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所说的,双脚与地面的相互作用是整个深蹲概念的核心。脚中心点是双脚对抗地面的平衡点,杠铃杆必须位于这一点的正上方,这样整个系统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请记住我们推荐的站姿——脚跟之间的距离大约与肩同宽,脚尖外展约30°。站姿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征,而且会随着髋部的宽度、髋关节韧带的紧绷程度、股骨与胫骨的长度和比例、内收肌和腘绳肌的柔韧性、膝关节的对齐和踝关节的柔韧性的不同而变化。每个人的站姿都有些许不同,但采用脚跟与肩同宽、脚尖外展30°的站姿是一个好的开始。
正如之前所述,站姿会影响膝盖的位置。比如,你的身材比较高,有着很长的股骨和相对较窄的肩膀,你需要的站距会比通常所推荐的站距更宽。如果你的躯干较长、腿较短(并不是一种罕见的身体类型),你需要一个比我们所预计的站距更窄的站距。有时脚外展的角度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整:如果你的脚是内八字脚,与我们推荐的站姿相比,双脚外展的角度也需要略微内收;更常见的情况是,如果你有外八字脚,你的双脚需要更加地外展。这些纠正对保持股骨和胫骨之间正确的中立关系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膝关节的囊韧带、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上不会产生扭矩。较窄的站距会使膝盖相对脚尖处在更为前伸的位置,较宽的站距会使膝盖的位置更靠后(参考图1)。强调一遍,脚跟间距与肩同宽的站距对一般的力量训练来说效果是最好的。
图1
双脚站距、脚尖外展角度和膝关节外展角度之间的关系。站距越宽,脚尖外展角度越大,因为当站距变宽时,股骨在骨盆处的角度改变了。通过改变双脚的角度来适应旋转,能够保持胫骨和股骨对齐,并且减少膝关节受到的压力。股骨上的力臂是从脚中心点正上方的杠铃杆位置起始计算的。膝关节“看见”了从膝关节到杠铃杆的力臂,而髋关节“看见”了髋关节到杠铃杆的力臂。
窄距深蹲,比如肌肉杂志上经常展示的那种,会锻炼出一对美观的股四头肌。但是因为我们同样想要使用其余的髋部肌肉,把它们从训练计划中移除似乎是不明智的。对柔韧性一般的训练者来说,采用窄站距来蹲得足够深是很难的,腘绳肌不能像在使用更为普遍的较宽站距中那样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另外,如前所述,在窄站距中举重者不会使用腹股沟肌肉。因此,如果举重者的腹股沟处有伤,窄距深蹲就会有用处,或者当内收肌处在恢复期时,举重者可以练习几周的窄距深蹲。但是,如果总是使用窄距深蹲,你会更容易遭受腹股沟伤病,因为这种深蹲动作缺乏对相关肌肉群的训练。
人们有时会看到力量举运动员在深蹲时会采用一种脚尖几乎完全朝前的宽站距。一些非常强壮的力量举运动员通过这样做来增强关节的牢固度,并通过在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韧带上施加额外的扭力来获得由此产生的反弹。其他人这么做只是因为他们复制了这些强人的深蹲方式。这种方式最好留给经验丰富的力量举运动员。对你来说,避免肌腱和韧带出现问题,使所有腿部和髋部的骨骼处于最佳的位置来发力才是重点。有一种方法用来观察双脚和膝盖朝向的关系:坐在一把椅子上,膝关节微曲,向前移动双脚并使之处于你的身前,双脚不要用力推地,双腿并拢,同时要让你的脚尖笔直指向前方。然后双脚向两侧移动,你的脚尖也会指向外侧。
在这两种姿势中,你的双脚自然地采用了与股骨平行的姿势,你的膝关节处于解剖学上的没有扭转的、不受力的状态(见图1)。当膝关节外展的时候,你的脚尖也会跟着指向外侧。膝关节的间距越大,脚尖外展的角度就越大。当膝关节间距变大时,股骨向外旋转,胫骨也会跟着向外旋转来保持膝关节韧带处于其正常的位置,脚尖更为外展是因为它们连接在胫骨的末端。举重者必须理解并且尊重它们的关系才能避免膝关节受伤。
把一块木板放在脚跟下面是很常见的做法。大多数健身房都有类似的工具。人们借助这种板子使全幅度深蹲变得更容易,在理解了它为什么有效后,你就知道你不应该这样做了。垫在脚跟下的板子抬高了踝关节,并使得膝盖在不拉伸脚踝的情况下前伸,从而使小腿前倾。这样的小腿角度使膝角更加封闭,并导致腘绳肌位于胫骨后侧的连接点更靠近它在骨盆上的起点,从而使肌肉略有放松,继而减少了达到全幅度深蹲所需要的腘绳肌的拉伸幅度。鞋跟厚度1/2 ~ 3/4 英寸(1.3~1.9厘米)的举重鞋稍微抬高了你的脚跟,帮助你的胫骨获得足够的前倾幅度,从而让你能更多地借助股四头肌的力量。但是1.5 ~ 2英寸(3.8~ 5.1厘米)厚的鞋跟与木板一样,会对举重者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你的“柔韧性”问题严重到需要在脚跟下放置一块板子来让你达到足够的深蹲幅度的话,那你的问题很有可能在于站姿和膝盖位置,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
我是狐心小王爷,律动康健app的签约作者,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收藏,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如需转载,请告知本人,违规转载必究。