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脚俗称“鸳鸯连环脚”、“九枝子”,分文趟子和武趟子。是南拳北腿中北腿的武功路数。以腿脚功夫见长。
按语:戳脚拳论是历代戳脚老拳师保留下来的武术资料,这些资料皆系前人练习武术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总结,是我因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今天我们研究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极其宝贵的价值。据此,我们整理出了一些有关戳脚的拳论,并对其中因多次传抄所造成的讹误及遗漏进行了更正和修补,现辑录如下,仅供分析研究。
演拳之法
演拳之法总要讲明,学之不讲是犹食而不知其味者也,虽多亦奚为!演拳之法虽经师讲,尤须自参。盖拳中之理千变万化,层出不穷,必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方能自善其用。
演拳之法务要讲明劲法。所谓劲法者绵、软、硬、萃、滑也。其外,如、冲、裹、压、捋、挂、磕、拥、内发等劲,均不外五劲。演拳之法务要将劲法演真,习练精纯,细心揣摩,不可任意打走。不然,劲一走则数载功夫皆成画饼矣!
演拳之法先要定心。盖心定则能静,静而后能安。即猝然临敌,而平时习惯于以挣制动,万不至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演拳之法以心灵为上。盖心灵则手敏。师云:“心灵手敏,妙如转环,逗引埋伏,出没无端。”果能如此,方不至为死手所拘。
演拳之法务要练气。盖气者身之主也。气若练到,不惟无涌出,且能使筋骨强壮,脚底有根。此医家所谓“气壮则体健,气舒则百病除”者也。
演拳之法身体要灵,步数要清,手腕要活,膀子要伸。身体灵则跳跃必便,步数清则进退不乱,手腕活则变化无穷,膀子伸则手可及人。
演拳之法要识阴阳。阳手变阴,阴手变阳。阴阳不晰者万不可与人交手。
演拳之法手形变换要活。手形者拳、掌、勾、指也。将拳握死击人猛且重,但旋转似觉不便。如用勾扒手、曲指,较拳可长一寸;如用掌及二指,较拳可长二寸,着人似要稍近。故演拳之法要知手形变换。
演拳之法要讲站根,将根站好才无跌扑之患。
演拳之法不可贪多。盖恐博而不精、务广多荒耳。只要吃紧之,如习演纯熟,自可制胜。此兵法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也。
演拳之法要将师传演真,不可任意改变。如贪拳式华丽、游场好看,自做聪明,将师所传妄加损益,此必致乱真传。
演拳之法尤宜缜密,将师所传每日默为参考,暗加习练。古云:“君子之不可及者,其为人之所不见乎”。
练拳秘钥
拳者,权也——万不可泥于死手,而又不可擅离老母。何则?盖拳中之变化无穷,千变万化须出母生。世人所常习者不过眼前明着,供人尝玩,一望而知其就里。经云:拳以熟为乖。若学者果留心玩索,将老母习练精熟,经师拆讲又复自己参悟,将老母中身法、手法、步法一一推寻。如某手可做如何使,某手可变某手,某手可连某手。站一式则思其所以站此式之由,变一式则思其所以变之故。反复思维,俨如敌人在前,既寻敌人之破绽,又将自己周身破绽一一寻到。倘稍有不得力之处即子师考证,务要求出所以然之故。而后如此演来,方觉可刚可柔,可即可离,可变可化,此真可为攻拳也。
脚 论
脚者,身体之基也。脚站稳则身稳。《戳脚拳论》中“浑身力整说”言:眼有鉴察之精,手有搏转之能,脚有行进之功。脚前进,身随之;脚后退,身亦随之:脚里进,身斜之;脚外进,身伏之;脚踢,手领之。手为先锋,脚为主帅。拳打六路,脚踢八方。脚出时身先晃动,视其敌人之眼目,手以领,脚疾发出。谱云:“足踢敌人莫容情,全凭手领门路清;手不虚发不空回,飞脚点于肋,百发百胜”。脚踢七分,手打三分,脚之疾更当疾于手疾也。
腿有八法说
《戳脚拳论》中强调练腿为本。腿法练好,五行则顺,六合则对。如是不练腿者其必五行不顺,六合不对,出势不疾,进退不灵,运用筋骨不易也。因此练武必先求腿力。腿法有八,即:掀腿、摆腿、寸腿、蹬腿、插腿、点腿、圈腿,提腿。摆腿为摆莲花之母,寸腿为踢脚之母,蹬腿为飞云跺子脚之母,插腿为缠丝腿之母,点腿为叶里藏花之母,圈腿为扣金钟之母,提腿为提皇腿。腿之八法各有其妙,久练自能知之。
拳打八字说
拳肘者,人之羽翼也。但交手之道全恃迟速。迟者负,速者胜,理之自然。拳出有字,收回有法,按“起、落、钻、翻、揣、转、横、竖”者八字。此学者最易模糊,教者总得明白指示。盖手伸出收回,倏忽之 八字皆备焉。初学之时则不辩其势,何为起、落?何为钻、翻?何为、转?何为横。竖?即手之动往上是为起,手之动向下是为落,手自另一手上或下前出是为钻,臂手一翻由阴变阳是为翻,手腕一弹是为捕,手腕稍一扭是为转,臂手向外一靠是为横,手前出是为竖。此《戳脚拳论》所练拳术之法。
眼必要论
眼为心之苗。目察敌情,观其五官必知其内,达之于心然后能应敌变化,取胜成功。
眼要毒。但交手之时瞬息万变,眼不毒不能察其动静,识其变化,焉能出奇制胜哉!
眼有鉴察之精。眼之迟速、心之变动、手脚出收之快慢决定成败。眼者,实练艺之必要也。
内外六合说
《戳脚拳论》讲六合。六合分内外,各言之,外六合者: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内六合者:神与心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筋合,筋与血合,是内外相关。盖演势时,手一神,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脚一进,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脚。背、肩、肘、手在于上,腰、胯、膝、脚在于下。六·合上下势势要相对者,手脚也,肘膝也,肩胯也,背腰也。手脚要齐,若是不齐,古云:“于去脚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踢手不出,打人必负输。”肘膝要对,若是不对,身有前俯后仰之病。肩胯要正,如若不正,身有左右歪斜。背腰要活,如若不活,身无柔软沾绵之妙。手足要齐,肘膝要对,肩胯要正,背腰要活,其各遥遥相对。背之动而腰转之,肩之垂而胯动之,膝一进而肘随之,足一趋而手领之。上下连而为一,身无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古云:“出势要快。行似猿,动似.虎,站如泰山。四肢之动转使人莫知其为。”神之动通于心,故曰合。心之动是为意,意有去意、来意、攻意,守意,四意相生连成一。意决心正,意决故须相合。意之所发谓之气,气之所使任乎意,气意相关相生,故日合。气行使之表见者力也,故曰相合。力借以表见筋,筋用以表见血足也,故日合。气有督催之功,力有取舍之能,筋有收津液之法,血有周身流通之妙。若是神昏、心惶、意乱,实不能使其气,而力无所用,四肢搏转自乱,步有失措,敌人乃乘隙而入,必败无疑也。吾辈武人猝遇事变,亦不可胡乱使气。练武者苟舍其气,则无其力矣。神、心、意、气现于外,表见在于五官喜、怒、忧、思、悲、恐、惊。力、筋、津,血现于外,表见在于筋骨秀出也。此是上下相合,内外如一,以成其六者也。
内外五行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手即期、带、转、拿、钻,五脚即踢、摆、圈、插、点,五脏即肝、心、脾、肺、肾。戳脚武术是内外连而为一,故内外五行要顺。外五行者为五手、五脚,内五行为五脏。五行要顺者;五行配五脏,五脏配五手、五脚也。五行内外各有变化应用之妙,不识此者是不知内外五行也。气力之所到而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到而气力即注之,故气力充则架势为有用,架势练而气力乃·愈增。谱云:“五脏本是五层关,无病把守自遮拦”。习武技且学运气,如肩垂、项竖、齿扣、唇闭、舌顶上腭等如法练习,使气沉于丹田,内养五脏,外强四肢,则必气充力足,体健身强也。
蹦拳似箭,脚踢疾起速落,蹦,踢属木,其气发于肝脏,骨稍用力则肝脏舒,故蹦拳、踢脚可以养肝也。带手、摆腿其法猛烈,刚中之刚,带手,摆腿属火,其气发于心脏,必得用血稍之力,故能养心血也。转手、圈腿用绞缠之法,周身用力,转、圈属土,二字能运周身全体,其气发于脾脏,故能养脾也。拿法抓如锁,叼如扣;脚插,腿能曲能直,拿、插二二字属金,其气发于肺脏,筋稍用力,则肺脏宣,故拿法、脚插可以养肺脏。钻手身法之中有绵软之柔,柔中有刚;脚点由筋入腕,而疾点速收,钻手、脚点属水,其气发于肾脏,肉稍用力则能补肾。肝脏足,则力必猛;心气足,则脑力坚,神经敏:脾脏充盈,身体必健;肺脏足,气必充;肾水足,精神旺。故习五手、五脚内可养五脏,补脑力,保丹田;外可强筋骨,捷手足,便耳目,百炼此身成铁汉。
三尖比论
三尖者,鼻尖、拳尖、脚尖,三者遥遥相对也,拳尖直出与鼻尖要平又要正者,偏于左则右边空虚,偏于右则左边空虚。脚尖、鼻尖要对,如若不对,身有前俯则后足无力,身有后仰则前面无顾。拳尖与脚尖要齐,脚踢手随之,手足齐起齐落;拳打脚进之,不要前后左右之偏斜。
蔽四稍说
四稍者,舌为肉稍,齿为骨稍,手指、脚趾为筋稍,毛孔为血稍。四稍要齐蔽,舌要顶,齿要扣,手指、脚趾要扣,毛孔要紧也。舌顶上嗓则津液上注,气血流通;齿要扣则气贯于骨髓;手指、脚趾要扣则气注于筋:毛孔要紧,久练勤习功成则周身之气沉而坚。舌之顶,齿之扣,手指、脚耻之扣,毛孔之紧,一齐如法为之,无先后迟速之分。盖四者有一缺点则气散而力怠,便不足以言技也。
交手要诀
凡与人交手务要先定自心,不可失之忙迫。盖定而后能静。任敌人手舞足蹈,我惟静以待之,蹈其隙以乘之。兵法所谓“以静制动”,此也。
凡与人交手务要壮起胆来。盖胆者心之辅,胆壮则心亮,手脚自不忙乱。此兵法所谓“将有谋而士卒从令”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掉以轻心。如敌弱于我,亦要小心翼翼,不可欺弱稍微大意。兵法云“骄兵必败”,盖此也。
凡与人交手要去贪心。我微有不便即不可冒险图功,必蹈其隙而后乘之。此兵法所谓“观隙而动”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太老实,必诓骗、引诱、虚诈,使敌人入我圈套。兵法所谓“兵不厌诈”者是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专恃勇力。如敌强我弱,来势过刚,我手不能遮架,当用“以柔克刚”之法,或滑手以进之,或借彼以取之。兵法云“逢强智取”,此之谓也。
凡与人交手不恃有遮拦之巧,而恃有攻取之方。拳经云:“双手逼他单手”。即兵法所谓“制人而不制于人”者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枉费气力。如彼来势勇猛,我只可坦然承接。彼气竭,我力方盈,以盈敌竭未有不胜。兵法云:“以逸待劳”,此之谓也。
凡与人交手要善用诓骗。如我欲打其上,先向下以取之。彼防其下,则我转而向上。欲取其左,先向右以诱之,使彼防右,则我转而向左。此兵法所谓“兵行诡道而人莫测”者也。
·凡与人交手宜知乘虚。如彼手向上则下虚,彼手向左则右虚。我乘其势以攻之。兵法所谓“兵避实而击虚”,此也。
凡与人交手要善卖破绽,诱之使入,我可乘间取之,使其不可及防。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者是也。
凡与人交手,要后人发,先人手,至极眼快,防不及防。·此兵法所谓“兵贵神速”、“迅雷不及掩耳”也。
凡与人交手,妙在静乱分清。如敌静以待我,我先用虚手以晃,使彼眼乱。眼乱则心乱,然后从而乘之。此兵法所谓“虚张声势以惑敌心”者也。
凡与人交手欲以柔克刚,莫妙于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此兵法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者也。
凡与人交手不可备式。今人交手先讲备式,不知此最吃亏。如敌备式,我从旁审视可知其先出何手。如彼之备此式并意我使某手打他,他先备此式以备我。我若不然则彼束手无策矣。故师云:凡与人交手不可备式,恐敌人窥我虚实也。
凡与人交手,站立宜如平时,不可稍带形迹,使彼不知我虚实。此兵法所谓“出其不意”者也。
凡与人交手,要带一番儒雅气象,使敌人视我文弱无能,心懈力怠不知格外防备,我方可乘其怠而攻之。兵法所谓“以羸师诱敌”,此也。
凡与人交手,先用眼注彼膀尖,不可旁视。膀动则手出,我可予为之防。兵法所谓“以静观动”也。
凡与人交手要识彼为那一家。如彼上身,我亦上身,棋逢对手固无不可。如我为上身,彼善用腿,我则当用硬攻直进,挨身靠打,使彼不能离开,则腿不能使上。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者是也。
凡与人交手,两手要站中间,救护攻取方能得力。此兵法所谓“依山傍水,势据险要”,此也。
凡与人交手务要将家看住。如右手既出,则左手看家;左手一础,则右手看家。不然,一手既出,而一手恍如无事,敌必乘虚而入矣。兵法云“有攻取者必有护守”即此。
凡与人交手,两手务要抱住,慎勿散乱,如行兵与纪律。兵法云“纪律不乱,敌不敢攻”,此之谓也。
凡与人交手,前腿要向里合以防腿器。兵法所谓“行阵严整,不畏敌攻”者也。
凡与人交手,如让我先打,我则虚打一手,着则更好,不着即疾速将手撤回,作为引手。彼如用手来破我手,其出手之时即我下手之时。此兵法所谓“及其阵未定而荡之”者也。
凡与人交手,如用虚手务要虚中藏实。彼如能破,我手则虚;彼不能破,我手则实矣。此兵法所谓“虚则实之”者也。
凡与人交手,敌疑我强,必先小败以骄其志。盖志骄则欺敌,然后乘其疏而取之,此兵法所谓“骄其志而攻其怠”也。
凡与人交手莫妙于善用诈语。如我欲取其上,先用招呼向彼下路,使其全神贯注在下部,则上路破绽全卖出矣。此兵法所谓“声东击西”者也。
凡与人交手,敌或败走,我不可遽追,当审其真伪。即.或追之,亦要处处留心,勿乱手脚。此兵法所谓“步步为营”者也。
凡与人交手,我一人,敌亦一人,固宜“逢强智取,逢弱力擒”,为己所长,不可怯弱,无往而不可。
凡与人交手,我只一人,敌或四、五人,十数人、数十人。若于城邑院落之内,固宜先占地利,或据隘巷,或据窄口。若在平原,则宜以纵跳为主,必不冒险入重围,相其空闲之处即我托足之区。彼众赶来,转身即走,频频回顾,逼近者即乘势打之,着与不着撤身又走,出险即息,置之使赶,又复如前,则一可敌百矣。
观拳三则
其上者善卖破绽,腕子活,膀子伸,不贪功,不冒险,虚中藏实,实中藏虚,声东击西,善用诓骗,使人入我圈套。
此拳之神而化者也。
其次者不露破绽,虽不能十分巧妙,而按部就班,能将拳中各样手法联合一处,不露空隙,不至失着。手眼到,步法清,有攻有守,“克刚勉柔,是丹到九转之候也。
其下者周身全是破绽,妄费气力,一派拙笨,膀若冰棒,步如乱麻,不讲活腕,不知合档,平时铁嘴,自令临敌则两手无措。此拳之最下者也。
十二必要
练武之道,但交手应敌之时,则脑要明,心要狠,意要奸,眼要毒,口要震,气要均,力要巧,势要快,手要妙,脚要清,身要活,进退要灵。十二必要实为武人交手应敌之根本也。
歌诀三首
(一)
惟母能生子,拳家妙理深。
箇中真变化,只待会心人。
(二)
从来拳势通兵法,不识兵书莫演拳。
堪笑世人习把戏,徒于口舌占人先。
(三)
站则不动泰山定,动则山裂把根崩,
半怯半刚半柔绵,半仄身形往里钻,
不接猛力力发勇,柔成劲者软弱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