶車,濟是沈舟,能升彼岸,固宜光宣正法,影響人王者乎!”
親王(亲王),◆皇帝或國王近支親屬中封王者。其名始於[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襲不改。○[清]代開始以親王為封號且別加美名。○[蒙古]貴族亦有封親王者。○《隋書‧百官志上》:“[陳]承[梁],皆循其制官……其親王起家則為侍中。”○《隋書‧百官志下》:“皇伯叔昆弟、皇子為親王。”○《新唐書‧百官志一》:“皇兄弟、皇子,皆封國為親王。”○[清][袁枚]《隨園隨筆‧宦官至明而尊極》:“親王、郡王見[張居正]用晚生帖,[居正]見太監[馮保]用晚生帖。”○《清史稿‧康良親王杰書傳》:“[康良親王][傑書],[祜塞]第三子。初襲封郡王。○[順治]八年,加號曰[康]。十六年,襲爵,遂改號[康親王]。”
鳥王(鸟王),◆古[印度]傳說中的神鳥。即捨翅鳥神迦樓羅,為“天龍八部”中的護法神之一。○《南齊書‧高逸傳‧顧歡》:“鳥王獸長,往往是佛,無窮世界,聖人代興。”○[金][趙秉文]《鴻溝》詩:“金翅鳥王分海立,卻應莞爾笑英雄。”一說即鳳凰。○《埤雅‧釋鳥》:“鳳,神鳥也,俗呼鳥王。”
目無王法(目无王法),◆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裡。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馮君瑞]是我內地生員,關係朝廷體統,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贖身的價銀來,目無王法已極。”亦作“目無法紀”。○[巴金]《家》九:“今天要檢查[日]貨,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簡直目無法紀。”◆补证条目■亦作“目無法紀”。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红楼梦》第一〇四回:“雨村怒道:‘這人目無法紀,問他叫什麽名字?’”
木王,◆I梓的別名。○《埤雅‧釋木》:“今呼牡丹,謂之華王。梓為木王,蓋木莫良於梓,故《書》以《梓材》名篇,《禮》以‘梓人’名匠也。”◆II古代五行學說。謂春季草木萌發生長,以五行中的“木”為主宰。○[漢][班固]《白虎通‧五祀》:“春祀戶。祭所以特先脾者何?脾者,土也。春,木王煞土,故以所勝祭之也。”○《說文‧禾部》:“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明王,◆1.聖明的君主。○《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隋][王通]《中說‧天地》:“願執明王之法,使天下無冤人。”○[宋][范仲淹]《君以民為體賦》:“先哲格言,明王佩服。”○《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果能自信,則明王復作。”◆2.舊時社神封號。○《魏書‧地形志中》載,[東彭城郡][勃海縣]有[東海][明王神]。佛教也有明王之稱,如[不動明王]、[大威德明王]等。明,光明。以有智力摧垮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
名王,◆1.指古代少數民族聲名顯赫的王。○《漢書‧宣帝紀》:“﹝[神爵]二年﹞[匈奴]單于遣名王奉獻,賀正月,始和親。”○[顏師古]注:“名王者,謂有大名,以別諸小王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將其名王來賀。”○[晉][潘岳]《閑居賦》:“故髦士投紱,名王懷璽。”○[唐][楊師道]《詠馬》詩:“徒令[漢]將連年去,[宛城]今已獻名王。”○[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2.泛指皇族有封號的王。○[唐][李白]《任城縣廳壁記》:“[漢]則名王分茅,[魏]則天人列土。”
馬王(马王),◆房宿的別名。○[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祭馬王》:“馬王者,房星也。凡營伍中及蓄養車馬人家,均於六月二十三日祭之。”
馬明王(马明王),◆[馬頭娘]之別稱。○[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十六齣:“末:‘不虧了口。我那神道威!’丑:‘怎比[馬明王]?’”[錢南揚]校注:“[馬明王],蠶神,即[馬頭娘]……俗稱[馬明王],明王乃神之通號。”○[清][翟灝]《通俗編‧神鬼》:“《七修類稿》所謂[馬頭娘],本《荀子‧蠶賦》‘身女好而頭馬首’一語附會,俗稱[馬明王]。”
六王,◆1.指[夏啟]、[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左傳‧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諸侯禮也。”○[杜預]注:“六王,[啟]、[湯]、[武]、[成]、[康]、[穆]也。”◆2.指[周]之[文王]、[武王]、[成王]、[厲王]、[宣王]、[幽王]。○《詩‧小大雅譜》“《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豐][鎬]之時詩也”[唐][孔穎達]疏:“以此二雅,正有[文]、[武]、[成],變有[厲]、[宣]、[幽],六王皆居在[鎬][豐]之地,故曰[豐鎬]之時詩也。”◆3.指戰國[齊]、[楚]、[燕]、[韓]、[魏]、[趙]六國之王。○《史記‧秦始皇本紀》:“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唐][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
兩王(两王),◆[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的合稱。○[唐][竇臮]《述書賦》:“[元寶]剛直,兩[王]之次。骨正力全,軌範宏麗。”
理王,◆至治之君。○[唐][元結]《治風詩‧至理序》:“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無刑。”
空王,◆佛教語。佛的尊稱。佛說世界一切皆空,故稱“空王”。○《舊唐書‧劉瞻傳》:“伏望陛下盡釋繫囚,易怒為喜,虔奉空王之教,以資愛主之靈。”○[宋][陳師道]《和鄭戶部寶集丈室》之二:“貴有空王章,貧無置錐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從今後,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
君王,◆1.古稱天子或諸侯。○《詩‧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鄭玄]箋:“室家,一家之內。○[宣王]將生之子,或且為諸侯,或且為天子。”○《楚辭‧招魂》:“君王親發兮憚青兕。”○[王逸]注:“言[懷王]是時親自射獸,驚青兕牛而不能制也。”○[唐][白居易]《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清][譚獻]《<篋中詞>序》:“[昇元]、[靖康],君王為之;將相大臣,[范仲淹]、[辛棄疾]為之。”◆2.諸王之尊稱。○[南朝][宋][鮑照]《還都口號》:“君王遲京國,遊子思鄉邦。”按,此指[臨川王][劉義慶]。○[南朝][梁][沈約]《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
見王(见王),◆現居王位者。○《漢書‧王莽傳上》:“時[元帝]世絕,而[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列侯[廣戚侯][顯]等四十八人。”○[顏師古]注:“王之見在者。”
家王,◆指為王的父親。○《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之一》:“天地中橫潰,家王拯生民。”○[李善]注:“家王謂[魏太祖]也。”○《南史‧蕭確傳》:“[確]不惜死,欲手刃之。卿還啟家王,願勿以一子為念。”
火王,◆謂五行中之火德旺盛。○《呂氏春秋‧孟秋》“夏行令,則多火災”[漢][高誘]注:“夏,火王而行其令,故多火災。”○《後漢書‧荀爽傳》:“夏則火王,其精在天。”○[隋][蕭吉]《五行大義》卷二:“春則木旺……夏則火王。”參見“王相”。
黃王(黄王),◆[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的稱號。○[唐][尚讓]《代黃巢諭長安市民語》:“[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新唐書‧逆臣傳下‧黃巢》:“﹝[黃巢]﹞陷京師,入自[春明門],升[太極殿],宮女數千迎拜,稱[黃王]。”
花王,◆花中之王。指牡丹。○[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后也。’”[明][唐寅]《題<花陣圖>》詩之五:“逐逐黃蜂粉蝶忙,雕欄曲處見花王。”
護世四天王(护世四天王),◆即四天王。○《法華經‧方便品》:“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并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參見“四天王”、“護世”。
后王(\後王),◆君主;天子。○《書‧說命中》:“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孔穎達]疏:“后王,謂天子也。”○《禮記‧內則》:“后王命冢宰,降德于眾兆民。”○[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皇祇發生之始,后王布和之辰。”○[清][龔自珍]《農宗》:“古者未有后王君公,始有之而人不駭者何?”
海王宮(海王宫),◆傳說海裡龍神居住的宮殿。○[清][黃遵憲]《春夜招鄉人飲》詩:“下有海王宮,蛟螭恣出沒。”
海王,◆I海上的霸王;海上的首領。○[清][魏源]《寰海》詩之九:“鼓角豈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傾。”○[魯迅]《墳‧摩羅詩力說》:“[裴倫]之祖[約翰],嘗念先人為海王,因投海軍為之帥。”◆2.指海上主權。[清][黃遵憲]《出軍歌》:“國軌海王權盡失,無地劃[禹]跡。”◆II憑藉海的有利條件而成王業。○《管子‧海王》:“海王之國,謹正鹽筴。”○[尹知章]注:“言以負海之利而成王業。”
國王(国王),◆1.封建王朝最高的封爵。自[漢]至[明]皆沿用。○[宋][元]又以國王為封號。○《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通典‧職官十三》:“[魏][黃初]三年,初制,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其後定制,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通典‧職官一》:“[隋]有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凡九等。大[唐]國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郡公、縣公、開國侯、伯、子凡九等。並無其土,加實封者,乃給租庸。”○《宋史‧錢俶世家》:“[雍熙]元年,改封[漢南國王]。四年春,出為[武勝軍]節度,改封[南陽國王]……[俶]四上表讓國王,改封[許王]。”◆2.一國的君主。○[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斂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齎還本國,以造佛寺。”○《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國王相承,未嘗斷絕,國中人民,率皆修善。”○《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把那些外道普化得皈依正道,[波斯匿國]國王才落得個國治身尊,[波斯匿國]眾生才落得個安居樂業。”
鬼王,◆迷信傳說鬼世界之王。又泛指鬼的頭目。○[清][黃遵憲]《紀事》詩:“或帶假面具,或手執長槍,金目戲方相,黑臉畫鬼王。”○[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女吊》:“在薄暮中,十幾匹馬,站在臺下了;戲子扮好了一個鬼王,藍面鱗紋,手執鋼叉,還得有十幾名鬼卒,則普通的孩子都可以應募。”
谷王,◆江海的別稱。以其能容百谷之水,故名。語本《老子》:“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唐][杜審言]《春日江津游望》詩:“谷王常不讓,深可戒中盈。”
公王,◆君主。○《史記‧天官書》:“三星若合,其宿地國外內有兵與喪,改立公王。”
高王,◆1.指[五代][南平王][高從誨]。○[宋][蘇軾]《荊州》詩之四:“朱檻城東角,[高王]此望沙。”○[王文誥]輯注引[馮應榴]曰:“《五代史》:[高從誨]嗣為[荊南]節度使,封[渤海王],改封[南平王]。”◆2.佛教語。最上之王。○[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高王觀世音經》﹞至今相傳,以為高王之名,由[高歡]而得也。其實不然。佛家稱謂,凡尊之則曰王,如鹿曰鹿王,象曰象王,[須彌山]則曰[須彌山王],皆是也。王而再加以尊稱,則曰高王。○《大藏聖教法寶標目》有《一切法高王經》一卷,云與《諸法最上王經》本同。然則‘一切法’即‘諸法’,‘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觀世音經》,言此《觀世音經》於諸經中為最上也,非由[高歡]得名也。○《標目》所載,又有《金光明最勝王經》、《大方等頂王經》。以此例之,最上王即最勝王,高王即頂王。”
法王家,◆指寺廟。○[清][錢大昕]《宿華頂寺》詩:“竹瘦藤枯古石斜,白雲留護法王家。”
法王,◆1.佛教對[釋迦牟尼]的尊稱。亦借指高僧。○《法華經‧譬喻品》:“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宋][蘇軾]《贈虔州慈雲寺鑒老》詩:“卻須重說圓通偈,千眼薰籠是法王。”○[清][金農]《得宋高僧手寫<涅槃經>殘本即題其後》詩:“法王力大書體肥,肯落人間寒與饑。”◆2.[元][明]等朝授予紅教喇嘛首領的封號。○[元世祖][至元]七年封薩迦派首領[八思巴]為大寶法王。○[明]朝分封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的上層喇嘛為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朱元璋傳》第四章二:“[明]朝繼承[元]朝的制度,設立了軍事統治機構,並封其長老為國師、法王,令其撫治人民,定期朝貢。”◆3.指天主教教皇。○[魯迅]《墳‧人之歷史》:“[羅馬]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學者之口。”
二王,◆1.指兩個天子。○《禮記‧曾子問》:“天無二日,民無二王。”◆2.指封王爵的二人。○[清][王恪]《椒山先生祠》詩:“疏成十罪定,獄借二王辭。”按:二王,指[明仁宗]子[裕王]與[景王]。3.同時齊名的王姓二人。(1)[晉][王戎]和[王衍]。○《晉書‧羊祜傳》:“[戎][衍]並憾之每言論多毀[祜]。時人為之語曰:‘二[王]當國,[羊公]無德。’”(2)[晉]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梁氏]祕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唐][羅隱]《寄酬鄴王羅令公》詩之一:“書札二[王]爭巧拙,篇章七子避風流。”○[清][姚鼐]《王禹卿七十壽序》:“書法則如[米元章]、[董元宰]之嗣統二[王]。”(3)[南齊][王延之]與[王僧虔]。○《南齊書‧王延之傳》:“[延之]與尚書令[王僧虔]中立無所去就,時人為之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東王公(东王公),◆亦作“東皇公”。◆神話中的仙人名。掌管男仙名籍。與[西王母]對稱。○《神异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上》:“[東王公]諱[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時,秩二萬六千石,佩雜色綬,綬長六丈六尺,從女九千,以丁亥日死。”按,[東王公]异名甚多,也稱[木公]、[東木公]、[東華帝君]、[東華真人]等。參閱《太平廣記》卷一引《仙傳拾遺》。
東王(东王),◆1.[春秋]時[周敬王]的別稱。○《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周]之亡也,其三川震。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棄之矣。○[東王]必大克。”○[杜預]注:“[子朝]在[王城],故謂[西王]。○[敬王]居[狄泉],在[王城]之東,故曰[東王]。”◆2.指仙人[東王公]。○[三國][魏][曹植]《登臺賦》:“同天地之矩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唐][李賀]《馬詩》之七:“[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乾。君王若燕去,誰為拽車轅?”[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六七:“電笑何妨再一回,忽逢[玉女]諫書來。○[東王]萬八千驍盡,為報投壺乏箭材。”參見“東王公”。3.[太平天國][楊秀清]的封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父下凡詔書二》:“[天王]降旨詔眾官曰:‘爾為官者,須知爾[東王]所言,即是天父所言也,爾等皆當欣遵。’”[清][張漢]《鄂城紀事詩》之十九:“忽聞街上擊銅鉦,令出[東王]耳共傾。”
大王風(大王风),◆[戰國][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本為諷諭,後轉為對帝王的諛辭。猶言帝王的雄風。○《初學記》卷十引[南朝][梁][劉孝義]《行過康王故第苑》詩:“芳流小山桂,塵起大王風。”○[柳亞子]《題芷畦燕游續草》詩:“[易水]蕭蕭貫白虹,豈宜重問大王風。”
大王,◆I古代對君主或諸侯王的敬稱。○《戰國策‧魏策四》:“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史記‧項羽本紀》:“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漢][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2.指壟斷某種事業的人。[茅盾]《子夜》八:“就是公債大王[趙伯韜],有名的大戶多頭?”[鄒韜奮]《萍蹤憶語》二十:“原來這位報界大王第一號是[美國]壓迫勞工,阻礙革命運動,最反動的一個腳色。”◆3.指長於某種事情的人。如:足球大王;鑽探大王。◆4.稱[晉]書法家[王羲之]。[唐][李綽]《尚書故實》:“[太宗]酷好書法,有[大王]書跡三千六百紙。”○[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唐太宗]極意推服[大王],然其體裁結構,未免徑落[大令]局中。”◆II舊戲曲小說中對山寨頭領的稱呼。○《水滸傳》第五回:“近來山上有兩箇大王,扎了寨柵,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周大王]與客人交手,料這客人鬥大王不過,我們先送你在[張大王]那邊去。”○《說岳全傳》第六回:“這些人都是小本經紀,有甚油水?可放他們去,少停待我等多送些與大王便了。”◆III[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甫],來朝走馬。’”
大王,◆补义条目■指某种特征十分突出的人。○《旧五代史·世袭传·李茂贞》附李从曮传注引《五代史补》:“性情好戲。爲鳳翔節度使,因生辰,鄰道持賀禮使畢至。有魏博使少年如美婦人,秦鳳使矬陋且多髯,二人坐又相接而魏使在下。曮因曰:‘二使車一妍一醜,何不相嘲以爲樂事?’魏博使恃少俊,先起曰:‘今日不幸與水草大王接席。’”○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八:“李重進色黔,人呼爲駝黑大王。”
出王,◆出往。○《詩‧大雅‧板》:“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毛]傳:“王,往。”○[孔穎達]疏:“以王與出共文,故為往也。”○[朱熹]集傳:“王、往通,言出而有所往也。”
成王,◆1.謂保持王道。○《書‧酒誥》:“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成湯]咸至[帝乙],成王畏相。”○[孔]傳:“從[湯]至[帝乙],中間之王猶保成其王道,畏敬輔相之臣,不敢為非。”◆2.複姓。本[羋]姓,[楚成王]之後。○[漢]有中郎[成王弼]。見《通志‧氏族五》。
長王(长王),◆十二支中“酉”的別稱。○《史記‧天官書》:“作鄂歲:歲陰在酉,星居午。以八月與柳、七星、張晨出,曰長王。”○《漢書‧天文志》作“長壬”。
草頭大王,◆草寇的头领。○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賢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間滅了項羽,便是囊中之物,却要去做草頭大王,好没志氣也。”
不王,◆I謂不來朝見天子。○《史記‧周本紀》:“有不王則脩德。”○[裴駰]集解引[韋昭]曰:“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II猶不旺,謂精神萎靡。○[明][高攀龍]《三時記》:“[曙臺]神情不王,談論不盡展也。”
寶王(宝王),◆對佛陀的尊稱。○《楞嚴經》卷三:“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宋][秦觀]《興龍節疏》:“合覺背塵,探寶王之妙教;長生久視,發藏室之靈篇。”
八王,◆1.[晉惠帝]([司馬衷])時,宗室諸王間大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指[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詳“八王之亂-八王之亂”。◆2.[晉]代[王祥]、[王衍]、[王綏]、[王澄]、[王敦]、[王導]、[王戎]、[王玄]的合稱。○《晉書‧裴秀傳》:“[裴]、[王]二族盛於[魏][晉]之世,時人以為八[裴]方八[王]。○[徽]比[王祥],[楷]比[王衍],[康]比[王綏],[綽]比[王澄],[瓚]比[王敦],[遐]比[王導],[頠]比[王戎],[邈]比[王玄]云。”
八大王,◆1.[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趙元儼],性剛毅,有威望,時人稱“八大王”。○[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雜錄》:“王([趙元儼])性嚴毅,威望著於天下,士民識與不識,呼之曰‘八大王’,犬戎尤憚之。”後小說戲曲中多稱“八賢王”。參閱《宋史‧周王元儼傳》。2.[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自稱。○《明史‧張獻忠傳》:“[獻忠]以[米脂]十八寨應之,自稱‘八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